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正确地认识为人处世之道。许多人要么把做人做事之道看得过于复杂,仿佛用尽浑身力气,也无法达到完美;要么把做人做事看得过于简单,认为率性而为,随心所欲即可。其实,做人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的不仅是满腔热情、远大的志向以及不畏艰辛的努力,更需要一个人具备说话办事、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必要素质。
要能够放下架子,淡化面子
中国人要面子、爱面子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面子思想已经在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了。其实,面子要不要讲,值不值得去争,关键是看事情的“面子价值”。对每个人来说,面子有时固然很重要,也值得我们去维护,但同时也要想一想,什么样的面子才是真正要维护的?有没有价值?该怎样去维护?否则,不仅赢不来面子,反而可能会丢掉其他的面子。
有这么一则寓言,讲述一位渔夫死要面子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深思。
从前,有个渔夫,本是个打鱼好手,但却总喜欢发誓,还死要面子。立下的誓言,即便不合实际,他还硬要坚持,不肯变通,甚至将错就错。
有年春天,听说墨鱼的价格很高,出海前他便对天发誓:其他不要,只要墨鱼。不料,这次的鱼汛却是螃蟹,为誓言和面子,他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知道螃蟹的价格最高。这令他后悔不已,于是又立下只捕螃蟹的誓言。
第二次出海,遇到的又全都是墨鱼,为了誓言和面子,他不得不放弃这些墨鱼。晚上,饥肠辘辘的他躺在床上再次发誓:无论螃蟹还是墨鱼,他统统都要。
海神似乎在和他作对,第三次连墨鱼和螃蟹的影子都没见到。虽然有别的鱼,但为了遵守誓言和自己的面子,渔夫又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能赶上第四次出海,他饥寒交迫,死在了自己的誓言和面子之中。
寓言中的渔夫为了自己的面子,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现实中,这样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对中国人来说,“面子”特别重要,比方说饭桌上抢着结账,借巨款娶媳妇,不好意思向朋友讨债,把仅剩的工资拿去“凑份子”,等等。“丢了面子”是很严重的,它往往意味着被议论、指责甚至受歧视。有人认为,面子是解开中国人权力游戏密码的重要语言。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东人在餐馆吃完饭之后,大部分都会把餐桌上的剩菜打包带回家;四川人在吃完饭之后不管剩下的菜有多少,都会毫不吝啬地留给餐厅。在四川人的意识里,谁要是把剩菜带回家,就会被人识为没见过世面,会有人说你是个乡巴佬儿,也没见过好吃的东西,所以才吃不完兜着走。因此,我们不难下结论,其实人越穷就越爱要面子,即便是在家吃泡菜,在外面也装大款。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穷讲究”吧!
关于面子问题,还有另外的一些表现。那就是放不下架子,怕四处求职会让人很没面子,怕请人帮忙找工作让人瞧不起自己,怕找不到工作而被人说成是废物,怕找不到好工作让人看笑话,怕自己的工作没有同学的工作如意,等等。当“肚子”和“面子”不可兼顾时,只能先解决“肚子”后考虑“面子”,这虽然显得残酷了点,但却是务实和客观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没必要为了死要面子而去活受罪。
作为现代女性,一定要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为面子活着?在现今这个社会里,能力就是一个人最大的面子,只要我有能力,就可以勇敢地面对一切。为面子而活着的人,其实是他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又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只有从面子上找借口,这样一来,不仅面子过得去,又不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不足,岂不两全其美?别人只看到了你爱要面子,而不去怀疑你的能力。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你的能力在短时间不为人所知,骗得了一时但你骗不了一世。走出面子的怪圈,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活着,不要为所谓的面子受累。
别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在生活中,很多女人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利、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可是已经没有什么能够使我们停留了——除了目的。每一个人都像童话里那个被老巫婆套上了红舞鞋的姑娘,只有不停地跳舞。
47岁的南希在众人的眼中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可是她说:“虽然我的一些成就让人刮目相看,我却想不透大家夸赞我什么。我这辈子一直都在努力成就这样或那样的事,可是现在我却怀疑‘成就’究竟是指什么了。我永远在压力下生活,没有时间结交真正的朋友。就算我有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结识朋友了。我一直在用工作逃避必须解决的个人问题,所以我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去完成,不给自己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工作。这真是疯狂。假如时间可以退回去10年,我会早一些放慢脚步考虑一下,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觉匮乏了。”
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匆匆忙忙的人。可是想找到真正的生活却要大费周章。文明中的男女都不得不发挥才能,并且在各自不相上下却又彼此矛盾的价值中作出选择:既希望保持人际间的感受,又不能放弃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既希望自己感觉机敏,同时又要不失坚忍自若。丽莎·茵·普兰特指出:“是不是所有忙碌的人都不想体验简单生活呢?我想也许他们试过,但是他们发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就放弃了尝试。”他人对我们的期望使我们受到约束。
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扮演者的行为举止应和角色相符。但他们往往做不到,因为他们常常会遭到排斥,受到旁人的讥笑。你可能并不乐意扮演你所分配到的角色,剧组又不同意你更换,你应该意识到你有离开剧组,选择另一出戏的自由。
朋友和同事将会抵制你的任何行为变化,或自我意识的改变。每个人总乐于待在熟悉的环境中,他们懂得如何反应。此外,试图提高自己的地位可能会招人嫉妒。
然而,你一生就这么一次机会。如果你要的是金子,你不妨就去捞钱。要不然,你就总处于失望之中。因此,如有必要,就得准备置身于“角色”之外,这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但自由了。不要考虑剧情的压力,决定你所需要的,必要时换一个角色,但要始终如一。没有人会接受一个变化无常的人,或一个变来变去又变成老样子的人。
一位作家指出:我们此生不一定要成大名,立大功。可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梦想,并把它具体起来,使它成为可能,然后去追求它,去实现它。追寻一个梦想是一种绝大的幸福和快乐。你也曾体会过这种幸福和快乐吗?
有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从前进的行列中败退下来,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人好像不在自己意志指挥之下过活,而是在别人给他划定的范围之内兜圈子。他们所奉为圭臬、所赖以决定自己动向的,是“别人认为怎样怎样”;“我如不这样做,别人会怎样说”,或“假如我这样做,别人会怎样批评”。不幸的是,别人的批评又是那么的不一致:张三认为应该向东,李四认为应该向西,赵五认为应该向南,王六认为应该向北。你如选择其一,其他三人总会指责你。
于是,时常顾虑到“别人会怎样说”的人,他就只好一年到头在不知究竟怎样才好的为难紧张之中团团转,总也走不出一条路来。
这种人,即使侥幸由于他天生的善于应付,而能做到“不受批评”的地步,他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个不被讨厌之类的人物。别人所给他的最大的敬意,也不过是说他一句圆滑周到而已。而在他自己本身来说,因为他终生被驱策在“别人”的意见之下,一定感到头晕眼花、疲于奔命,把精力全部消耗在应付环境、讨好别人上,以致没有余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们并不是说,一个人应该独断独行,不顾是非黑白。而是说,我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一定要经过自己的认定和理解。我们应该自己有定见,用足够的理智去认清事实,在决定方向之后,就不再受别人的意见左右。
掌握不被他人所左右的要领
洛杉矶的心理学博士曼纽尔·J·史密斯专攻这个难题。他的论点是:如果尽管你的本意是“不”,但你还是说“是”,其原因首先不在你,而在于你被某个他人所左右。
他为女性朋友提出的建议是:你要提高你的自我意识!当你面临“是一不”状态时,你的内心应该遵循:我有权不被他人所左右。不被我的老板、不被我的顾客,也不被我的伴侣、我的亲戚、我最好的朋友所左右。
你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站稳两条腿,挺直你的腰,并且坚持对自己说:“我就是我,我有我的意志和思想,别人无权替我作决定!”
作为女性,针对被控制的积极的对抗观念是,你有权自主——这是你参与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先决条件。这个自信的权力被总结为五点。
1.注重自己的情感
你有权自己判断自己的感觉。例如,你的领导说:“你应该去访问布吕勒先生,并且你要劝说他去竞选。”你说:“这事必须由别人来干。由于我对布吕勒先生非常反感,因此我不能这么做。”领导说:“啊哈,说什么!你干得好这事。”这话听起来是鼓励,其实却是手腕:他不理会你的情感。但是,你对于自己的情感和别人对你的看法是有权力支配的。你应该这样说:“对我来说,这个使命是不可能的。你应该派其他人,这样对其他合伙人更好!”
2.拥有自己的兴趣
你有权不必为你的爱好辩解。例如,一个女售货员对你说:“为什么你不喜欢这件大衣?”你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售货员说:“这颜色现在很流行。我们的所有顾客都喜欢它。”这时你不应该参与进一步的讨论。一旦你开始为你的兴趣提出理由,或者进行辩解,你就削弱了你的自我价值,并且使别人摆布你成为可能。
3.坚持自己的意见
如果你应该去解决别人的问题,你就有权来判断问题。比如,你的丈夫说:“明天你到机场接我的姑母。”你说:“不,这不可能,你自己去。我为你做的够多的了。”丈夫说:“我一点也不那么认为。如果我们的婚姻对你真的还有意义的话,你将为我做的多得多。”这儿产生了针锋相对的判断。在这个例子中,你如果说“好吧”,并且因此不再坚持你自己的意见,你们的关系就失去了平衡,并且别人就可以继续摆布你直至痛苦的边缘。只有当判断被相互权衡,并且伴侣之间相互谅解,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4.原谅自己的错误
你有权犯错。比如你的雇主说:“无论如何,你周末都必须把顾客分析报告搞定!”你说:“不行,我的家庭对我更重要。”雇主说:“这将对你没有帮助。你的分析报告一年前就很少,现在你必须为此受罚。”来自耶稣的著名的话:“在你们中间,无罪者扔第一块石头。”这其中蕴涵着朴素的真理: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你学会了自信,那么你就能够允许犯错误、道歉,并且与他人一起制订解决方案。你不应该反复责备你自己的错误和强迫自己接受惩罚。
5.执行自己的决定
你有权作出不合逻辑的决定。比如,你的丈夫说:“你应该放弃在社区委员会里的工作。”你说:“不,它对我很重要。”他可能会说:“我这样想当然只是为你好。你对此太过于兴奋和激动。”尽管是摆布你,但你丈夫陈述的理由是有道理的和合乎逻辑的。你应该坚持你的“不”,并且引导谈话转向你们不同的需求:你陈述感情上的理由,他陈述逻辑上的理由,两个人都有理由。在这个基础上你们应该相互谅解。
总之,你做一件事,十个人会对你有十种不同的意见。所以,有“分寸”的人做事时不会让别人替自己作决定,他们因此更容易成功。
不要让自卑感影响你的正常发展
张爱玲说:“你要一个女人永远记得你,那么,去伤害她的自尊心吧!”
女人是很奇怪的。有时很温柔,有时像刺猬一样刺得人痛;有时好像大而化之什么都不计较,有时却会因为一句话,便与一个人绝交。但再奇怪的女人,始终是个女人。女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尊心强得要命。男人经常惹女人生气,就是因为他们不小心触碰到女人的弱点,触碰的程度过于强烈时,便会变成一种对自尊心的伤害了,这时候,女人甚至会恨对方一辈子。
“女人可能会忘记谁是市长,但会记得别人在5年前的一句批评话,甚至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所以,要与女人疏远或断交,最佳办法是伤害她的自尊心。反之,要取悦女人,最起码须小心防范,避免误触其弱点。”
女性的自尊心为什么这么强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自卑感造成的。
自卑感是指与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轻视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自卑感的个体差异较大,它主要在年龄、职业与性别上。
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的自卑感强。不少妇女在成才的道路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她们认为女子的智力不如男子,难以成才。因此感到自暴自弃,缺少拼搏精神。女人的自卑感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她们智力的发展,成为束缚女人成才的无形的桎梏。
女人的自卑感,容易使她们对成才失去信心。信心对人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的发挥有重要作用。而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又是成才的主要心理基础。一个人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水平越高,成才的可能性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女人的自卑感抑制她们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的充分发挥,阻碍妇女成才,降低了妇女对社会的创造性贡献。
女人在成才道路上的自卑感易使她们的荣誉感薄弱。荣誉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荣誉是社会对人们贡献的评价与赞扬。荣誉感是对这种评价与赞扬的情绪体验。正确地对待荣誉感能充分调动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缺乏荣誉感,就缺乏激励作用,缺乏竞争的信心,影响自己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女人的自卑感易使她们产生孤立感。孤立感使她们在集体中失去了与同事的合作,失去了来自同事的帮助,从而影响她们成才。
当女人的某种能力或工作受到别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她的自卑感更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绝望、暴怒、嫉妒与自欺欺人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毛自杀为读者留下痛苦,也留下问号。是《滚滚红尘》的失败使她自杀?不,《滚滚红尘》的失败只是她自杀的导火线。其实在她的心中,早就因自卑萌发了自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