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读《南史 梁武帝传》批语(《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85页)“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出自唐 罗隐《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罗隐(833—909),原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罗隐生活在由盛转衰的晚唐,他不满腐败的朝政,作《谗书》讽刺之,触犯了权贵,因此连考了十次科举都没有中进士,遂改名为“隐”。晚年投奔镇海节度使钱镠,任从事、著作左郎、钱塘令等职。罗隐富有才华,后人赞曰:“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难继此才”(《吴越备史 罗隐本传》)。罗隐擅长咏史诗,或借题嘲讽,或以古寓今,内容直白,通俗易懂。留存诗集《甲乙集》10卷,《谗书》5卷等。这首诗是诗人借咏叹筹笔驿这个诸葛亮曾经驻军谋划的地方来抒发对蜀汉兴亡的无限感喟。其中,“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两句,感怀蜀汉政权的兴衰与时运密切相关,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钦佩与惋惜之情,为千古名句。意谓:天地同力、君臣齐心时蜀兴;时运不济、人心不和时蜀衰,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英雄也无扭转时局之力。
1.筹笔驿: 即今之朝天驿,在四川省广元县与陕西省阳平关之间。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2.抛掷:抛弃,放弃。3.南阳:诸葛亮未出茅庐时,躬耕于南阳之邓县。4.主:指刘备。5.北征东讨:诸葛亮辅助刘备父子两代君主,鞠躬尽瘁。对内发展生产,精心治蜀,七擒孟获而定后方;对外联吴抗魏,鼎定三国,六出祁山而北伐中原。6.尽良筹:用尽所学,出谋划策。7.孺子:这里指后主刘禅。8.冠剑:指代文武百官。9.谯周:字允南,三国蜀人,家贫好学。诸葛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后官居光禄大夫。诸葛亮死后,劝言刘禅降魏,后主纳之。因主降有功,司马昭封谯周为阳城亭侯。梁武帝萧衍(464—549),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南北朝时齐朝的雍州刺史,镇守襄阳。齐东昏侯萧宝卷凶狂暴虐,杀了萧衍的哥哥萧懿,萧衍愤而起兵征讨,攻陷齐都建康。动乱之中,萧宝卷为身边太监所杀。萧衍迎立萧宝融即位,是为和帝。萧衍也因功封梁王,“位在诸王之上”。不久,受禅为帝,建梁国,称梁武帝。在宋、齐、梁、陈频繁的政权更迭中,梁武帝执政48年,在位时间最长。其前半生励精图治,奠定了梁国强大的国力;后半生听信谗言,刚愎自用,最终屈辱地死在侯景的囚室中。
毛泽东在读唐代李延寿著《南史》时,对这位开国皇帝有很多评价。《南史 曹景宗传》记载: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徐州刺史昌义之被魏围困,梁武帝派曹景宗前去解围,并要求他和豫州刺史韦睿会并一处后方可行动。曹景宗贪攻,率兵独自冒进,遇到暴风雨,淹死兵士多人,无功而返。梁武帝得知后,指出曹景宗用兵上的失策之处,说如果景宗听取自己的命令,“待众军同行,始可大捷矣。”毛泽东读到此处时,非常欣赏梁武帝作为军事家和战略家的眼光,批注道:“此时梁武,犹知军机”。对梁武帝在天监五年以前的军事才能作了肯定的评价,认为他算得上一位英雄。然而,对晚年不听忠言、独断专行的梁武帝,毛泽东却多有责备。《南史 贺琛传》记载:梁武帝晚年,任用奸佞之徒当政,天下甚苦。负责规谏皇帝得失的散骑常侍贺琛上书谏言,指出时政四弊。梁武帝看后非但不听,反而还痛斥贺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解。他认为,自己执政以来,废寝忘食地处理政务,不和女人同居已三十多年,不饮酒、不好淫奢之物,这些还不足以说明自己的以身作则吗?他还讽刺贺琛说:“如今当官的人都通过向皇帝奏事以求进取,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让他们这样做,否则不就‘专听生奸,独任成乱’了吗?”毛泽东看到后接连写下三条批注:“此等语,与孙权诘陆逊语同”、“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致灭亡,不亦宜乎”、“‘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丞相,是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吴国名臣。黄武五年(226),陆逊上书国君孙权,劝他广施德政,缓刑减赋。孙权不听,也是一一反驳。回想起这段历史,毛泽东认为梁武帝的做法与当年孙权如出一辙。同时,毛泽东认为,作为一个皇帝,梁武帝能勤于政事、艰苦朴素值得颂扬,但他不听忠言,以致小人充斥周身,贤臣远离庙堂,最后导致灭亡,着实是“专听生奸,独任成乱”的典型教材。
梁武帝晚年信奉佛教,社会矛盾突出。河南王侯景乘机于公元548年发动叛乱,攻入梁都建康。次年,攻破皇宫,囚梁武帝。不久,梁武帝饿死于台城。《南史》作者李延寿在《梁武帝纪》的最后,对这位功过参半的君主有段全面评价。“梁武帝时逢昏虐,家遭冤祸。既地居势胜,乘机而作,以斯文德,有此武功,始用汤、武之师,终济唐、虞之业。岂曰人谋,亦惟天命。及据图箓,多历岁年,制造礼乐,敦崇儒雅。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但后来却“留心俎豆,忘情干戚,溺于释教,弛于刑典”,错误地接受北魏侯景的降服,引狼入室,以致以开国之天子之尊,辱死于叛臣之囚室之中,“可为深痛,可为至戒者乎”!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是唐朝诗人罗隐《筹笔驿》中的两句。诸葛亮一生为匡扶汉室江山南征北讨,用尽平生所学,最终却无奈总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无法完成夙愿。是人力乎?亦或时运乎?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惋惜之情。毛泽东在读到李延寿的这段评语时,非常感慨梁武帝的一生,信手拈来这句诗,在表达对梁武帝嗟叹之情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对创业和守业的思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