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
一
公元前202年,三十三岁的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围困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不过五年时间,覆灭秦皇朝的百万雄师只剩下了八百多人。
那天的天空一定万分阴霾,甚至和项羽的心情一样苍凉。这位戎马英雄在四面楚歌声中开始反思:“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真的完全错了。
打天下不是当年在苏州虎丘山玩扛鼎游戏哪,连这都分不清楚,就没有资格感叹“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这位西楚霸王到底要“沽”什么“名”呢?
二
《史记》上说,项羽出生在“下相”,就在今天的江苏宿迁城里。
现在,宿迁人心情复杂地在“项王故里”竖了石坊石碑,连同项王心爱的乌骓石马,一起陪伴着项羽伟岸的雕像。一棵虬枝苍劲的老榆树依然枝繁叶茂,据说竟是二千二百年前项羽亲手所栽。
那个地方原来叫“梧桐巷”,满巷的梧桐树引来过一位叫虞姬的“凤凰”,司马迁惜墨如金,只写了三句半,就让这位沭阳美女永远活在了男人们心中。
《史记》上还说,项家世代为楚国贵族,叔叔项梁一心想培养这个长得很英雄气概的侄子,但一心想学“万夫不当之勇”的项羽,却书、剑、兵法啥也没学到位。仗着有一身蛮力,当个大片里的个人英雄倒算合格。这就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项家叔侄起兵反秦的地方就在今天的苏州。秦末那会儿,苏州还是个未开化的“南蛮”之地,民风正好和现在相反,尚武好斗,三句话不投机就拔剑PK,“日光浴”还是男女一起洗的,一夫一妻制也形同虚设。所以,项羽与叔叔“避仇于吴中”算是找对地方了。
不过,“八千江东子弟”怎么就聚集在这两个“新苏州人”的麾下?
《史记》里只有一句话:“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但野史上有故事。
说是杏雨烟花,江南三月的一天,阖闾墓旁虎丘山麓,庙会游人如织。有没有塔不知道,即使有也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模样。号称“干将莫邪剑法传人”的吴中剑师桓楚带着一帮弟兄在广场上习武,与项家叔侄不期而遇。下来比武的故事江湖上很常见,但桓楚傻透了,以为腰里插把“湛卢”剑的项羽剑法一定了得,就让大弟子龙且去比力气,这不正是项羽的“超级强项”嘛。龙且何人?后来项羽手下一员封侯大将,最后死在韩信手里。这是后话。
且说龙哥运足气,一下举起了广场上一只百余斤的石鼓,当然停留了三秒钟,然后竟奋力朝项羽砸去!众人喝彩。项羽被激怒了。只见他快步走到庙门前的青铜鼎旁,双手抓住鼎足,一下子将这只千斤重的劳什子举过头顶!并举着走到桓楚面前说:“何如?”
据说,广场上喝彩声如雷。等项羽把鼎放回原处转过身时,桓楚当然已是“羞愧满面”,他所有的弟子都拜服在地了……
三
“扛鼎”的辉煌胜利影响了项羽一生。这恰恰就是他想作为帝国元首的性格缺陷。其实,在那个尚武的乱世,这样的人才太容易脱颖而出了。但项羽碰到了刘邦,碰到了连别人的裤裆都肯钻的韩信,还碰到了萧何、张良和嫂子床都要上的陈平。项家的“家教”里肯定没有教过与这类人对决的办法。
《史记》上说,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就在今天宿迁隔壁的徐州丰县,相距不过二百公里,和项羽算是半个老乡。
后来“楚汉之争”的所有事件表明,项羽在骨子里根本看不起只当过“村干部”的刘邦,这么一个连老爹都不救,还要“分一杯肉羹”的家伙简直和垃圾差不多,鸿门宴放就放了,“量这小子也掀不起风浪”。分治就分治,“鸿沟”划定,总也有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吧。身经百战,却依然把政治和扛鼎游戏混为一谈。可这会儿,人家的“谦卑”都是文化人教出来的“文化底蕴”!人家就想要你只会做肢体上的英雄,而永远成不了精神上的霸王。让你陶醉在“扛鼎”的虚幻胜利中吧,人家要扛的可是整个天下!
这一点,项羽至死也没有明白,还说了一句千古大话,这次“扛鼎”已经不够,而是“拔山”哪。但即令把秦岭都拔掉,长安城的主人已注定不再是他。
大约过了一千二百年,有一位叫李清照的南宋女词人愤恨于偏安一隅的朝廷,对项羽作了精神层面的高度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过了一千年,一位叫毛泽东的诗人在大决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又从技术操作和精神两个层面对项羽作了点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他更是一位大政治家。
四
在“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叙事语境中,项羽是个“另类”,司马迁不仅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归入叙述帝王的“本纪”,而且铺开竹简一挥就是八千字。这位“盖世英雄”的故事就是靠司马迁的叙述才流传至今的。后来公认为“正史”的《汉书》和《资治通鉴》都不过是《史记》的翻版而已。
司马迁为什么要如此充满感情地将这个失败的英雄写得如此悲壮?看看迁哥自己的遭遇便知。刘邦儿子的孙子刘彻竟然用毁灭一个男人生殖能力的手段来毁灭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可以想象,万般痛苦的司马迁一定对历史充满着“假设”,他能不怀念这位“傻乎乎”(书面语叫“诚信”)的宿迁小子吗?油灯下,迁哥一定把所有的情绪都凝结在了笔端,凝结在了哗哗作响的竹简上了。所以,这段项羽本纪似乎更像是“小说家言”。那么多金戈铁马的宏大场面,那么多人物内心的壮阔波澜,那么多刘项之间的清晰对白,那么多对立集团的权谋讹诈,迁哥都是从哪里得知的?是更古老而失传的文字记录吗?还是乡间里巷的口述传播?抑或是遗老遗少的家传密藏?……真的让人将信将疑!
但司马迁毕竟是历史大家,他对项羽就事论事的点评依然十分冷峻:“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百废待兴的时候却打道回府想家或想虞姬了,就真的是英雄气短喽。本来“天下苦秦久矣”,六国诸侯跟着造反无非是想回到过去,匆匆忙忙废了义帝这个“精神领袖”却又无法控制局面,节骨眼儿上了,依旧只会比试“扛鼎”的力气(“自矜攻伐”),只好让人长叹一声!
项王故里有两副对子,文字一般,更像挽联,大门口是:“霸业亡嬴秦壮古树雄风百丈王名彪本纪留人间俎豆千秋。”大殿里是:“威震江东历一代兴亡自有光辉彪史册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在我看来,与其去争个“本纪”、“成败”的名声,不如无言。输就输了,楚河汉界,象棋玩的,本来不就是一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