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6700000027

第27章 怎样让孩子练钢琴(7)

看女儿恍然有悟,我就让她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不过我知道,她这个“老毛病”还会犯的,并且还会为此付出些代价,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我还是决定尽可能放手,一来我自己是写作为生的人,工作兴头上来时确实很烦被别人打断,我当然不愿意女儿读着小说欲罢不能时被我叫去干别的事情。二来是孩子只有在享受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学会自我管理,为此,就必须容许她多犯些错误。女儿眼看就进入青春期了,这是让父母最为操心的时期,但也应该是尽快“放手”的时期。看看美国媒体上对青春期孩子生活的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那乱糟糟的屋子,似乎生活漫无头绪,这是家长“放手”的结果。孩子们有时就是从连只袜子也找不到的房间里,学会把自己的生活理出个头绪。

这个问题家长未必懂:怎样把握孩子的自由时间

这样唠唠叨叨地总结之后,似乎话都说完了,但想想还是意犹未尽,我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一切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女儿身心成长得都很健康,我不能有更多的奢望了。不过,我自己并非一个全知全能的家长,许多事情,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女儿越大,我对她的教育就越难以把握。这时面对12岁的孩子,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妨对孩子把自己的困惑坦诚地说出来。

我对女儿最大的担心,就是她的自由时间太少了,她除了上学外,还学钢琴、上俄罗斯数学课,后来又加入了学校的游泳班,安排得实在太多了,希望能减掉一些。但经过和她本人反复商量,觉得哪项都不能少,她学习热情很高。下午3点回家后练琴、做功课、做俄罗斯数学的习题,除了吃晚饭外,一直做到10点,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给她买了缝纫机,她几乎没有时间碰,她还有时间自由地幻想吗?如果连幻想的空间都没有,她的创造力又从哪里来呢?

一次放学接她,见她手里拿着厚厚的一部小说,那是位美国青少年作家的作品。我正好在电视上看过对这位作者的报道,就讲起他来:这孩子从小爱写作,家长发现了他的天赋后,就把全家的资源集中起来帮助他,甚至还成立了个出版社推销他的作品。但自办的小出版社没有什么发行能力,他还是不为人知,后来他终于被一家著名的出版社看中,一炮打响,成名后,他索性辍学专心写作……

女儿迟疑地问:“他真就这么彻底离开学校了?是什么时候?”

我知道女儿的心情,她从小喜欢学校,也从来都认为学校里教的东西都是她应该好好学的,辍学对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针对她这样的态度,我特意提醒她从另外一方面看问题:“学校是非常好,但是,学校传授的毕竟是昨天的知识,这些昨天的知识足以帮助你对付明天的世界吗?”

女儿沉默了。我又接着说:“看看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人都从大学辍学了,你手中这本小说的作者,高中就辍学了,但是,大多数哈佛的优等生,怕是奋斗一辈子也无法获得他高中时的成就。有人据此说,学校既然传授的都是昨天的知识,就不用上学了。这个观点我也不同意,比如,数学、语文等等基本技能,虽然是昨天的知识,但明天后天肯定会有用的,没有昨天就没有明天,怎么能不学呢?”

“对呀,你至少要能读吧?”女儿一听到说学校的好话就兴奋起来了。

“但是,只跟着课程学昨天的知识肯定是不行的,这些辍学的人能有所成,就在于他们敢于突破常规。”我把话题又转了回来,“爸爸看你这么好学很高兴,可是有一个担心:你的自由时间太少了,你的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或完成别人给你安排的功课,你自己的自由在哪里呢?我一直想帮你减掉一些学习项目,但想来想去,好像你学的东西都是你应该学的,减不掉呀,不过,这样下去也有代价吧?比如,你9岁时作的那首曲,我现在听了还是惊叹不已,真是天才呀!但是,自那以后,你再没有类似的创造了,为什么?我自己回想了一下,当时你练琴手伤了,没有办法进行钢琴训练。9岁时学校的功课很松,你也不在乎,所以空闲很多,非常自由,这么一自由,你的创造力就出来了,等你手好了再开始练琴,作曲的动力和灵感就都没有了。没有自由不行呀。可是,你应该停止练琴吗?音乐也是一门技术,如果你不练琴,就会总停留在9岁那个阶段,一些复杂的乐句写不出来,也弹不出来。看看,这就是难题所在:学习挤压了创造的时间,但是如果不学习的话,创造的层次就无法提高,这不仅是在音乐上,在什么方面都是如此吧?怎么办呢?”

“看来应该在两者之间保持个平衡。”女儿说。

“大道理谁都懂,但具体而言,怎么保持平衡呢?比如我们应该怎样给你更多的自由时间呢?是减掉俄罗斯数学,还是钢琴?或者你不去游泳队了?爸爸真是一点主意也没有。所以,对现在你的这些日程安排是否合适,怎么平衡各方面因素,爸爸并不懂,最后把握平衡的还是你自己。”

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谈话,不过,当女儿跨入成人心理阶段时,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把漫无头绪的人生困惑摆在她面前,让她自己清理。

结语:让孩子带着人生使命走出早教

养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翅膀硬了”,该自己飞了,什么时候孩子才翅膀硬了呢?以美国为例,过去的主流概念是18岁高中毕业之时,现在则有所谓“新青春期”的概念,即26岁前后才算结束“青春期”。我在美国的大学教书,发现20岁左右的学生还把自己当孩子,这当然和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家庭越来越富裕有关。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是“世界工厂”,孩子高中一毕业就在当地镇里的工厂找个永久工作,一辈子衣食无愁。当时高中最后两年,大家操心的不是分数、升学,而是社交、恋爱,毕业后一两年就结婚了,一辈子不会离开家乡。18岁父母将之扫地出门,自然理所当然,他们确实也用不着父母管了。但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中,18岁的高中生能干什么?不读大学没有出路,读了大学也没有好出路,成为“专业阶层”怎么也要有个硕士。目前大多数美国大学生边上学边打工,5年毕业就不错了,然后工作一两年,再读个硕士,毕业出来羽翼丰满,基本上也到了26岁了。中产阶级富裕起来后,也能支持孩子走到这个年纪。

不过,我时时提醒熟读希腊史的女儿:亚历山大16岁时就在父亲离国出征时主政,显示出了超人般的雄才大略;20岁就当了国王。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又建立了一个从埃及到印度的欧亚非帝国,这是西方的第一个“世界帝国”。怎么现在的年轻人20岁还把自己当孩子?这并不是亚历山大面临的事情比现在的孩子简单。恰恰相反,他刚主政就面临着叛乱,不断出征,后来陷入极端复杂的宫廷斗争,最终导演了一场政变刺杀父亲而成为国王,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父亲之死所激发的大规模叛乱。应该说,他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当今世界领导人中没有几个能与之相比。

在我看来,现代教育制度远远低估了孩子们的潜力,不错,亚历山大确实是政治和军事神童,但是,这样的能力并非完全天生,而是精心教育出来的。亚历山大13岁时,其父菲利普就到处给他寻找名师,最后绕开了许多希腊最优秀的学者,选中了亚里士多德。站在两千多年后的视点,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野蛮”的马其顿国王的眼力。至今有学者还开玩笑说,如果评选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大脑,恐怕非亚里士多德莫属。当时亚里士多德的“开价”也不低,他自己的城市已经被菲利普夷为平地,居民要么变卖为奴隶,要么流亡。亚里士多德要求菲利普重建这座城市,并解放这些奴隶,召回流亡者,恢复所有公民的自由,菲利普都照办了。亚里士多德就任,菲利普提供了一栋庙宇作为校址,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精英寄宿学校了,和亚历山大一起就读的是一群马其顿贵族子弟,后来多成为他忠实的将军,他就是领着这帮人征服了世界。

亚里士多德怎么教学,细节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是柏拉图的高足,柏拉图又是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巨人,基本定下了西方思想的基调。柏拉图以敬仰的笔调记述了苏格拉底怎样教学,苏格拉底的名言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但是,我唯一比你们多知道一点的,就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他总是在雅典街头截住那些自以为是地侃侃而谈的人,先以求教的口气提问,最后用一连串问题使对方发现自己的回答自相矛盾,意识到原来自己对自以为知道的东西毫无所知,这种对话式的教育,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柏拉图的著作大部分就是以这种对话方式写成。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虽然已经发展为直接论述式,但从苏格拉底以来在教育方法上的传承他不可能完全放弃。另外,他的学生是马其顿的王子和贵族,摆中国式的师道尊严进行满堂灌或者训斥也不现实,他必须要把学生当未来的世界领袖来培养,要与之讨论,对之激励。事实上,亚历山大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指导下开始对《荷马史诗》,特别是其中的《伊利亚特》产生了狂热,亚里士多德授之以注释本,他随身携带东征西讨,完成了征服世界的使命。

亚里士多德究竟通过《伊利亚特》教给了亚历山大什么?12岁的女儿也正沉浸在对《伊利亚特》的狂热中。于是,我就把她叫来求教,女儿不假思索地说:“亚历山大的偶像是阿喀琉斯!”

“为什么阿喀琉斯为亚历山大所景仰?”

“他是希腊第一勇士,在战场上势不可挡,一个人能杀一千人,”女儿说到这里,突然用讽刺的语调模仿英雄的样子拍拍胸脯,加上一句,“一千人全是我一个人杀的!”

女儿一向对男孩子崇拜武力、一味逞能不以为然,但这居然没有妨碍她成为《伊利亚特》迷。于是我接着问:“咱们谈真格的,如果亚里士多德真让亚历山大相信这种一人在战场上杀一千人的神话,恐怕亚历山大在征服世界前早就战死了,我不否认他确实非常英勇,但不至于到这种鲁莽的程度吧?”

女儿马上说:“阿喀琉斯具有非凡的领导力,他非常会用语言来激励自己的将士,他让手下的人相信:他们只要像神一样勇敢地战斗,就会像神一样不朽,人类永远会记住他们(现在这确实也成了事实,我们都在读他们的故事)。阿喀琉斯让他的将士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独特,进而激发出他们最大的勇气和忠诚,这大概就是亚历山大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

我听着小女如同机关枪般的言辞,心里暗暗吃惊,12岁的她竟然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把一切归纳得如此清晰。记得美国研究领导力的权威、哈佛商学院教授John P. Kotter曾批评美国是个“被过度管理、被领导不足”的国家。“管理”是把下属控制住,让其执行自己的指令。“领导”则是用自己的理想,点燃下属内心的火焰,让他们在这一火焰的驱动下自发地奋斗。两者都是为了让下属执行自己的指令,但前者是以剥夺下属的自由为代价,后者则是以下属的自由为前提。想想看,亚历山大时代并无现代的官僚体制和财政系统所具有的“执行力”。《荷马史诗》在那个时代之所以重要,也就在于它提供了领袖如何激励和感召人们自觉地跟从自己的范本。怪不得在西方的古典世界,不读《荷马史诗》就不算个文明人。

现代社会是个非常不同的世界:你上班要被单位管,不做领导吩咐的事会被解雇,工资单拿到时税已经被扣除,出远门要护照、签证……一切都被管理得无微不至,社会越来越技术化。于是,我们的教育也追寻这样的潮流,集中精力给学生传授在这种社会中生存的技艺,并且随着技艺越来越复杂,教育内容越来越多,孩子独立的时间也自然越来越晚。但是,一个“被过度管理、被领导不足”的社会,创造力必然窒息,这也是美国的领袖学权威忧虑之所在。事实上,看看从比尔·盖茨、乔布斯到扎克伯格这些哈佛辍学生就知道,在这一工作、生活、教育都高度技术化、管理化的社会,每一代人中总会出现突破现有的“管理”框架的领袖,让内心的火焰,而非别人的指导和要求,来照亮自己生活的道路。

领袖的生活是一首诗,不管是希腊的《荷马史诗》还是中国的《诗经》,都是精英的读本。因为没有诗意,人生和社会就都丧失了方向感。我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这些在美国养孩子的中国父母,并非一天到晚像蔡美儿那样担心自己的孩子日后不会像自己这样成功。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孩子的前途是无法用我们自己的经验去想象的。孩子走的路,不仅比我们走得远,甚至最终要比我们能看到的远,鼓励孩子立志的家长,自己先要有高远的教育志向,所以,我从来都是把女儿当成她这代人的领袖来培养。我们都知道柏拉图有着“哲学王”的理念,即通过最完美的教育培养社会和国家的领袖。当然,柏拉图本人其实并没有明确表达对这一“理想国”的认同,不过,用教育培养最有智慧的人来领导世界,这大概是希腊人中经常讨论的话题。亚里士多德有着最好的机会实践这样的理念,其效果在亚历山大身上也看得清清楚楚,不管我们对亚历山大的业绩如何看待。现代世界的领袖,未必是个国王、总统,而可以是各行各业中的开拓者,包括那些创造了整整一个行业的人。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想到他们会有这样的未来。

想想看,我们的下一代终将超越我们这一代,我们在自己这代人中都算不上领袖,有什么资格对未来的领袖指手画脚呢?过分地强调技艺传授的现代教育,短见就在这里。你传授来传授去,还不是就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从这方面看,以《荷马史诗》为“核心课程”的古代教育,则显示出了它的优势。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征服世界,也不知道怎么去征服,但是他用《荷马史诗》点燃了亚历山大内心的火焰,后者就带着《荷马史诗》走到了老师看不到的地方。我对女儿其实也是这个态度,她10岁时还不会背诵乘法口诀,我不以为意,当她觉得自己的生活需要时,自然会轻易地背诵,关键的问题不是传授给她乘法口诀之类的技艺,而是点燃她内心的火焰,培养她生命的使命感。

怎么培养这种使命感?作为研究历史出身的人,我采取的还是历史的方式。

卢梭曾有句脍炙人口的话:“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英国保守主义大师伯克则反唇相讥:人怎么是生而自由的呢?人生下来不过是个婴儿,一刻也不能离开父母的照顾。人生存于传统中,离开了这个传统,连生存的机会也不可能有。

女儿11岁时的一天,我和她在波士顿中央公园(Boston Common)散步。在她尽情地享受眼前的良辰美景时,我就把卢梭和伯克的两段话讲给她听,然后问:“看看,我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散步、享受,这种权利是生而就有的吗?”

同类推荐
  • 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从孩子眨着好奇的眼睛探索世界开始,到入幼儿园、上小学、升中学、考大学……家长的使命并不仅仅是抚养,更重要的在于教育。指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为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就是为家长提供宝贵意见,为他们培养合格人才现身说法。
  • 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了解孩子的想法,把握好孩子的心思;运用好榜样的作用,影响孩子的心思;摸清孩子的心思,实现无障碍沟通等。
  • 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激励足以供孩子享用一生,它是成功教育的灵魂。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努力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充分树立信心,自信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有了父母的激励,孩子将不畏艰险,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最终摘取丰硕的果实,迈入成功的殿堂。
  •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这些情况在80后父母中是非常普遍的。虽然他们通过书本、网络或是孕前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育儿知识,但从产后住院期间看,大部分父母都不会照顾婴儿。
  • 高情商的孩子成大事

    高情商的孩子成大事

    本书以情商的基本理论为主体结构框架,精选了近二百篇广为流传的小故事,集结成册,讲述了训练高情商的五大方面,可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参考宝典。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名侦探夜零

    名侦探夜零

    这个世界是相对性的,有好必有坏,有假必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时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少年侦探夜零面对各种危险和诡异事件,如何化险为夷,抽丝剥茧,解开掩盖真相的面纱。
  • 穿越系列之宠妻必须灭妾

    穿越系列之宠妻必须灭妾

    穿越到古代的女人和高富帅相亲相爱的玛丽苏傻甜白狗血文
  • 天机无相

    天机无相

    孤儿李修远在末日浩劫中复活,为了所爱的人穿越到异世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逐步变的强大,他到底是人,是仙,还是魔......
  • 理想主义罗曼史

    理想主义罗曼史

    该小说讲述了两位少女时代的闺蜜从23岁到33岁的十年人生,对准了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八五后女性的理想、爱情与现实的冲突。在书法协会打零工,聪慧敏感的孤儿远雪,以及满脑子花痴的官二代王欣淳。两人出身大相径庭,但却面临着同样的情感纠结。远雪的艺术型同居男友对于工作说辞就辞,弄得穷到快没饭吃;王欣淳则在局长父亲与医生母亲的安排下相亲结婚,考公务员,但王欣淳与丈夫徐立栋的婚姻是个笑话:除了条件合适,别的都不合适。机缘之下,被现实围剿得失意的两个女孩重拾旧日的友谊……
  • 兵魂天下

    兵魂天下

    有一种生物,叫做男人,有一种男人叫做军人,有一种军人,他们叫特种兵!
  • 五行逆传

    五行逆传

    九州大陆,万年之后,九子出世,天怒人愿。-------《轩辕志》万年以来多少武林巨头对此耿耿于怀,这九子究竟有何神通,可以惹天怒,遂人愿。万年大世即将到来!九子指的是哪九子?为何惹天怒却遂人愿?李尘到底能在轩辕大陆留下怎样的传说?让我们拭目以待!!
  • 王者荣耀之主播杀手

    王者荣耀之主播杀手

    主播杀手李凡在一次对局中火爆一次次战胜人气主播。
  • 每天都想搬家可是舍不得

    每天都想搬家可是舍不得

    当看到邻居是追然时,成忆:心里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想搬家舍不得,咋办?预料之中看到自己可爱的小邻居的追然:追妻路希望不会太长,QAQ。时隔多年,这对小情侣又碰到了一块,表面上的不留余力的互撕,内心os:卧槽,好喜欢我初恋,咋追?在线等,挺急的。闷骚至极的影帝X戏精加杠精的导演,1v1,双向暗恋,甜味程度:未知
  • 对你十分偏爱

    对你十分偏爱

    >>>漫漫新文《暗暗心动》已养肥宝宝们可以直接戳作者专栏??校园甜宠文,不甜你可以打我^_^_【已完结短篇小甜文】T大论坛上,医学院新晋女神章敏敏高调示爱男神江森。网友纷纷祝福:男才女貌,天作之合。正牌女友林慕青小怂包一个,趁着江森喝醉酒想偷亲盛世美颜。岂料被装醉的江森当场抓获:“人都是你的了,还偷偷摸摸地亲。”{又撩又甜的大野狼VS又萌又怂的小可爱}~关于此文,只想表达一份全心全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