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村富了。富了就容易生富毛病。有的村民不思进取,图清闲,靠房屋出租过日子,个别的受环境影响,甚至从事不正当活动,如赌博、赌马,偷偷抢抢的也有。
村里的学生因为富裕而学习成绩下降。1994年,全村共有学生196人,其中小学86人,一门以上不及格的18人,占20.9%,总评不及格的11人;沙湾中学有南岭村学生51人,一门以上不及格的44人,占86.3%,总评不及格的40人;布吉中专有南岭村学生15人,一门以上不及格的6人,占40%。出现这种现象,与张伟基努力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强烈愿望背道而驰,引起党支部的高度重视。
南岭村党支部采取切实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小学生文化课要力争全科及格,对学科平均分达不到60分的小学生一律不予免费。在年终分配时只能够享受同等合格学生分配的40%至50%,对特别差的学生,取消分配。初、高中学生(含中专生)凡各科平均成绩达不到60分的,不但不能免费入学,而且取消年终分配的50%。对表现差的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村里不予输送到高等院校深造,毕业回村以一般工人安排就业。大专生平均学科分数不合格,自付学费,村里不给资助,并且取消年度分配的50%,毕业回乡参加劳动以一般工人安排就业,年终分配只能享受普通劳动力的标准。
与此同时,南岭村开展“青年帮少年”活动。村委经过精心挑选,让村里50名优秀青年和128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的学生结对进行帮教活动,帮教时间为每周一、三、五晚上和星期天,每个青年帮教的学生少则两名,多则四五名不等。村里制订了制度,实行责任制。帮教无效果的,负责帮教的青年要负一定责任,并且不能评为优秀青年;帮教成效显著的,该青年将受到村委表彰或提升工资。这50名青年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上,南岭村为学生指点迷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己。
南岭村的这种做法,尤其是把学习成绩与年终分配挂钩甚至与帮教者收入挂钩的做法,可能会有人从中找到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就是这个办法,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南岭村在校学生的成绩和学风问题。
1994年,南岭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04元,劳动力人均纯收入达到33445元。年终分配比1993年增长36%。村民私人安装电话机216台,手提电话19台,每3.1人就有一部电话机。全村有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高级音响等大型家用电器总数736台,摩托车80辆,汽车45辆。全村订有各种报刊610份,人均0.8份,拥有图书3万册,以村民计算人均39.8册。群众福利支出800万元。在校大学生52人,占总人口的6.9%。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南岭人特别注重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村民素质的提高,实现了社会风气、公共程序、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善。全村形成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南岭村富甲一方,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宽敞,绿树成荫,村风民风纯朴,社会秩序井然;没有黄、赌、毒、黑,几乎没有走私、盗窃、封建迷信活动,绝少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家庭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蔚然成风。人人有工作,个个爱劳动。村里实行工资制,老年人享受退休金,群众实行免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免费入学入托。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少有所学,病有所医,难有所帮,玩有所去……那样一幅现实的“世外桃源”的景观。昔日逃港者,纷纷要求回村定居,周边村镇男女青年翘首盼望在此落户,外来打工者更是慕名而来。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岭村被当时的宝安县树为先进典型。80年代末90年代初,南岭村成为深圳市的先进典型。从90年代初开始,连续多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村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南粤农村十面红旗党支部”。1995年3月,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1995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书记张伟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5年,南岭村总收入达到5600多万元,村民平均收入7.4万多元,村民平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在广东农村,有供奉神台的风俗习惯。说是封建迷信,似乎言之过重,但千百万人千百年间的习惯传统也并不容易改变。富裕之后的南岭人,家里的神台也越来越豪华。村里干部认为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氛围格格不入。村党支部召开群众大会,指出,地还是这块地,人还是这些人,南岭村过去一直穷,现在为什么能治穷致富,靠的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的是南岭人敢闯敢干,靠的不是神台。要把拆神台作为考核文明户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个别想不通的老人,党支部成员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村民积极响应了,各家各户在三天内将神台全部拆完。为了填补拆神台后留下的“真空”,让村民真正觉得致富靠的是政策,靠的是实干,靠的是文化素质的提高,村里统一订购书柜,订购图书。当时的南岭,村有图书馆,厂有图书室,家有图书架。每户村民的书柜藏书都在200册以上。
1996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南岭村移风易俗的举措。
这一年,有一位阔别故乡多年的张先生从香港进入深圳,乘坐出租车回到南岭村。
司机将车停在一片灯火通明的楼群前,说:“到了。”
张先生向窗外张望了许久,对司机说:“先生,这哪里是什么南岭,你有没有搞错?”
司机开车返回布吉,重新问路后再次转回南岭。直到车上的张先生看见村中那棵老榕树,他才相信这里是南岭。张先生激动得老泪纵横:“变了、变了,真是大变了!”
1996年底,这个只有176户、756人的小村,集体固定资产达7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4000万元,纯收入1900万元,人均纯收入2万元,分别比1983年建行政村时增长了8000倍、400倍、370倍和230倍。
南岭村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飞跃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南岭村的干部掌管着7亿元资产,从来没有一个发生经济问题;计划生育历来是农村工作的“老大难”,但南岭村多少年来无一例超生,以致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称赞。在南岭村,从未出现过黄、赌、毒、黑现象,刑事犯罪一直保持为零,无一名青少年不读书学习,无一名劳动力不参加劳动,真正做到了“穷时有穷志气,富时没富毛病”。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同时,南岭人民还以实际行动实践了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理想,先后捐款2000多万元,帮助贫困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支持国防建设。关心、爱护、教育外来劳务工,使南岭村成为外来打工青年的一方乐土。
南岭村倡导“五热爱”: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四讲”:讲工作贡献、讲团结友爱、讲文明礼貌、讲家庭和睦;“两准”“九不”:准时上下班、准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虚报工时工日、不搞自由主义、不赌博、不吸毒、不看黄色影视报刊、不搞不正之风、不做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十好”:完成工作任务好、国家集体观念好、遵纪守法好、计划生育好、勤俭节约好、团结互助好、家庭环境美化好、尊敬长辈教育子女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好、学习成绩好。
1997年,南岭村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创建活动示范点。
这一年年底,村集体固定资产达7亿多元,全村年总收入达4000万元,纯收入1950万元,人均纯收入2.7万元。这年,南岭村生产水果7万多斤,鸡鸭2.3万多只。
1996年底,中共深圳市委组织调查组到南岭调查他们两个文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调查组对南岭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作了如下概括:
(一)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
南岭村发展经济的成功做法主要有:
一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改革开放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无疑给包括南岭村在内的特区周边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遇难得,稍纵即逝。精明的南岭村人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发展的机遇。无论是八十年代初南岭村第一间内联厂——南和电子厂建成投产,还是随后大批“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入驻南岭村,都是他们抓住机遇的突出标志,也是南岭村经济腾飞的源泉。机遇很重要,但“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南岭村人之所以能把握住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大力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明确,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
二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改革开放以来,南岭村走的是一条吸引“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来村落户的发展经济的路子。十多年来,村里不惜投入亿元巨资用于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从而使投资者纷至沓来。目前在南岭村落户的“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达三十余家,正是这些企业向南岭村支付的土地使用费、厂房租金、工缴费等,构成了村里经济的支柱。现在看来,南岭村选择的这条发展经济的路子是十分明智的,因为它既充分发挥了南岭村毗邻香港、紧挨深圳而具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缘优势,又避开了自身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的短处,从而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南岭村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三是把发展集体经济放在首位。南岭村从一开始就把发展集体经济确立为本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南岭村的经济是通过集体积累而滚动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政府补偿的200万元征地费。和特区其他一些村不同,南岭村没有将这笔钱分给个人,而是集中起来发展经济。再加上村干部带头发动村民集资以及向银行贷款等途径,经过几年的积累滚动,终于把集体经济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在南岭村今天所拥有的数亿元资产中,全是集体性质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在南岭村的常住居民中,没有一户个体户或专业户,所有村民都是集体的一员,参加集体劳动,其收入主要来自工资和年终分红及其他集体福利。南岭村的成功实践,深刻揭示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在经济尚不发达阶段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第二,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理想;第三,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有力地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了村容村貌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改善。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虽然南岭村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目标,但他们并不排斥个体经济在村内的发展。事实上,多年来,南岭村一直积极创造各种优越条件,以吸引外地人员和企业来村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走进南岭村,就会看到村内街道两旁商店林立,自由市场人头攒动,山坡路旁“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的厂房鳞次栉比,各种个体的和私营的经济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这说明,虽然从行政村角度看,南岭村是集体经济一枝独秀,但从地理村角度看,南岭村则是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相互依存,竞相发展。
(二)定好位,选准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南岭村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方面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总结。
一是定好位,即明确党支部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南岭村党支部首先是领导全村经济建设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直接参与村里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和领导,并从组织上和规章上使这种定位法定化。例如,南岭村规定,村委会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股份合作公司章程规定,村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的总经理要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副总经理则由抓经济的支委和村委会副主任担任,等等。这种定位使得村党支部在村里的一切重大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中拥有最高权力。同时,党支部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没有党支部的积极引导、率先垂范和常抓不懈,南岭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
二是选准人,即选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路人。在农村,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支部看支书。”改革开放以来,南岭村之所以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一位有胆有识又深受村民拥戴的支部书记张伟基同志。南岭村的实践表明:
第一,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和权威必须靠自身的“三心”(即公心、责任心、事业心)来建立。南岭村党支部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只要是村领导班子决定开村民大会,全体村民就可以在十五分钟内到齐;村里决定在村中央建一个综合市场,需要拆迁一些村民的房屋,被拆房屋的村民都理解和支持村里的决定;村里发展工业要占用一些村民的祖坟地,这些村民也毫无怨言,一个星期之内就顺顺当当地完成了坟地拆迁任务。南岭村党支部的这种威信不是他们强加于群众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靠他们以“三心”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的。这还说明,农村基层干部的“三心”不仅能确立自己在群众中的权威,还能够以自己的“三心”换取群众的贴心、信心和放心。
第二,作为“领头雁”的村支书要有特殊的品质。南岭村是与村支部书记张伟基同志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张伟基身上,我们发觉,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除了具备一般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品质和才干之外,在个人素质上还具有如下一些特质:一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故土和父老乡亲有深厚的感情。二是有强烈的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报效之心;三是植根于故土但又不囿于故土,有外出当兵、务工或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经历,这种阅历使得他有比较开阔的眼界和灵活的头脑;四是懂经营,善管理,不是空头政治家,等等……
(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建章立制,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
南岭村的做法很简单,那便是:建章立制。改革开放以来,南岭村制订了《乡规民约》《南岭村评选文明户十条标准》《关于加强青年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定》及《南岭村股份合作公司章程规定》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内容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大事如计划生育、刑事犯罪,小事如随地吐痰如何处理、中小学生晚上必须几点之前回家等等,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定。
南岭村的做法又很不简单,因为其建章立制很有特色,它把建章立制与农村集体分配制或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了一起,使得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都有了具体、量化的奖惩办法。例如,《南岭村股份合作公司章程规定》明确规定:育龄夫妇违反计划生育的,连续五年取消股份分配;有劳动能力但不参加集体劳动的,取消分配;大、中、小学生受学校警告或记大过者,只能享受当年股金分配的50%。实施了这些规定,精神文明建设便自然而然由软变硬、由虚变实了。令许多农村颇感头痛的“四不青年”问题、黄赌毒黑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等在南岭村均得以迎刃而解,读书、劳动、远离黄赌毒黑及计划生育成了南岭村人的自觉行动。村民的观念也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抛弃“及时行乐”“多子多福”等落后观念,代之以“为理想奋斗”“子不在多,关键在素质”等进步观念。
当时,南岭村把两个文明建设的做法归纳为四点:
一、以发展工业为起点,选准发展经济的路子。
二、农、商、旅游业齐发展,走多元化发展经济的路子。
三、以完善设施为契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以共同富裕为目的,培养一个带头的好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