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简历:
1928年11月出生。
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2月-1957年11月,任江阴县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
1957年11月-1961年10月,任江阴县华士乡二十三社支部书记、华士公社十七大队党支部书记。
1961年11月-1974年2月,任江阴县华士公社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4年2月-1975年4月,任江阴县委副书记、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5年4月-1981年5月,任江阴县委书记、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81年5月-1987年4月,任江阴市人大副主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87年4月-2003年7月,任华西村党委书记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
2003年7月以来,任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1954年,吴仁宝当上了乡政府的财粮委员,成了国家干部。1957年国家精简干部,他主动回到村里,担任高级社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文革”期间,他成了“小走资派”,被拉上台批斗,“靠边站”了五个月。70年代,有人告状说华西大队是假典型,江苏省委和苏州地委组成调查组进驻调查。吴仁宝连续当选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参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以71票之差落选。
媒体曾经报道吴仁宝的许多格言警句:
讲信誉世界第一,争取共同富裕全国第一,干部权威江苏村级第一。
在村党委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老百姓信得过;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老百姓信得过;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老百姓信得过。
小材大用,基本有用;大材小用,基本无用;外材我用,关键在用。
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一戒酒、二不陪客人、三不上群众家的桌子。
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有人威胁、恐吓“吓不倒”。
无论什么时候,都能高举旗帜,与时俱进;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朝气蓬勃,开拓进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扎实苦干,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
带好一班人,管好一家人,抓好一本账。
干部队伍的“三过硬”:思想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
叫群众脱皮掉肉,是干部没本事。
我们要始终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要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也就是同各族人民保持一致;做一名干部,只要“两头”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
华西在分配管理上确保“三足”:国家一头,依法交足;集体一头,积累留足;村民一头,保持富足。
头脑清醒,一定要清醒;难得糊涂,一定要糊涂。
2003年,吴仁宝在华西村退居二线,他的四儿子吴协恩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吴仁宝对退居二线的说法是:我现在退了,不是退得太早,而是太晚,我实际干了48年“一把手”。我过去的“不退”和现在的“退”,都是为了华西的进。像我这次退居二线,可以说是退一步,进两步。而且,可以更好地、全身心地为大华西几万名百姓造福。我是有一条,不管是做乡官,还是县官,我华西村的官也是不肯放。我舍不得放,因为我同老百姓有感情。干到80岁的确是我讲过的。我现在退下来,可以这样说,是要当个副手。有句话叫“能正能副”,我也要体会体会。一般来说,正的做了就不好做副的,可是我要做副的,这也是干部的一个创新。同时,我也可以再真心实意地扶持新班子5年,使华西实现一代胜一代、一代强一代、一代精一代!
吴仁宝是有大德大爱的人。吴仁宝把上级政府奖给他的四千多万元留给了集体。镇里每年给他的超目标奖都在百万元以上,但他一直分文未拿。
村民孙良庆的儿子溺水身亡,孙家中年丧子,悲痛欲绝。吴仁宝把自己的儿子送给孙家当儿子。吴仁宝对孙良庆说:“我们一块土地上生,一块土地上长,你们有难,我应当伸出手来。我有四个儿子,给你们一个还有三个,阿四会像亲儿子一样,给你们养老送终的。”
吴仁宝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真挚的感情。他曾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我吴仁宝只能从当年的放牛娃变成放牛翁,华西村也不可能发生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热爱党,一辈子心向党,一辈子跟党走,决不含糊!”“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把乌托邦变成现实,我一定要把什么叫作共产主义做给你们看看,做给全国人民看看。”
他曾说:“奉献,我觉得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我们华西村就是靠干部群众发扬奉献精神、埋头苦干发展起来的。”“奉献,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党员干部,就应把老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几十年的人生奋斗历程告诉我: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我想做的是: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争取干到80岁。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最大的快乐。”
有报道说,吴仁宝在担任华西村书记的四十多年里,始终认定“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把华西村从一个农业小村发展成为工农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第一村”。吴仁宝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带头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心系群众、为民造福、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有评论说,吴仁宝是一面旗帜,他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对理想的忠诚,对信念的执着;他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他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曾经提出号召:我们要向吴仁宝同志学习,学习他始终把发展的目标和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先进性行动和业绩上,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学习他积极教育引导群众,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做乡风文明的倡导人;学习他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曾在华西打工、现为华西党委副书记的孙海燕在一篇文章写道,吴仁宝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勤奋主义者。
吴仁宝有很多创作,他编写的《村歌》《十富赞歌》《十穷诫词》中,提出很多新鲜的观点,最经典的一句是“人民幸福才是社会主义”。有人这样评价吴仁宝——“扎根土地的农民思想家”。
吴仁宝是大彻大悟大智慧的人。他说,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一个人死了,死即了了,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
在华西农民新村村口,硕大的标牌上有吴仁宝的座右铭:“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对于名利和地位,我是满足了。从荣誉来说,我是小代表、中代表、全国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都当过;小劳模、中劳模、全国大劳模都当过;历届主席的报告我都听过,并与历届总理一起座谈过。我为什么身体很好,78岁脑子不算太糊涂,我的一家让我比较愉快。我的子女都在勤奋工作,为集体为老百姓,我高兴吧!做老人的,要是儿女乱七八糟,贪污,吃官司,被关起来了,那心里不会舒服吧?我有这个家庭很高兴,为老百姓服务。”
吴仁宝当了近半个世纪的“村官”,他这样概括自己:五十年代“听”,上面说啥就做啥;六十年代“顶”,发现明顶要吃亏,就改为暗顶;七十年代“拼”,拼命大干,有对有错;八十年代“醒”,实事求是,加快发展;九十年代“警”,警惕脑子不清爽说错话。
有记者问他:“这些年政府发给了您一大笔奖金,一共五千多万元,但您全留给了集体。为什么不要?”
吴仁宝说:“照规定,我可以要,但我不要。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而另一个人只有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但到了马克思那里报到,都是一样。”
记者问:“都说您是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个‘不倒翁’,从‘农业学大寨’的时候就已经是先进典型了,您自己分析,如此‘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吴仁宝说:“我工作这么多年,人家问我成功的秘诀是啥?我说,实事求是。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实事求是对待,就能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我呢,因为单讲‘硬道理’老百姓听不懂,我就加了两点,叫‘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
记者问:“‘北有大邱庄,南有华西村’,这曾经是中国农村的两道特殊风景线。但现在大邱庄已渐渐从人们记忆中淡去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禹作敏走了一条错路。您和他相比,有什么不同?”
吴仁宝回答:“从发展经济上来讲,禹作敏比我强,他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搞乡镇企业方面对全国都有启示。他最大的失误是居功自傲,他手下的人违了法,应该交给法律处理,他为什么组织人阻止执法部门?他要面子,把村里人抓去他觉得没有面子,觉得自己背叛了村民。这就是赞扬声多了,经不起夸,被夸倒了。”
记者问:“那您为什么‘夸不倒’?”
吴仁宝回答:“夸有两种,一种是夸了你,他要得好处;一种是你确实做出了成绩,人家来尊重你。为名为利的人就爱听第一种夸,如果我吴仁宝被这种夸冲昏了,就到不了现在;为了老百姓的人就爱听第二种夸,我吴仁宝就是因为经常被领导表扬、老百姓夸奖,才不敢停步,只能前进。”
吴仁宝年轻时有一斤的酒量。但自从华西村成名之后,前来参观学习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吴仁宝感到“时间赔不起,身体吃不消”,于是毅然戒了酒,并一律不陪客人吃饭。为了尽地主之谊,他实行“跑场”,吃饭时,只见他从这个餐厅跑到那个餐厅,双手抱拳说:“大家吃好,吃好。”跑场结束,回家吃老伴做的家常饭。
据报载,他的儿子吴协恩曾对采访的记者说:“现在时代变了,是越来越喜欢吃粗粮了,不过我父亲是一直坚持粗茶淡饭,他最爱吃青菜豆腐,凉拌菠菜萝卜丝。”
吴仁宝是一个精明敏锐的人,“报纸看头版,广电早中晚,注重看海外,坚持把好关”。几十年来,他每天早晨收听广播,晚上看电视新闻,从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他的经验是:“一个人越动脑子,身体越好;如果无所事事,可能我的脑子要糊涂得快,身体也不会这么好”。
吴仁宝是作出了贡献、创造了奇迹的人。华西村的成就是个奇迹,这是不容置疑的。华西村的奇迹是全体华西村民和在华西工作的人们共同创造的,而吴仁宝则是华西村的灵魂。如果有人用官位高低来衡量一个人,那么,吴仁宝可能算不上有卓越成就的人,但那种观点往往经不住历史的检验。如果依据成就高低来衡量一个人,那么,吴仁宝绝对是成就卓著的人。古人说,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拿这个标准来衡量,吴仁宝兼而有之。会不会有人认为农村的杰出人物就免不了土气呢?那样看问题就值得商量了。在农村作出大成就的人其实更不容易。吴仁宝的舞台不算大,但他的贡献大;吴仁宝的学历不高,但他的境界高,他的思想水平高。像华西村这样显著的成绩和长久的繁荣,其领导者单凭朴素的感情、冲天的干劲、执著的奉献精神依然是不够的(当然,这些品质缺一不可),必须有深刻、系统、持久如一而切合实际的思想。吴仁宝是一位既有成功实践又有深刻思想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