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除夕,一片死寂。
木井带着五个人的小队走在街道上,踩得街面上的雪嘎吱作响。连续多日来的大雪,将北平城完全妆裹成一片素白。漆黑的夜晚里,有限的几个地方才会露出灯光,普通的市民早已经睡去。自从两天前的大爆炸之后,整个北平就实行了严格的宵禁,并且逮捕和枪毙了两千多名怀疑是****的特务。整个北平也因此变得风声鹤唳,所有市民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在睡觉中被宪兵逮捕,然后杀掉。
木井的老家是在松山,那个美好的港口城市。在战争爆发前,他跟随父亲做着快乐的捕鱼生活。只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家庭的收入越来越少,最终16岁的木井响应了帝国的号召,参军并且前往中国。在教官们的口中,中国的军队很废柴,而且人民很愚昧,政府也很腐败,这样美好的拥有充足资源的花花世界,自然应该属于勤奋的大日本帝国。
战争的进程也证明了大本营的判断,中国军队一败再败,从东北开始,一直溃退,不过五年的时间,帝国军队已经控制了东北和华北。今年21岁的木井,正是年轻气盛野心勃勃的年龄,就和军队中的其他少壮军人一样,渴望战争,渴望功勋,渴望进攻。
但是这一切,都在去年被无情的粉碎——是的,已经过了晚上12点,现在已经属于1938年了。帝国的进攻原本让人激动且顺利,一路向南,他们几乎没有遭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平型关战斗那只是意外,是帝国军队疏忽的结果。虽然所有的指挥官都明白,和八路军打仗会很艰苦,因为八路军的战士和帝国武士一样,有着坚强的战斗精神。但是一来八路军人太少,二来弹药枪支不多,所以并不致命。作为一个小队长,木井也是知道中国内部的龌龊事情,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矛盾重重,这样的国家怎么会是帝国的对手?只是在太原开战后,帝国才遭受了较强的抵抗,但是上至指挥官下至普通战士,所有人都相信,中国军队的防线,会在一次猛烈的冲击中轰然崩塌。
可就在这时候,那个叫做孔有缺的恶魔,不知道怎么突然冒出来。想到这里,木井有些无奈的向另一个方向看了一眼,在那里,大雪掩盖了黑色的土地,但是却没办法将心中的痕迹抹去。那天那三次巨大的爆炸声,以及随之而引起的烟雾、震动和冲击力,让所有身在北平的人都从心底畏惧。也就是在那天,帝国苦心拉拢来的汪精卫死亡,随之还搭上帝国两位少将。
少将啊!木井想了想,死在孔有缺那个恶魔手中的少将,少说也有十个人了吧?帝国半年间在中国损失了的将军数量,比从帝国从一开始战斗到他出现以前,损失的数量都多!无论是甲午还是东北事变,帝国损失过最大的军人,也都没有少将!那个武器,绝对是魔鬼的武器,他也是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恶魔。
最让木井忧心忡忡的是,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帝国还能保持住在华北的利益吗?甚至在东北的统治,都有可能因此而瓦解!而最恐怖的结果,木井都不敢也不愿意去想象。帝国会战败吗?如果是在孔有缺出现之前,所有的战士恐怕会毫不犹豫的说:绝对不会!但是在他出现后,就连最坚定的战士,都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战败之后,又该如何?
在距离木井遥远的太行山区中,同样一个年轻的战士,也和几名战士在巡逻。事实上太行山就是最健全的屏障,但是例行的巡逻任务,却不能松懈。
这名战士叫做木头,大名叫做陈木头。他家原本是河北一户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不是日本人侵略,即便军阀混战,他都没动过当兵的心思。家里侍弄着十几亩地,攒点钱讨个媳妇,然后生上一窝小子,这就是他曾经期待的生活。
但所有的一切,都随着日军的到来而破灭。先是大哥因为大嫂而被日军杀死,后来大嫂被侮辱后也上吊自杀。母亲就此一病不起,家里就剩下父亲和他以及两个年幼的妹妹,随后所有值钱的家当被抢走,粮食也只有藏起来的那些,根本不够熬到明年——如果明年还没死人的话。就在他仇恨无处发泄时,有人来招兵,他毫不犹豫就报名!唯一的要求就是打日本人,而招兵的人告诉他,他们这支军队,就是为了杀日本人而成立。
于是,他跟着来到太行山。紧接着,他就兴奋的发现,在这里吃的好穿的好,每月还有五块银元可以拿!尤其是正式从训练营走出去后,就是每月十个银元,战斗时还有补贴!如此以来,他一个人就可以抗起这个家庭,而且白小姐还允许士兵们拿一些医疗品,给自己的家人使用,木头的母亲就因此而逐渐好转。虽然也有士兵转手将这些医疗品卖掉,但是上面并不制止这种行为,只要你不把药品卖给日本人就行,而且不准多拿份额。
尤其是让他振奋的是,孔先生和原先的****军官完全不同。一连串的胜利不说,就像前去北平刺杀这种事情,孔先生居然有胆量真的去做,而且做成了。这让全军上下,对他都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的钦佩之情。
虽然今年的年夜饭,孔先生不能和大家一起吃,但是所有人都相信孔先生出发前的承诺,在元宵节时,他一定会安全归来。
今晚是除夕,他巡查完这一圈之后,就可以去参加军营中的年夜晚!据说今晚在训练营召开的年夜饭,将是白小姐亲自主持。除了丰盛的饭菜和足够的红酒白酒啤酒外,所有的士兵,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单独的烤鸡!这在木头看来,单凭这一样,就足以让今夜的太行山,处在欢庆的海洋中。
想着这些,他和战友们,不禁加快了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