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西楚霸王在历史上的悲壮谢
楚汉两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相持,楚军攻破汉军,占领荥阳、成皋,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然而,这种胜利只是暂时性的:刘邦麾下的大将军韩信趁项、刘对峙之际,在北方地区开辟了大片疆土,加之萧何在关中地区的经营,汉军逐渐形成广阔的战略纵深地带,从而为最终战胜楚军创造了条件。
接下来,楚汉双方又在广武地区隔鸿沟对峙经年。其间,项王派大将司马龙且率二十万大军援齐,结果全军覆灭,司马龙且被杀。这是自项羽领兵以来,楚军所遭受的最大损失,军事实力的天平更加向汉军方面倾斜。
公元前201年1月,刘邦集合韩信、黥布、彭越等军阀,共约四十多万大军,将项王的十万楚军围困于垓下,张良以四面楚歌来瓦解楚军斗志。为了不拖累项王,虞姬挥剑自杀。悲痛中的项羽为了给十万楚军将士留下一条生路,仅率数百名亲信突围,最后在乌江之畔以西楚霸王特有的壮烈方式,结束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一、“广武对峙”的成因
在楚汉相争这段历史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时期,那就是“广武对峙”。楚汉两军隔着鸿沟驻扎,相持经年,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这种局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广武对峙”的成因。
汉王刘邦的花招
前一章讲过,韩信与张耳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国,此间正屯兵修武(今河南获嘉县境内),整顿兵马,兵锋直指东方的齐国。与此同时,刘邦自溜出成皋以后,并未像过去那样返回关中,而是北渡黄河,向修武驰去。
刘邦此次北上的目的是为了从韩信、张耳那里调兵。然而,在那个诸侯坐大、人心叵测的年代,刘邦虽有汉王身份,但此刻作为败军之王,身边仅有数十骑随从,以此去向在政治和军事上已经形成气候的新兴军阀调兵,后果如何,殊难预料!故尔,刘邦耍了一个花招,决定给韩信和张耳来个猝不及防。
按照事前策划,刘邦率先到达修武,陈平、曹参、灌婴等人稍后陆续赶到。当晚,一行人马在修武附近悄悄住了一宿,翌日清晨,刘邦带着部下悄然来到韩信军营。刘邦自称汉王使者,说有紧急军情要面见大将军,然后径直闯入韩信卧内。值班卫兵见这班人的气势派头非同一般,不敢阻拦,任由刘邦等人顺利闯入韩信大帐。这时韩信还在卧榻熟睡,刘邦将印玺兵符全部拿在手中,然后退出韩信卧室,来到中军大帐,传令升帐。
军中诸将起先还以为是韩信点兵,等进入大帐,却见昂然而坐者乃是汉王刘邦,莫不惊愕!刘邦持将军印绶对诸将一一下达命令,尔后宣韩信、张耳来见。韩信、张耳见汉王突然驾到,惶恐莫名,乖乖立在帐前听令。
刘邦得了便宜还卖乖,先是一脸严肃地对二人的这种疏忽大意行为斥责一番,接着开会商议眼下战局,最后,刘邦命令:赵王张耳率赵国部分人马镇守赵地;拜韩信为赵相国,以赵国部分人马为基础,招募士卒,加紧操练,准备东往攻齐;韩信原来的精锐部队则由汉王亲自统率,用以迎战楚军。作完这番安排之后,汉王便率领着这支精锐部队离开修武,前往抗楚前线。
就这样,刘邦以十分诡谲的方式,轻松化解了自己在政治军事上的又一次危机,其手段之高明,令人叹服!
曹咎大意失成皋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移师巩县(今河南巩县),准备迎战西进的楚军。
这时,汉王帐下有一位姓郑名忠的郎中前来献计,说:“楚军新胜,士气旺盛,然其孤军深入,粮草供给困难,大王宜深堑高垒固守,以避楚军锐气。与此同时,另遣人马往助彭越,攻楚城池,断其粮道,令楚军不战自乱,那时方能一战功成。”
刘邦听从郑忠之计,派刘贾、卢绾率步卒二万、骑兵数百,自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潜入楚境,配合彭越军队,趁夜袭击了楚军的燕西(今河南兰考县西北)粟仓。随后,彭越乘势夺取梁地,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连下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十七座城池,一时间声威大振。
后院失火搅乱了项羽“以成皋、荥阳为基地,再向关中发起全线进攻”的计划。情报传到前线,项羽决定亲率精锐回剿彭越及刘贾,临行前,他将防守成皋的重任托付给塞王的大司马(职位相当于国防部长)曹咎,并反复叮嘱:“将军留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切勿出战!只要能阻止汉军东进,便是大功。寡人十五日内必然平定梁地,那时再与将军会合,攻打汉王,请将军切记!”
笔者在前面章节中讲过,曹咎曾是秦朝蕲县狱掾,项梁早年犯事时,就是他写信托请栎阳狱掾司马欣帮忙,使项梁获释。戏亭分封之际,司马欣被项羽立为塞王,曹咎则被拜为塞王的大司马。此人军事能力不错,但是脾气急躁,故项羽临行前又让司马欣留下来协助他。
安排好成皋的守备事宜之后,项羽率军直扑梁地。此间,彭越尚在陈留置酒庆功,忽闻西楚霸王项羽亲自率兵来讨,急忙迎战。项王真乃神勇,即使堪称勇猛的彭越,在他面前同样也是一触即溃,仓皇而走。项羽乘胜追击,果不其然,彭越此前所攻下的十七座城池,真的在不到十五日之内,就被项羽悉数夺回。然而,遗憾的是,项羽这位救火队队长没有三头六臂,当他在前线以摧枯拉朽之势荡灭敌军时,其后院却总是不住地起火!
原来,在项羽东返扫荡彭越期间,刘邦曾一度萌生放弃荥、成而退守巩、洛之意,这个方案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谋士郦食其却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反对,他对汉王分析道:“自古以来,王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敖仓储粮甚多,今楚军既取荥阳,却不知占据敖仓,这乃是上天助汉成功啊!眼下楚军辎重被彭越、刘贾所截,项王回军梁地,此乃攻楚良机,大王万万不可退守巩、洛,错失时机!今楚汉相持经年,海内动荡,民心未定。愿大王速取成皋,据敖仓之粟,控太行之山,占蜚狐口,守白马津,尔后与楚决战,天下必归汉矣!”
这番话有理有据,十分雄辩,不独汉王,在场的所有谋士皆心中叹服。于是,刘邦采纳这个建议,自小修武渡过黄河,于汜水岸边扎下营寨,反攻成皋。
见汉王采纳了自己的计谋,这位好为奇计的郦老爷子激情高涨,谋略迭出,再次慷慨请命:“今天下之势,魏、代、赵、燕已定,唯齐未克。田氏宗族,东有泰山、大海,西有浊河(指黄河),北有济水,南接项楚;且齐人多诈,大王虽令韩信大将军征伐,然一时间难以平定。臣请以三寸之舌往说田齐,使其归汉!”
刘邦称善,令其为使。数日之后,郦食其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往说齐国的征程,却万没料到,自己此行乃是一条不归之路。详情留待下文分解。
且说汉王刘邦采纳郦食其之计,兵围成皋。起初,成皋守将曹咎尚能记取项王的叮嘱,固守不战。于是汉军极尽辱骂之能事,挑衅曹咎出战。曹咎不堪羞辱,遂不顾司马欣阻拦,号令将士杀出城外。两军激战,汉军佯装不敌,丢盔弃甲而逃。曹咎挥师猛追,在汜水岸边中下汉军埋伏,曹咎、司马欣兵败自刎,刘邦重新夺取了成皋。与此同时,刘邦麾下的大将周勃则率部夺取了极具战略价值的敖仓。至此,楚汉对峙的战略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前面说过,成皋在楚汉之间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因而项羽在临行之前曾千叮咛万嘱咐,将这个战略要塞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故交曹咎和司马欣二人,并承诺自己在十五日之内一定能够得胜归来!项羽果然在十五日之内收复了被彭越所攻占的梁地十七座城池,如此神勇,何人能及?可叹的是,他手下之人太不堪重用:曹咎违抗项王之令,擅自出战,不仅枉送了自家性命,同时也断送了西楚霸王的基业!区区十五日啊,战略形势竟然发生如此巨大的逆转!这难道是项羽注定的宿命?
广武对峙
汉王刘邦重新夺取成皋之后,遂率大军向荥阳进逼。他在荥阳东北部约二十里的广武山上,依山临涧修筑“广武西城”,以此为基地围攻荥阳。荥阳守将乃钟离昧,此人作战勇猛,善于用兵,汉将樊哙曾多次组织进攻,都被他指挥击退。
两军相持之际,项羽已率大军从梁地返回荥阳。汉军自忖不是项羽对手,遂从山间小道逃回广武西城。项羽引兵追击,被汉军的强弓硬弩阻挡在深涧天堑之外。项羽目睹广武天险,命令在深涧东侧修筑“广武东城”,与汉军隔涧对峙。这是汉高帝四年十月(公元前203年11月)发生的事情。
楚汉两军对峙的这条深涧,乃是历史上有名的“鸿沟”,它南北走向,宽约五六十米,深达五十余丈,构成天险。两军对峙,汉军占据优势,而楚军的处境则相对显得被动。
从给养方面来讲,汉军有敖仓粮草供应;而楚军给养则来自楚国腹地供应,路途遥远,且时常遭受汉军侵扰,粮草时有不济。从军事战略层面来讲,广武战场的形势是:刘邦据成皋,项羽据荥阳,两军大约旗鼓相当。但如果回头看看各自的战略后方,伯仲便了然可分:楚军腹地常年有彭越、黥布、刘贾、卢绾等军队袭扰;更可怕的是,汉王麾下的大将军韩信在北方地区日渐坐大……这一切,都令项羽寝食难安,深陷苦闷之中。
与楚军的窘境正好相反,此时的汉军可谓形势喜人!坐镇广武西城的刘邦,眼瞅着对面如困兽般无奈的西楚霸王,心中一扫数月前的阴霾,阳光灿烂:眼下,战略形势已经发生逆转,近在咫尺的项羽无奈己何;且山东田齐那边,已安排郦食其和韩信分别前往,文的不行就动武的,料无大碍。如此良好局面,刘邦焉能不爽?
二、韩信平定齐地的前前后后
有着“高阳酒徒”绰号的谋士郦食其,为建立不世奇功,自告奋勇向汉王刘邦请命,前往齐国游说田齐归汉。
此前奉诏伐齐的大将军韩信,在手下谋士蒯通的鼓动下,不顾齐国已经同意归汉的事实,悍然发动对齐国的攻击。毫无防备的齐国倾刻之间土崩瓦解,郦食其被愤怒的齐国君臣烹杀。项羽接到田齐的求救文书,派大将司马龙且领二十万大军前往救齐,结果因龙且骄兵导致全军覆没,楚军元气大伤。
郦食其之死
汉王刘邦这厢惦记着齐地,身处齐地的郦食其处境究竟如何呢?其际遇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早在郦食其到达齐地之前,齐王田广及齐国实权派人物齐相田横,已经接到韩信即将伐齐的情报,并做了相关备战工作,派大将华无伤、田解等人率重兵进驻历下(今山东济南西)防守。郦食其来到齐地以后,向田氏递交了国书,然后历数项王罪恶,尽摆汉王仁义,并根据当前形势分析和佐证天下必将归汉,最后力劝齐王从汉拒楚,以便日后保全封土和国号。
田广、田横等人觉得郦食其说的有理,表示依允。考虑到韩信大兵将至,田横说道:“齐国既然归汉,韩信理当罢兵。”郦食其表示:这只是小菜一碟!于是修书一封,打发属下持书,由齐使陪同往报韩信。
此间,赵王张耳已于不久前病故,王位由其子张敖继承。韩信将新兵操练完毕,正拟渡河东进,忽然接到郦食其关于齐国已经归汉的来书。齐国既然已经归汉,韩信当然没有理由继续征讨,于是复函一封,答应立即罢兵,交由齐使带回。
田广、田横看过韩信复函,疑虑顿消,遂放松各地守备,以贵宾之礼好生款待郦食其。素有“高阳酒徒”之称的郦食其,眼见自己成此奇功,好不得意,便接受了齐王的挽留,日日纵酒,尽情享乐。
所谓乐极生悲,正当郦食其在齐地享受齐天洪福之际,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向他袭来。原来,韩信遣走齐使之后,令军队原地待命,准备派人前往广武,向汉王请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在这时,韩信麾下的谋士蒯通出面进言道:“将军奉诏伐齐,千般辛苦方至此般境地。今汉王并未诏令将军停止伐齐,岂可就此使前功尽弃?诚如此,郦生仅以三寸之舌便收齐国七十余城,而将军统数万之众,征讨经年,才收得赵地五十余城。试想,将军为将数年,反不如一竖儒之功吗?属下为将军谋划:可乘齐国不备,发兵灭齐。如此,大功皆归于将军矣!”
这位蒯通,本书第四章中有过介绍,他于陈胜起义之际,曾成功游说范阳令徐公投降武臣,乃秦末汉初时期一位真正杰出的智谋之士。此间,他的这番话正好说到了韩信的心坎上,其实,韩信何尝不是这种心思?一方面,作为一名征战沙场的将军,他实在不愿意在功业上输给一名靠摇唇鼓舌吃饭的儒生;另一方面,韩信出身贫寒,其最高人生理想就是以战功分封王侯!
昔日韩信效命于项羽帐下,就是因为项羽舍不得授予高官厚禄,他才改投刘邦麾下。前些日子,他一鼓作气平定魏、代、赵、燕等国,并主动为张耳求封赵王,其真实意图乃是提醒汉王刘邦该给他韩信封王了。孰料汉王装痴卖傻,竟然顺水推舟封立了张耳,而身为大将军的韩信反倒沦为张耳的相国!这如何不让韩信感到郁闷?
三齐大地,地广人稠,物产富饶,战略位置独特。倘若拿下齐国,便有了据地向汉王讨价还价的重大资本,韩信岂肯轻易放弃这块风水宝地!只是齐已归汉,再行伐齐,将成众矢之的,罪责难当,无奈之下,才拟放弃。蒯通之言打消了韩信的顾虑,令他眼前一亮——是啊,既然汉王只有伐齐之诏,而无休战之令,那么,我奉诏伐齐,有何不可?
主意打定,韩信立即命令部队全速东进,于汉高帝四年十月(公元前203年11月)渡过黄河,趁齐军守备松懈且齐地军民过年之机,一举攻克历下,生擒华无伤,斩杀田解,大军直抵临淄城下。
齐王田广、齐相田横等骤然遭此变故,遂认为郦食其乃是与韩信沆瀣一气实施缓兵之计的政治骗子,于是,愤怒之下,将其投入沸鼎!
数日后,临淄城破,齐王田广逃到高密(今山东高密县),田横逃到博阳(今山东聊城附近),田光逃到城阳,田既逃到胶东。强盛的齐国,转眼间土崩瓦解。
楚军大将司马龙且的覆灭
韩信占领临淄以后,立即引兵追击齐王田广。田广闻报,一面加紧布防;一面遣使星夜前往广武战场,向项羽求救。
读者知道,戏亭分封之后,首先跳出来反叛的就是田齐,项羽对田氏宗族恨莫大焉!当初,项羽就是为了收拾田齐,才造成今日刘邦出关、养虎遗患的局面。然而,正所谓“世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如今,对楚军威胁最大的敌人已经转换成汉王刘邦,汉军的敌人也就成了楚军的朋友。因此,面对田广的求救,项羽只得搁置往日的怨恨,立即任命司马龙且为大将,周兰为副将,领兵二十万东向援齐。
龙且奉命援齐,与田广会师于潍水(今山东省东部)东岸,并沿河岸扎下连绵数十里的营寨。韩信素知司马龙且勇猛,便报知汉王,调来灌婴、曹参二将助战。汉军在潍水西岸扎下营寨,与龙且大军隔河对峙。
两军对峙,多日未战,司马龙且以为韩信怯战,欲渡河攻击。一位部属建议说:“汉军千里而来,将求速战,其锋锐不可挡。我军宜坚壁固守,同时让齐王派人到齐国各地策反,说齐王尚在,且又有楚军相助,如此,各地齐民必定反汉。试想,汉军离国二千余里,如何能够长期相持?不消数月,定将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