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1983)美国电影、戏剧演员,歌唱家。生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原名朱丽叶·凯罗娃。最初在轻歌舞剧中扮演女丑角或演唱,又同她的哥哥齐基、姊姊安妮在纽约夜总会表演。1935年进入百老汇加入齐格飞歌舞团,参加《1936年齐格飞大歌舞》演出。同年首次登上银幕,在歌舞片导演巴斯比·伯克利拍摄的《蔷薇处处开》里演出。她那带有土味的幽默和震耳欲聋的花腔是她的绝招。她曾担任全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演出达12年之久,1946年5月,被选为最会制造笑料的广播明星。1976年,在她隐退多年去从事电视演出后,又重登银幕,在《炮弹飞车》中演出。
她主演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美术家与模特儿》(1937)、《一生的疯狂》(1937)、《霍普金斯妹妹》(1941)、《布丁脑袋》(1941)、《上床,丫头》(1942)、《静静的湖湾》(1943)、《话匣子》(1943)、《庄稼地里的欢唱》(1946)《甜甜蜜蜜》(1951)、《俄克拉何马的安妮》(1952)、《朱门荡女》(1954)、《放下武器》(1955)、《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960)等。朱迪·卡诺瓦《甜甜密密》,(1951)。
格拉布尔·贝蒂
(1916~1973)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原名伊丽莎白·鲁思·格拉布尔。12岁起在好莱坞专业学校里接受舞蹈、歌唱的训练。1929年,从影片《银海春光》开始,在好莱坞的歌舞片中参加合唱或舞蹈场面的演出。
1931年,制片人萨姆·高尔温同她签定合约,将她的名字改为弗朗西丝·迪安,安排在他监制的《普天同庆》(1931)、《万花献媚》(1932)等影片中扮演小角色,想把她培养成为明星。第二年,她签订的合约转入雷电华影片公司,她的名字又改回来叫格拉布尔。以后的几年里,她在B级歌舞、喜剧片里担任主角;而在弗雷·阿斯泰尔与琴逑罗吉斯合演的更高级别的歌舞影片《春风杨柳》(1934)、《风流舰队》(1936)中则当配角。1935年随同雷电华公司一对滑稽明星惠尔勒和何尔塞一起组团巡回演出。1937年,她进派拉蒙影片公司。1940年,制片人达里尔·F·扎纳克把她带进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利用她来抗衡该公司原来那个不听话的女歌星爱丽丝·费。
格拉布尔有着桃红色的漂亮肤色,在彩色影片里特别耀眼,她的那双肉感的大腿,在豪华的歌舞片中,尤其吸引观众的注意。她领衔主演的《红花艳曲》(1940)、《美月琪花》(1941)、《嬉春图》(1942)、《花花世界》(1943)、《红玫瑰》(1943)、《挂历女郎》(1944)、《火树银花》(1945)、《双姝艳》(1945)等彩色歌舞片,成为最受美国军人和广大观众欢迎的卖座影片,她也就一跃而成为票房卖座最高的明星。从1942到1951年,连续十年名列美国十大卖座明星之列,1943年膺选为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士兵们还选她为第一名美女,她受观众的喜爱达到了最高峰。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宣传部门特别为她的双腿在英国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保了一百万美元的险。另外,格拉布尔又以歌唱出名,她的音调清朗甜美,《红花艳曲》(1940)的主题曲“阿根廷之路”、《红玫瑰》(1943)里的“我的心告诉我”,《双姝艳》(1945)里的“我不能马上告诉你”,《年青的妈妈》(1947)里的“是你”,先后获得最佳电影歌曲金像奖提名,同她的美妙歌喉不无关系。
50年代初,观众对她开始冷淡,随着歌舞片的卖座率走下坡路,格拉布尔的银幕生涯于1955年结束。不过后来她还是在夜总会和偶尔拍摄的歌舞片中露面;也是百老汇歌剧轮换领衔明星之一,1967年曾在百老汇演出歌舞剧《喂!多利》。她56岁时,因肺癌去世。
她主演或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同乐会》(1930)、《歌女怀春》(1931)、《大闹地狱》(1932)、《东宫艳史》(1933)、《乱世春秋》(1933)、《学生小镇》(1934)、《糊涂侦探》(1935)、《万紫千红》(1935)、《我爱水手》(1938)、《百万金的大腿》(1939)、《仙乐街》(1940)、《皇家空军》、《吉普女郎》(1944,客串)、《你爱我吗?》(1946,客串)、《月殿嫦娥》(1948)、《来自含羞湾的漂亮金发姑娘》(1949)、《瓦巴什大街》(1950)、《农夫娶妻》(1953)、《怎样嫁给百万富翁》(1953)、《三人演戏》(1955)、《怎样讨人喜欢》(1955)等。
格利森·杰基
(1916~1984)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原名赫伯特·约翰·格利森。由于家庭破裂,他自小在小酒店卖艺。15岁参加业余晚会比赛获胜后在歌舞杂耍剧团当演员,先后在夜总会、饭店等处演出。1940年,这位大个子的喜剧演员同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签订片约,在影片中扮演性格角色。此外还在百老汇演出,并参加电视片的拍摄。1949年他主演电视连续剧《赖利的生活》、《度蜜月者》(1949~1954)等节目,开始成名。60年代初,格利森回到好莱坞,在喜剧片和剧情片中担任主要角色。1961年他在影片《江湖浪子》中扮演米尼苏达一角的优秀表演,获得全美电影评论会最佳男配角奖,并获得最佳男配角的金像奖提名。此外,格利森还担任过作曲、音乐改编、指挥等工作,也有一些成就。进入80年代,随着喜剧演技的更趋圆熟,在1977年与伯特·雷诺兹合演的动作喜剧片《横冲直撞斗飞车》十分卖座,接着又合演了该片的二集(1980)和三集(1983)。
他主演和参加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巨舰春光》(1941)、《空头公司》(1942)、《乐队夫人》(1942)、《嬉春图》(1942)、《第五纵队阴谋》(1942)、《沙漠之鹰》(1950)、《哑汉、花街、神女》(1962,兼写电影故事)、《为重量级拳击运动员作安灵弥撒》(1962,又译《英雄泪》)、《爸爸的微妙处境》(1963)、《雨中士兵》(1963)、《走开》(1968)、《怎样承担婚姻的义务》(1969)、《不要喝水》(1969)、《我怎么爱你?》(1970)、《亿万先生》(1977,又译《横财》)、《猫与凶手》(1977)、《老千计状元才续集》(1982)、《雾》(1983,又译《少爷仔》)等。
弗内斯·贝蒂
(1916~)美国电影女演员、消费推销人。生于纽约市。原名伊丽莎白·玛丽·弗内斯。无线电先驱者乔治·弗内斯的女儿。贝蒂14岁开始当模特儿,16岁上银幕。30年代参加好莱坞30多部影片的演出。在二流影片中曾担任过主角,在一些高成本影片中担任配角。40年代初,又参加百老汇的戏剧活动。1949年后,成为消费推销人。曾为西屋公司推销冷冻机设备达10年之久。1967年,她被任命为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负责消费事务。之后,担任纽约州消费保护委员会主席和纽约市消费部委员。她还为一家有名杂志的消费推销栏目撰写文章。1974年,贝蒂担任全国广播公司纽约旗舰电视台的消费品节目部主任。
贝蒂参加演出的影片有:《西部叛徒》(1932)、《伟大的贾斯珀》(1933,旧译《美人关》)、《交叉火力》(1933)、《紧急呼救》(1933)、《穿貂皮长袍的乞丐》(1934)、《乐队正在演出》(1934)、《坏女人》(1934)、《疑影》(1935)、《麦克法勒的公寓》(1935)、《养蜂人》(1935)、《风月无边》(1936)、《辛德瑞拉先生》(1936)、《总统轶事》(1936)、《他们想结婚》(1937)、《歼仇》(1937)、《慈父败儿》(1937)、《不能持久》(1937)、《上海之北》(1939)等。
福特·格伦
(1916~?)美国电影演员。生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原名格林·塞缪尔·牛顿。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大,就读圣莫尼卡中学时,开始登台演出。毕业后参加西部许多剧团的演出,主要扮演青少年角色,后逐步担任主要角色。1939年,他应试后与格伦·福特《西马隆》,1961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签约,初次上银幕的影片是《有刺铁丝网的天堂》。40年代初,他既在好莱坞参加影片的演出,又在百老汇任主要青年角色。在《神秘小姐》(1940)、《流亡曲》(1941)、《双虎将》(1941)等影片中担任第二男主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海军陆战队,中断了他刚开始的表演生涯。退役后,重返影坛,仍在哥伦比亚公司。1947年,他与丽泰·海华丝合演了影片《荡妇姬黛》一举成名;在《姊妹花》中与蓓蒂·黛维丝演对手戏也获得好评。之后,他主演了许多影片,其中以《黑板森林》(1955)、《审判》(1955)、《秋月茶座》最为出名。此外,他还主演过《火窟鸳鸯》(1948)、《三点十分到雅马》(1957)、《草莽英雄》(1958)、《羊贩子》(1958)、《向背后进攻》(1964)、《枪斗之日》(1968)等西部片,演出水准较高。他擅于扮演可亲、刚强而内向的人物。在1971~1972年,他还主演过电视连续剧《凯德的县》。
他主演或参加演出的影片主要还有:《我的儿子有罪》(1939)、《被判有罪的女人》(1940)、《出售的婴儿》(1940)、《去西部,年轻的女士》(1941)、《马丁·伊登历险记》(1942)、《空军上尉》(1942)、《亡命之徒》(1943)、《威镇太平洋》(1943)、《陷害》(1947)、《淑女征夫》(1948)、《卡门的爱情》(1948)、《密探》(1949)、《黄金欲》(1949)、《医生和姑娘》(1949)、《白塔》(1950)、《飞弹》(1950)、《追太阳》(1951)、《红发人和牛郎》(1951)、《有头脑的年轻人》(1952)、《特立尼达事件》(1952)、《列车上的恐怖》(又名《定时炸弹》,1953,英)、《夺权》(1953)、《巨热》(1953)、《洪都拉斯的约会》(1953)、《人的欲望》(1954)、《凶暴的人》(1955)、《西厢琴断》(1955)、《赎金》(1956)、《侠骨游龙》(1956)、《近水楼台》(1957)、《鱼雷追踪》(1958)、《眺台》(1960)、《西马隆》(又译《壮志千秋》,1961)、《锦囊妙计》(又译《满满一袋奇物》,1961)、《恐怖试验》(1962)、《爱情是一个球》(1963)、《爱心》(1965)、《金钱诱骗》(1966)、《巴黎战火》(1966)、《红河枪手》(1967)、《中途岛战役》(1976)、《再见,阿们》(1978,意大利)、《超人》(1978)、《来宾》(1979)、《拜占庭之夜》(1979)、《祝我生日快乐》(1981)等。
弗莱谢尔·理查德
(1916~?)美国电影导演。生于纽约州布鲁克林。他是美国电影动画家马克斯·弗莱谢尔的儿子,原在布朗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但由于喜爱戏剧,便弃医学艺,转学到耶鲁大学学习戏剧专业。1937年,他曾组织“活动舞台演员剧团”;1942年,进入电影界,在雷电华影片公司负责百代新闻片的剪辑。第二年,他开始导演雷电华公司的短片,其中《这就是美国》系列片中的许多片段,是仿照战时两本纪录片《时代的进展》而拍的。后来该公司将过去无声影片汇编成《影坛回顾》短片集,它的倡导者、制片兼导演就是理查德·弗莱谢尔。
从1946年起,弗莱谢尔开始逐步导演故事影片,事实证明,他是个很有能力和才干的人,擅长处理那种富有悬念、刑事犯罪的题材。在这方面他导演了《千钧一发》(1950)、《残暴的星期六》(1955)和《压制》(1959)。他为学龄儿童提供了探险片如《海底两万里》(1954,根据凡尔纳科幻小说改编)、《墨西哥起义者》(1956)、和《海盗船》(1958,即《七海霸王》)。他熟悉纽约上流社会,也利用这些素材拍了一部《穿红丝绒时装的姑娘》(1955)。
60年代中,他的导演生涯中断了一个时期。之后他加倍努力工作,导演过一些成本高、耗费大但又不太出色的影片,如《巴拉巴斯》(1962,意大利)。《杜立特博士》(1967)之类,以及当年古巴革命领导人之一基·格瓦拉一段业迹的《基!》(1969)。
不过,尽管影片不如人意,却仍然显示了他富有才华的导演手法。1970年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和日本合拍反映珍珠港事件的《虎!虎!虎!》;获得五项金像奖提名,最后获得最佳视觉效果金像奖,此片又一次显示了弗莱谢尔的导演和剪辑艺术上的功力。70年代中期,他又回头搞他最擅长的题材——惊险侦破影片,如《特警雄风》(1972)、《唐死了》(1973)、《猛虎横扫辣手克》(1974)等都取得一定的成功。1975年他导演的《猛丁哥》是相当卖座的一部描写19世纪美国南方种植园黑奴生活的影片。
他导演的主要影片还有:《离婚儿》(1946)、《班角》(1947,又译《灵犬救主》)、《死亡设计》(1948,长纪录片)、《这才是纽约》(1948)、《上当受骗》(1949)、《铁甲车劫案》(1950)、《活动舞台》(1953)、《天堂地狱之间》(1956)、《那一千座山》(1959)、《镜上裂纹》(1960)、《大赌博》(1961)、《波士顿谋杀案》(1968)、《里林顿地方》(1971,英)、《盲目的恐惧》(1971,英)、《最后一次出山》(1971)、《长钉党》(1974)、《不可信的女人》(1976,英)、《王子与贫儿》(1977)、《十字剑》(1977)、《爵士歌手》(1980)、《拼劲》(1982)、《鬼屋》(1983,立体电影)、《王者之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