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林-
(一)数字化时代的现代农业
精准农业是数字化时代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所谓精准农业是指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从狭义看,精准农业是指以数字化农业为基础并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精准播种、精准管理和精准收割。而从广义看,精准农业还应该包括数字化农业的内容。所谓数字化农业是指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将一定区块的土壤成分和微气候数字化并与不同农作物所需土壤、气候条件集成起来形成智能化数据库,以及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基础形成的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农业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等。
把精准农业仅仅理解为精准播种、精准管理和精准收割是不全面的。因为,虽然无论狭义的或广义的精准农业都离不开数字化农业的支持,但是二者毕竟不是一回事。首先,前者注重于农业生产资料的智能化耕作和管理,后者更着重于生产对象的信息化处理;其次,就技术分类看,前者运用农业和机械自动化综合技术,后者则主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所以,作为现代农业技术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数字化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精准农业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发达国家精准农业发展的模式
精准农业发源于美国。据 1998年对该国精准农业服务商和种子公司的调查显示:在他们的用户中有82%进行土壤采样时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745 用 GIS制图,38%收割机带测产器,61%采用产量分析,77%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全美已有 15%的农户使用了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农业机械,有两个主要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已广泛被农业生产者应用。这两个系统是被动式的数据获取系统,数据从卫星连续不断地向租用的数据终端播送,并自动存储在数据终端。它们按各种题目提供当前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数量和类型取决于所购买的项目。基本子系统提供最新的市场价格、新闻和气象图(例如降雨、径流、恶劣气候、作物土壤含水指数、土壤温度、气温等)。美国农业部报告市场开发、长短期天气预报、有关农业的政策和产品信息等。
以色列从本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出发,在精准农业应用方面,侧重实施“管线式灌溉”、“喷洒式灌溉”和“散布式灌溉”等各种灌溉设施智能化管理,水的利用率高达 95%,而计算机控制温室栽培技术则集中体现了现代科技在农业产业化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依靠计算机程序将温室的温度、湿度和阳光等调控到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状况。依靠科技进步,10 万农业劳动者生产的农副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还大量出口,2001 年农副产品出口额达15亿美元,占以色列出口总额的8%。
新西兰在精准农业应用方面,主要着重数字化农业数据库建设。即通过运用 GPS和 GIS技术,建立微气候、土壤和作物数据库,为农户提供每块土壤成分和地温数据资料,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据新西兰南部数字化农业示范区统计,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后,可为该区增加 470 个就业机会,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创汇每年可达800万新西兰元。
可见,由于国情不同,目前发达国家在发展精准农业采取的发展模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规模化精准农业模式,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其特点是将精准农业技术全面推广大田作业,投资巨大,规模效益明显;二是小型工厂化精准农业模式,主要以以色列、荷兰等国为代表,其特点是精准农业技术主要在小块田地或暖房里应用,投资较大,智能化程度高,农产品附加值高。三是数字化农业模式,主要以新西兰为代表,其特点是以农业数据库建设为龙头,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投资不大,针对性较强,投入产出效益明显。
(三)从数字化农业建设入手 走中国式精准农业之路
目前,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不快、从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各地政府开始注意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但是却忽视了土地、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产品供给能力的约束。事实上,农业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既有需求问题,也有供给问题。表现在需求上,是农民不了解市场信息,不知道该种些什么?表现在供给上,则是农民不了解他们所耕种的土地适于种些什么?应当看到,农产品供给不能反映市场需求,确实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效益比低,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的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不尊重科学和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不根据土壤性质、微气候条件,盲目进行生产,盲目进行不合理的农业投入,也是造成农业生产率不高,农业附加值低,农产品品质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
过去,我们对科学种田的理解往往过于偏重良种、化肥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忽视了农业自然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内在影响。其实,科学种田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根据土壤性质和微气候环境选择适合的品种科学耕作,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而且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面积辽阔,气候条件复杂,而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资金严重缺乏,发展中国式精准农业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在农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资金投入不多,见效快的项目。相比较而言,以大田精准播种、精准管理和精准收割为特征的美国式精准农业需要资金量大,机械化、自动化要求程度高,因此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有较大的局限性。以以色列、荷兰为代表的小型工厂化精准农业模式比较适用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和大中城市郊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和商业环境较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高,并可充分运用城市接合部现成的流通渠道和商业中介组织,发展小型工厂化精准农业有较大的潜力。以新西兰为代表的数字化农业精准农业模式,由于具有投资不多,对现有设施要求不高,适宜精耕细作集约生产等特点,因而在我国农村则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在我国,发展精准农业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相同的模式,只能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项目展开。例如,在北方缺水干旱地区,重点推广信息化节水灌溉技术。在南方土壤贫瘠地区,重点推广信息化土壤改良技术。在西部沙漠地区,重点发展沙漠经济作物产业。
“十五”期间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应从数字化农业建设入手,用信息化带动市场化,推进产业化,进而在高起点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当看到,数字化农业已构成了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不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来发展现代农业,难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难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提升和提高农业竞争力。
数字化农业技术所需资金量不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第一,通过为农民提供土壤成分和微气候数据,指导农民选择适宜品种,根据自然环境特点进行科学种田。第二,通过为农民提供国际和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信息,指导农民选择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进行生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第三,通过为农民提供土壤成分变化数据,指导农民改善土地养分,提高土地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四,有助于发展集约农业和高效农业。第五,有助于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迎接入关挑战。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尤其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的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我国仅相当于发达国家70 年代中后期的水平。数据库总量不足,库容量普遍偏小,标准化程度低,互通互联互操作的比例很低;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没有形成农业宏观调控和生产经营管理支持系统的完整体系。第二,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还刚刚起步,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第三,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学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短缺。第四,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推进数字化农业建设,需根据各地实际,先点后面,逐步推开,实验区的选择尤为重要。从新西兰的经验看,采取的是政府、研究机构和当地社团多方联合集资,以企业法人形式管理项目并采取商业化方式推广实施。先期项目收益者为当地农户,农户可免费使用信息并接受技术人员指导。后期则完全导入商业运作模式,信息有偿转让,使项目滚动发展。我们可以借鉴新西兰的成功经验,摸索政府投入、农户集资与公司参与的项目融资模式,把政府支持和商业运营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农户、公司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
在我国,数字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可以现有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为依托,示范区和种植基地应在规划中明确列入数字化农业建设内容,网络建设应与基本建设同步展开。在选择种植品种之前,必须由科技人员收集整理土地养分和类型、微气候等数据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以此作为决策依据。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一个农场或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规模农户为基本单位,建立小型局域信息网,通过信息网把各个生产环节连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使农业基础设施的运转、农业技术的操作、农业经营管理运行,通过网络信息的传输,全面实现自动化调节和控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化农业建设则应以村或乡为基本单位,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土壤普查和微气候监测形成村级或乡一级农业数据库,并通过村级或乡一级农业科普组织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给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从现有的技术看,农业数据库建设多为土壤数据库、气候数据库和作物数据库,缺乏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尤其是上述数据库之间相互链接的专家系统。考虑到中国入关后,农民对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信息的巨大需求,应尽快组织专家进行攻关,实现土壤、气候、作物和市场信息综合数据处理的专家系统。
根据 WTO农业多边协议框架规定,将限制和削减狭义的农产品价格补贴,鼓励广义的农业补贴,主要指政府对农业科技、水利、环保、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投资。中国入关后,政府应当加大对数字化农业建设等与“绿箱政策”兼容的农业支持力度,以增强我国农产品长期供给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农民实际收入和降低农民负担,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提升农民人力资源素质。
推动数字化农业建设,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数字化农业建设应与农村科技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第二,数字化农业建设应与推动农村科学教育普及结合起来,农村科技普及是发展数字化农业的基础;第三,数字化农业建设应与完善农产品商业流通渠道和中介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第四,数字化农业建设应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