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为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它是适合于一切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对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共性”进行历史和逻辑的抽象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基本原理是对各种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普遍性与共性的科学总结,因此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
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革命性与科学性是统一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基础,劳动价值论的革命意义反过来体现了它的科学性。试图通过强调劳动价值论的革命性而否定其科学性,实际上是没有理解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劳动价值论理论体系本身具有发展的特性。马克思不仅在创建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而且在创建劳动价值论时也采用这一方法,即逐渐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这种不断从理论接近现实的过程就是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劳动价值论是一个有着完整逻辑结构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从核心到外围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价值实体与价值形成理论,包括: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创造的;第二层次,价值量的理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第三层次,价值表现与价值转型理论,包括:价值表现为价格,价值转变为生产价格,价值转变为垄断价格;第四层次,价值实质与价值存在条件理论,即价值等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可见,劳动价值论本身也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体系。上述四个层次中,第一层次,即价值实体与价值形成理论是最抽象的,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则逐渐趋向现实,是劳动价值论的外围层次。上述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构成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理论体系。
第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绝对的、锁闭的,而是开放的、可以发展的。马克思没有将劳动价值论绝对化和封闭化,相反,为后人发展劳动价值论留下的大量的线索和空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抽象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他们没有将自己的理论绝对化。虽然他们曾经推断在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价值、商品等不再存在,但是,马克思在逝世前两年说过,他研究价值时,涉及的是资产阶级关系,并没有涉及“社会国家”,即社会主义社会。此外,他还为后人留下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思路。例如,他是从社会分工和私人劳动的矛盾论证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的,但是,并没有排除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可以存在商品交换,而且正是马克思最早指出最早的商品交换是在原始共同体之间发生的。例如,马克思始终将商品的价值看成是劳动社会性质的历史形式。他认为,在商品消亡以后,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时间还存在,这种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劳动时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时间会在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上起支配作用等。再例如,他在谈到社会对自己的劳动时间进行直接的自觉控制或对生产有意识的社会调节时,总是把它作为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一种形式,并没有将后者和前者对立起来。所有这些,为后人探索社会主义的商品、价值理论留下了空间。
(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当前之所以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要求进一步发展劳动价值论。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方面,深化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也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命题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以及已有的对劳动价值论外围层次的发展,也为这种认识和发展的深化创造了条件。
迄今为止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局限在劳动价值论的外围层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后,这一层面的发展还不足以适应实践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发展来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主要有:(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批判地借鉴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的结果,那么,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是否应该借鉴100多年以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积极成果,特别是西方经济学中有关价值、价格的理论,如果是,如何借鉴。(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人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往往不是直接体现为物质产品,是否创造价值;伴随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发达的第三产业部门,这些部门往往不提供直接的物质产品,只是提供劳务,劳务是否创造价值;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职业企业家阶层,他们主要通过发挥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获得企业家收入,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属于劳动,是否创造价值。(3)如何将坚持劳动价值论与允许一部分人获得非劳动收入统一起来,等等。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价值论本身的阐述就呈现出发展性的逻辑:价值与简单商品经济相对应,生产价格与自由资本主义相对应,垄断价格与垄断资本主义相对应;而且,劳动价值论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来就在不断随实践发展。显然,经典作家阐述劳动价值论的理论逻辑思路没有终结,实践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没有穷尽。因此,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我认为,根据劳动价值论理论的开放性、体系性特征以及已有的发展,关键是要根据新的实践,沿着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理论逻辑思路和方法,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理论体系结构中核心层次的发展。具体来说:
第一,引入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第三层次,即价值表现形式与形态转换理论的认识和发展。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反对有人主张的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取代劳动价值论,如主张科学技术、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价值实体与价值创造条件混同起来,实际上取消了劳动价值论。但是,我们主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我们要看到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立的一面,也应该看到,这两个理论体系都是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因此也有互相统一的一面。而且,我们强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坚持劳动价值论,不仅是从劳动价值论理论上的科学性出发的,而且是因为坚持劳动价值论,坚持价值规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绩效。而西方经济学由于忽视价值理论研究,反而侧重在价格理论上,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面,积累了许多积极成果。马克思发展了科学的价值理论,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致力于捍卫和发展价值理论,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实践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发展出发达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格理论。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论、边际效用论等理论,在对现实的说明与解释方面,有其科学的一面,在价值表现即价格决定的操作层面上,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这正是科学理解和运用价格机制所必须的。
第二,引入使用价值因素,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第二层次,即价值量理论的认识和发展。发展价值量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来说,具有直接的意义,因为,价值量的理论同价值形式理论一样,直接关系到价格机制等市场机制的运作;价值量理论相对于价值实体理论来说,更具有现实操作意义。我们应该注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劳动价值论上的一个重要思路或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劳动价值论时是严格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路推进的。他们首先将使用价值、供求因素、资本有机构成、垄断等因素抽象掉,阐述纯粹条件下的价值形成,然后依次将后三个因素引入,分别阐述价值的表现、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以及价值向垄断价格的转型。显然,沿着这一思路的探索没有穷尽。被经典作家抽象掉的使用价值可否像上述其他三个因素一样,引入到劳动价值论中,发展成更为完善的价值量理论。
第三,拓宽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样的劳动是价值实体的认识,从第一层次即价值实体与价值形成层次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发展。我们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实体和本原;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是从两个角度界定生产价值的劳动的:从生产力角度,他将生产性劳动界定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从生产关系角度,他将生产性劳动界定为“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但是,他也指出,“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显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价值的劳动的内涵要发生变化,外延将扩大。一方面,在早期工业化时代,物质产品主要是由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工人创造的,工业、农业、建筑业等产业部门生产活动同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直接关联度较小,但是,伴随工业化的推进,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关联度日趋加大,显然,从生产力角度看,生产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扩大。传统意义上的非物质生产性劳动日益直接地参与到物质生产,从而具有生产性;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要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劳动都具有生产性,因此,教育、科技、企业经营以及其他传统意义上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都具有生产性,都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同时,马克思将价值实体界定为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应该根据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要求,确定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划分标准。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严法善-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 中提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马克思主义是因历史进步的要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 100 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我们不能指望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解答现实问题的一切答案。我们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历史的经验证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有一个立场、观点、方法的问题。马克思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是为无产阶级说话的。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必须为无产阶级讲话。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通过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述揭示了价值的实体和价值量的形成,马克思还通过对价值形式、价值本质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定义价值是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抽象的人类劳动是指人类生产商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