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房陵郡外甥见舅太守府玄真论仙(下)
听罢玄真道长陈说了三灾利害,陈太守已经瘫坐在太师椅之上,面如土色,汗透重衣,两股战战。又隔了好半响方才回过神来,叹道:“世人都言神仙好,若不是听了道长所言,又哪能知道这神仙如此难做,玄业孩儿,我看你还是练武求个强身健体罢了,这神仙不做也罢。”
与陈太守不同,听完玄真子所说,玄烨挺直身躯,正声言道:“舅舅何必如此,前贤有云‘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若是有心求道,岂惧风灾伤身,火灾坏体,便是天打五雷轰,我也视之若等闲;况且天开一线,玄真道长也曾说过道门自有避灾躲劫之法,又何须视若危途绝路。”
陈太守这才如梦方醒,连忙道:“对对,道长所说的避灾躲劫之法却是什么,竟然能躲过如此凶恶劫数?”
那玄真子听道玄烨所言,目露奇光,正在沉吟之间,见陈太守问到,笑答曰:“就贫道所知,要渡此三灾,尚有上中下三法可依。
这上法乃是托庇于高真大能或者前辈古仙门下,若在渡劫之时能得到他们出手相助,则劫数临头时虽然称不上高枕无忧,却也是八九不离十了。我曾耳闻有前辈仙人专为这渡劫之事创下了天罡地煞变化之术,传说只要练就此术者只在地仙之时便可斩出化身,只需在劫数临头之时脱出真身,使化身应劫,便可安然度过。可惜我道行浅薄,本观传承不厚,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不过即使是真,想那前辈仙人也多在三十三天之中修炼,难履红尘,我辈凡人又如何见得到;便是有游戏人间者,也往往因为肉眼凡胎识不得仙人之身,若非有缘之人,则不到显露真身之时,断然认不出真颜。所以这上法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罢了,终是可望而不可及。
这中法正是我道门秘传,不录于书目,只在我道门正宗口耳相传。此法乃是在张天师划定仙人排位之后,丹元真人陆修静,华阳真人陶弘景怜凡间修道不易,修成地仙者已是凤毛麟角,能渡三灾者更是万中无一;于是先后上书承天效法后土大帝,书言人间修道艰难,成仙者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恐损凡人慕道之心。况且地仙若是渡过火劫,便已经是清浊合一,一旦调理阴阳,聚炼元神之后几与天仙无异,恳请后土娘娘垂怜众生,度他们成就天仙,以免千年道行,付之流水。后土娘娘深以为然,会同四御三商之后,颁下法旨,诏言若是有道门之人自觉渡不过雷劫者,可以上表九司三省,请玉府判府真君决断。玉府判府真君接到上奏之后,则遣天界日、月游神,值日功曹,会和地府判官,定其一生是非功过;若是功高德深,则派天使下凡,接引其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上,在雷泽之中洗炼肉身,成就天仙。”
此时玄烨插话道:“玄真道长,既有后土娘娘慈心护佑,想必这通天之门已然打开,成仙之途已是一片坦然,为何我见道长眉宇之间却仍不见喜色?”
玄真子苦笑一声,道:“王公子有所不知,若是人人都能借此成仙,此法也不会只是中法了。非是贫道畏难,只是若想以此法成道,也不过比渡那雷劫轻松少许罢了,便好似那天门原本只有一丝缝隙,若用此法,不过是将那缝隙略微打开而已,登天之路,远远称不上一片坦途。”
“何至于此!!!”
“实不相瞒,此法实有两大弊端。其一乃是九司三省所定功高德深的标准其难无比,加之道门两劫地仙又争先恐后,若不是机缘巧合,我辈修士断难完成。譬如三十年前,梁州地发杀机,灾延三千里,云台观观主元诩道友携门下弟子调理地气,广施符法,救死扶伤,前前后后历时三年,救人无数,却依然够不上那标准。要不是他门下出了灵通子这个道门百年不遇的奇才,协助地府神将王方平拿下了自幽冥地狱逃出的无常鬼王,恐怕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饶是如此,他的功德也还差了一丝,还是王方平对地府判官说了好话,才让他侥幸功成,可见之难。
其二乃是此法成道毕竟走了捷径,道德天尊曾有言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可见天尊也不赞成取巧。若以此法成道,须得签下凌霄仙榜,受天庭驱使一千八百年;这一来是此法成道不是由内而外借雷法炼形而成,而是借了外力由外而内修炼而成,仙躯之上始终带了一丝凡俗之气,未得完美。须得借助天庭之中至阳至刚的神霄气反复冲刷才能克尽全功;二来这毕竟是借了天庭之力,凡人尚且知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更何况天上。这为天庭做工,哪比得上仙人的逍遥自在。
“原来如此,若不是道长指点,我等又如何能知其中奥妙,”陈太守叹服道。随即又问:“不知那下法又是如何?”
“那下法不过是些旁门邪道投机取巧之法,不是要造莫大杀孽,便是有极大隐患,时候一到,定受天诛,我们道门正宗不屑于闻。”
“玄真道长,我曾经读到一本古书,上面提到有一种通玄洞真法体,号称能够历劫无伤,不知道却是哪路神通?”乘此机会,玄烨开口问道。
“通玄洞真法体,的确好似在哪听过。”玄真子寻思了半天,方才缓缓说道:“通玄洞真法体,还是先师祖开坛讲道之时略微提到过,似乎是鸿蒙开辟之前先天大圣们方才具备的一种法体,鸿蒙开辟后恐怕已经不复存在了。传闻之中这种法体的确可以不历三灾,直接成就太乙散仙。可谓神乎其神,惜乎我辈非是生于鸿蒙未辟之时啊!”
玄烨一惊,没想到三劫法奥妙如此,竟然能将凡人之体化为先天之灵体,看来日后行事须得更加谨慎。
倒是陈太守对此毫不在意,说:“既是先天大圣才有法体,我等望之不及,便不用管它了。道长曾言‘天、地、神、人、鬼五仙’,方才只说了天仙,不知其他道果有何神妙?”
“那地仙道果正是贫道此时之果位。地仙者,天仙之基也;能够乘风御气,遨游于名山大川之中;不食五谷之物,旦采天地之灵气,服日月之精华,魂魄进为元神,元神调运玄功日夜打磨体内一颗龙虎金丹,以备雷劫之时,化丹成气。待到元神与丹气相合之时,好成就天仙之体。不过地仙虽然也有法力,亦称之为仙,甚至其中功行深厚者法力犹在某些天仙之上,却惜乎仍受寿元所限。初入地仙者,其寿有五百;若是渡过一重劫数,则延寿五百,以此类推,其寿止于两千载。”
陈太守闻言,羡慕不已,道:“凡人寿数能有七十便堪称稀罕,地仙竟然能活至两千岁,真是羡煞我等啊。只是不知道长今年高寿几何?”
玄真子微微一笑,道:“贫道乃是太祖开国年间所生,二十岁上下得先师接引入道,七十岁时成就人仙,二百七十年前得入地仙境,粗略一算,今年已是三百八十二岁了。”
陈太守听完,赞叹不已。玄真子复又说道:“我辈只能称作地行仙,传闻上古之时,有一位大仙镇元子另辟蹊径,将元神与那先天灵根或是洞天福地相合,只要灵根不枯,洞天不灭,则元神不死,此可称为地驻仙也。那镇元大仙得天独厚,混沌初开之时便与一株天地灵根人参果树相伴而生,借此灵根成道,法力之强,三界闻名。便是见了三清不过叫声道兄,逢了佛祖也只是唱个喏,号称地仙之祖,与世同君。虽然此法也还有些弊端,除非是合了先天灵根,否则与洞天相合者,彷如地祗,终身难离洞天,不过却也不失为一条成道之法。只可惜后来先天灵根被诸位大神所分,洞天福地也被纷纷迁入天界,再难有人能借以成道。”
“神仙者,多为封神榜所拘之仙,又或是人间大贤,受了天封,在天庭任职。其仙大多为天界星君,位高权重。不过神仙法力受限于神位,神位高者,法力之大不弱于纯阳;便是神位低者,也有天仙道行。之所以将神仙列于地仙之后,是因为地仙虽弱,却有无限之可能性;神仙虽强,法力却依附神位,只可能消退,决不能超过神位之所限。更兼要到天庭时时点卯,为天庭所役使,我辈往往称其为神,不再视之为仙了。”
“人仙者,乃是凡人入道第一步。先是内练内气,外炼肉身;待到火候足够,进而易经洗髓,重返先天;最后一步性命交融,炼成一颗龙虎金丹,成就地仙。人仙之体乃是修士成道之筏,万变之基,万万不可小觑。其最上者称为无漏人仙,得之者其人必成地仙。若是我没有看错,王公子便是这无漏之体。”
“想不到玄业贤侄已经修到人仙顶峰了,真是可喜可贺。只是不知道这人仙有何好处?”陈太守问到。
“凡人若是能够修至人仙,则神清目明,浑身上下有千斤之力,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更兼百病不侵。视其成就,其寿在两百之间;譬如王公子已是无漏之体,若是不出意外,寿可至二百八十,此乃是凡人寿之极也。”
“鬼仙者,仙之异数也。或是地仙逢劫,尸解肉身之后继续修炼;或是凡人遭了横祸,魂魄侥幸觅得修炼鬼仙之法修炼而成。其乃是阴中超脱之仙,虽不轮回,却难返蓬瀛,且为天地所忌。每隔五百年便有天雷击之,且天雷之威一次赛过一次。听说鬼仙若是能渡过九次天劫,则可将清灵之身化为纯阳,直证纯阳真仙。可惜的是,就贫道所知,天地之间尚无一人有此造化。
盖因鬼仙秉承一点至阴,在我道门看来,若不得阴阳交汇,虽曰仙,其实鬼也。其仙或觅纯阴之地,或寻纯阴之宝,借以遮掩天机,免得雷劫找上门来。若是机缘浅薄,二者皆无者,则或投东岳天齐仁圣大帝,道行高者为郡府城隍,道行浅者做乡间土地;或投幽冥地府,道行高的做三司判官,浅的为阴兵神将;只有得到这两方势力庇护,方才能避开天雷临身。不过既然在人门下,那么受人驱使,却也是应有之义了。总而言之,鬼仙无一不想投胎转世,再上道途。只可惜阴神修仙,阴气太重,若是不能渡过三重雷劫,在心口点出一点纯阳来,则不可再入六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