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流离(代序)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根植着一份乡土情结,俯仰之间,皆能看见。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黄帝,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黄河,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中华。黄色的皮肤,沾染着厚重土地的气息,黑色的头发,渗透着富饶土地的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显露着亲和,那是长久在黄土地的种与收中,天人合一的自然;无论凝立何方,我们都抱守着朴素,那是庄稼在黄土地里滋养的,种豆得豆的真实;无论生活多艰,我们都在坚守,那是每一粒稻谷见证着的,付出总有收获;无论身处何位,我们都心存宽厚,那是脚下广袤大地,赐予我们亘古的传承。
源于斯壤,长于斯土。质朴的文明在默默地代代传承,更替,新生。越来越多的,却是流离。
乡土流离,在起初,是份美丽的乡愁。既有李太白“低头思故乡”的牵挂,又有余光中“一张窄窄的船票”的漂泊。走出去了,才猛然发现风筝身上那根看不见的线,一直埋藏得那么深远。此为“人离情不离”。
其后,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活场景的改变,朴实的农民拍拍身上的黄土,进城做了文明人,实现个人到家庭所有身份的“革面”。一些村落也慢慢消失,村与城的界限在缩小,更有的村庄演为城镇。人们欢呼激动,却仍不改那份黑脸膛的直爽,直把城镇变成自家的晒谷场。此为“土离人不离”。
再后来,新生代的农民子弟野望不断强大,从出生就已不再沾染黄土的洗礼,一双憧憬的眼睛,左眼艳羡着城里的灯红酒绿,右眼唾弃着出身黑土的悲凉,一心只愿一夜之间草鸡变凤凰。丢失了传承的血液,浸染了虚浮的野望,有的被现实击打得体无完肤只有破罐子破摔,有的进退维艰沦为城市与乡村的夹心饼干,任思想的野草恣意生长。此为“人离心散”。
现下,诸多乡村正向城市转型,乡土的集体式迁移并无多大问题,但需注意的是,强烈希望挣脱农民身份的新一代人,心无所依,四处皆迷茫。他们身处思想的困境,却不知身处何地,路在何方。
乡村越空越萧索,乡亲越少越淡薄。可惜,可叹。
我希望,我所看见的,让更多人看见;我未看见的,你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