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生活有“爱心”,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感兴趣。才会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把这种观察和感受写出来,便是“作文”。作文说难真难,说简单也简单,一事一物,一喜一忧,一感一想,形成文字,都是作文。
2.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没有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都是“读”的重要性。需要提醒大家,“读”要有兴趣地去读,要身心投入地去读。切不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读完一本书,也不知所以然。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习惯。其实,人没有天生喜欢什么的,都是受环境的影响,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不仅对作文有益,而且对生活,对做人,对认识世界都有很大的益处,在2011年美国召开的世界图书馆大会上,会议的主题就是“让图书馆引领世界走向文明!”其实就是让读书引领世界走向文明。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3.培养写作的兴趣。世间万事,由生到熟,“熟”能生巧,作文也一样,你越怕它,它离你越远,也就越陌生。你了解了它,喜欢上它,才发现“它”是那么“可爱”,你高兴时,它可以和你分享,忧伤时,它能够帮你分担,你无法向别人诉说的心事,都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既是灵魂的独白,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真是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要做到随读随记,随看随写。
4.抓方法技巧。“文无定法,但有规律”,作文做为一种文字产品,它的形成和结构也有一定的艺术,掌握了这种艺术,便掌握了作文技巧。盖一座大楼,首先要设计好图纸;生产一种机器,先要锻造出模型。写作文也一样,先要有良好的构思,最后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的体栽和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教育学生学习各种体裁的文章,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学习各种作文方法,写起作文,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5.学会修改作文。有位作家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确,世界上哪一本巨著不是经过再三修改而来的呢?曹雪芹写《红楼梦》第一回时,就“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修改了七次,法捷耶夫的《毁灭》也修改了四五次,个别章节甚至修改了二十次以上,可见,修改作文,相当重要,但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有些甚至一笔上卷,写完连读一遍都懒得读,这种写作态度,又怎能写出好的文章呢?
古人云:作文频改,功夫自出。鲁迅先生也一再要求人们:写完至少看两三遍,将多余的字词删去,毫不可惜。
所以,每完成一篇习作,一定要多读几遍,多改几遍,看主题是否明确,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合理,语言是否准确、生动,甚至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检查是否用得恰到好处,方罢。
当然,要提高作文能力,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积累,写作文其实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我们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生活经验,个人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的文章自然而然就有思想有深度了。
给大家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积累小窍门:每日十词(每天从阅读的信息中整理十个新颖的词语摘抄下来。)每日一句(每天写一句或摘抄一句感觉特优美的句子。)每日一记(把自己每天经历的事情挑选最有意义的一件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
六、怎样学会自改作文
常有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词不达意,错字连篇。经过老师和家长的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仍不见好转,而且依赖性越来越强。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恐怕是“重写轻改”阻碍了孩子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老师和家长不但应重视孩子“写”作文的能力,也应重视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
自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第一,从大的方面入手,先对照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仔细想一想,自己写的作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不是围绕一个意思,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去掉。
第二,要看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例如,写事的文章要看是不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来写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文章自问自答,首先怎样?然后怎样?接着怎样?最后怎样?条理不清楚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写状物文章或看图写话的时候,特别要强调有序观察、有序写作。
第三,看重点部分写具体了没有。在修改作文的时候,要抓住重点部分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修改状物的作文时,多问几个“什么样的”,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清它们的颜色、开头、数量、大小等;修改写人的作文时,问一问主人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修改写事的作文时,可以分得细一点看看哪一步没写具体,再进行补充修改。
第四,看语句是否通顺。修改作文时一定要一句一句仔细读,看看有没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意思重复、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等问题。
第五,检查修改错别字。将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开个“错别字医院”,以防以后继续出现类似的错误。
第六,修改标点符号。有些孩子有“一逗到底”的毛病。修改时,要仔细读句子,搞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正确规范使用各种标点符号。
需注意的是,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开始时要求可低一点,问题抓得不准,改得不全都没关系,要大胆去试一试。并且时刻准备好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可以请教这些“老师”,也可以写上拼音。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下面是我编写的一首作文歌,大家要记好了!
作文歌
作文像只拦路虎,
小朋友们最怕它。
抓头挠耳咬笔杆,
就是不知该写啥。
每次考试瞪大眼,
又是作文丢分大。
小朋友,别气馁。
作文其实不可怕。
只要你能驾驭它,
它又乖巧又听话。
写作文,要记清,
中心明确有感情。
选材料,抓典型,
草稿之前定中心。
段落明,层次清,
胸有成竹一气成。
完稿后,纠错字,
标点病句都改正。
多余话,全删去,
重点突出有详略。
多修改,不放弃,
坚持不懈水穿石。
写美文,笔生花,
人人夸我顶呱呱!
七、明白三个问题,写好一篇作文
写一篇作文,在动笔之前,必须首先明白三个问题。
1.为什么写
一篇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在动笔之前,首先必须明白,你为什么写这篇作文?换言之,就是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是歌颂一种美德?还是抨击一种丑恶?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还是揭露社会问题?是描绘山水美景?还是介绍某种物体?是说明一种道理?还是阐述心得感悟……不管你写什么,都得明白这一点。因为这是一篇作文的灵魂,旗帜和方向。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明白,怎么能写出象样的作文?就如一个要射箭的人,如果找不到靶子,凭空乱射,无的放矢,他能射中猎物吗?他能提高射技吗?如果目标有了,射中与不中,那是他的技艺问题,如果没有目标,他的技艺再好,还是一无所获。写作文和射箭一样,首先找到自己的目标,你想抓一只小兔,还是想猎一只猛虎?目标不同,当然,你采用的捕猎方法也就不同了。
2.写什么
明白了写作意图,还必须明白第二个问题,写什么?比如说,你想写你的妈妈,这还不够,你必须清楚写妈妈的什么?是写她的勤俭持家,还是敬业爱岗,是热心善良,还是关爱家人,甚至是她的很多方面。这每一个方面,又必须用事实说话,你不能只说“我的妈妈多么多么勤劳,多么多么善良,多么多么敬业,多么多么热心……”这毫无说服力,这样的作文就是典型的“假大空”(假话,大话,空话)作文,是没有生命力的作文。如何给你的作文赋予鲜活的生命,就需要给你的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些“血液”,就是支撑文章生命的“故事”,有了故事,文章才生动,有了故事,人们才喜欢读,有了故事,文章才有说服力。
3.怎么写
如果说“为什么写”是确定主题,“写什么”是搜集整理素材,那么,“怎么写”就是写作方法了。
虽说文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体裁,其表达方式自然各不相同,我们从很多前人的写作经验当中寻找总结出一些方法,是为了让我们少走弯路,其实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多看多琢磨多体会,取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创造出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想,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弄明白这三个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关键。
第二课作文的结构
我们常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其实就是指一篇作文的三个组成部分。凤头,就是作文的开头,也就是文章的开端,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灵巧精致秀美;猪肚,就是作文的展开,也是作文的主体,要想猪肚一样丰满充实圆润;豹尾,就是作文的结尾,也是文章收场,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灵活利落有力。
一、作文的开头
掀起盖头,在你的眼里一定是亮丽和美好!的确,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万事开头,都要精彩亮丽。作文亦如此,作文开头俗称“豹头”,也有人称之为“凤头”、“龙头”,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一样,漂亮、优美,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虹。
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
同学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其实,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就现行语文教材而言,文章不乏经典之作,只要认真的对其开头技巧揣摩推敲,就会从中受到启发。
1.开头的原则:
凤头——俊美灵秀亮丽夺目
爆竹——骤响易彻撼动心弦
破石出宝——精华绽出
好的开头,会取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2.开头应做到:简美理奇
简——小巧精灵,直奔主题
美——灵秀可人,文采斐然
理——意蕴深长,高屋建瓴
奇——超凡脱俗,悬念夺心
3.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式——开宗明义,直奔主题
开头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或点出故事,或揭示题旨或点明说明的对象。利于快速把握中心,朴实实用,不拖泥带水。
例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张晓风《行道树》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吴晗《谈骨气》
这一天,我们万众一心。13亿人发出同一个声音,13亿人表达同一个心愿,13亿人下定同一个决心,13亿人坚守同一个信念: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四川中考满分文《这一天,让我铭记》
(2)创境导入式——渲染氛围,预热主题
即在开头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特定的氛围、情境,以激起读者的情感体验,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尔基《海燕》
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伤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
——沈石溪《斑羚飞渡》
灯下,我正在赶写堆积如山的作业,父亲轻轻地走进我的房间,把一杯热气腾腾的姜丝可乐放到了写字台上。透过层层雾气,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爱在不言中》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刘成章《安塞腰鼓》
(3)巧用题记式——文章项链,璀璨生辉
即在文章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个短小、精炼、扣题又意蕴丰厚的句子,引领文章的内容,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显露自己的才情。
在孤独之中行走,无意间,得到了一缕石缝间的阳光。
——题记《我得到了一缕阳光》
当别无选择的时候,我只能选择坚强。
——题记《姐姐的选择》
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星星夜话》
鼻子下面就是路。
——题记《路》
那缕光,照得我,暖暖的。
——题记《为你点燃一路灯光》
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题记《秋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再漫长的生命也经受不住沧海变桑田。如果在你年华最亮的日子里也不曾轰轰烈烈有所作为,那么到世事变迁的时候,你只能伫立在未知的地方悼念悔恨。
——题记《鹦鹉螺的自述》
(4)巧用修辞式——增添文采扮靓语言
借助各种表现方式,修饰文字词句,使开头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且生动有力。
比喻: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冰心《谈生命》
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
——《翻检日子》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
——《我和青春有个约会》
排比:
排比用语通常畅达华丽,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增强气势,使文章结构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朋友》
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
——贵阳市中考满分作文《诠释回报》
引用:
即在说话和行文中,引入诗文、成语、谚语、名人名言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那时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