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03

第3章 拈花微笑

花虽微渺,却显示着人世的美好。

二千五百多年前,当孔子(前551-前479)带着一群弟子奔波在中原大地上,四处去推行他们所崇仰的人间理想时,在西边的印度,比孔子年长十多岁的释迦牟尼(前564-前484) ①也正带着一群弟子漫游于原野,为创立佛教而忙碌。

孔子的目标在现世,他关心合理的政治秩序、高雅的道德修养,而释迦牟尼关心人如何从苦难的现世获得解脱。

在黄河岸边,在恒河之畔,两位互不相知的古贤各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寻求精神家园,将他们智慧的光芒投射到遥远的时空。

释迦牟尼的本名叫悉达多·乔达摩,是古印度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尼泊尔的南部。二十九岁时,这位王子有一天外① 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卒年,有多种不同说法。

出巡游,路途中,他遇到一位枯瘦的老人,一位在路旁哀吟的病人,又看见一支送葬的队伍,一位修行者。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生命的图像:辗转于生、老、病、死,人被无穷的欲望所折磨,找不到归宿。生命是有意义的吗?如果有,终极的圆满又如何可能?他决意出家修道,为世人寻求一条离苦之路。

古印度有非常浓郁的宗教氛围,存在各种宗教流派,其中主要的两大系统是婆罗门和沙门。释迦牟尼出家后遍访名师,得到他们的指点。他也曾加入苦行沙门,据说一天只食一颗麻麦。当时这些不同的宗教流派都有静修的方法,通称为“瑜伽”(梵文Yoga),其含意为“一致”或“和谐”,是一种提升意识、发挥潜能的方法。其中的一个分支叫做“禅”(梵文Dhyāna),本意为“思维修”或“静虑”。释迦牟尼在修行的过程中,修习了很高的禅定功夫。

伟大的思想者都会在某个时刻意识到一个问题:已有的一切学说都无法使他感到满足,他找不到老师了。这使释迦牟尼感到一种近于绝望的痛苦。三十五岁那年,他来到如今叫做“菩提达耶”的地方(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发愿说:若不能获得无上正觉,永不起身!他如何沉入冥想,思考了什么,后人无法知道。记载说他在树下坐了整整七天七夜,到了第七个夜晚过去,天将拂晓时分,释迦牟尼遥望明星,瞬间彻悟宇宙、人生真相,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由此成为佛陀。那种无花果树原名毕钵罗树,后来被称为菩提树——“菩提”(梵文Bodhi)是智慧、觉悟的意思。

佛教流传以后,释迦牟尼不断被神化。今日我们走进佛教的寺庙,总是会在大雄宝殿正中看到一尊佛祖的塑像,常常是贴金的,显得高贵而神圣。如果是在山崖上雕凿成像,有时会做得很大,来体现佛的崇高与伟大,令人生敬畏之心。他有许多尊号,最常用的有“佛陀”——彻底觉悟者;“如来”——显示无所不在的绝对真理①;“释迦牟尼”——释迦族的贤人。人们习惯把最后一种当作他的名字来使用。

但回到历史本源上去看,释迦牟尼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追求真理、创立宗教学说的思想者。他在菩提树下静坐的七天七夜,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禅定实践。在后世,瑜伽逐渐转化为一种以调息、静心为基础的健身方法,虽然还有一些神秘气息,它的宗教意味已经淡化了。禅或者说“禅定”,则被佛教所继承,成为僧人修行的方法。这就是禅的第一层意义。而在泛义上,“禅”也可以用来指各种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寺庙又称“禅林”,僧服也叫“禅衣”等等。

“禅”还有一层相对狭义的用法,是指佛教的一个特殊分支——禅宗。在佛家的解说中,它也是源于释迦牟尼。关于禅宗起源,有一个十分美妙的故事,叫作“拈花微笑”。

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书中说:

①如来,梵文为Tathāgata,字面意思就是“像来了一样”,但意味玄妙。

基本的解释,“如来”指佛无所不在的真如法性。

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拈起莲花,面向众人,瞬目扬眉,一言不发。众人不知佛祖何意,也都默然无语。此时只有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破颜而笑。佛祖便说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妙心,实相无“正法眼藏”是指朗照宇宙、包含万有的佛法全体,“涅妙心”是指摆脱一切虚妄的精妙思想。简单说,这两句就是指佛法的全部精华,所以它是“最上大法”。这个“最上大法”是真实的,却没有任何迹象,它极其微妙,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解说,只能在心心相印中传递。当时只有摩诃迦叶感知到释迦牟尼在无言中宣示的大法,所以佛祖说:我已经把它托付给迦叶了。

所谓“教外别传”,意思是它在佛教各个宗派中自成一个特殊的体系。按照禅宗的解释,一般的宗派都是依赖经典来传授教义的,这称为“教”;禅宗是不依赖经典、“不立文字”的,所以称为“宗”。

常见的佛祖造像大多有一种祥和、宁静、安闲的神态,我们想象他手拈一枝莲花面对众人时,更多了一层美妙,甚至是略带女性化的柔和。而迦叶的微笑,应该是虔诚而又自信的,它把一种清明纯净的心境回应给佛祖。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两心相通,“最上大法”就这样完成了宣示和传承的过程。

清·沈宗骞·竹林听泉图“最上大法”极其微妙,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解说,只能在心心相印中传递。

根据这一记载,禅宗把迦叶尊为初祖,就是第一代祖师爷。

但这里有些问题。“拈花微笑”的故事并不见于早期的佛典,《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这本书大概在唐代后期才出现于中国,所以许多人怀疑它是一部伪经。很大的可能,“拈花微笑”

其实是禅宗逐渐盛行以后虚构出来的故事,是禅宗面向佛祖的一种文学性溯源。那么,禅宗忽略语言而崇尚“妙悟”的精神,在佛教原来的思想传统里有没有依据呢?那还是有的。

早期佛教有一位著名的修行者,名为维摩诘,他是不曾出家的居士,但佛学修养却是“菩萨”这个层次中最高的。《维摩经》记载,一次众菩萨、罗汉去探望维摩诘,讨论“不二法门”——超越一切相对、差别的显示绝对真理的教法。文殊菩萨说:“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然后文殊又请教维摩诘,希望他解说一下“菩萨入不二法门”的途径。维摩诘如何回应的呢?他只是默然无语。

那意思等于说:既然不二法门是无可言说、无从追问的,那还需要我说什么呢?这一过程虽然不如“拈花微笑”的故事那么富于诗意,精神却是一致的。

由《维摩经》的上述记载,可以认为在早期佛教中已经包含了禅宗的某些特质。但印度佛教从其主流来说,是强调经典的作用、依赖经典进行传播的。而禅宗则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并非完全起源于印度佛教,它在中国固有的思想传统,特别是老庄学说里,另有重要的根源。日本最著名的禅学者铃木大拙说:“像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象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教的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宗白华先生说:“禅是中国人接受佛教大乘义论后认识到自己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与艺术的境界。”

在老庄思想里,有一个本体性质的概念,被称为“道”,它是先于一切、化生万物的宇宙本源,也是万物运化的内在法则。对于这个“道”,人们可以去说它,然而一旦说出来,那就不再是“道”本身了。因为道是永恒、无限的,而人类语言的功能却是有限的,你不能用低级的东西去定义高级的事物。《老子》劈头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庄子》书中更是多处描写了在沉思冥想中获取内心自证的境界,认为这才是到达最高真理的方式,并处处告诫人们对语言的不足保持警戒,强调就像使用“筌”的目的是捕鱼,使用语言是为了达意,要懂得“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到了最高境界,便是会意的静穆。

有一首也可以用“拈花微笑”四字来形容的诗,那就是陶渊明的《饮酒》。陶渊明并不信佛,而他的这首诗却和禅理相通。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当人心与俗世相隔远时,就会与自然亲近。这时遥望美妙的山岚、自由的飞鸟,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可是要把它说出来,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换句话说,这种对“真意”的体悟,只能在“忘言”的状态下保持。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手中是拈着花的。在体悟人生真谛的时刻,我们认为他面带微笑,也不能算是过分的猜测。只不过,迦叶是从佛祖那里领悟了“最上大法”,陶渊明则是面对“南山”即庐山。山水中何以有“真意”?因为大道虚静,它的造化伟力就显示在自然之中,人和自然的融合,便意味着个体生命向永恒大道的回归。道也是“最上大法”。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值得注意,就是花——佛祖手中的莲花,陶渊明手中的菊花。它只是可有可无的道具吗?恐怕未必。花虽微渺,却显示着人世的美好。追求“最上大法”、归依大道,并不意味着摒弃现世的美好,相反,它与美的意趣同在。

所以,“拈花微笑”的故事被人们喜爱,还有更平凡更日常性的原因,就是它象征了一种生活态度:以恬静而欢喜的心情看待世间的一切,笑对众生,笑对万事,自然超脱。

佛教与老庄的结合,最后形成了禅宗思想。禅悟是一种摆脱语言阐释和逻辑分析,通过个体的体验与实践彻悟真理,使生命趋向完美的过程。

同类推荐
  •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以徐志摩平生经历为经,以徐志摩的诗文为纬,带领笔下最纯净的自由、爱和美。作者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剖开诗人矛盾杂糅、繁复瑰丽的内心世界,触碰那个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坠落中冒险的灵魂,感受他在如火的激情和如水的温柔交织中颠簸挣扎着的心灵。
  •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经典全集

    萧红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她的很多小说,都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精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样,萧红的散文创作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凄切忧婉,在情感浓度和抒写张力上都较深刻强烈,刻画人物注重心理深层的挖掘,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开拓视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
  • 在场主义散文丛书·斑色如陶

    在场主义散文丛书·斑色如陶

    《斑色如陶》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朴实|智慧的语言,记述了往日的生活轨迹,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诗三百首全解

    本书在对孙洙的选本加以注释、语译、赏析之外,还对许多作品进行了“扩展阅读”,或是从格律入手,或是从义理解说,使读者既能深入理解,又能拓展阅读,使读者学诗时没有偏颇之憾。
  • 岁月的划痕

    岁月的划痕

    《岁月的划痕》是宁夏同心县作协主席、宁夏吴忠市作协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会员、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会员——民冰先生的诗歌集,书中具体收录了:《西部的同心》、《选果子的经过》、《下午,在郊外》、《弹琵琶的人》、《在东方娱乐城》、《正午时刻》等作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自立豪门

    重生之自立豪门

    她以为高大英俊出身豪门的他是一生挚爱,放弃自尊也要嫁他为妻,却不料他就像一针毒药,狠狠扎在她卑微的生命里,让她死不瞑目。再世为人,梦断豪门的她发誓再也不会被那香车宝马的浮华假象所欺骗利用。重生在九十年代初的她,决心自强不息,让家人幸福。还有那些躲在阴谋背后算计她的人,一个一个,她都要揪出来狠狠报复!这一世,她就是豪门。
  • 越世毒妃

    越世毒妃

    她,是琪云大陆北月国楚府的一个弃妃,也是一个现代的医手。她穿越了,从之前的软弱无能,变成了如今的率性而为。弃妃和医手的毒都是无人可解的,她便将她自己的毒和弃妃的毒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她的独门秘毒,这是她的终极武器。她不会法。但她在探查丹田时,惊喜地发现她的丹田还有希望治好。用来医治的东西十分珍贵,有紫金焰月罐、凤零尾花、九星草。她愁了,但还是拿到手了。她治好了自己,她也开始学武了。她天赋惊人,从练法废材变成了练法奇才。她手中有一玉笛,可以用来控制百兽。她,医者、召唤者......,其身份不算多。她,是云若兮。他,是琪云大陆南阳国数一数二的风流皇子。人人都说他风流在花中,换女人如换衣服,可只有他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他虽然流连百花丛中,可他片叶也不沾身。他也很厉害,身份特殊,武者、魔法者......,其人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他,是南骐炎,南阳国“百战百胜”的战神。在这世上,他们该如何去留?(又名《毒妃弃:越世驭兽》《毒妃弃》)
  • 密室小丑

    密室小丑

    缉毒刑警盯梢的毒贩被刺死于密室中……另一名毒贩死于贴满胶带的密室中……被关押于警局的毒枭的身上突然起火……一名姑娘睡醒后发现床下有一具尸体,且房门紧锁……
  • 湮灭纪代

    湮灭纪代

    “如果你看到了这段话,我想告诉你,你已经昏迷很久了。我们在你的大脑中植入了这段话,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会以什么形式出现。要是你见到了这个,请你快点醒来,你的亲朋好友都很担心你。”梦中诡异的文字令少年迷惑不解,抽离的意识、扭曲的地面、下坠的灯管,当灵魂开始虚弱,少年将何去何从?难道是穿越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在德亚塔大陆上,人与魔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即使处于较为和平的年代,一个预言曾警告了魔族的大规模入侵,而众生或将迎来湮灭,于是世人从此将所处的年代称为“湮灭纪代”。人是人,魔是什么?魔族到底因何而战?神又在这次处于什么立场?人魔大战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没有疑问可提,没有答案可给。真相,在你凝视的深渊中凝视着你。
  • 天之殇——引导之月

    天之殇——引导之月

    天之殇系列作品的第一部,曾用名《天之殇——序曲》,对世界观重新设定后更名为引导之月。主角dark(白月)曾是组织“者之列”的一员,后来由于组织安排导致搭档惨死,于是离开了组织开始寻找能够复活搭档的方法。
  • 这个系统不对劲

    这个系统不对劲

    一觉醒来,世界大不一样。李牧本以为在有了系统后,迎接自己的将是一段开挂的人生。但用着用着,李牧却突然发现,这个系统不对劲啊!
  • RS雪

    RS雪

    男主:reborn只有经历过黑暗,才能更向往光明。
  • 基蒂小姐

    基蒂小姐

    她是名门安的家奴,是活在社会底层人群。以一次阴差阳错,致她变得不人不鬼,而后踏上前往异乡的船只,结交朋友,入住名媛公馆。尽管在所有人眼里,她是个城府颇深,阴辣狠毒,罗刹心肠的恶人,却不知她内心深处的卑微藐小,她常提自辱之语,以卑贱自称。她尽力想摆脱自己不堪的过往,却认为自己骨子里流淌着奴隶的血液,因此常常夜不能寐。她自恃聪慧,精心设计了一切,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但不管将来未来会是如何,她再不会忘记那夜在庄园之后,为一人起舞,与一人调情的月下风景。
  • 心心相扣,雅雅一夏

    心心相扣,雅雅一夏

    要说幸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吧!晓轩和小雅真的好喜欢身边有对方的存在!那种真真切切被关怀的感觉真的好让人期待拥有!晓轩和小雅都很庆幸这份期待自己一直都拥有着!相信他们的幸福,还会一直延续下去!相信幸福,他们每个人都会拥有!
  • 仙神之初

    仙神之初

    有一种孤独叫做:天地一人。有一种流浪叫做:太空旅行。有一种机会叫做:重头再来。星球寂灭,他成了唯一留守者。星球崩裂,他绕行太阳无数圈。星球重组,他成功回归天地间。乾坤再现,万物始生,仙神不请自来!乾坤无极,大道浩渺,群雄逐鹿,万族争雄!仙神之初始,宇宙之根源,色彩斑斓的大世在这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