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18

第18章 禅者,活泼泼也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春来草自青”所试图表现的禅的境界,极其朴素、单纯,但同时它也丰富而深刻。

禅表现为各种艺术形态时,常常呈现出恬静、幽寂的风调,这在日本的禅文化中尤其显得突出,譬如茶道进行的过程安静得近于肃穆,日式庭院也总是散发出一种清冷的气氛。但这并不妨碍禅的感受、思维和表达,同时又是生动而活泼的——事实上,“活泼泼”正是禅家的熟语 ①;而且也正是因为禅家的运用,它才越来越被人们熟悉,成为一个日常化的词语。早在唐代,赵州从谂就说过“禅者,活泼泼也,非枯木死灰”(《赵州禅师语录》),宋代高僧大慧宗杲也说,禅者的思维“如水银落地,大①“活泼泼”,也写作“活”,本意指鱼尾灵活摆动的样子,形容一种充满生机而富有灵性的状态。

底大圆,小底小圆,不用安排,不假造作,自然活泼泼地,常露现前”(《大慧禅师语录》)。

而禅宗之所以重视“活泼泼”三字,一方面因为禅悟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过程,不能容忍任何矫饰和造作的成分,同时也因为禅者之间的应对或禅师对门人的启导,都是随机而发,如电光石火,不遵循任何固定程式。而说到底,禅悟所追求的就是精神的解脱。禅者认为人的心性和真如法性本属一体,在无遮蔽状态下,本身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宋代理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活泼泼”也成为儒者的常语,朱熹尤其喜欢用。他说“天理”的流行是“活泼泼地”,做学问的功夫也应该是“活泼泼地”。总之,理学家虽然把道德修养放在最高的地位,但他们也希望这种修养的达成与人的自然心性一致,因而反对古板、僵化的思想与方法。朱熹有一首《观书有感》,就讲到这个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鉴”是镜子。古代的镜子是铜铸后用特殊的技艺磨光的,容易弄脏、被锈蚀,所以平时要收藏在镜匣里,要用时才打开。首句形容小小池塘像一面刚刚打开的镜子,不仅是说它清澈,而且表达了目光触及时一种欣喜的情绪。

镜子的功用是照见物象。那么在“半亩方塘”这片如镜的水面上可以看见什么呢?天光云影,彼此相映,在水波上闪耀浮动,何其美妙!以“共徘徊”形容“天光云影”,是个极漂亮的句子。它既写出了由于水波荡漾而造成的倒映景象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一种富于活力的气息,好像池塘是有生命的,外界的景象一旦映现在它的水波上,就形成活泼的意态。要知池塘虽小,它可以容纳的世界却是极为广大和高远,并且丰富而生动。

当然这需要条件,所以在第三句用提问方式转折:它怎么能够如此清澈?进而逼出总结性和高潮式的末句:就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注入其中!

就这首诗的喻意来说,“半亩方塘”是指人的心境。古人常用“方寸之地”来形容人心,言其体量甚小。可是人的精神世界又是多么神奇多么广大啊,古往今来,天文地理,它真是无所不能容纳。并且,它也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美妙的大千世界,它还品味万物,给万物以新的生命和风采。用小小池塘中“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样美丽的景象来象征人的精神世界,令人感受到一种欣欣然的生气。

当然人心各别,其境界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怎样才能保持清明广大而生机勃勃的心境呢?“半亩方塘”因有“源头活水”

的不断补充而“清如许”,人的精神世界也需要活的源头。这首诗最早抄录在朱熹给许顺之的书信里,在这前后朱熹和许顺之有多封书信往来,讨论理学问题,这首诗里隐指的精神源头,理当就是他所说的“活泼泼地”流行不息、使万物充满生机的“天理”,而不是简单地指通过读书获取新知识。《朱子语类》记朱熹教导学生说:“那个满山青黄碧绿,无非天地之化流行发见(‘见’通‘现’,‘发见’就是呈现的意思)。”在他看来,大自然四季风云,草木荣枯,都体现着“天道”的深微,都感发着求道者心中的生气。而当个体生命和天地至善之理融为一体时,他的精神世界就得以避免沉滞枯萎。

朱熹讲“活泼泼”主要指一种思想的境界。宋代文人受禅宗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一种对“活法”的追求,则更多注重于艺术表现。像陆游《赠应秀才》说“文章切忌参死句”,史弥宁《诗禅》说“诗家活法类禅机”,都是如此。怎么叫做“活法”

呢?关键是两点:一是对外界事物具有高度敏感,写寻常景象也总有新鲜的趣味;二是语言不落陈套,鲜活生动。而归根结底,它体现了活跃的生命状态。这种诗常常是并不包含说理的成分,却让人感到某种“理趣”或“禅味”,因为这里面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苏轼有《惠崇春江晓景》,是一首题画诗,题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但直接当作写景诗来读也毫无问题: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清·戴熙·忆松图池塘虽小,它可以容纳的世界却是极为广大和高远,并且丰富而生动。

首句写隔着竹丛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红桃翠竹,彼此相映,色彩明丽,显着盎然春意。桃花只是“三两枝”,还没到满树盛开的时候。但就是这三两枝,似乎娇弱却洋溢着生机,格外令人喜爱。然后写江水回暖,鸭子在水中欢快地嬉戏。

清代学者毛希龄喜欢跟人抬杠,他批评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是无理取闹的话,你若写了“鹅先知”,他又可以振振有词地问你:“鸭不知耶?”

这句诗的美妙,在于它字面上写鸭子,内蕴却是诗人对春天的敏感和欣喜。春天来到,鸭子戏水的姿态和鸣叫声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粗率或迟钝的人对此不会有什么感觉,而敏感的诗人却从这里领会了大自然的生机。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句诗中包含着一种哲理: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但作者未必有如此明确的用意。

桃花临水,水中鸭凫,水边呢则是成片的蒌蒿和芦芽,很顺地一路写下来。“蒌蒿满地芦芽短”,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又和下一句密切关联。因为当时江南人的生活习惯,河豚是要用蒌蒿和芦芽再加上菘菜(大白菜)一起烹煮的。这事苏轼的门人张耒在《明道杂志》中有记载。

河豚是一种有毒而味美的鱼类,所以有“拼死吃河豚”一说。它通常在每年清明节前后从大海游至长江中下游。蒌蒿、芦芽已经长起来了,河豚也该游来了。

“正是河豚欲上时”,点出节令的变化,同时也写出人们对它的期待。我们知道苏轼是对美食饶有兴致的人,至今依然流行的几种名菜据说是由他创制的,譬如“东坡肉”。说“河豚欲上”,让人感觉作者的食指似乎蠢蠢欲动。

这诗没有写什么奇特的事物,一切都很常见,但读起来却令人由衷地喜爱,就是因为它流动、活泼,充满生机。大自然适时地将美好的事物呈献给人类,生命因此是美好的。

把“活法”运用得最为充分,因而在诗史上自成一体的诗人是南宋的杨万里,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诚斋”是杨万里的号。

杨万里在《荆溪集序》中说自己写诗的经历,先是学唐人,然后学王安石、陈师道,以及“江西派”诸君子。这样有好多年,某日“忽若有悟”,谁也不学了,凭着兴致自由自在地写,这时“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写诗十分顺利。这一描述本身就很有禅悟的味道。

杨万里最有特点的诗,大抵是字面清浅,意脉流畅,题材平凡,情趣鲜活。如《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道细流从泉眼中无声地流出,令人“惜”;池畔的绿树投影在水中,风光明朗而柔和,使人“爱”。不过是个“小池”,但一个心境恬静而又兴致勃勃的诗人在欣赏它,随处看去,皆是绰约风姿。

然后是一个轻灵的画面: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已有蜻蜓飞来,站立在上头。这本来是不起眼的景象,但一个“才露”,一个“早有”,顿时妙趣横生:小小的蜻蜓像是自然之美的发现者、爱好者,它停立在娇嫩的荷叶上,很有情意的样子,又好像要告诉人们什么。

蜻蜓飞到池塘来是为了找食,它停立在小荷的尖尖角上还是枯荷的断茎上纯属偶然。是诗人的目光关注到它,感觉这个轻盈的飞虫和娇嫩的荷叶相依相偎的情形,为寂静而优美的小池注入了自然的灵气。在这首诗里真正打动读者的东西是诗人的敏感,他从稍纵即逝的景物变化中捕捉到最为动人的瞬间。

一只蜻蜓落在荷叶上有什么意思呢,可以写成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十八世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诗也许可以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此诗梁宗岱的翻译是: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而诗人能够在极平凡处发现美,是因为“活泼”——活泼是生命感受活跃的状态,我们不能够说这是不重要的。

杨万里还有一首《舟过谢潭》,也是很好的例子: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这诗是杨万里在从广东回江西的一次行程中所作。诗的语言比《小池》那首更朴素和浅显。坐船走长途,有时难免有些无聊,喝了几杯酒,见船外暮色四起,就打算休息了,让人关上船门——忽然又叫人把门打开,原来是最后远远的一瞥,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夕阳斜照之下,群山明暗相映、凹凸起伏之千姿百态,显现得分外的清晰和丰富,是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不由得惊叹:好山啊!

我们说这首诗的活泼,在语言表现的层面上,它爽利地还原了作者观山时瞬间的情绪变化,一分惊喜之状活生生地体现出来,使读者立刻与之产生呼应。同时,仍然是杨万里特有的对美的敏感。钱锺书先生说他的诗如同摄影的快镜头,善于捕捉变幻的影像,加以定格,在这首诗中尤为显著。

世间一切线条、色彩,都是阳光映照的结果,而阳光与万物的关系,又永远处在无穷的变化之中。说“好山万皱”被斜阳“拈出来”,等于说此刻阳光正是一位最伟大的画师。问题是还有一个“目遇之成相”的条件。只有对美敏感的人,心意与造化之流行息息相通的人,才能够在一个恰当的瞬间,因为心与造化的共同作用,看到新异的景色以完美的形态呈现在眼前。

同类推荐
  • 爱神木:黄三自选集

    爱神木:黄三自选集

    本书将收录的杂文分为“思源篇”、“念旧篇”、“感怀篇”、“游踪篇”、“事件志”、“书信录”六个栏目。
  • 梦断乡心又一程

    梦断乡心又一程

    本书是一部文学作品评论集,共分为三部分:作家与作品、学术与批评、诗歌与诗人。
  •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林徽因私人书信: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是林徽因私人书信、文学名作、建筑论文的首次独家荟萃。在书中,林徽因以诗情画意却又极端冷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她在文学、建筑上的真实才华,诗情画意与热情洋溢中,是她最真实的心灵告白: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的。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大道通天: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大道通天: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本书分为4部分,分别是中央决策与规划、铁路勘测与设计、铁路建设与施工、铁路通车与运营。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旧情自燃

    旧情自燃

    别人都说,贺佳言最近诸事畅顺,如有神助。贺佳言汗颜,她只是很不幸地重逢了高能无比的前度男友。别人又说,陆教授总是高深莫测,难以捉摸。贺佳言默然,只有她才知道这男人有多么的简单粗暴!
  • 副本大厦

    副本大厦

    不要被“副本”知道你的名字,更不要让“副本”进入你的世界。-------副本大厦.温馨提示
  •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本书从阿姆斯特丹在战火中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说起,从金融角度看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中国等世界大国的兴衰之谜。剖析法国大革命、印度殖民、普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等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力量。
  • 藏在心里糖果的秘蜜

    藏在心里糖果的秘蜜

    一个如栀子花纯真淡雅的女孩,清雅的栀子花气质,迷人的芳香。一个如糖果一样蜜的女孩,甜甜的笑容打动人心。栀子女孩,她的笑令他陶醉;她的迷糊令他爱怜。这一段后,一个是王子,一个是骑士。一个是永恒,一个是守护。但都为了共同的一个目的,守护栀子花的微笑,永远绽放……你的笑,开出初夏最美的花朵。这是属于一个栀子花公主与王子和骑士的故事……
  • 做梦

    做梦

    这是一个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房间,真的,仿佛就像做梦一样……
  • 原来是校草的女朋友

    原来是校草的女朋友

    某一天,圣德高中来了一位转校生。听说长的可仙了,全校的男生都沸腾了起来。可这是怎么回事?对人家小姑娘一脸鄙视的沈大校草竟然将人家小姑娘堵在教室门口,这也太玄幻了。――花絮小剧场沈大校草:“不允许你看其他男生。没有我的允许,不许和其他男生说话”江仙女睁着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好”众人看人:卧槽,沈校草这么霸道的吗?全校女生集体大骂:“江软,你离我们沈校草远点”全校男生集体大骂:“沈言,别和我们家仙女搞暧昧”――――――作者新手,第一次写文,不喜欢勿喷幸识.感谢你们的支持辽.〈来自冬与乔〉
  • 尽欢散

    尽欢散

    蓝懿轩红着眼抱着一罐骨灰喃喃自语哽咽:陈晞你心好狠,丢下我一个人就走了,你好狠的心.
  • 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

    本书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被果戈理誉为“俄国最优秀的叙事作品”,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至今畅销不衰,1903年被译介入中国,成为最早被翻译到中国的俄国文学作品。小说取材于18世纪的普加乔夫起义。贵族青年格里尼奥夫在一场暴风雪中偶遇普加乔夫,后来爱上了要塞司令的女儿。不久要塞被普加乔夫攻陷,普加乔夫因念旧情释放了格里尼奥夫,成全了他的婚姻。
  • 大宋皇家旅游团

    大宋皇家旅游团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北宋末年的故事:赵福金:师父啊,曹神仙说,他院子里的朱红果熟了,让我们去摘一些。柳太尉:“真的吗,那我们赶紧去寻几条麻袋,去他那里摘亿点点扛回家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