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300000009

第9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公元 220—589 年)(5)

由于中国古代的传统男耕女织生活,遂造成了农村衣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曹魏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曾下令除亩收田租四升外,每户当出绢二匹,绵二斤。西晋时规定每年每户应纳绢三匹,绵三斤,可见魏晋时代的家庭纺织工业已相当发达。

上述时期之纺织工业主要是丝织业。其发展较蓬勃的地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浙江等地。左思《魏都赋》云:“锦绣襄邑,罗绮朝歌,锦绩房子,缣总清河。”

又《蜀都赋》云:“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赢金所过。”曹操曾说:“吾前遣人到蜀买锦。”①《隋书》亦云:“蜀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足见四川地区织锦事业之发达。

此一时期对纺织工业亦有所改进。如《三国志·魏志》记载马钧对绫机的改进,缩短了纺织的工时。

南北朝时有描写织妇诗曰:“调丝时绕腕,易镊乍牵衣;鸣梭逐动钏,红妆映落晖。”①

当时的纺织工业,即使是家庭的手工业,亦有所改进,至于织工精巧的丝织物,乃由北方传播至南方。

丝织物可说是当时政府财政上的重要收入之一。如蜀汉败亡时,有锦绮彩绢各20万匹为邓艾军中所搜去,此种贵重丝织物数量之巨,原为对外输出的蜀锦,实为蜀汉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②。

此一时期,除丝织物外,亦产麻布,如江南人喜用麻布;新疆省的吐鲁番一带,却盛产棉织物,产量亦巨。

5.西晋藤纸通行全国

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以后,至魏晋南北朝对造纸业已有所改进。如东晋时用大麻造纸,纸色洁白,纸质坚韧。1500年前晋安帝时用大麻造成的纸抄写佛经,至今不黄不脆,当时长时期使用麻造的纸,由于古时已认识到麻造的纸纤维特佳。

西晋时又有用藤造纸。张华《博物志》云:“剡溪③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至东晋时,藤纸产量大增,制纸成本亦降低,当时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谢安向他求纸作信笺文书等用途,王羲之即将库存藤纸九万张,悉数赠之④,因当时土纸不及藤纸质佳。当时藤纸一直营销到长安、洛阳等地。唐舒元舆《悲剡溪古藤》文曰:“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洛阳)西雍(长安),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当时桓玄①曾下令:凡一向用简帛者,一律改用黄纸②。可见当时纸已普遍使用。

西晋时候尚有一种“苔纸”(又名发笺),纸浆加入一种绿色苔纹或如黑色发菜一般的纤维物质,使纸面带有黑色或浅绿色的纹理。晋武帝曾赐赠张华此类纸张,为独特之艺术造纸。

南北朝时,中国新疆、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出产椴树皮所造之纸,纸质较粗。但此时期河北亦产精美之纸。正如徐陵《玉台新咏》所记:“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梁代萧绎《咏纸》诗曰:“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当时很多书艺家,即能自己造纸。此时造纸术进步,已有五色纸出现。

中国南方,竹为造纸的主要原料。晋代王羲之献之父子同为中国大书法家,主要是用会稽竖纹竹纸。到了唐宋,南方各省已普遍用竹造纸。

6.产盐业多为官管

三国时代,盐亦以官卖为主。魏、蜀、吴三国均有司盐之官。以司盐都尉、司盐校尉官职较高;司盐监丞则较低。

晋代沿袭魏制,将盐务隶于度支尚书③,以后唐代盐务隶属于尚书省,亦秉承此意。自东汉末年至西晋,一直以专卖制为主。东晋至南朝则为征税制。北朝的东魏与齐则仍行专卖制。

南朝宋、齐、梁各代准人民制盐,因此煮盐业甚发达。至陈文帝(公元6世纪中)时,将盐收归官营。当时产盐最盛者,江南为吴郡、浙江海盐等地;所谓“海滨广斥,盐田相望”,即指江南多产盐④。江北产盐最多之地,厥为江苏盐县,当地有盐亭123所,当地人民“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①。

四川产井盐亦有名。朐忍县有盐井100所,使巴川食盐足以自给。郦道元《水经注》记述当时又有岩盐,谓:“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可见四川产盐之丰盛。

北朝制盐业由官府主持,河东郡有盐池,《水经注》曰:“今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七十里,紫色澄渟,潭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池西又有一池,谓之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南。”此盐池已早有官府管理。

北魏孝文帝曾“开盐池之禁,与民共之”,但为豪强垄断,贫民受害,遂再改为官营。

东魏北齐时期,海盐增产,《魏书》曰:“自迁邺后,于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煮盐。沧州②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置灶四百五十二,幽州置灶一百八十,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又于邯郸③置灶四,计终岁合收盐二十万九千七百二斛四升。军国所资,得以周赡矣。”于是海盐的收入成为当时主要财政来源。北周制盐业仍由官营,有海盐、池盐、形盐(掘地而得)及饴盐,民众取之,皆须纳税④。

7.造船业及制茶业均盛

江南多水泽,因此南朝的造船业颇发达;且较前朝有较大发展。陶季直《京邦记》记载:“宋孝武度六合,龙舟翔凤以下,三千四十五艘,舟航之盛,三代二京无比。”足见刘宋时造战船极盛。陈朝时华皎亦在湘州造金翅大舰200艘。当时民间造船业亦甚发达,因此隋文帝恐吴越之间私造的大船因势力结众而造成乱事,遂下令江南凡有三丈以上之船,悉由官府没收①。

隋代前后的船,载重量达万斛至二万斛。据《唐御览》所记,孙吴时外来之船可载六七百人,载物可万斛。《颜氏家训》中说明南朝已有载重二万斛之大船。当时船速亦甚快,每船棹手有100余人者,《梁书》载“捷如风电”云。

南北朝时,战船之装备已相当完整。当时另造火舫、火车,以加强海战军力。此时之战船上已装拍竿,以攻击敌船。故隋灭陈以前,杨素所造大船,各船装置六枝拍竿,其技艺乃袭用南朝。

南齐祖冲之乃当时大发明家,他发明千里船,可日行百余里,其法今已失传。此外,又发明水碓磨,可用水力推动碓和磨。他又创制指南车。《南齐书·祖冲之传》云:“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南朝制造漆器也相当流行。南齐时有刺史崔庆绪者,死后“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②。可见漆器之多。

南方产茶亦盛,唐代陆羽《茶经》中亦提到茶为南方之佳木。所谓茶者,槚、蔎、茗、荈,都是茶的别称。古代亦有宴饮时以茶代酒者。如吴主孙皓“或密赐茶荈以当酒”③。

晋代士人饮茶甚为流行,《刘琨致弟书》说:“吾体中烦闷,常仰真茶,汝可信致之。”至南朝,饮茶更为盛行,制茶业亦随之而发达。《齐民要术》中已有详述。

七、魏晋南北朝的黄金使用情况

1.金银饰物手工制作精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矿银矿亦多。北方的金银矿藏,以山东、陕西、山西为主。如山东的金乡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凿而得金”①。陕西郑(汉中)“旧有金户千余家”②。《魏书》又载:“长安骊山有银矿,二石得银七两。”《水经注》载陕西临潼一带“其阴多金”。《魏书》载:“(山西大同)白登山有银矿,八石得银七两。”

至于南方的金、银矿藏,主要产于云南、四川、江西及江苏四省。如《水经注》载:“兰仓水③出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又四川绵县的潺山,水源有金银矿,洗取火合之,以成金银。又如江西德兴亦“出黄金,凿土十余丈,披沙,所得,大如豆,小如粟米”④。又江苏吴县地区,“晋宋间凿石得金”⑤。可见当时金银产区分布之广。

当时用金量亦颇多,尤以铸造佛像及有关佛教器物,颇为耗金。如《魏书》载,当时“天宫寺造释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⑥十万斤,黄金六百斤”⑦。不但耗铜量大,耗金亦多。又如“铸铜为大鼓,飞帘、翁仲、铜驼、龙兽之属,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⑧。

魏晋南北朝时以金银制造赐赠大臣者亦多。在书中有赐金100斤的记载。豆代田“以战功获赐奴婢十五口,黄金百斤,银百斤”⑨。又《隋书》载:“梁初,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南史·武陵王纪传》载:“武陵王纪镇蜀,既东下,以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可见当时金银器物制造和赐与的普遍。

当时黄金之用途,除了铸造佛像及佛寺饰物及金银器物赐赠外,尚有铸造货币及打制装饰品。如《说郛》中记及的各种金饰物如灯钩锁、交刀、镜、环钮等;又如《邺中记》载有镶嵌金银的斗帐、香炉、屏风等。上述所制作的金银器物极为精巧,如当时的“薄打纯金如蝉翼,二面彩漆,画列仙、奇鸟、异兽”。一面显现出当时工艺的卓越,同时表示皇家豪富的奢靡铺张。

2.金饰的货币用途

魏晋南北朝,战乱的频繁,产金量随之减少。由于此一时期金银的使用开始兴盛,主要是南方为交、广之地,是为中国海上贸易集中之区,北方则为河西地区,是为中国的陆路贸易大门,因此黄金仍有生产。

东汉以后,帝王赐与黄金给臣民虽已减少,但掘金者仍多。如汉中有金户千余家,常以汉水之沙淘金,生产不断①。

东晋产金以梁州(陕西、西川)、益州(四川)及宁州(云南)三地为主。取金之法除了沙中淘洗外,尚有火熔法。陶宏景《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言:“金之所生,处处皆有。梁、益、宁三州多有,出水沙中。建平、晋安亦有金沙,出石中。”建平与晋安均在今福建省,可见除上述三州外,福建亦产金,《魏书》中亦有提及。

五胡十六国中,产金较为积极而技术也有所提高的是前秦世祖苻坚时期,苻坚允许民间可以自由开采黄金白银。前秦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疆域扩展至陕、甘、冀、鲁、豫、蜀、黔、苏、皖、鄂各省,且均为古产金之地。

除前秦外,尚有夏国世祖的赫连勃勃,他曾设将作大匠,制作黄金装饰物,并曾用铜铸造大鼓、铜驼、龙兽等物,对于炼铜业和黄金加工技术均有发展。总的来说,两晋南北朝时,黄金仍保持了当作货币的作用,但用器饰的形式来流通。如南齐高帝萧道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时,帝赠周盘龙金钗20枚②。上述金钗的器饰即是当作货币之用。

白银在汉代,除汉武帝与王莽时曾当作货币外,民间仅当作宝藏。魏晋以后,因黄金供应不足,遂用白银补充之,故用银者渐多。

汉代金银的形式,除武帝的麟趾裹蹄外,就是圆形的饼,如《三国志·魏志》中所载的“赐银千饼,绢千匹”等记载甚多。南北朝时多为模仿笏的铤形,为长方形的板,故后代称白银一铤为一笏,当时也有将金银铸成饼形的,亦有铸成钱形的。

如北魏孝文帝之子汝南王悦曾有散银钱的故事。如近代在六朝墓中曾掘出银铸的五铢钱。可见当时的金银饼、金银铤及金银钱,均具有货币的作用。

3.佛教用黄金最多

魏晋南北朝时产金量较汉代为少。因此黄金的计算单位已由“斤”而改为“两”,如《晋书·食货志》记“愍皇时斗米二金”,即《愍帝纪》所记的“斗米值金二两”。当时帝王赏赐臣下已不用黄金,而改用铜钱、布帛、绢、谷米等。如《北史·高昂传》云:“西魏赏斩昂首者,布绢万段,岁岁稍与之。”可见当时已不用黄金,且是分期付给。

汉代帝王婚嫁用金,如“汉高后制,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马四匹。”但到了曹魏,王娶妃时已改用绢190匹。晋则用绢300匹。到东晋时,康帝纳褚皇后,孝武纳皇后,亦只有白雁、白羊、酒米、马、绢、钱等物,不用黄金。此因为产金量少之故。

魏晋南北朝时,黄金之主要用途,一是用于佛教方面。自东汉明帝时,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至魏晋,民间信佛者众,至南北朝而极盛。因此耗金甚多,如修寺庙、铸佛像、修石窟、写佛经,在在需金。如《南齐书·萧颖冑传》:“长沙寺僧铸黄金为龙,数千两,埋土中。”又如《梁书》记:“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当时用黄金铸佛像,耗金极多。如《魏书》记载用黄金600斤铸天宫寺释迦立像。一般佛像用鎏金或贴金,费金量亦巨大。如宋明帝造丈四金像;梁武帝造丈八铜像;魏孝明帝为河南洛阳永宁寺造丈八金像一座及普通金像十座。又如用泥金①写佛经。

如从《魏书·释老志》所记,自魏文成帝兴光年间至魏孝文帝,京城内新旧佛寺凡100所,僧尼2000余人。四方诸寺等6478所,僧尼77258人。20余年间,佛教即有如此之盛,其他朝代通算在内,其影响巨大可知。

此一时代黄金之另一主要用途是私人穿金戴玉的个人享受,如晋武帝时石崇之富有,连室内、台阶均贴以金箔。此时期之黄金已大量流入民间富豪及士大夫手上。如梁武帝时,临川王萧宏宅中,搜出藏金银之库房有30间之多。

4.两广地区金银使用情况

曹魏时期由中央政府的大司农和少府掌管金帛钱财。到魏晋南北朝时仍然沿袭旧制。梁代时,大司农改名为司农卿;少府改为少府卿,各官皆冠以“卿”字,以示划一。北齐时则由司农寺、太府寺卿及少卿等大臣掌管金帛府库。

魏晋南北朝时,朝中大臣占有山林水泽的极多。有多种措施如帝王的“赐田”;本身向朝廷请求的“求田”;或用放高利贷逼穷民用山泽抵押的“悬券”。当时刁协、萧宏、萧子良等都占有大量山泽的出产物,包括金银矿藏①。当时政府虽有禁令,但不能禁。

当时产金量虽较汉代为低,但黄金制成品却极为精致,此乃由于加工技艺有进步。同时由于此时期的人重享受,讲奢侈,求精巧。如《北史·薛灯传》记:“文帝又造二欹器②,一为二仙人共持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缾(缾同瓶)以临器上,倾水灌山,则出于缾而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谓之仙人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则出于莲而盈乎器,为凫雁蟾蜍以饰之……”文中说明金瓶是黄金制品,由于王室所用,可能全为金制,无疑是金制器皿的精品。此一时期的黄金制成饰物器具有三个特色:

一是可用金丝编缀成器物的手工业兴起;

二是用宝石、珍珠、琥珀等镶嵌在金饰中已增多;

三是造型比前朝更加优美。

但在南齐时,高帝却贱视黄金。他说:“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于是“器物免用黄金”①。

这一时期,由于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国家如大月氏、安息、大秦、南天竺、扶南等国均重视使用金银,同中国的交、广地区②全用金银交易。

《隋书·食货志》记曰:“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则全以金银为货。”因而促成当时之开发黄金及黄金制品手工业的发展。

同类推荐
  •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金融改革,内容包括银行管理体制改革、证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和企业改革、金融监管和金融立法、金融市场开放等。
  • “入世”与中医药的发展

    “入世”与中医药的发展

    本书从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入世”影响,普及了“入世”的知识,分析了“入世”的形式,研究了“入世”的对策。
  •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转型成长中的甘肃经济问题研究

    甘肃是研究转型经济中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好样本。首先,计划经济时代的甘肃经济其现代部门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体制变迁中,这些部门都经历了内部的产权制度和外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它们的成长与起伏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其次,市场化进程中的甘肃传统部门已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成长模式,急待总结;最后,甘肃在西北经济中的区域地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地区差异等等,对于研究落后地区的经济转型问题具有代表性。
  •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在说明经济学中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 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 ,会帮助你生活得更好。
  •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陈志武为您解说中国经济。
热门推荐
  • 碎星旅者

    碎星旅者

    一个少年病危死亡,被陌生人拾起灵魂重生在异世界,但代价是无限的穿越,直到将自己手上的星辉手链集满星块,才能结束穿越。
  • 梅镇雪

    梅镇雪

    她,本是北京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公认的校花,却突然来到南方一个名不见经传且终年阴雨的小镇——梅镇里,寄住在姑姑家的她,会在原本平静的小镇高中里掀起怎样的波澜?又是怎样邂逅了看似古怪却拥有超能力的他?
  • 暴君乖乖:别惹腹黑妃

    暴君乖乖:别惹腹黑妃

    他,驰骋六界!万魔之首!她,神族帝女,本该一统凤族,立威神界!但,却被自己的双生姐姐击落凡间!进入轮回!第一世,他们为利益而聚,却因误会而散!第二世,他们皆喝下孟婆汤!两不相忆!生死相离!第三世,她意外轮回!他为魔界利益!两人再次相遇!记忆重回!生死重来!为情生,为情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文艺青年的全职妈咪手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文艺青年的全职妈咪手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全职妈咪无疑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能做好全职妈咪的人则是职场赢家,这部作品就讲述了一位资深文艺女青年当妈后的一些感触和实践经验。作者以幽默戏谑的语言,融合大量有趣生活细节和实用育儿知识,将一个活泼风趣的女文青初为人母的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品读来妙趣横生,不仅道出了许多步入婚育生活同龄人的心声,同时也为想要了解这一人生阶段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参照。全职妈咪时间很少的,所以让我们挑重点来说吧:你不会明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生娃;生了娃之后没有人不焦虑的;乳房长在谁身上,喂奶就由谁说了算;不让新爹地出轨或出走的办法;阴道松弛怎么恢复;如果你有厌人症怎么办……哎,想了解细节,请好好读读这部作品吧。
  • 大叔盛宠:萌系小逃妻

    大叔盛宠:萌系小逃妻

    潘小朵,这妹子萌萌哒~唐铭,这汉子酷酷哒~这是一个呆萌妹子和一个腹黑大叔的故事……【小剧场】“潘小呆,我限你一分钟之内出来!”唐铭咬牙切齿的盯着浴室。“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我不叫潘小呆,我叫潘小朵!再记不住,晚上别进我房间!”某朵发飙。“字那么难看,谁看的清楚?”某朵:“……”
  • 祸水珠:桃花挡不住

    祸水珠:桃花挡不住

    我!幕欣,是一颗祸水珠。本在现代生活得好好的,却不知怎样穿越到了古代异族,还是个丞相家的嫡女?无灵力·无神兽·无丹药……灵力!?那是什么神马东西……神兽!?是拿来当小弟丹药!?是拿来给神兽小弟吃都多余美男?哼哼,是拿来虐滴!看你个老天爷把我穿到古代而且还是个偶偶不认识滴大陆!!哼哼,看我幕欣怎样把这个世界闹翻天。
  • 无限之巅峰毒士

    无限之巅峰毒士

    为什么我王隐一进空间就是地狱难度?周围队友一个个都深藏不露,只有我是个纯纯的小萌新!呵!他笑的那么开心!一定是想害我!情势危急!时不待我!我必须马上……(以上是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萌新轮回者的心理活动。)
  • 我们牵手的时光

    我们牵手的时光

    “苏晓小,你说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喜欢问苏晓小这句话,而苏晓小回答我的也是“会啊,许诺,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哦。”而我也坚信不移的认为,我和苏晓小会一直在一起。当我和苏晓小来到另外一座城市,我们的命运也随着齿轮开始旋转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庶女谋:废柴五小姐

    庶女谋:废柴五小姐

    嫡母强势无脑,姨娘们个个豺狼虎豹,为了自己和弟弟能活下去,她步步为营一路艰难越让她坚强,终于为自己谋了好前程她好好经营日子,却又陷入新的斗争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