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是人类最亲近的敌人。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16世纪~17世纪之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的剧作家兼诗人。他的《哈姆雷特》及《威尼斯商人》等作品,都是闻名全球的巨著。
这位剧作家不仅是笔上工夫了得,在实际生活中也相当能干。他生为商人之子,小学时,不幸父亲经商失败,于是年幼的他,只好放弃学业,为帮忙家计而出外谋生。18岁时,娶了一位大他8岁的女孩,而这桩婚姻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下促成的,因为她已经怀孕了……由此可知,莎士比亚在年轻时生活就已经相当艰苦了。
后来他流浪到伦敦,先在一个剧团中担任看马工。慢慢地升为戏子,而他也一面开始了写作生涯,历经人世间的磨炼,终于展露出写作的才华。
当时的英国文人,在成名之后生活都很奢侈豪华,到了晚年往往穷困潦倒。莎士比亚有鉴于此,在他的名声达到巅峰时,就回到故乡购屋置产,从事各种投资,小心地计划未来的人生,并没有因名声大噪而丧失踏实的人生观。他于48岁时就结束了作家的生涯而隐居乡间,度过了悠闲的晚年时光。
安心,是令人陶醉的名词,看似温驯诱人,其实如汹涌的风浪,许多失败都是由其中孕育而来的。所以,为了避免陷入最亲近之敌人的陷阱中,在人生旅途一帆风顺时,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即使道路是平坦的,仍旧要本着谨慎小心的原则,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是否会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岂可不存防备之心。
人在顺境中,情绪就会自然地松懈下来,而失败则就由此萌芽……当然,一年到头不断地精神紧张,精神也会受不了这种负荷;但太放松自己的话,就可能因一时疏忽,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一个人若没有要求进步的意念,也就等于开始退步了,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其后果却相当可怕。
精益求精的鞭策力量,是进步的源头。但有些人却屈服在潜意识的惰性下,当他达到某种目标,就骄矜自满,认为已凌驾于万人之上了。
不错,正当他意气风发时,他的确超越了许多人;然而,当他在某个人生驿站戛然而止时,别人还在不断地冲刺呢,而数年之后,这两种人之间的差距,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所以,即使你现在是某公司的经理、董事,但假若你不励精图治、自我充实,那么10年后,也许会被一个从小工友干起的人击垮你的公司,或者用不着别人来打击你,就自然在社会激进的潮流中垮台。
因此,为了自己,也为了配合这个“百年锐于千载”的时代,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应时时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这并非是叫你勉强自己。我们认为,成功之后就这么结束太可惜,如果把它当作终点,就好像给自己设下了限制似的,说不定你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既然拼到了这一步,搞不好还能再往前走一步。像这样再高估自己一点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此外,有些事情,只有成功的人、到达某种程度的人才能理解。或者说,通过这样做,又开辟了新观点,自然就可以看见下一阶段,进取心也会越来越强。开始觉得“既然做到这一步,就接着再试一下吧”,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据说有人问卓别林:“哪一部是你的代表作?”他总是回答:“下一部作品。”
如果只把终点当作终点,就会停滞不前。相比之下,如果能够达成很多目标,人生就会产生更多高潮并拓展你的人际关系,这等于是增加了自己的财产。
财产当然是越多越好。如果能把终点当作起点,当你达成某项目标的瞬间,还有开始走向新目标的瞬间,人生宝贵的瞬间会变成两倍。唯有自己才能提升自己的潜能,你一定要努力跨出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