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7100000024

第24章 关于循环经济问题的学习与思考(1)

(2004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我调到白银市工作之后,有两件事情一直深深地刺激着我:一是这个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二是这里的环境被严重污染。其实,这两点正是对我负责这个地方工作的严峻考验。对此,经过调查研究和再三思考,我觉得在白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重要的战略出路。

一、关于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提出及其内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部科普图书,名叫《寂静的春天》。作者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本书的问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虽然那些靠牺牲环境发财的人指责卡逊是“歇斯底里”和“危言耸听”,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循环经济的观点应运而生。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的概念。他认为,传统经济将地球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无限的仓库,是一种开放经济。他将传统经济比喻成“牛仔经济”,好似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充满了鲁莽、剥削、浪漫、暴力行为。与此相对,他强调人们应该自觉地意识到,地球如同一艘在茫茫宇宙中航行的飞船,资源储备和环境容量有限,且相对封闭,因此,必须建立循环型生产和消费体系,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

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世界各国关心的主要是污染物产生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环境保护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方式。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此开始,人们注意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物,思想上和政策上都有所升华。人们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但对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洞见和政策上的举措。

到了90年代,随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以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的通过,污染源削减和全过程控制逐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的概念逐步明确,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国际范围内得以确立。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人、企业生产、产品消费的全过程中,以生态型资源循环为主要特征,实现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范式,以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有五个: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稳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索取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循环经济主要遵循三大原则,即3R原则:“减量化(Redlice)原则”、“再使用(Reuse)原则”、“再循环(Recvcle)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减量化原则,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例如,通过制造轻型汽车来替代重型汽车,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节省能源。在消费中,人们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不是一次性物品,来减少垃圾的产生。

再使用原则,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从而使机电产品比较容易和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

再循环原则,就是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再循环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再循环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原级资源化,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例如用废纸生产出再生纸,废玻璃生产玻璃,废钢铁生产钢铁等;其二是次级资源化,将废弃物变成与原来不同类型的新产品。以上二者相比,原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高,而次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低。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人类发展经济的本来目的是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经济社会,幸福的标准是温饱。落后的生产技术决定了增加产量必须不断开垦荒地,把一片片绿洲变为农田。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可耕土地的不断减少,土地变成了相对稀缺的资源,人类不得不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为了减少对稀缺的土地资源的依赖,人类不断发明新的生产技术手段。到了18世纪中叶,发明了机器,并步入工业大发展阶段。从此,人类经济活动一直沿袭资源开采、加工制造、废弃物排放、产品流通消费、废旧产品抛弃的线性过程。这种生产过程的直接后果是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废弃物的大量增加,导致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全世界仅有不到五分之一人口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情况下,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约束。上个世纪,世界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八大污染事件,环境污染开始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生态环境事实上已经从单纯自然意义上的人类生存要素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经济要素。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符合人类生活需要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短缺,拥有这样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追求幸福的目标之一。第二,从迄今为止人类生产活动的技术特性和生态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来说,天然的生态环境对生产排放废弃物的吸纳能力已经饱和,甚至超载,要继续利用它进行生产,必须人类投入资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再生产出新的环境容量。

事实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

二、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目前,循环经济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日益受到重视,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正如专家们曾预言的,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纪之交全球经济呈现的新态势”。

(一)美国:政府之手力推循环经济

美国是个生产大国,也是个消费大国。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美国人大手大脚,不重视节约,其实不然。美国人在个人生活中很节俭,在国家政策层面则主要通过财税手段支持发展循环经济。

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美国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美国不仅拨款资助可再生能源的科研项目,还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项目提供抵税优惠。2003年,美国将抵税优惠额度再次提高,受惠的可再生能源范围已经发展到风能、生物质能、地热、太阳能、小型水利灌溉发电工程等更多领域。为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美国政府已经要求其联邦机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2011年达到总能耗的7.5%。去年美国根据《能源政策法》拨款3亿美元,用于实施太阳能工程项目,计划2010年前在联邦机构的屋顶安装2万套太阳能系统。

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美国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一贯方针。水电目前占美国能源产量的10%,也是其最大的传统可再生能源。美国联邦政府去年增拨1亿美元用于提高现有水电站的生产能力。煤是美国最丰富的传统资源之一,近年美国提出了“让煤更干净”的口号,联邦政府从2004年开始,每年拨款2亿美元,用于减少煤电环境污染等技术的开发和相关工程建设。美国政府近期还承诺为建设更安全、更高效的新核电站提供贷款担保。

坚持最大限度节能的能源政策,是美国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在2004年,美国政府拨款34亿美元给州政府,用于旧家电回收和鼓励购买节能新产品。美国还在法律中对一些耗能型商品和消费品设定了新的节能标准。另外,美国还为生产节能型家电的厂家提供抵税优惠。同时,消费者购买节能设备也将获得抵税优惠。为节约石油资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使能源来源多样化,美国从石油消费大户——汽车下手,鼓励研发和使用新型节能车辆。美国规定,购买燃料电池等新型节能车辆的消费者可享受抵税优惠。美国还鼓励乙醇和氢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以便为车辆提供新的燃料和动力。

循环经济涉及方方面面,关乎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涉及生活方式的提升。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目前,美国的循环经济已涉及传统的造纸、炼铁、塑料、橡胶等行业及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家居用品等产业,全国有5.6万个企业参与,年均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其规模与美国的汽车业相当,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本:力促循环经济社会形成

为了节约有限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安全,上世纪末以来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促进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主要法律有:《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此外,日本还立法规范了建筑材料、家用电器、汽车、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的循环利用。

日本立法规定,生产企业、销售商对自己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有回收和循环利用以及负担部分费用的义务。日本颁布和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规定,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四种家用电器是必须回收利用的,同时规定了在家电回收利用方面生产企业必须达到标准。具体回收利用率为空调60%以上、电视机55%以上、冰箱50%以上、洗衣机50%以上。在规定时间内,生产企业若达不到上述标准将受到相应处罚。日本每年大约要报废500多万辆汽车。2005年即将实施的《汽车循环使用法》规定,汽车生产厂商有义务回收和再利用废弃车辆。

同类推荐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延续上一部书的叙述风格,以“大国之略”为线索,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中国的崛起、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等当前世界性热点话题。
  •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作者以犀利的文笔、理性的语言,通过深度调查报道的方式,为中国权力场作了全身的X光扫瞄,关注领域从驻京办到培训中心,从公车改革到公务接待,从官员出书到官员出国,从干部挂职到干部年轻化,从秘书升迁到秘书腐败,从公务员收入到公务员工资……本书视线扫描之处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其报道将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深入解开涉及事件的内幕,并借用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解读,启发读者有深度的思考。
  •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

    背面设计在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以人的解放为红线重新阐释了唯物史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人的解放规律实质上就是人的活动发展规律,而唯物史观就是人的活动规律。从理论的本质来看,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解放的一般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特殊理论,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恩格斯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毛泽东用中国化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 国情读本

    国情读本

    本书是《新世纪农村青少年必读》的其中一本。本书主要从伟大祖国国情概况、专题国情两个大的方面讲述国情知识,其中第一编又分为我们的家园、硕果累累的中华文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三大块,第二编分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三大部分进行讲述。内容浅显易懂,文图并茂。
热门推荐
  • 异世界魔兽养殖场

    异世界魔兽养殖场

    别人穿越各种牛逼神器,而我只有一个魔兽养殖系统!当别人还在苦苦怎么让魔兽听话的时候,而我只需要挥挥手魔兽就屁颠屁颠跑过来装傻卖萌。当别人还在吃着从他爷爷的爷爷都吃到腻的家禽肉食的时候,我自己开始销售魔兽腊肉了,什么你没吃过xx卖的魔兽腊肉?那你也好意思说吃过肉?当别人开始如何研究我腊肉的秘密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怎么驯服魔兽成为最忠实的打手!当别人还在为拥有我一只魔兽没够纵横战场骄傲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组建我的魔兽骑兵了,你说的没有错是魔兽跟魔兽结合在一起的真正魔兽骑兵噢。当别人开始用人当魔兽骑兵的时候,我自己驾驭着冰霜巨空飞翔在蓝天白云中。
  • 云汐传记

    云汐传记

    讲述了李云汐和楚风,赵云,等人的传奇之旅
  • 十二生肖小萝莉:降妖记

    十二生肖小萝莉:降妖记

    十二个会变身的生肖小萝莉+少年驱魔师=欢笑与泪水交织的冒险历程!占卜星相无所不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是他的祖先。胸怀大志---建立华丽后宫。挟先祖余威-----诸葛亮N年前遗留下来的,胃口堪比无底洞的十二生肖守护神萝莉。诸葛贤,参上!
  • 53号,绝密档案

    53号,绝密档案

    江爵:哥,你要走吗?不要我这个弟弟了吗?江彻:对不起,弟弟。这是我唯一的机会了,我必须要找出真相……
  • 穿越:公主权倾天下

    穿越:公主权倾天下

    一家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发生一场变故,父亲的离去,姐妹的交际情深,不过那都是场梦,穿越后,她将面对十二玉女的劫数,一场激烈的着力斗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女主角苏暮暮又会如何脱离苦海,解脱玉女的宿命呢?
  • 咸鱼少女生活录

    咸鱼少女生活录

    “作为一只职业的米虫,混吃等死就是我对我职业的修养表现!”“哎呀我家都那么有钱了,我又不缺钱!小说也好漫画也好,全都好!那更新都是看缘分的呀,努力?我批力!”————21世纪十大“感人”人物—圆小七。
  • 快穿:白云处处长随君

    快穿:白云处处长随君

    白云处处长随君,三千世界,你入哪,我便入哪,处处长随。——云白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因为我想要你永远和我在一起。——君随
  • 盛年安歌倚红颜

    盛年安歌倚红颜

    晏沫,当世神医,皇族公主,却因为弟弟的追杀不得不隐姓埋名四处逃窜。逃窜途中济救百姓,因此被称为神医。“可知公子来于何处?”“不知……”“敢问公子姓名?”“不记……”“哈哈,公子好生有趣。既然相逢一场,见公子面容如玉,许是有人愿涉足千里而觅之……那么便名千寻吧!”“嗯……那么姓氏?”“公子身上携一镌牌为“牧”字,那便……”“牧千寻……”一日相逢,便是永恒。……男女主身心干净,放心食用。
  • 混沌朮

    混沌朮

    “命运的转折,强者的诞生”“死亡之岭与无尽深林的历练篇”
  • 六月迷案

    六月迷案

    一场高考前夕校园蓄意谋杀案,改变了王陆的人生轨迹,本可以过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生,为了解开好友神秘死亡之谜,开始了自己的侦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