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些孩子的心声,也许家长们终于的发现,就是自己不断的唠叨和逼迫才使得孩子对家庭失望、对父母厌烦,放学后抗拒回家。就要升初中的孩子,比5年级前压力骤增不少,他自己也知道考个好成绩爸爸妈妈会很高兴,他们其实心里也在暗暗努力的要考好的。但是孩子在学校已经很努力学习了,他上一天的课大脑会很疲惫的,放学后需要暂时的需要调整一下,然而父母的唠叨和逼迫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家长根本不理解,甚至误解他懒惰、笨,等等。这样孩子如何接受家长的反应?其实有时候,家长有时候看到孩子放学后在听音乐、看闲书、看电视,或者在发呆,那是他在自发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孩子回到家,就感觉回到一个私人空间一样,他希望父母能让他独处一会儿,理解他的需求。
但是父母的殷殷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5-6年级的孩子即将就要面临考试的压力,家长为孩子的将来担忧,希望孩子抓紧时间学习、复习是情有可原的。在家长看来,十二三岁的孩子也算是小的,还缺乏自觉性,要是不在旁监督,孩子就不主动学习,玩的心会越来越野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5-6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他知道做什么是对的,知道确立自己的目标,而且他也是具有一定的自控力的,玩多久,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学习任务是什么,他完全可以自己掌控得很好的。比如有个6年级的孩子在作文《我的学习我做主》里写道:
不要总是用唠叨去催促我去学习,因为
(1)我感觉这个年龄我的叛逆心越来越强,原本是想去打开书的,但是爸爸妈妈一唠叨,我就烦,反而不想学了。
(2)我学习了一天,很累的,很想回到家可以休息一下。
(3)我自己已经知道如何安排、支配时间。
看吧,家长不要低估了孩子,其实孩子的潜质很高,有小小的叛逆心理,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一旦父母伤害了他的自尊,侵犯到他的私人领地,他就会用逆反来回应你。如果父母舍得放手,信任孩子,孩子是十分乐意放学回家的。
我们且来看一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做的:
孩子放学回家,我从来不板着脸催促他去学这学那的,而是让孩子先玩一会,听会音乐、上会网……有的时候孩子很自觉去学习,我也坚持让他先玩一会,喝点水,吃点水果放松一下。
要说这个紧要关头不着急孩子的学习是假的,但是我告诉自己要理性,不能唠叨、不能强迫,否则孩子快乐学习的心情就会荡然无存,这对他的学习很没好处。所以,如果我想对孩子传达什么信息,我通常是把它写到纸条上贴出来,让孩子去看,这样阅读和思考就代替了唠叨和催促。
大多时候,我不会说都这么大了,还整天要爸爸妈妈监督,而是说,孩子你长大了,也很懂事,你不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的。这样一来,孩子会变得更懂事,更自觉。
以上这些家长的做法都很明智,也熟谙孩子的心理,没有了唠叨和催促,反而让孩子自己做主,这样开明的做法,这样民主的气氛,孩子放学后能不着急回家吗?所以说,孩子长大了,凡事会有自己的分寸,如果家长多给予自由的空间,孩子会懂得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你的。
先做作业,后上网
现在网络普及很快,而且电脑成为必需品进入家庭,家长们为了让孩子适应未来的竞争需求,不得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会孩子使用网络,但是要知道,网络就像一种精神食粮,而且孩子自控力很弱,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督力度,也许孩子会上网过度,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习。
不止一位家长抱怨过、迷茫过——进入小学毕业班的孩子总是把心思放在网络上,他们学会了斗地主、学会了连连看,还知道去偷菜,自己怎么教育他都是无济于事,而断过网,锁过电脑,设过密码,几乎所有禁止孩子上网的法子都用过,最后孩子省下零用钱,放学后不回家跑去网吧上,总不能把网吧封了吧?这真是让家长们头疼!
对于5-6年级的孩子来说,上网和做作业真是个两难的选择。做作业吧,10多岁的孩子正是求知欲很强的时期,网络世界就好像新世界一样,里面各种信息爆棚,上网可以让他们轻易地进入那个和日常生活不一样的世界,这个诱惑对他们实在太大。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家长和老师日日的耳提面命,得知小学毕业考的重要性,他根本不可能抛开学习沉浸在网络里。这该怎么办?孩子的规划能力还太差,不知道怎样平衡这两方面的需求。
社区里的一群妈妈在聊天。甲妈说:我的儿子啊,快要成了一个网虫了,每天回到家书包一扔,作业不做,就开电脑上网去了,上着上着就不愿意做作业,就快小升初了,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愁死我了。
乙妈说:我的孩子也是啊,特别爱上网,一上网就能废寝忘食。现在我强迫他做完作业才能上网,他也能遵守,但是他心思完全不在作业上,每次都是胡乱做一番敷衍我,最后老师都打电话投诉了。
丙妈笑盈盈地说:我的孩子上6年级,也很爱上网。但是我却没有你们的烦恼。
甲妈和乙妈一听吃了一惊:难道你有什么高招?
丙妈说:其实也不是什么高招。就是你把孩子上网、做作业的顺序稳定下来就好办了。必须是先做作业后上网。如果出现乙妈那样的情况,你可以想办法让他心甘情愿先做做作业,做好作业,才能上网。
丙妈继续说:心理学上有种等待效应,意思指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等待效应。在管理中,优秀管理者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员工产生一种对新任务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员工的工作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而作为家长,我们如果可以正确利用这种效应,那么孩子上网和做作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孩子为什么会愿意先做作业,而等待上网?首先要有悬念,这是诱惑孩子愿意去等待的重要因素。为了让孩子主动先学习,你可以把你对他所做出的奖励作为悬念,短期的悬念可以是让他先做好作业,一会介绍一部特别精彩的电影给他看,或者给他推荐一个特别适合他的网站等,长期的悬念可以是,一段时间内,他要是能遵守先做好作业,后上网的要求,就奖励他什么东西或者带他去想去的地方旅行之类的,这样孩子有了动力,自然愿意等待了。
甲妈和乙妈一听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满心欢喜地回家去了,几个星期以后,甲妈和乙妈真诚地向丙妈道谢来了,原来,她们俩的孩子现在已经能先做作业后上网了,而且学习的效果很不错。
用好寒暑假
让孩子在旅行中增长见识
旅行,就是离开生活熟悉的地方,然后不一样的归来。旅行,就是重新回到出发的地方,并重新认识它。旅行,就是在地图上的一个点,留下自己的脚印,然后慢慢回忆和品味。旅行,就是体验不同的地理和文化,那里有着别样的生存方式,有着别样的人生所构成的多姿多态的文化。
现如今,人们喜欢在旅行中消减压力,为了让孩子也能开阔眼界,舒缓一些学习的压力,每逢寒暑假,很多家长会将全家出游作为假期计划之一。
可是在5-6年级孩子的暑假,家长们对带孩子出行意见不一。
有的家长说:孩子马上要升入初中了,学习繁忙,在这假期里应该集中精神,将薄弱科目好好地补一补,这才是重中之重。
持相反意见的家长说:还有一个学期孩子马上要升入初中学习了,在过去这个学期里,孩子为了学习,每天都刻苦地学习,憔悴了很多,如果再不让他放松一下,会把他累垮的。现在好不容易放假了,带孩子出去走走,一来放松身心,二来增长见识,用来作写作素材也不错啊,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从孩子成长成才的角度来看,带孩子外出旅行,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到了孩子小升初这个阶段,学习肯定会紧张起来,如果假期也不让他休息,那么无形中就会给他增加了压力,但是出门旅行,的确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的作用。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与其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如开阔他们的视野。在那个时代,这种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老威特在威特小的时候,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威特的见识。比如他们看到建筑物,他就告诉威特那是什么,它所坐落的地方叫什么。看到古城堡之类的建筑,就告诉他这个城堡过去的名字,给他讲古城的历史。威特2岁以后,老威特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戏,到哪儿都带着他。另外,只要有时间,就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视野,丰富他的见识。
每次参观回来,就让他详细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因此,威特在参观时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讲解。
威特到了3岁,老威特就领着他到各地游览。5岁时,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他们在旅途中,既登山,也游览名胜;既寻找古迹,也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老威特就让儿子把所见所闻写在信上,寄给母亲和亲友。回家后,还要向母亲详细地做口头汇报。
老威特为了满足威特的求知欲和培养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从来都是不辞劳苦,也不吝惜金钱。比如,他曾经不惜重金,请魔术师说出魔术的秘密。类似的事情非常多。由此可见,他对威特的教育是多么地热心。当然,如果你很有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省不少心,但这绝不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前提条件,假如你没有多余的钱财,但只要你肯花心思,那么,效果会远胜于金钱的作用。
老威特的方法给予家长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在孩子人生经验很少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带孩子旅行,不用刻意给孩子讲很多大道理,因为处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思维力正在逐渐上升,对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就像平常一样和孩子聊天,很自然地谈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必定也能自己思考。
人一定要旅行,尤其是青春期发育的孩子。一个孩子见识很重要,他见得多了,自然就会心胸豁达,视野宽广,会影响到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还会让孩子更有信心,不会在物质世界里迷失方向。
带孩子接触各种类型的活动
孩子天性喜欢自由玩耍的,但确实又有一些家长反映,我家孩子一点儿不喜欢活动,更不用说出远门了,放假了,想带他去旅游比登天还难。可是又不想让他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影响视力和身体健康不说,还容易学坏。经常在家里待着的孩子,除了孩子自己不想出去以外,有许多父母每到放假就把孩子关在屋里做作业,或者参加各种学习班,似乎是“为了孩子的长远考虑”。另外,许多父母也不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甚至他对来到家里的孩子的小朋友冷淡、不欢迎,还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不支持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或夏令营等活动。一个在自然和社会两方面都没有“走出去”、朋友很少的孩子,往往会自我封闭,养成孤独、脆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假期里,如果孩子的确不愿意舟车劳顿地外出旅行的话,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多亲近自然,这对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很有好处的。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只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如集邮、拼图,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家长除了多关心和观察孩子之外,还应在学业之外多创造些允许他们演练和展示各类才能的机会。每个家长都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带孩子做所有文体活动,这就需要借助社会少儿团体的资源。不少华人家长认为美国的课外少儿组织往往玩多于教,学不到实际知识,宁可让孩子参加课业补习班。其实,为孩子创造多元化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各类活动,正是美国提倡的一种培养全面素质的途径。看起来,美国课外少儿组织是今朝玩体育,明日搞艺术,后天办露营,每样只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但孩子们却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项目,从中发现自己是擅长体育,还是热爱艺术。见多识广的“万金油”也是很有用的啊!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如果真正喜欢什么,会主动提出要去学。只要孩子的要求是健康和正当的,家长当然应全力支持。家长还要创造民主环境,孩子才敢于说出自己的喜好和要求。虽然孩子的兴趣时常会转移,家长也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孩子学什么,而应以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肯定孩子的努力,同时正面引导孩子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坚持不懈地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