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出的核算
(一)支出的含义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支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因销售商品、农产品、对外提供劳务等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销售商品或农产品的成本、销售牲畜或林木的成本、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维修费、运输费、保险费、产役畜的饲养费用及其成本摊销、经济林木投产后的管护费用及其成本摊销等。
(二)经营支出的核算
经营支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因销售商品、农产品、对外提供劳务等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销售商品或农产品的成本、销售牲畜或林木的成本、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维修费、运输费、保险费、产役畜的饲养费及其成本摊销、经济林木投产后的管护费及其成本摊销等。“经营支出”科目属损益类科目。发生支出时,借记“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生产(劳务)成本”、“应付工资”、“内部往来”、“应付款”、“牲畜(禽)资产”、“林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年终结转时,借记“本年收益”科目,贷记“经营支出”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应按经营支出的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农产品销售支出、工副业产品销售支出、物资销售支出、劳务支出、服务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管理人员及固定员下的下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维修费等。
2.科目设置
“管理费用”科目属损益类科目。发生支出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现金”、“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年终结转时,借记“本年收益”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应按管理费用的项目分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其他支出的核算
1.其他支出的概念
其他支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经营管理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支出。如公益性同定资产折旧费用、利息支出、农业资产的死亡损毁支出、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的盘亏、损失、防汛抢险支出、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损失、罚款支出等。
2.科目设置
“其他支出”科目属损益类科目。发生其他支出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应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年终结转时,借记“本年收益”科目,贷记该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四、收益及收益分配的核算
(一)收益的组成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是指在一定期间(月、季、年)内生产经营、服务和管活动所取得的净收入,即为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它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期间的财务成果,是反映和考核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质量的一项综合性财务指标。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年收益总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收益总额=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其中:
经营收益二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投资收益是指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扣除发生的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二)收益的核算
1.科目设置
“本年收益”科目主要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内实现的收益(或亏损)总额,属所有者权益科目。
在期末结转本年收益时,将“经营收入”、“发包入上交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人“本年收益”科目的贷方,借记“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收益”科目;同时,将“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收益”科目的贷方,借记“本年收益”科目,贷记“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科目。“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收益”科目的贷方,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本年收益”科目;如为投资净损失,转入“本年收益”科目的借方,借记“本年收益”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年终,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收益,转入“收益分配”科目,借记“本年收益”科目,贷记“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科目;如为净亏损,借记“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科目,贷记“本年收益”科目。结转后“本年收益”科目应无余额。
2.核算实例
转账后,“本年收益”科目借方发生额为151775元,贷方发生额231775元。
根据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计算出本年度的收益为80000元。最后结转“收益分配”时,会计分录为:
3.收益的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收取农户、其他单位和个人上交的承包金或利润时,要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坚持取之有度、用之合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既不能超越农户和所属单位的承受能力,又要保证集体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公益事业的需要。
(三)收益分配的核算
1.收益分配的概念
收益分配是指把当年已经确定的收益总额连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收益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分配。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收益分配前,首先应编制收益分配方案,详细规定各分配项目及其分配比例。收益分配方案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其次,应做好分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清理有关财产,结清有关账目,以保证分配及时兑现,确保分配工作的顺利完成。
2.收益分配的顺序
要按照“大部分用于生产发展、小部分用于集体福利”的原则,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提取公积公益金。用于发展生产,包括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也可以用于集体福利等公益设施建设。
(2)提取福利费。用于集体福利、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包括照顾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的支出,计划生育支出,农民因公伤亡的医药费、生活补助及抚恤金等。
(3)向投资者分利。除上述分配项目外,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应向各投资者进行分利,以体现互惠互利的原则。分配的比例应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结合经营情况确定。
(4)农户分配。农户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在进行上述分配后,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应对农户进行分配,以体现合作者的利益。其数额可南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确定。
(5)其他分配。如以下补农等。
3.收益分配的核算
(1)科目设置
应设置“收益分配”、“公积公益金”、“应付福利费”科目,用于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年收益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后的结存余额。这些科目属所有者权益科目。
“收益分配”科目应设置“各项分配”和“未分配收益”两个二级科目。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公积公益金弥补亏损时,借记“公积公益金”科目,贷记“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科目;按规定计算提取公积公益金、提取应付福利费、发生外来投资分利、进行农户分配等时,借记“收益分配——各项分配”科目,贷记“公积公益金”、“应付福利费”、“应付款”、“内部往来”等科目。
年终,应将全年实现的收益总额,自“本年收益”科目转入“收益分配”科目,借记“本年收益”科目,贷记“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科目;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收益分配”科目下的“各项分配”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收益分配”科目下的“未分配收益”明细科目,借记“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贷记“收益分配——各项分配”。年度终了,“收益分配”科目的“各项分配”明细科目应无余额,“未分配收益”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的收益,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
年终结账后,如发现以前年度收益计算不准确,或有未反映的会计业务,需要调整增加或减少本年收益的,也在“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科目核算。调整增加本年收益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科目;调整减少本年收益时,借记“收益分配——未分配收益”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益分配”科目的余额为历年积存的未分配收益(或未弥补亏损)。
第八节会计报表的编制
一、会计报表的分类和编制要求
(一)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1.基本要求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报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情况的书面报告。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编报会计报表,定期向财政部门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上报,并向全体成员公布。
2.报送程序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报表的报送程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的情况下,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机构应于期末对所辖地区报送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然后逐级汇总上报。在由当地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债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情况下,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于期末对所辖地区报送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然后逐级汇总上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机构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年终应汇总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同时附送财务状况说明书,按规定时间报农业部。
3.报表格式
月份或季度会计报表的格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部门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根据本制度进行规定;年度会计报表按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提供的格式编制。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编制的会计报表
(1)月份报表或季度报表,包括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
(2)年度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
二、科目余额表的编制
(一)概念和作用
科目余额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月、季度编制,用以反映月末或季末各会计科目余额的会计报表。通过科目余额表,可以检查账目是否正确,分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
(二)报表格式
科目余额表一般分为“科目编号”、“科目名称”、“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五大栏。反映余额的二栏又分为“借方”、“贷方”两小栏,每个大栏的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应相等。科目余额表格式如下:
(三)编制方法
(1)除“内部往来”科目外,其他各科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应在月末结账后,按照总账科目的对应项目逐项填列。
(2)“内部往来”科目,应根据其明细账分别汇总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填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借方或贷方。
三、收支明细表的编制
(一)概念和作用
收支明细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各月及年内至每个月末累计发生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二)报表格式
收支明细表南“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两大部分组成,反映每个月及一年内每个月累计实现的收益数额,格式如下:
(三)编制方法
收支明细表各项目“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分别根据各损益类科目及所属明细科目的本月发生额、月末余额及账务处理分析填列。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概念和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末全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
(二)报表格式
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大部分:资产类列示在报表的左边,反映资产各项目;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列示在右边,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各项目。表中项目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排列:资产类按其流动性从强到弱排列,依次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负债类按其偿还期从短到长排列,依次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按其重要性排列,依次为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配收益。
(三)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是根据有关总账和明细账编制的,具体填制方法可分为“直接填列281-法”和“间接填列法”。
1.直接填列法
根据总分类账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制表中的有关项目,包括“短期投资”、“牲畜(禽)资产”、“林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下程”、“同定资产清理”(余额在借方用正数,余额在贷方用负数)、“短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长期借款及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资本”、“公积公益金”等。
2.间接填列法
根据有关总账或明细账分类整理计算填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1)“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合计填列。
(2)“应收款项”项目:应根据“应收款”科目年末余额和“内部往来”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数合计填列。
(3)“存货”项目:应根据“库存物资”、“生产(劳务)成本”科目年末余额填列。
(4)“应付款项”项目:应根据“应付款”科目年末余额和“内部往来”各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数合计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