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500000016

第16章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 (5)

对于赈灾信息资源来说,通过科技赈灾整合,必须实现信息发布与社会稳定。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科普宣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灾情(特别是灾害发展趋势)和灾因等科技信息的解读和发布,尤其是对专家研究或专家解读的成果,政府支持采用多种媒体快速发布宣传,以帮助社会迅速解除盲目恐慌。在成都,由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倪师军牵头组织的专家组,通过翔实的数据,科学分析了有关资料和现象,形成了《汶川大地震未对成都主城区造成损害的初步分析》报告。这份报告认为,位于稳定的扬子地块上的成都平原地质结构稳定,成都本身不会发生大的地震;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决定了周围地震不会对成都造成大的破坏;成都是平原地区,要造成显著的地震破坏,震级应达到6级,而历史记载和研究的结果都表明成都从未也不会发生6级以上地震。因此,居民可以安心生活工作,企业可以安心投资建设。该报告得到了成都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李春城书记、葛红林市长专门进行批示,并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倪师军教授等人的成果还直接促成了"汶川'5·12'大地震与成都地质环境论坛"于2008年6月15日在成都召开。

这一高水平学术论坛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主办,市委宣传部、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科技局承办,成都市科技局特邀请刘宝珺院士、倪师军教授等院士、顾问、专家12人参加。成都市刘仆副市长首先致辞,介绍成都在本次地震中的损失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参会的院士、专家表示感谢。接着,刘宝珺院士、倪师军顾问、何昌荣教授、潘桂棠研究员、陈智樑研究员等专家分别就地震的产生机理、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水库安全性、地震次生灾害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大家一致认为,成都主城区面对地震灾害是安全的,通过本次地震更加印证了"成都就是祖宗给我们选好的恰到好处的安全岛"。成都理工大学朱介寿教授、曹俊兴教授、刘树根教授、李勇教授,四川大学徐进教授、符文熹副教授和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何思明研究员也应顾问团的邀请出席论坛并提交了相关报告。会后,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光明日报、凤凰卫视、成都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对参会的部分专家进行了采访,其中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技之光节目组还对刘宝珺院士、倪师军顾问等专家作了专访。这种由专家经过严谨科学研究得出的科技信息在社会上广为宣传后,对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有效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延伸阅读

抗震救灾:权威信息发布的背后

(新华社2008年6月4日电)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伤亡情况怎么样?每天有多少人被成功救出?灾区的道路、电力、通信破坏和恢复情况如何......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开始,这些权威的数字和信息,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为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依据,向海内外每一个关心灾区的人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信息,就成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有关地方部门的重要任务。

5月17日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每天下午准时在北京发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回应了公众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关心,传递着抢险救援工作的最新进展信息,也展示了中国政府自信、公开、高效的形象。

灾情数字牵动人心 权威发布刻不容缓

"5·12"大地震发生后,作为地震中心的汶川县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尽管有关各方想尽了各种方法,尝试了种种联络手段,但始终没有得到灾情和伤亡报告。直到5月13日13时15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副秘书长、州应急办主任何飚经过近11个小时的努力,才最终通过卫星电话与汶川县委书记王斌取得联系。何飚随后向国务院应急办报告,这才有了来自汶川灾区的第一手情况。

随着抢险救援人员逐步进入灾区现场,备受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开始逐渐清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总参等部门和单位从废墟救援现场,从各个灾民临时安置点,从所有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千方百计采集、核准每一个数字。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说,抗震救灾部队负责汇总每天搜寻到的遗体情况,别的部门发现也可以上报;失踪人口由各行政村上报到乡镇,汇总后上报。

据民政部介绍,除四川外,重庆、云南等省市的地震遇难人数由各乡镇民政助理员统计上报,由乡政府报县政府,一直到地市和省民政厅。

经过各方的艰苦努力,关于地震灾区一线的有关情况逐渐明晰起来。5月13日下午四川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了不完全统计的灾后遇难人数:超过12 000人;14日下午,这个数字上升为14 463;15日下午,数字上升为19 509人。

灾情信息发布工作与抗震救灾工作同步展开。在13日当天,除了四川省举行发布会外,民政部也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随后,每天在成都和北京,都有关于抗震救灾的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和世界通报着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

通过政府的权威发布,让群众及时了解灾情信息和救灾进展,对稳定人心、坚定信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部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5月17日起,在每天下午4点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当日地震伤亡数字、救灾措施等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

把最权威的声音传递出去!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中央各部委到各省区市,应急机制都在全力高速运转。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与此同时,政府的信息发布也更加公开透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及时地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公众,保障公民知情权,积极引导舆论,正逐步成为一种惯例。

"由国务院新闻办受权向海内外发布政府权威信息,这还是第一次,充分说明我们国家在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说。

克服重重困难 保证信息准确

信息的汇总、统计是权威发布的基础,这是一项非常细致而烦琐的工作。

从地震发生当天就开始了信息统计工作,但由于通信、道路中断等原因,汶川、北川等重灾区的很多信息无法获取,直到14日,统计工作才步入正轨。

每天中午,国务院办公厅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工作人员分外忙碌。民政部、地震局、卫生部、财政部、总参谋部......20多个部门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来。工作人员要在这里汇总、核准后,交国务院新闻办对外发布,并提供给有关领导参考。

一方面,统计的信息要向外权威发布,不能出一点差错;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对抗震救灾的决策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如需要调派多少人力、物资等,依据都来自这些信息。"因此统计的数据一定要准确,各部门对此都非常重视,不敢有一丝马虎,通常是各部门的一把手亲自审阅签字。"国务院应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开始,由于救灾工作非常繁重,各部门、各地区统计口径又不一致,汇总的数据难免存在问题。为了保证所有信息和数据的权威准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抗震救灾重要信息的归口统计发布、进一步办好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层层把关、加强协同配合,指定人员专门负责重要数据的统计,做到反复核对。

6月1日,民政部上报的失踪人数一下子多了很多,工作人员立刻打电话核实。原来是北川县由于一开始通信中断,有一部分山区的失踪人口没有统计到,现在的数据是核实过后的数据。再比如备受关注的堰塞湖,到底是33个还是34个?经过工作人员仔细核对,四川有33个堰塞湖,甘肃有1个但已经排除险情,因此最终的统计数据还是33个......了解到了这些具体情况,工作人员这才放心。

通过不断磨合,信息收集、上报、汇总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各部门的信息汇总工作越来越细致,统计的数据也越来越准确,时效性也大大加快。

信息汇总后,立刻交给国务院新闻办进行发布。"这些数据和信息都是最权威的,做到了全面、准确、及时,发布以后反响非常好。"郭卫民说。

数据越来越全面 政府越来越透明

5月26日,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的每日发布稿中,民政部的内容一下子多了许多。在原来每日公布的接收国内外捐赠款物数字、已到账数字和已拨付数字的基础上,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各省区市的相关情况也将一一列明。

随着抗震救灾进程的发展,灾民安置、捐款的使用和灾后重建等情况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有关方面注意到这一情况,及时对数据进行了动态更新。

--住房城乡建设部及时增添了四川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安装、生产和发运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增添了工矿企业受损和恢复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增添了中央储备救灾粮油出库情况和救灾成品粮油调运情况;

--卫生部增添了全国20个省区市接收四川灾区伤病员的情况;

......

"这些数据全面反映了党和政府投入抗震救灾的力量,也生动反映了各部门所做的工作。"国务院应急办负责人表示。

信息的公开、畅通、及时取得了多方面效果。在灾区前线,成千上万的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到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因此更加鼓舞起勇气,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我每天都会关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权威信息,政府为抗震救灾所作的努力和开放透明的态度让我感动。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陈理说。

权威数据的发布,受到了海外媒体的关注。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称:"大规模的救灾努力,以及中国政府在应对灾害过程中显现的透明度,赢得了全世界赞赏。"《联合早报》在报道中引用专家的话评论:"在展现政府抗击危机方面的信心,占领信息主导权,争取百姓信任和赢得国际信誉方面,中国政府此次表现令人'耳目一新'。"

("新华视点"记者车玉明吴晶晶朱立毅)

3.4构建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

3.4.1国外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体制

3.4.1.1美国的国家危机反应系统

同类推荐
  • 激光:神奇的光束

    激光:神奇的光束

    本书是一本介绍激光的科普读物,着重介绍了激光在自然科学研究、军事、工业、医疗、环保等学科以及技术领域和文化娱乐活动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走近太空之子

    征服太空之路丛书:走近太空之子

    在当今世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刘芳主编的《走近太空之子》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走近太空之子》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未来产品的设计

    未来产品的设计

    本书讲述的是未来产品的设计,重点在于在人机交互方面的设计。书中对未来产品设计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方法和指导原则。
  •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 话说数码产品设计

    话说数码产品设计

    为了更好的把握数码产品行业的发展态势,塑造数码产品的良好形象,本书从如何制定提升数码产品形象策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角度出发进行写作。内容包括绪论篇、环境篇、产品篇、形象篇和策略篇,从中可以了解和掌握数码产品的设计、技术、工艺知识和技能,数码产品形象塑造方法,以及制定与实施数码产品的产品策略、广告策略与营销策略相关方法,并辅以国内外成功的数码产品策划实例。本书涵盖数码产品的产品设计、结构工艺、策略策划、形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系统全面、理论与实际结合、可读性强,对数码产品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工艺处理、品牌管理、营销策划等相关方面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轻松做人学会无所谓

    轻松做人学会无所谓

    学会无所谓地看待人生的顺逆,学会无所谓地看待名利的得失,学会无所谓地看待职务的升降,学会无所谓地看待生活的贫富,学会无所谓地看待世间的一切,可以使人活得更轻松,更实在,更愉快,更顺畅,更幸福。
  • 黑暗中的真光

    黑暗中的真光

    这部小说,把时代的背景放到了百年后的未来,因为地球的环境危机,人们陷入了迷茫和彷徨,人在争论如何自救的同时,人类自己的大屠杀也悄然兴起。就是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刚大学毕业的,我们的主人公大卫,还有他所爱的女孩儿拔士巴,却因为两人的爱情,无意的卷入了这场杀戮的浩劫之中……
  • 跨越天空

    跨越天空

    我们的科技创造的究竟是虚妄的幻想还是真实的世界?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不是也是被比我们更高维度的生命所创造的呢?如若如此,那么他们眼中的真实是我们眼中的虚妄,而我们的真实就真的真实吗?
  • 喵妃束兮

    喵妃束兮

    在这封建的思想里,小炮灰如何得到一人心的啊?
  • 徐其垚的坎坷人生

    徐其垚的坎坷人生

    此书根据真实的人物来编写,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男子徐其垚,经历各种坎坷,为自己的人生写上了圆满的句号!
  • 阴阳宝石

    阴阳宝石

    作为男人,活着的目标就是......长相能帅得被人嫉妒得用跑车砸死,身边美女多得能被女神们争着推倒......钱能比银行储备还多,仅此而已,本人余愿足矣.....可残酷的现实是却被丢进蛮荒野人世界,穿起草裙当起了原始人......这?......忍着心里的悲痛,只能很低调的说:“这一点都不坑妈,这事实上坑爹......”。
  • 智武掌乾坤

    智武掌乾坤

    谁说天才修行易,本书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被人大多作者带过拥有背景的天才修行。
  • 天上的故事

    天上的故事

    面对着电视给仙界掀起的历史洪流,孙有余默默拔出了问鼎刀,摆开了名将手办,背后的天罡地煞旗猎猎作响。
  • tfboys之三天使的爱恋

    tfboys之三天使的爱恋

    本文是以tfboys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的爱情故事,分别是王俊凯与夏淑馨,王源与林依萱,易烊千玺与慕容清雪。三个女孩为见偶像从上海去重庆。其中王源与林依萱小时候见过,有很大的印象使两人彼此寻找对方,之后三女在重庆生活其间,才发现王源就是那个小男孩。六人会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走进本文去寻找答案!各位家人请多多支持!
  • 我不是钟馗

    我不是钟馗

    再说一遍,我叫钟魁,不是钟馗,我不会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