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之前我把手机卡从座机里拆了出来,因为里面还有四百多的话费,但只能在一个月内打完,否则作废。我哪里知道没到一个月时间这卡就被莫名其妙停机了,停机了之后又怎么会鬼使神差地被原来那家公司重新启动,于是当时我舅舅打电话过去刚好是一个男的接的,说我不在这家公司里。舅舅他又是不相信有这么回事,明明是我的手机怎么又是一个男的接的,因为我之前打电话回家都是显示这个号,当时我又是离开这家公司了,这莫名其妙的一堆话哪里对的上,他又这样对我母亲说了:这孩子估计是被人控制了,不得了,现在骗子集团这么多。我不知道父母当时怎么焦急地为我担心,又怎么急切地在等待我的电话。后来他们终于等到了,我当时还若无其事的样子,想想真是很不对,我说自己换到另一个地方去,那个号不用了,有了新号。我得知父母的担心后才深深内疚,之后我去哪里都会跟父母说一声以免让他们担心。
我不是个单身主义者,结婚是迟早的事情,但之前很坚定的想法是不会要孩子,一负不起责任,另外是自己自私,想着人生短暂还有什么什么事情等着我去实现。前几天看《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书很早想看,但一直拖到现在,读得我泪流满面。其中有这么一段:
男人不做一回父亲,女人不做一回母亲,实在算不上完整的人。一个人不亲自体验一下创造新生命的神秘,实在没有资格奢谈永恒。并不是说,养儿育女是人生在世的一桩义务。我至今仍蔑视一切义务。可是,如果一个男人的父性、一个女人的母性——人性中最人性的部分——未得实现,怎能有完整的人性呢?并不是说,传宗接代是个体死亡的一种补偿。我至今仍不相信任何的补偿。可是,如果一个人不曾亲自迎接过来自永恒的使者,不曾从婴儿尚未沾染岁月尘埃的目光中品读过永恒,对永恒会有多少真切的感知呢?孩子的确是《人与永恒》中不可缺少的一章,并且的确是最奇妙的一章。
我喜欢周国平的文字,读他的书我觉得是一种享受,他在精神上是我大学时代的引领者。我知道我业已被他的这段话打动,所以关于未来要不要孩子已经没有那么坚定的拒绝。但这是真的,未曾生儿育女的人,是不会知道父母的爱心有多痴。
所以天下的所有孩子们,一定要做个好孩子。好孩子不会忍心让父母担心,好孩子总是在父母担心之前就把该做的事情做的井井有条。好孩子会在出远门时常打电话报平安,好孩子不管工作有多忙都会惦记着要常回家看看爸妈。
我知道自己在天上也有一位父亲,我知道他对我的期望比尘世的父亲高很多。当我理所当然地去做在我眼里没有错的事情时,其实有些事情已经让他甚是担忧,比如我已经许久没有翻过床头的圣经了,已经许久没有单独面对他了,因为我有忙不完的雄心大志,我觉得自己理由充分足以慷慨陈词。但我错了,周国平在《妞妞》首页写到: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尘世的父母尚有这般牵挂,我天上的父亲岂会无动于衷?
在父亲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我觉得作为孩子我很幸福,所以这一生我愿意做个好孩子。
分享
当我看到分享这个词的时候,我的心不由一颤,此时此刻,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和你分享!
我想和你分享——娱乐。妈妈不读书,不看报,不听戏曲,不打麻将,不化妆,不跳舞。只是一心打点生意,照顾家庭,只偶尔看看电视,妈妈的生活忙碌而紧张,简单而朴素。妈妈,我想和你分享,请你稍稍停歇,请聆听一段我最爱的歌曲,请阅读一篇感动我的散文,请,妈妈,我多么想看到你欣赏的表情,愉悦的笑脸,可是,我又想,我的选择不一定符合你的口味,何况你忙里忙外,哪舍得放下一大堆活儿来享受?
我想和你分享——美食。妈妈的厨艺是相当精湛,总是变着花样给我做各种风味的美食,什么狮子头,什么糖醋鱼。每每想起,总让我忍不住垂涎三尺,可是妈妈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总是询问我好吃吗?叫唤我多吃一点。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品尝,大口大口地吃饭,我知道,妈妈自己比吃什么都满足。我总固执地想与妈妈一同享用,甚至故意留下“吃不完”的一点,其实是想犒劳犒劳亲爱的妈妈。
我想和你分享——成长。在学校里,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相处的收获,在书上领悟的人生哲理,在电视里看到的百态民生。我都想向你倾诉。也许在生命起步阶段,我的视野不够广大,我的阅历不够丰富,但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一点一点地成熟。和你分享成长的点滴,让你看到我在希望的田野拔节抽穗,妈妈,我多么想看到你赞许的目光,和欣慰的微笑!
我想和你分享——成绩。当我接过鲜红的获奖证书和荣耀的鲜花;当我的考试成绩在排名表上遥遥领先;当我的作文印成铅字发表在报刊上,并领回一点微薄的稿费;当我在田径赛场,英姿飒爽,奋勇奔跑;当我以高分被重点学校录取,亲朋好友啧啧称赞。这些时候,妈妈,我多么想和你分享我成功的喜悦,我感激你的养育之恩,我的成绩算是对你辛劳付出的回报吧!可是,我知道,妈妈不会轻易夸奖我,妈妈不希望我做骄傲的公鸡,而应该做一个谦逊执着的奋斗者。
妈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躯体,我所得,我的收获,我的许多许多,都包含着妈妈的辛酸,妈妈的希望。我告诉自己,如果世界只剩一碗饭,也要留下一半,给我的妈妈。
眼镜
想换眼镜的想法,有好几个月了。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因为它已经有了坏的迹象。我担心,哪天她就会自然地凋落。我自认为是一个做事未雨绸缪的人,所以就有了这个想法的由来。其实,对现在的这幅眼镜我还是有感情的。毕竟,她已经陪我走过了2年有余,她见证了我大学生活的苦与乐。看着现在自己在社会上生活的如此艰难,我想她也有些退缩了,只是我知道我自己现在是退无可退了,再也不能躲在父母的怀抱里了。
今天中午,一觉醒来。坐在办公桌上发呆,看着这幅破败的眼镜。突然,就想起了以前第一次配眼镜时的情节。记得我的第一幅眼镜,是在高中二年级,是父亲带我去配的。还记得父亲是中午来学校门口接我的,然后一起去眼镜店。当时的眼镜很贵,因为镇上只有那一家店。父亲却为我选了那款很好的,说是为了保护我的眼睛。对自己很简朴甚至说的上吝啬的父亲,对孩子却总是很大方。那时,自己的想法也是那样的单纯,配了眼镜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老师黑板上的字迹,也就更应该好好学习了。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了,只是坚持的时间有点短。更多的时间,眼镜是交给了电视和电脑。现在想来,那时年轻的自己浪费了太多的青春。
于是,想起了父亲。已经有很久没有听到父亲的声音了,每次打电话回家都是母亲接的。每次在即将结束通话的时候,我还想听几句父亲的叮嘱。却只是听到电话边上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来,“我就不要说了,浪费电话费”。其实,我真的想说,“爸爸,我只是想听一下你的声音”。想来,又有一个多星期没打电话回家了。今天晚上一定要打电话回家,一定要听到父亲的声音,此时的感觉是如此强烈。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我心中形象却是如此的高大。他一直都是我心中做人的标准,他不是文化人却比一般的文化人更为儒雅。从小到大,我没有从他的嘴里听到过一句脏话、痞话,也没有看到过哪一次他与别人争吵的面红耳赤。他一直就是默默地做着,为了家庭,为了我们。他坚信“说”比不上“做”来的实际,争吵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父亲是一个孝子,尽管母亲也会经常以此讥讽他,他却不会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孝道,中华民族传承千古的美德,却在我们的社会里渐渐被遗弃。父亲的孝,没有表现的惊天动地,却是在细微中蕴含伟大。让人觉得那不是刻意的伪装,是发自内心的想法,不是为了孝而孝。人们经常说好人会有好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又不是人们所解释的那样,是天意或者是神灵在作祟。只是因为在人们做好事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多的人为你感动,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自然就会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正是父亲的孝教会了我,要如何学会感恩,要如何去回报那些给过我帮助的人。
提到父亲,自然就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想起那一个默默奉献的高大形象。我想说的是我也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他也有那样令人感动的背影。只是,我的水平限制了我没有办法像朱自清一样让父亲的背影在众人眼前活灵活现。不过,我还是想说一下,我眼里父亲的背影。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父亲没有来送我,因为我知道他还有很多事要做。地里的菜熟了,他很早就要起来到地里去择菜,然后拿到集市去买,那是我们一家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父亲不愿意想别人一样晚上就把菜摘好,那样的菜不新鲜,别人吃的不好,也卖不了好价钱。所以,每天早上在我们还沉醉于美梦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在地里劳作了。
那天早上,学校组织我们到县城去参加高考。车队整整齐齐的停在街道上,等待着所谓的好时辰的到来,然后就起程奔赴人生的第一个“战场”。就在我坐在车里等待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背影出现在了街道对面的一家酒店门前。那是父亲担着一担新鲜的蔬菜,我知道是那家酒店买了父亲全部的蔬菜。父亲的蔬菜每次都会比别人先卖出去,来买菜的也都是一些老主顾,因为他们相信父亲,相信父亲的菜,更相信父亲的人。
看着父亲一次次的弯腰又站起,那是他在帮顾客把菜收拾好。本来这些都应该是顾客自己做的,在我老实的父亲看来,这也是一种“售后服务”。父亲的身材并不高大,甚至显得过于单薄。但他却用他那瘦小的身躯挑起了整个家庭。我的眼睛有些模糊了,戴着那副父亲带我去配的眼睛。旁边是同学们兴奋地谈话声,此时我却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