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在《我的修养要则》中说道,自己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实践也无数次证明,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不能一朝一夕,三分热情,而要流水不息,行云不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过程,知识的老化也是一个过程。历史长河奔腾向前,人类实践永无止境。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指导实践、实现发展。
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
法国一个童话故事中有一道“脑筋急转弯”的智力题:荷塘里有一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1倍,假使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问第28天,荷塘里有占多少地方的荷叶?答案要从后往前推,即有1/4荷塘的荷叶,这时,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是那么的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池塘。
正像荷叶长满荷塘的整个过程,荷叶每天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可是前面花了漫长的28天,我们能看到的荷叶都是只有那一个小小的角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让人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却因不愿忍受漫长的成功过程而在第28天时放弃。
在计量单位上,有一个较小的质量单位叫盎司。它经常会被引用来借代微不足道的事情。然而,正如荷叶的生长那样,哪怕是每次进步一盎司。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每次进步一盎司,只要能每天都坚持不懈,就能拥有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力量!无数事实证明,每次进步一点点,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很多人终身一事无成,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缺乏耐心,看不上每天进步一点点,而是急于求成,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放弃了每天的一点点进步,从而也就放弃了希望,放弃了成功。
每天进步一点点,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只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和信心,坚持到第28天以后。
“学”必善“疑”
“学”和“疑”是治学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两个阶段,积学而生“疑”,“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看书有了疑问,自然要想得到正确的解释,这就促使你多看书,下功夫去钻研。一个问题弄清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你的眼光就会变得越来越敏锐。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怀疑,才有创新。如果看书发现不了问题,研究也就无从谈起。读书发现了问题,下一步怎么办呢?下一步就是考证工作的开始,那就是立假说。
以前,胡适有两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我们学习很有指导意义。“大胆假设”,是说读书要有怀疑精神。对旧说有怀疑,就想立新说,立新说就要有一个假设。哥白尼在宗教势力的禁锢中提出“太阳中心说”,直接反对宗教僧侣的“地球中心说”。这是天文学上从未有过的大革命,这个假设可以说是最大胆的了。当然,假设不妨大胆些,关键还在于“小心求证”。“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和他以后的科学家们用越来越多的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的,是千真万确的,这就是小心求证。没有确凿的证明,假设就成为空想。
真诚的建议更甚于赞美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意味着成熟。愚蠢的人总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听不得别人半句意见;聪明人总是虚怀若谷,放下架子,耐心听取不同的意见。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是因为不同的建议、不同的思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就可以得到智慧和成功。
李世民大约享受了10年左右的批评,因此,就成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有一次李世民坐在那里,一边坐着妃子,一边坐着王威。王威是李建成的下属,李世民把李建成杀了以后当了皇帝,王威就跟随了李世民。李世民坐在王威对面,对王威说,“丞相,你看见这个妃子了吗?她以前是庐江王的老婆,庐江王造反让她给杀了,庐江王真不是个好人,人家这个妃子在许配给庐江王之前已经嫁人家了,庐江王把她的老公杀掉,把她抢过来当自己的老婆。”说完了,王威立起身来一拱手:“圣上英明,您说得太对了,我给您讲个故事。”
王威说,齐桓公驾车出游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叫郭国,他遇到郭国的一老农。当时郭国已经灭亡,他问那个老农,郭国为什么会灭亡呢?老农回答,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我们的国君向善,而勿恶。齐桓公没听明白,说你们的国君向善而勿恶,是个好国君呢,怎么国家还灭亡了呢?老农说,我们的国君向善而勿恶,但是却不行善而去恶。意思是说喜欢好的不喜欢不好的,但从来不干好事儿,不好的事儿他也不禁止,所以国家就灭亡了。这是说谁呢?
他明明是在说李世民,李世民听明白了,站起来说谢谢,叫人赏赐王威宰相,又叫人把这个妃子送回家,送回她的家族里面去,爱许配给谁就许配给谁。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做到“享受批评”,就在于他在登基之初就立志要成为与尧舜禹比肩的明君。设立了如此的梦想之后,“释放妃子回家”这一举动就从一般的人眼中最高的道德要求变成了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这就是梦想的作用所在。
李世民始终能够接受建议、接受批评,所以他能名扬千秋万代。这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建议比赞美更值得我们重视。
你一定要明白,借鉴他人的建议是一种修炼,心胸宽广地看待人们给出的意见,有鉴别地听取别人的建议并能使之成为走自己路的工具,这是走好自己路的前提。
想想看,智慧是怎么来的?一般来说,智慧的来源有三个:一个是从你的知识,第二个是从你的经验,第三个是从自我反省。
你可以发现,每一个成功人士为什么了解得比你多?为什么他这么成功?
他到底是如何获得成功?如果你肯研究这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这些成功人士都在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都在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都在学习别人的经验。他们都在改善自己错误的经验,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自我检讨。他们不但懂得自省,更会不断地寻求别人忠诚的建议。因此,他们每一次所做的事情,一次都比一次更优秀,也因此他们成为我们所羡慕的对象。
寻求别人的建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任何人都会有自己思考的盲点,这些盲点就是因为自己没办法突破,所以你必须时常问别人,到底自己哪里做得非常好,哪里还需要改善。当朋友真正愿意告诉你实话的时候,你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
一个人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结交到一群非常好的朋友,这些朋友愿意对他的伙伴有更高的要求,坚持更高的水准,不会让他的伙伴轻易松懈下来,也不会让他的伙伴轻易放弃。你需要拥有这样的朋友,你需要有一些良好的朋友来指导你,给你意见,分享各人的经验,让彼此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你需要建立一些有同样价值的朋友群,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结交到能帮助他们且知心的朋友。他们屈于现实,虽然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然而,有些旧的习惯,当朋友都这样做,他们还是会接受现状,这样的话,是会把自己的标准降低下来的。
不妨去寻找一些适当的伙伴、学习对象,以及一些你心目中的优秀人士,这些优秀之人,要你自己下定义。你希望变成什么样的人,希望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一定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因为宇宙法则告诉你,物以类聚,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你要能够不断地寻求这些新的朋友,以及你想结交的朋友,借由他们的习惯来影响你自己的习惯,不断地问他们:“我哪里可以更进步?”听了别人的意见之后,一定要立刻加以改善,之后再去询问另一些不同类型的人,问他们你到底还有哪些地方还要改善。经由别人给你的建议,往往比你自己摸索得到的成长速度要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