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的结果就是解放人的劳动力,通过理性的思维,用智慧创造价值,才能让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才能用低耗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既是一种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勤学苦读似乎是一种必备品质。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所以我们都相信勤劳聪明的人往往容易成功。刻苦学习当然无可厚非,但你知道吗?有时候也要学会“偷懒”哦。
你一定知道那个小故事: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整治一下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偷懒”。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偷懒”,人类的文明才在不断向前发展。人们总会不停地想办法发明一些工具出来以方便工作:有人懒得走路,他们发明了自行车、汽车;有人懒得爬楼,他们发明了电梯;有人懒得洗衣服,他们发明了洗衣机;有人懒得扇扇子,他们发明了电风扇……还有搅拌机、计算机、电饭锅,所有这些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物品,哪一个不是人类“偷懒”的结晶?当然,这种“偷懒”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手脚懒而头脑勤快。
聪明的你,看到这里肯定早巳明白了,我们说的“偷懒”,是用最省力、最简单的方法来获得最高的效率。多“劳心”,少“劳力”,学会这种“偷懒”,省下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力气,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要学会“偷懒”,就是说你要时时处处思考最简单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把自己的时间和体力解放出来。
美国着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完成一件大事,那么你有必要减少一些工作量,但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的,如果想要成为优等生,那么你也有必要减少一些学习量,但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还等什么呢?从现在开始,多动动脑筋,找出一些可以“偷懒”的地方吧,这样你会离优等生更进一步。
九做十不做
日本学者田崎仁所着的《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书中,许多观点、方法和建议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从合理利用时间方面,作者提出了如下观点和做法:
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吗?不,因为学习效率并不是靠量(时间),而是靠质(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超过晚上12点的学习自然是低效率的。通宵学习则是效率最差的学习方法。关键问题是一天当中什么时间学,以及用什么方法学。“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学习”,这是研究学习方法的专家们所推荐的的重要法则之一。
有效利用时间学习的“9做10不做”——
要有效地利用时间,请做到:
①把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分开;
②先从重要的、难度较大的事情做起;
③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时间表;
④正确地使用空闲时间;
⑤要把学习用具放在手头,以便随时取用;
⑥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胡思乱想;
⑦要真正钻进去,养成埋头苦学的习惯;
⑧要掌握阅读和书写的正确方法;
⑨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作息时间。
为杜绝时间的浪费,学习时改掉下列习惯:
①脑子里想别的事;
②心神不定;
③找东西;
④不时喝茶和上厕所;
⑤写日记、写信和看信;
⑥在笔记本上乱写乱画;
⑦被电视、收音机的节目分了心;
⑧被别人的活动和欢笑声分了心;
⑨闲谈;
⑩打盹。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当你迈出校门的那一天,千万别以为拿着一张文凭就可以过一辈子了。当一个学生离开校园,就意味着他在学校学的90%的知识在社会中是几乎等于零的,只有10%的知识才会引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一辈子都多读书、多上课、多整合、多运用、多检讨自己,才能永远拥有更强的个人竞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充分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是个淘气的小孩,一不留意,他就从身边溜走。然而,时间又是吝啬的,它总是一声不响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要想紧紧地抓住时间,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制订每天的计划,最充分地发挥时间的价值,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区别划分每件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巧妙地安排时间。
1.列出每天的计划82
确定每天的目标,养成把每天要做的工作排列出来的习惯。把第二天要做的最重要的6件事,按其重要性顺序编号。第二天上午头一件事是考虑第一项,先做起来,直至完毕;之后,再做第二项。如此下去,如果没有全部做完,不要于心不安,因为照此办法完不了,那么用其他办法也是做不到的。
2.最充分地利用你最显效率的时间
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干事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何时做事最有效率?各人不同,需要自己摸索。
3.运用科学的方法
如果你不知道记忆的规律和方法,那么,你将事倍功半;而如果你了解记忆的奥秘,那么,你就能事半功倍;如果你不明白学习是为了创造,科学全在于创新,只是拼命追求考试成绩,拼命掌握传统教科书,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那么,你将来在科学上很难有什么创造;如果你不懂得打破限制性思维,不愿意向一些聪明的外行人讲述你的科研活动,甚至不愿意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那么,你获得灵感与启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因此而减少;如果你不知道知识并非总是越多越好,而去拼命掌握那些无用的或者用处不大的“死知识”,那么,你就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错过“最佳年龄区”……总之,倘若你缺乏正确的方法,那你很可能会埋没自己的才华。
4.学会一石二鸟
利用已派用处的时间如看病、理发的等候时间,用来制订计划、写信,甚至考虑写作提纲。每天清晨漫步在大学校园,都可看到许多边跑步边听外语广播的学生,他们懂得了充分利用时间的奥秘。许多人认为,通过看外国原版电影,既可学习外语,又是较好的娱乐方式。
表面上看起来,集中精力于某件事情上,好像比较专注、有效,可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过分集中在某件事上,就会变成不能兼收并蓄或赶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现代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在自己身边广布天线,随时接收社会的动态信息。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习惯在吃饭时打开电视、摊开报纸,这样可以同时使用听电视的耳朵、看报纸的眼睛和吃饭的嘴、手,这对培养灵活的大脑是有益的。
当然,一开始试着这样做时,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而把三件事同时做好的秘诀,是做瞬时性的意识变化,也就是3~5秒的精神集中于吃饭,再分别用5秒钟集中于看报和看电视,如此则有可能使三种行为同时协调地进行。一旦养成了习惯,这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复杂型观念或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虽然有人主张“一心不可二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做几件事的人,他们的脑筋的确转动得很快,办事效率也更高,无形中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5.区别紧迫性和重要性
紧急的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事不一定紧急。不幸的是,许多人把自己的一生花费在较紧急的事上,而忽视了不那么紧急但比较重要的事情。当你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时,应先问问自己,哪一些真正重要,把它们作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如果你听任自己让紧急的事情左右,你的生活中就会充满危机。
绝不浪费时间
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在每一段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都是有意义的,有些甚至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浪费时间,也是我们事业中的一大敌人。
浪费时间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浪费,一种是被动浪费。所谓主动浪费,是指由于自身的原因而造成时间的浪费。譬如说,你明明知道睡一觉时间会白白地逝去,可你偏偏要去睡。所谓被动浪费,是指由于他人的原因或突发事件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比如说在你工作时,你的同事与你闲聊了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就被动浪费了。
如何克服浪费时间的弊病呢?
1.克服惰性
人都有惰性。睡在阳光下,暖洋洋的不想起来,坐在树荫下聊天不愿工作,或沉迷于娱乐厅中流连忘返,致使好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也使好多本应成功的人平平淡淡,其罪恶之首,就是懒惰。懒惰是一种习惯,是人长期养成的恶习,这种恶习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使人躺在原地而不是奋勇前进。因此,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要改掉这种恶习。
首先,要彻底认识懒惰的危害性。
嗜睡,是人懒惰的基本特征,可是到一定程度,嗜睡的人就会发觉经常睡觉会导致身体发胖。一个苗条健美的女孩子,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改掉嗜睡的毛病。同样,一个有惰性的人,认识到了懒惰所导致的后果,就会自觉地想办法去避免。
其次,合理安排日程表。
一天的时间如果排得满满的,工作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促使你尽最大努力地投身到工作中去,你就会在忘我的工作中改掉懒惰。
再次,展开独立的工作。
“在家有父母,出外有朋友”,这是很多人养成依赖心理,导致懒惰的根源。如果把你放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你就会自食其力,改掉懒惰的习惯。
2.不做无意义的事
历史上,有好多人就在无意义的活动中浪费掉了自己的生命。
18世纪初,由于能源的危机,人们幻想能制成一种机器,让它日夜不停运转,来供给其他物体做动力,并把这种机器叫作“永动机”。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种永动机的发明研究,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的能量是守恒的。一个机器,不供给它能量而让它无限制地向外供给能量,是绝不可能的。研究这样一件事情,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