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9100000037

第37章 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5)

论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方兴未艾,它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交通、通讯基础上的全球化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把生活在本星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类在空前的范围和程度上紧密、广泛和深入地联系在一起了,整个世界俨然已成为“地球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到国外读书留学、旅游观光、买卖经商以及到外国的企业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俨然成了“世界公民”。毫无疑问,全球化对世界各民族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也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更多的新课题。我们必须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坚持中国教育的民族性,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一、用世界的眼光办教育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7)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国际化的科学预测,如今,这已成为了现实。所谓国际化,就是人类不断地跨越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物质的与信息的)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为的过程。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教育“和而不同”地共处,由于文化的融合,使得具有共性的教育模式被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与趋势,因而产生了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判断的国际教育,亦称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世界性。

教育国际化既给各国教育带来了繁荣和发展的机遇,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教育的相互激荡。教育国际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为各民族教育互相沟通、互相交融、互相借鉴、互相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无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是开放和交流的结果。教育国际化表现在国际间专家顾问人员的交流、国际会议的召开、学者间信件资料的交换、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等。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科学教育知识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对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过贡献。现代教育财富是世界各国人民智慧的共同结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哪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通过相互学习以求得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各国在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多的共性,互相借鉴和吸取经验就很有必要。我们要更多地利用世界教育的资源,培养年轻一代要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具有参与国际社会竞争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与社会状况,善于和外国人进行交往、交流、合作。******同志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大量向国外派留学生,同时,要把外国专家请进来,积极利用外国的智力资源的主张。据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达70万人,分布在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攻读的专业几乎涵盖了现有的全部学科门类。目前,我国不仅是大学,而且包括重点中学与国外在互换留学人员、学者互访、学术和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用世界的眼光办教育是重庆一中的一个创造和特色。2001年4月,在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一中与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驻华代表机构雅思教育管理公司携手合作,在重庆率先引入了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国际基础课程(IFY),成立了重庆一中国际部,成为IFY在中国校区的新伙伴之一(其他有成都七中国际部、武汉英中教育培训中心、青岛二中留英留澳预科班、广州华师大附中国际基础课程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上海交大南洋现代教育中心、苏州市海外教育培训中心),这种合作使我校在教育步入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3年多来,重庆一中国际部共有数百名中学生考入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要创办国际部,我们的思考是:①国内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使众多有潜力的学生失去接受一流高等教育的机会;②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③国内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学科空白,人才供求关系不平衡;④中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国际化、世界型人才需求日趋明显;⑤面对严峻的国内就业形势,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⑥卓越的发展前景及良好的个人投资回报;⑦打开国际视野,建立国际交往,拓宽发展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被世界教育界普遍推崇的“1+3”国际化成才模式(国内1年+国外3年),即可完成本科教育,为中学生提供了一条经济、适合、安全且有保障的理想留学途径。我们的办学模式逐渐从一元走向多元,既立足于本土,又面向世界,走教育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为培养能参与世界竞争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形式,而且也搭建了一个集学术、政策、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新平台。这对于我们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知识和管理经验,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文化教育上的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认为,有特色、高水平的重点中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积极参与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这既是增强知名度、赢得社会承认的需求,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竞争力的需求。教育的国际化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拓宽我国的教育市场,促进现行的办学体制、运行机制、课程设置、管理方式以及教育资源的开拓、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实质上是教育的辩证性的具体表现: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教育的一体化与分散化的统一,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我们要顺应教育国际化这一历史潮流,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中,注重观念更新和体制借鉴,把学校、学科和个人的发展放到国际参照系中进行比较和检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教师的交流和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教育国际化并不像某些西方人士所断言的那样,就是“无国界世界”和“人类共同体”时代的到来。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作家托夫勒曾不无乐观地说道:“随着第三次浪潮对民族经济的改变,民族经济被迫放弃部分主权,接受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因此,当经济落后地区的诗人和知识分子还在创作国歌的时候,第三次浪潮国家的诗人和知识分子已在讴歌‘无国界世界’和‘星球意识’的理念了。”(28)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教育国际化也并不是人类共享的盛宴。教育国际化有其文化底蕴和思想渊源,它明显地反映了西方的思想与精神,与西方文化、传统相关的民主、自由、平等是西方推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价值观念。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源自于西方的法律规则、国家制度、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也必然在世界各地推行。

从理论上看,以亨廷顿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在战略上把世界文明进行归类,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并对中国文化采取了排斥和敌对的态度。从行动上,美国和西方社会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渗透。如在美国中央情报局针对中国的《七条诫令》中规定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中国)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尽他们的道德人心”(29)。从现实来看,西方文明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一时间有的消费至上观念代替了勤俭节约,拜金主义观念代替了奉献精神,个人主义观念代替了集体主义。

教育国际化不是教育西方化。实际上,教育国际化应该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其理想是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其基本态势是承认国家主权,和而不同。即一方面表现为文化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不排除异质教育,不排斥民族和国家的差异,民族教育和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同质化与异质化相伴而行。教育的民族性是一种远比国际化更具根源性的力量。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传授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培养受教育者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并使这种意识、情感和精神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品质的教育,其具体表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假如我们的青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民族性文化教育,又在客观上接受了大量非本土化的东西,致使民族情结淡漠,那是很危险的。我们可以这样说,经过而又经受住了教育国际化检验的民族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俄国的普希金、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中国的鲁迅等人是世界的,但他们首先是民族的。事实证明,要国际化就必须先实现民族化,没有实现民族化就不可能世界化。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是对立统一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必然有着不同特征的教育。教育的国际化不应当排除各国教育的民族性。在当今世界,教育越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世界性。一方面世界性离不开民族性,世界教育理论的繁荣需要中国特色教育才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民族性也离不开世界性,中国教育需要充分吸收世界先进教育理论才能发展壮大。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当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元化的现实。每一种教育都要学会与其他教育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学会从别的教育吸收养分并不断抛弃自身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国与国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它们之间的依赖则是相对的。如果一味强调教育的特殊性,自我封闭,对教育国际化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是错误的;只强调顺应教育全球化的趋势而放弃自己的文化教育传统也是不对的。

我们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不能迷失社会主义的方向。在办学模式多元化中,重庆一中始终唱响“祖国在我心中”的主旋律,要求学生“无论你在何时何地,请记住母校——重庆一中的祝福;无论你在哪里学习、工作,请别忘记故乡父母、老师的期望”。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国际胸怀,又要有民族的精神;把国际眼光和中国民族魂统一起来,不管重庆一中的学生今后走到哪里,跳动的永远都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我们是在世界各民族的思想文化教育相互冲突的情况下,给本校的中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学生是在世界各民族的思想文化教育的比较中,选择与接受民族精神的。重庆一中教育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文明成果,坚持发展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同时,还要维护民族传统,保持自身的特色,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壮大自己。这一矛盾运动,就是教育的民族认同与对外开放。

三、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30)这是他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国家及其教育,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桑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靠的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全球化的教育既是国际性的教育,更是民族性的教育。整个世界教育不断趋于国际化的今天,每个民族教育的发展都必须坚持教育民族性的发展方向。当前,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来讲,就是要以******教育理论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3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是坚持我们教育民族性应有的题中之义,又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大力抓好以民族精神为中心的几个教育。

(1)国际意识教育。全球化将世界各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爆炸、能源危机、恐怖活动等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的问题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全世界携手,共同解决。我们要从全世界利益角度去考虑教育的问题,要具有面向国际化所必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世界大同者的眼光和气度,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际胸怀。

(2)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国际化赋予爱国主义以全新的内涵,我们切不可把爱国主义混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不仅要努力开展维护国家利益教育,而且要开展全球化的运作规则教育,并在国际规则的约束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时代的爱国主义。我们的教育应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完善自我,吸收对方合理的东西。

(3)规则意识教育。规则意识也就是法制意识,法律就是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规则。我国加入了WTO,就必须按照它的规则来规范教育行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无视法律的存在,肆意践踏法律规定,将会给国家利益、民族文化带来极大的危害。要强化规则意识教育,使自己的行为处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4)危机意识教育。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先辈所创造的辉煌毕竟属于过去。放眼世界,我们应当时时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教育”,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我国是人口大国、人才弱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主要由他们承担。我们教育的目标要为国家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我们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做起,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开创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发表于《新世纪中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注释:

(1)******.******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0

(2)******.******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54

(3)******.******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121

(4)******.******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04

(5)******.******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06

(6)******.******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03

(7)******.******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0

(8)******.******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80

(9)******.******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6

(10)******.******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9

(11)******.******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80~281

(12)******.******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05

(13)******.******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81

(14)******.******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82

(15)******.******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09

(16)******.******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8

(17)******.******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5

(18)专访:2003世界文化走势.环球时报,2003年12月26日,第二十二版

(19)专访:人文因素融入基础科学教育.科技日报,2001年11月09日

(20)李金初,牛玉发.试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国教育学刊,2003(7)

(21)陈培瑞.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研究,2001(2)

(22)林毓琦.2001年初给《教学研究》的贺词.教学研究,2001(1)

(23)郝德永.走向文化批判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教育研究,2001(6)

(24)裴娣娜.以仁爱与情感、和谐、价值与信念为标志的现代课程内容文化.教育发展研究,2002(9)

(25)郑信军.课程的文化建构和文化关注.教育评论,2002(6)

(26)郑湘晋.对“学校文化场”的建设与作用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4)

(2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4~255

(28)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

(29)浦启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01(6):19~23

(30)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2

(31)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同类推荐
  • 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部教育名著篇幅不长,除一个简短的引言之外,总共十九章,分三篇。该书的前两章构成了第一篇,综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民主可以说是罗素教育思想的一条门槛式原则,他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教育体制必须给每个孩子提供现有的最佳机会”,“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普及,我们就无法将其视为令人满意的”。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他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英国贵族式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公学制度多有反思和批评,希望采用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家摸索出的理论和方法破旧立新。不过,他并未一概否定古典人文教育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是指出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方法上有所改良,“人类知识的总量和人类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了找时间学习新东西而改进其教育方法”。罗素推重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自由。他认为,绝不能像旧时那样通过恐吓、强迫甚或体罚来管束和训导儿童,而应该培养儿童的自律和主动。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知识来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另一方面要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品性和美德的养成绝非依赖外在强制,也不能诉诸意志控制,而是取决于儿童早期确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几乎可以自动产生大部分美德”。在罗素看来,理想人格的基础是活力、勇敢、敏锐和理智等四种品性。他特别指出,传统教育的一大缺陷是轻视理智,而没有理智,“教育者们常常因为热衷于灌输所谓的正确信念而疏于对理智的训练”。即便时至今日,这样的提醒仍旧值得我们谨记。第二篇包括十一章,考察的主题是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罗素对此所作的讨论是异常全面而具体的,他的许多见解尤其可以供中国的家长们借鉴。例如,他认为,道德训练应该在婴儿的出生之日就开始,这样最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即便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把他当作一个将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来尊重。不能为了贪图一时便利或照料孩子的乐趣而牺牲他的未来”;例如,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学习操作性或控制性的技能,而非通过跟他人进行身体竞争”;例如,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应得的权利,而不是一种需要偿还的债务,父母对子女的回报“应该当作纯粹的额外收获而怀着感激之情去接受,就像春天里的好天气,而不应该将其作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来期盼”。第三篇共六章,罗素探讨了智力教育。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要限制乃至排除道德因素对智力教育的影响,“在道
  • 做有智慧的幼儿教师

    做有智慧的幼儿教师

    《做有智慧的幼儿教师》分为理论篇和随笔篇两部分,以他人的视角令幼儿教师对自身工作产生更多思考与感悟,深刻理解幼儿教育这一工作的特殊性。这让幼儿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积累教育经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白怎样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教育智慧化解幼儿的难题,成为一名有智慧的幼儿教师。
  • 语文教学的趣味谚语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谚语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热门推荐
  • 轮回圣主

    轮回圣主

    曾经被剑气斩碎身躯的左家少主,竟然在万年后灵魂附体重生,这一切是命运还是巧合。识海中出现的魔剑与妖刀又是怎么回事。看他如何带着失传已久的武学,征战天地,笑傲苍穹,成就一代神帝轮回一出,谁主沉浮,不灭一出,谁与争锋。
  • 流年深处有美男

    流年深处有美男

    “死狐狸,你给老娘等着,别让老娘看到你,否则剁了你这个渣渣。”赫连般若死之前指着慕容阔骂了一句,没想到我聪明一世,最后一不小心让死狐狸给阴死了。般若再次睁开眼,落到风舞大陆,于是开启了与各路美男相遇的戏码。君清歌:“若若,做我徒弟可好?”般若:“滚。”忘川:“佛渡有缘人,你可是我的有缘人?”般若:“滚。”浮生:“做为你的契约兽,你去那里我在那里。”般若:“滚。”蓝如卿:“女人,跟我回去,做我的压寨夫人可好?”般若:“滚。”青衣:“人家这么可爱,若若不想抱回家吗?”般若:“滚。”总有刁民想害朕,想继承朕的财产,哼,别以为你们长的好看,我就会妥协。(女主戏精一枚,爱好钱财,节操无下限。)
  • 鹧鸪之声

    鹧鸪之声

    神陨降翼升,入世几归途。双肩缚意影,唯得鹧鸪鸣。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墙忍冬

    红墙忍冬

    可以说,这是一篇短篇,不长,我希望大家能来看看,支持一下,以下是简介:她本是吴家大小姐,参加宫中选妃,因为容貌倾城,才能出众,所以它认定自己一定能选中,不料,中间出了点意外,皇妃没能做成,倒成了一个小宫女。不过她一直想尽各种办法成为皇妃,一次意外的相遇,她认识了恒王妃,莫名其妙的成为了恒王妃的妹妹。而且,恒王妃待她特别好,这是为何?她能做上皇妃吗?一场出游,改变了她们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大家还是看文把!
  • 卍神不灭

    卍神不灭

    我从何而来,为何而去?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生命的尽头到底有没有归宿?人生大梦一场,到头来是一切成空?还是真实存在?…一次追祖溯源之旅,一条寻找之路,一场无悔之梦!卍神,神界的第一天神,可…
  • 关于恋爱的那些年

    关于恋爱的那些年

    这本书写了女主罗雅瑞和男主周卿浩的恋爱故事。他们本是青梅竹马,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中间隔了两年没见,女主罗雅瑞一直暗恋男主周卿浩三年,却不知道男主周卿浩也暗恋这女主罗雅瑞。。。。。
  • 独宠成瘾之日久成妻

    独宠成瘾之日久成妻

    有一种爱叫细水长流。她一直平淡的生活着,直到某天他突然闯入了她的生活,帮助她疗情伤,鼓励她,为她遮风挡雨,慢慢地她习惯了他的存在。本以为一切都水到渠成,可朋友的介入,彼此身份的公开,一切又变得扑朔迷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孙子兵法品读

    孙子兵法品读

    本书是对《孙子兵法》的解析,《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意蕴早已超越了军事的范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了生存哲学、管理理念、成功智慧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