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扶贫力度,做好帮扶工作
为了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党的“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大重庆市重点中学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从1998年3月以来,重庆一中积极参加重庆市里的扶贫工程,对口支持石柱县马武中学、江北区45中学等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支教工作。重庆一中无论从教育观念到教学方法,还是从师资培训到设施、设备都对这些学校进行了无私的支持,帮助他们摘掉了“薄弱”帽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对口扶持和支教工作
重庆一中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办学声誉。通过学习重庆市关于重点中学对口帮扶薄弱学校发展的有关精神,我们认识到要在进一步创建示范校的过程中重视办学经验的总结,通过输出管理、互派教师、学生结对、财物资助等办法扶持一批薄弱学校,在发挥学校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同时,促进全市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支教工作。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支教工作,抽调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支教,把支教工作作为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年派出支教人员到对口扶持的学校去以前,校长要亲自找他们谈话,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学校领导到支教人员所在的区县去慰问,对他们在经济上给予补贴,支教人员除享受在学校时规定的待遇外,全年另计发12个月的补贴。重庆一中的支教老师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业精技强,善于创新,而且吃苦耐劳,品德高尚,与当地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热爱,受到了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二、马武中学,治薄扶贫
1.对马武中学进行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方面的指导
每年马武中学都将组织干部到重庆一中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学习重庆一中的管理经验,并交流教育教学资料,共同参加学术讨论。重庆一中的教科室全体成员分期前往马武中学开展调研工作,受到石柱县教委、石柱县马武区工委、石柱县中学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热情欢迎。重庆一中考察组对马武中学的办学情况、教师队伍、学校建设方面的问题,教学工作、硬件设施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与马武区工委领导、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座谈,然后根据考察的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帮助马武中学改进工作。
2.对马武中学进行教学指导
在对口支援期间,重庆一中坚持每年派出学科骨干教师奔赴马武中学听课、评课、举办讲座、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学校选派最好的骨干教师到该校上示范课和活动课,并着重对语文、数学、外语学科进行指导,马武中学每年也派出教师到重庆一中跟班听课学习,并与重庆一中的教师分教研组进行对口座谈,为了鼓励马武中学的教师建设,重庆一中在马武中学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奖励基金,每年人民币1万元,重奖该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且愿意在马武中学长期任教的教师。
3.在硬件上给予大力的扶持
马武中学的学生宿舍十分简陋,也没有实验楼,重庆一中前后援助马武中学23万元修建实验楼和改造学生宿舍,结束了马武中学学生长期住在阴暗潮湿的危房的历史,并且拨款购置了一批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学实验仪器。重庆一中考察组和教师指导组回校后向全校教师汇报了帮扶马武中学的情况,介绍了马武中学干部教师在艰苦困难的环境里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从教提高办学质量的事迹,使全校教师深受感动,大家纷纷解囊,又为马武中学捐11.51万元。
三、对江北区45中学进行帮扶
1.江北区45中学的情况
江北区45中学是江北区一所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学校是从原来的一所初级中学发展起来的,根据江北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力求要把45中逐渐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的高完中,江北区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再三要求重庆一中到江北区传经送宝,具体帮助江北区45中学发展高中教育。针对45中学师资队伍薄弱的情况,重庆一中启动了“名师带徒的青蓝工程”,提出“高视角,低起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协助45中学制订学校跨越式发展规划。
2.对江北区45中学在教学管理上进行帮扶
从教育管理上,两校共同决定45中学的全体干部定期到重庆一中参加行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共商对口扶持具体方案。重庆一中派出教务处主任、特级教师、正教授、研究员李华芳同志到45中学担任教学副校长工作5年,具体进行指导,对45中学教学质量上的起飞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务处主任、副主任也多次到45中学进行交流、交换教学资料,每次由重庆一中提供半期、期末考试统计分析软件及教学管理软件,帮助45中学实施教学微机管理。在规范实验室工作方面,重庆一中派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员各一名对45中学的实验室管理进行帮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使45中学的实验室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通过了江北区的普实检查,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在校园规划方面,重庆一中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到45中学帮助规划校园,并在绿化上进行指导,把重庆一中的部分苗木移栽到45中学进行具体的支援。
3.对45中学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工作的帮扶
针对45中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薄弱的情况,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改革课题——“高视角,低起点”的课堂教学模式。高视角即对教师素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眼界要高、视角要广;低起点即针对45中学生源较差的实际情况,教学起点要放低。通过重庆一中教师在实验班的示范,这一教学模式在45中学教师中已达成共识。重庆一中还派出5名业务过硬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到45中学高一年级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对主要学科的教学进行全程示范。重庆一中所有教研组与45中学的教师对应组成师带徒关系,开展“一帮一”活动,培养骨干教师。两校实行对口,重庆一中对45中学的青年教师进行微机培训,45中学观摩重庆一中高质量的优质课;重庆一中高中物理青年教师国瑞芳参加全国优质课大赛获奖后即把录相带到45中学对青年教师反复播放、讲解。双方坚持你来我往,以相互听评课、说课的形式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了鼓励45中学的教师队伍建设,重庆一中拨出3万元专款专门用于表彰奖励45中学的青年优秀教师,使该校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通过上述的帮扶,帮助45中学摘掉了薄弱的帽子,成为江北区新一轮重点建设的高级中学,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除石柱县马武中学、江北区45中学外,重庆一中还长期对重庆市111中学、川汽子弟中学、大足城南中学、回龙坝中学、二塘中学、宁和二中、重汽子弟中学、南区二校、白市驿镇中学、长征中学等进行对口扶持,多年来一直坚持派教师到这些学校上示范课,双方进行信息交流,使这几所中学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我们还对社区学校皇冠东和给予软件支持,联合办学。另外,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捐助本校和外校的困难学生。
(1)学校设立各种奖学金
奖金主要由社会集团赞助,校友捐赠。其中,社会集团每年捐赠15万元,董纪勋每年捐7万元,重庆力帆集团每年捐20万元,京津校友会每年捐1万元。
(2)发动全校教职工捐书、捐物
重庆一中教职工踊跃捐赠,特别是党员捐助,每次人均捐赠50元以上。对父母双下岗职工的小孩减免学费。在送温暖活动中,每年高中每个年级接受捐助的学生有100余人,初中接受捐助的在46人左右。
(3)对个别学生扶困
如高1999级学生杜俊因尿毒症换肾,全校通过各种方式筹集捐助10万元以上;高2003级学生杨靖兰生病、南开中学某学生伤残,学校捐助3万余元。
(4)援助电教设备
重庆一中援助白市驿一中旧课桌、椅700套,旧门窗50樘,旧实验桌、书架40套;援助巫山电教馆486计算机56台,586计算机2台,提供语言室设备56座2间;援助渝北柳荫中学旧木制实验柜40套;参加重庆电教馆统一扶贫,重庆一中捐计算机20台。
总结昨天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几年来,重庆一中全体教职工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重庆市府、重庆市教委分配给本校的对口扶持学校的支教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重庆一中被评为“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扶贫办等7部委的表彰。今天的重庆一中质量高、校园美、人心齐,受到社会广泛的赞许,这是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晶。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许多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教育的大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到来势不可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时代,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为了推动西部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西部教育整体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要以“大重庆”、“大教育”的战略眼光去对待和开展支教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支教工作,为重庆市的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2002~2003年重庆市“支教扶贫”工作会交流材料,2003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