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600000024

第24章 法眼宗的禅学思想内容(6)

此外,延寿的理事思想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以心为本。他说“一切理事,以心为本”,“理唯一心,事收万法”。可见,延寿的对于理事认识的关键点还是落在“心”上,他的理事观也只不过是其一心思想的具体化开展。延寿云:“空有二门,亦是理事二门,亦是性相二门,亦是体用二门,亦是真俗二门,乃至总别同异,成坏理量,权实卷舒,正助修性遮照等。或相资相摄,相是相非,相遍相成,相害相夺,相即相在,相覆相违,一一如是,各各融通。今以一心无性之门,一时收尽,名义双绝,境观俱融,契旨忘言,咸归《宗镜》,是以须明行相名义差别,方能以体性融通。”在延寿看来,一切差别都是可以圆融的,而圆融的落脚点在于“一心”。故他说:“万法虚伪,缘会而生。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幻梦,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圆觉。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故德用无边,皆同一性。性起为相,境智历然。相得性融,身心廓尔。方之海印,越彼太虚。”可见,一心可以统合万法,“一心即万法,万法即一心”,性相皆融于一心,所谓“万善同归此一心”。而对于理事与一心之关系,有学者指出:“理表现为事,事体现理,皆属一心,所以世界万有‘一切无碍’。”

总体而言,法眼宗的理事不二、理事圆融,不仅是体与用、本与末、形上与形下的打成一片,而且也体现了现象与本质、本体与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故有学者指出,“文益的总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五代禅宗运用理事范畴的真实情况”。

二、法界无边

关于“法界”,佛经屡有言及。《长阿含经》言:“佛日光普照,分别法界义。”《七佛经》也说:“佛有清净法界,证真觉智,无不了知,愿为解说。”《杂阿含经》又言:“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也云:“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成就无上菩提作意,恒不远离大菩提心,不贵色蕴乃至识蕴,不贵眼处乃至意处,不贵色处乃至法处,不贵眼界乃至意界,不贵色界乃至法界,不贵眼识界乃至意识界。”可见,佛教言说法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那么,“法界”究竟是指什么呢?《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载:

尔时,最胜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法界?”佛告最胜:“天王当知!法界即是不虚妄性。”“世尊!云何不虚妄性?”“天王!即是不变异性。”“世尊!云何不变异性?”“天王!即是诸法真如。天王当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诸法真如,过诸文字离语言境,一切语业不能行故;离诸戏论,绝诸分别;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无想无相,超过二境;远离愚夫,过愚夫境;超诸魔事,离诸障惑;非识所了,住无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境,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著,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天王当知!是为法界。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证法界,多百千种难行苦行,令诸有情皆得通达。天王!是名实相般若波罗蜜多、真如、实际、无分别相、不思议界,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

从佛陀的解释不难看出,法界不仅是相对形而下色界而言的一种形上境域,而且也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不可言说的诸法真如实相,即不可言说的真实存在或最高实在。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也直接认为法界与真如不二,他说:“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即是说真如与法界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概念,而入道之要旨即是要证得真如法界不二境界。而这一真如法界不二境界即是圆满具足一切的,故《华严经探玄记》云:“法界自在,具足圆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碍法门,亦华严等是也。”可见,法界具有圆融一切之特性,即所谓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大乘止观》亦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而且佛陀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也指出了证见法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即所谓离诸相、无取舍、行深般若波罗蜜。《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对修证法界的言说,也蕴含了理事不二的佛法意涵。

华严宗言法界则主要是从理事关系上论及,而且尤其强调从法界缘起上来言说理事圆融无碍。《华严法界玄镜》云:“言法界者,一经之玄宗,总以缘起法界不思议为宗故。然法界之相要唯有三。然总具四种: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可见,言法界即是与不可思议境界等同,而且法界与理事具有紧密的关联,即所谓理事圆融、法界无碍。《华严经》对“入法界”的成佛之道演说尤为精彩。《华严经》的主要论题是菩萨要求成道,以谈菩提心开始,描绘了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参悟真理的全过程,“从一个普通人那样了解宇宙,充满了执著烦恼和各种自私欲望,逐渐进步到像一个(真正的)菩萨那样的了解宇宙。在前种状态下,它称为世间界,在后一情况下,它称为法界,即最高实在。所以副名叫做《入法界经》或《入法界品》”。《入法界品》全面、详细地记录了善财童子参学诸佛菩萨了知佛法的实际行动,不仅指出了学习佛法的多种修行途径,而且也表明了证悟法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当下即是,则可以“具见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而这一法界境界的证得,佛陀曾开示最胜天王云:

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学深般若波罗蜜多,有妙慧故亲近善友,发勤精进离诸障惑,心得清净恭敬尊重,乐习空行远离诸见,修如实道通达法界。天王当知!是诸菩萨有妙慧故亲近善友,欢喜敬事如真佛想,以亲近故离诸懈怠,灭除一切恶不善法生长善根,既灭烦恼远离障法,身、语、意业皆得清净,由清净故便生敬重,以敬重心修习空行,修空行故远离诸见,离诸见故修行正道,修正道故能见法界。

佛陀指出“乐习空行,远离诸见”,即需具足“无分别智”,才能成道,证得法界。换言之,在佛陀看来,行般若波罗蜜是获得智慧和使心性得以清净的关键,而“心清净故法界清净”,若能“灭烦恼远离障法,身、语、意业皆得清净”,则自然通达彼岸,乃至于证悟到法界的真实境界。

法眼宗言法界自当受华严宗和《华严经》影响。《华严经》云:“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乃至于一切三昧解脱神通变化。”又云:“与入法界无边量智,与成就一切佛境界智……与普人法界一切世界海身智,与得一切佛音声智。”均有言法界无边之意。法眼宗因引入华严理事圆融思想,并将“法界”与“理事”相统合,而成为该宗论及佛法的主流性话语。在文益禅师的思想中理事与法界是连在一起的,他在言及理事之时,也表达了对法界的认识。依据经眼资料显示,文益禅师直接谈论“法界”之词有三处,一是在《宗门十规论》中言及一次;二是在《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中涉及两次,不过是间接性的。《宗门十规论》云:“又如法界观具谈理事,断自色空,海性无边,摄在一毫之上。”此处为文益在论理事中直接引入法界观视野而对理事思想进行的阐释,实质上他所要阐明的即是心与法界不一不二的关系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理事、法界圆通之境界。这与慧能在《坛经》中言说法界思想有一致性。六祖慧能言:“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这里慧能从体用、本末、一多等多维层次阐释了心性与法界的关系,在他看来法界作为实存性存在与心体在本源上是一致的,而本心之功能则是可以遍周法界的,即所谓“心与法界同体照明故觉一切”。文益禅师则认为,“苟或不知其旨,妄有谈论,致令触净不分,讹不辨”,意思是说若不知理事圆融之旨,则容易出现对佛法妄加论说的现象,而会陷入“一法不明”的境地。所以,文益禅师认为对“理事相违不分触净之事”的这一现象绝不可忽视,故他说:“大须审详,固非小事。”意即对此事要给予特别的省察和重视。文益禅师间接涉及法界的认识,则见诸于《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所载:

举盐官竖起拂子,问讲《华严》僧:“这个是几种法界?”座主沉吟,盐官云:“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师代拊掌三下。

又载:

昔有道流,在佛殿前,背佛面坐。僧云:“道士莫背佛。”道流云:“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满于法界,向什么处坐得?”僧无对。师代云:“识得汝。”

从上所见,文益禅师的“拊掌三下”与一句“识得汝”以自身的行动与语言表达了他对“法界”的独特理解。“拊掌三下”实际表明了“法界”贯通三界,而无处不在。“识得汝”却意含机锋,一语双关:一方面是文益禅师在勘验道流,意指汝身等法界;另一方面在于文益禅师有意点破道流只不过是一位“知解”僧人而已。

天台德韶禅师作为文益的法嗣,在继承文益禅师的法界思想的同时,对于“法界观”又表达了自己的新说、新见,并直接提出了“法界无边”的思想观点。德韶禅师有偈语云:“暂下高峰已显扬,般若圆通遍十方。人天浩浩无差别,法界纵横处处彰。”他所言“法界纵横处处彰”,明显就是“法界无边”的意思。不仅如此,当有学人问云:“心与法界是一是二?”时,德韶禅师回答说:“你自问,别人问。”紧接着,他又论“心”与“法界”说:

大道廓然,讵齐今古。无名无相,是法是修。良由法界无边,心亦无际。无事不彰,无言不显。如是会得,唤作般若。现前理极同真际,一切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墙壁瓦砾,并无丝毫可得亏阙,无事久立。珍重。

德韶禅师的一番言说,虽不直接回答心与法界是一是二的问题,但是心与法界不二的思想仍然从其中可以看得出来,而且更为直接的是他表达了其“法界无边”的思想,即所谓“良由法界无边,心亦无际”。事实上,德韶是将法界与心性视为不一不异的概念,而且认为二者是圆通不二的相即关系,即所谓“一尘空性,法界全收”。在德韶禅师看来,心性与法界是可以沟通的,故他言“良由法界无边,心亦无际”。《妙法莲华经通义》亦云:“行人心与法界冥一,故菩萨现身。”也表达了人心与法界可以沟通的观点,不过《妙法莲华经通义》更强调了人心与法界可以冥一,并能显现菩萨身的观点。德韶所言的“无边”与“无际”实际上是同义而异名,二者在本质上并无什么大的区别,因此他所要表达的“法界观”思想即是心与法界冥一、心与法界不二,所谓“在一念眠中,无明心与法界性合”。德韶为了进一步表达他对心性与法界的认识,又对法界展开了阐释曰:

法界性海如函,如盖、如钩、如锁,如金与金色,位位皆齐,无纤毫参差。不相混滥,非一非异,非同非别。若归实地去,法法皆到底。不是上来问个如何若何便是,不问时便非。在长连床上坐时是有,不坐时是无。只如诸方老宿言教在世如恒河沙,如来一大藏经卷卷皆说佛理,句句尽言佛心,因什么得不会去?

在德韶看来,法界与心性是相互涵摄不二的关系,即“不相混滥,非一非异,非同非别”,有如《大乘义章》所云:“法外无心,心与法界同体义分,以同体故将心摄法。一切皆是一心中法,随法分心广备法界微尘数心,心于彼法从来无障,而为妄染说为隐覆。”因此,只有真实契悟心性,扫除障染,证入法界,才能洞见法界与心性本体不二的佛法境界。德韶所言“如来一大藏经卷卷皆说佛理,句句尽言佛心”即是“经是佛言,禅是佛心”之同义语。在这里,德韶不仅演说了法界与心性涵摄不二、心与法界同体义殊的关系,而且也点明了法眼宗一贯所持有的“教禅一致”观点。

第三节 “禅教一致”与“禅净合流”

法眼宗禅学思想上的主要贡献是在“三界唯心”的基础上提倡“禅教一致”和“禅净合流”,且引入《华严经》的“理事”、“法界”思想,丰富了法眼宗的思想理论。法眼宗思想集大成者永明延寿则以“一心”思想来统合万法,在此基础上将自宗密以来佛教内部所倡导的“禅教一致”思想具体落实为“禅净合流”和“唯心净土”,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了法眼宗的思想理论建设与宗教实践。由于延寿全面地对“禅教一致”和“禅净合流”思想进行阐发与倡导,而使佛教内部对“禅教一致”的思想认识有了新变化,这即是“禅教一致”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并为其他佛教派别所认同,而成为佛教界的思想共识,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有学者指出,“禅净合一的局面是延寿以后才形成的”,延寿“在宗密全面恢复、重立佛教经典的权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教门修持实践的重要性,为从实践层面落实禅教一致说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自延寿以后,禅教一致说逐渐成为佛教的思潮”。为了进一步把握法眼宗的思想特色,则有必要对其“禅教一致”和“禅净合流”思想作较深入的阐述。

一、禅教一致

禅教一致即禅教统一。有诗曰:“天台贤首慈恩教,达磨南山意不殊。法门头数无穷尽,不离毫端绝妙粗。”即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禅与教在义理上的同源一致性。法眼宗为什么会倡导禅教一致?一是禅、教在理上本是一致的,故禅与教存在会通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禅宗内部出现了违背佛法义理的倾向,故需要回归佛法经典,以经典来指导禅宗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延寿《宗镜录》云:

或有滥参禅门,不得旨者,相承不信即心即佛之言。判为是教乘所说,未得幽玄。我自有宗门向上事在,唯重非心非佛之说。并是指鹿作马,期悟遭迷,执影是真,以病为法。只要门风紧峻,问答尖新,发狂慧而守痴禅,迷方便而违宗旨。

对禅门出现的滥参、迷病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延寿看来,因滥参禅门不得要领而排斥经教是错误的,而且不明禅与教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道理,则容易落入邪知、邪见,且有违于佛法之宗旨。方立天先生也指出:“不信佛经言教,排斥经论所讲的理论,易于导致佛教修持目标和方向的失落”,“当传佛心印难以检验时,就会流行无知、邪见,甚至出现狂禅、痴禅。”可见,法眼宗提倡“禅教一致”是为解决佛教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方便应机之法和解决之道。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本书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 太阳,我的心

    太阳,我的心

    一本关于提升自我认识,化解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灵成长励志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一不小心就沦为了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奴隶”。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各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源于“我执”。我们只有通过自我观照、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才会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实现心灵成长。在书中,一行禅师处处播撒和平与希望的种子。他认为净化人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本书主要教大家怎样照顾、处理自己的情绪,摆脱“我执”的惯性思维,化解各种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和、宁静。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星云日记41:生死一如

    星云日记41:生死一如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四十一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日记,分为“用钱之道”、“大事与小事”、“生死一如”、“千里马”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星云大师的著述涵盖甚广,包罗万象,从佛心禅意出发,启发世俗人生的精进与和谐。继《宽心》、《舍得》之后,推出本书,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热门推荐
  • 搏击女神的助理

    搏击女神的助理

    一个瘦弱的大学男生,误打误撞加入了美女如云的校女子搏击队做助理。然而,和女神们相处的日子真的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 黑翼的低语

    黑翼的低语

    任何看似光明的东西,都有人难以察觉的黑暗面在人类主宰的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恶&魔与人的混血存在,他们是混血人,混血人天生的使命就是猎杀恶&魔。林雨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条屠魔斩鬼的道路上,黑暗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真相浮出水面。在此之中,林雨能否找到自己追寻的答案?亦或者,就此之前堕落
  • 正义化身杨天宝

    正义化身杨天宝

    七国争雄,此乃大争之世!杨家是秦国数百年的老氏族,镇守西陲立下战功赫赫。 你秦君不容我杨家,那我便灭了你赢氏满门! 山东六国不容大秦,那我便一并灭了,一统九州!
  • 五州四海图

    五州四海图

    逍遥大陆上,紫微星动,将星出现。新的时代即将书写。有些人,一出生就注定了要承担的责任。经济、政治、间谍、军事......这是一场关于国运的争夺战。秦鲲,一个小人物,受尽人间八劫九难,逐渐搅动起这片大陆的风云。
  • 身体的透视(上)

    身体的透视(上)

    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人类在认识自身的生命问题上还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答,但是,这也正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动力,它将促使科学溯难而上,最终实现人类认识自身生命的美好愿望。《身体的透视(上)》在纵谈人的生命基础上,重点解读人体的性别特征、透视人体中的细胞和组织、触摸人体的五官、详解神秘的大脑及其神经网络、解析人体的运动构架、揭秘人的心肺与呼吸机能。
  • 轮回九万纪

    轮回九万纪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前曾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千古兴亡事,宫阙万间土。天地之悠悠,唯我人长久。一次次的轮回下,在无尽岁月中寻找答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恰见君

    恰见君

    他是21世纪的普通老师,原本以为他就会这样平凡地度过一生,但天有不测风云,他咋就这样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