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1月26日下午,在英国考古工作者卡特的主持下,将图坦卡蒙陵墓打开,工程资助人卡纳冯勋爵陪同在一旁。后来的1923年3月,卡纳冯勋爵被毒蚊叮伤,两个月后逝世。到1935年为止,与图坦卡蒙陵墓发掘工作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21名人员先后死于非命,这些人中包括主要发掘人卡特的助手、秘书及其家属等。
此时,英国各大报刊均报道称这些人死于“法老的咒语”,就连赫赫有名的侦探小说家《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也不例外。但也有人自始至终都不相信所谓的咒语,他就是主持打开陵墓的卡特本人。
一直以来,考古界曾有人推测法老陵墓中可能存在着一种有害病菌,能够导致人呼吸道发炎并窒息而死。德国微生物学家克拉默就在木乃伊身上发现了足以致命的细菌孢子,它在木乃伊身上可以寄居繁殖长达数个世纪之久。
另外,古埃及考古学的权威哈瓦斯博士经过检测发现,尼罗河谷诸法老陵墓的石灰墙内普遍充满了一种叫做氡的有害气体,而医学专家早有定论,氡气可以致癌,这也许正是导致部分考古人员患病的诱因。
也许,古埃及法老的“咒语”并不那么难以解释,它的神秘面纱正在被一一揭开。
古埃及人为什么制作木乃伊
古埃及的木乃伊举世闻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等法老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
木乃伊原来的意思是沥青,指一种干枯不腐烂的尸体。以在埃及发现的木乃伊的数量最多,时间最早,技术也最复杂。
古埃及如果有人死去,他的尸体首先会被送到一个被称为“衣部”的地方,专门净化尸体。尸体被苏打水清洗过后,就送到叫“诖拜特”(意为纯洁之地)或“培尔—那非尔”(意为美丽之屋)的地方,完成香料的填充,然后就是木乃伊的制作。
制作木乃伊时,首先从死尸的鼻孔中用铁钩掏出一部分脑髓并把一些药料注到脑子里去进行清洗。然后,用锋利的石刀,在侧腹上切一个口子,把内脏完全取出来,把腹部弄干净,用椰子酒和捣碎的香料填到里面去,再照原来的样子缝好。
这一步做完了之后,便把这个尸体在泡碱粉里放置70天,再把尸体洗干净,从头到脚用细麻布做绷带把它包裹起来,外面再涂上通常在埃及代替普通胶水使用的树胶,然后把尸体送给亲属,亲属将它放到特制的人形木盒里,保管在墓室中,靠墙直放着。
这种费用昂贵的处理尸体的办法一般适用于法老、达官贵人和富翁。穷人制作木乃伊的办法则简单多了,将腹部用泻剂清洗一下,然后把尸体放到泡碱粉里浸70天,取出后,让风吹干,葬于干燥的沙丘中。
古埃及人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世界里,死者仍需要自己的躯体。尸体并非“无用的躯壳”,只要这个躯壳一直保存完好,就可以一直用下去。灵魂随着肉体的点滴破坏而逐渐丧失,而肉体的彻底毁灭则意味着灵魂的全部消亡。只要保存住肉体,让灵魂有栖身之处,死者就能转世再生。
超越时代的玛雅天文和历法
16世纪以前,美洲土地上生活着一个伟大而古老的民族——玛雅,它璀璨的文化和一个民族的集体失踪,给世人留下了永恒的谜团。
在玛雅文明中,最令人困惑的是,玛雅人拥有不可思议的天文知识。奇琴伊查天文台是玛雅文化中唯一的圆形建筑,一道螺旋形的梯道通向三层平台,顶上有对准各个星座的天窗,从上层北面窗口厚达三米的墙壁所形成的对角线望去,可以看到春分、秋分落日的半圆;而南面窗口的对角线,又正好指着地球的南极和北极。
奇怪的是,该天文台的一些观察孔并不对准夜空中明亮的星星,却对准肉眼根本无法看见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千百年前的玛雅人,是怎么知道这两颗后人才发现的星球的呢?
玛雅人的历法也是奇特而又精确的。他们把一年分成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是禁忌日,即全年共365天。
他们测算的地球年是365.2420天,现在的准确计算是365.2422天,相差只有万分之二。他们对金星的历年也十分了解,金星的历年就是金星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玛雅人计算出金星历年为584天,而今天我们测算出的金星历年为584.92天,相差不到1天。
玛雅人创造出了一套数学,他们的数学技巧,在古代原始民族中,真是高明得令人吃惊。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运用了“0”这个数字,这比中国和欧洲要早800~1000年。他们还使用了较为先进的“位计数法”。玛雅人还有自己的文字,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其词汇多达3万。
1966年,有人试译了奎瓜山顶上的一块玛雅石碑,发现它竟是一部编年史,记载着发生在9000万年前,甚至4亿年前的事情,而这4亿年来大部分时间的地球,还是恐龙“专政”的时代。
这一切的一切,谁能解释呢?
北纬30°的洪水之谜
世界各地的民族几乎都流传着许多关于洪水的传说,尤其是沿北纬30°一带的民族,几乎都在各自先民的记忆里保存着洪水的详尽的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苏美尔文明的发源地。有一位乌纳皮施汀君主完整地讲述了一场大洪水的故事:很久以前,地球由四位神共同掌管,那时,地球上人烟十分稠密,人类不断繁衍,整个世界充满噪声,吼得天神不能成眠,于是众神一致决定消灭人类。
水神艾亚怜悯乌纳皮施汀王,赶忙跑来报信,让他赶紧造一只船,带上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种子一起逃命。后来,洪水果然爆发了,乌纳皮施汀通过建造的船逃出大洪水,从而保存了人类及其他生灵的种子。
在中美洲阿兹特克人的洪水传说中,全世界只有两个人逃过这场大浩劫,他们是一对夫妻。他们也是受神的指示,建造了一艘大船逃生。洪水过后,他们才在一座高山下定居下来,抚育子女。
中美洲的梅卓卡尼族也有他们的洪水传说:天神提尔波卡决定发动一次大洪水,毁灭全人类。天神只放过泰兹一家人,让他们搭一艘载满飞禽走兽、粮食及植物的大船逃生。玛雅族的印第安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其中也有关于这场天神发怒惩罚人类的记载。
3000多年前的印度,也流传着一则洪水的故事:一位名叫曼努的智者救了一条鱼,这条鱼其实是护法神的化身,他感激曼努,于是告诉他洪水即将来临,让他造一只大船,带上各种动物一雌一雄及其他植物的种子逃生。后来,大洪水果然洗刷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灵,只有曼努一个人活了下来,一年以后,水中冒出一个女人,于是曼努娶她为妻,生下一大群儿女。
古埃及的《亡灵书》也有这次洪水故事的记载。据统计,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话和传说有500多则,大多脉络清晰,叙事完整,而且绝大部分洪水传说都是各自独立形成的,与某一类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毫无关系。
为什么这些神话尽管产生于各个不相类属的文化,故事却是如此的相似?有的甚至是惊人的相似?为什么这些神话会充满共同的象征,并拥有相同的典型人物的情节?假如这些神话确是人类的记忆,为什么没有历史文件或什么资料记载过这场蔓延全球的大灾难?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些神话本身就是一个历史记录?这些相同或不相同的洪水传说正需要人们对北纬30°的谜团作出解释。
圣诞节的来历之谜
圣诞节是全世界基督教徒的传统节日,也是很多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节日。但是,关于圣诞节的来历,至今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据《圣经》记载,在巴勒斯坦小城拿撒勒住着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少女,玛丽亚因受圣灵感应而怀孕,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位降生于耶路撒冷附近一座马棚里的小生命,就是基督教徒的救世主——耶稣。
最早提出耶稣生于公元元年的说法,是公元6世纪时的一位罗马教士倡导的,直至10世纪才为各国公认。后来,经人推算,断定他所指年份不甚准确,说是少了4年,耶稣应当生于公元前4年,即中国汉哀帝建平三年。但也有人认为耶稣的出生年月尚在其前1年或3年。
总之,现在的公历纪元与耶稣的生卒年不符合,却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只是现在已相沿成习,无法也不必改动了。
至于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更是无从考察。有的民族定为1月7日,也有的民族定为2月2日、3月25日、4月19日、5月20日、11月17日、12月25日等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基督教徒们都按照自己的传说,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举行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
至于现今各国通行的以12月25日作为圣诞日,大约始于公元4世纪,这只是基督教徒们移用农业上的一个节气,来开展纪念耶稣的活动罢了。
从《新约》中记载的有关耶稣降生时的环境与景象看,耶稣诞生的时间,似乎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而是在一个和煦的春天或初夏。不过,现行的圣诞节,已成为西方人最大、最隆重、最快乐的节日。人们习以为常,也不必深究其所以然了。
纳斯卡地画之谜
在秘鲁纳斯卡荒原这块大约35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竟被“画”上了许多细砾石所形成的沟槽,沟深约0.9米,宽0.15米至数米不等。这些沟槽有的甚至长达10千米,有的平行,有的交叉,有的形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而且,这些沟槽还构成了许多酷似某种动物的图案:蜂鸟、蜘蛛、鳄鱼、猴子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令人更加惊奇的是,只有当人们在上千米的高空中才可能看清这些巨画的真正面目。可在地面上,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条条刻在沙土上的杂乱无章的线条,就像有人刮去了覆在纳斯卡高原沙土上的成千上万吨黑色火山灰,而露出了大地原来的颜色——淡黄色。
是谁创造了这硕大无比、气势磅礴的地上图画?刻制巨画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认为,这些是印加人的道路,但是印加人要这些既不通村庄,又不连接城镇的道路来干什么?况且这里更多的是些只能在高空才能欣赏的图案。
还有人认为,这些巨画可能与印第安人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那些图案可能是氏族的图腾。瑞士学者丹尼肯则认为,这些线条和图案,是专供天外来客使用的航空标志。
但是,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没有确切的根据。真正的答案,目前还不得而知。
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原始岩画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约92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这里干旱少水,大地龟裂,黄沙遍野,植物稀少。但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经出现过高度繁荣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许多多绮丽多彩的大型壁画,就是远古文明的见证。
1933年,法国骆驼骑兵在沙漠中部的西里·思阿哲尔高原上,偶然发现了长达数千米的岩画群。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考古界。1956年,法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亨利·罗特更是在沙漠中的塔西里山区发现了400多处岩画,据考证,这些岩画大约是5000年前的作品。
岩画中有描绘得非常逼真的猎人、大象、牛、马、羊等作品。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作品中夹杂着一些现代的人像,有的穿着精致的短上衣,有的手中拿着类似收音机的东西,一幅“大火星神”的画像则与现代宇航员的造型极其相似。
这些岩画从何而来?是不是某种生活原型的真实写照?还是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爱幻想的即兴之作?
比姆贝特卡史前岩画群之谜
比姆贝特卡史前岩画群是在1973年由德干学院和乌贾因大学的考古调查团在印度中央邦的比姆贝特卡山区一带进行考古考察时发现的。经过详细的考证,考古学家们认为印度岩画的创作从公元前5500年或更早的时候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后数世纪。
比姆贝特卡史前岩画群的发现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在考古史上最重要的意义便是填补了吠陀时代(指印度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600年的这一历史时期)印度考古的空白。
在这一历史时期,北印度土著居民被雅利安人所征服,雅利安文化与印度土著文化逐渐融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吠陀时代的印度考古,至今仍是一片空白。
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吠陀时代的任何造型艺术遗存实物,但考古学家们根据《梨俱吠陀》的记载,估计这段空白时期可能曾有过不少建筑、牙雕、画、木雕、壁画等,之所以没有保存下来,是因为象牙、木料、棉布等材料在印度潮湿炎热的气候下很容易腐烂。这些岩画的发现或多或少填补了这段历史空白。
岩画中人物的造型是风格化的:躯干呈三角形,大多人物像剪影不勾轮廓,少数人物、大象和马匹则以装饰性线条粗勾轮廓。根据那幅《骑马的人的行列与骑象的人》描写战争场面的岩画,考古学家们推测,它也许是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土著居民的真实记载。
因为根据史书描述,马是雅利安人从中亚带到印度的,当时生活在北印度比姆贝特卡一带的原始森林部落的人们还不懂养马,他们只能骑在战象上与骑马入侵者(即雅利安人)进行拼杀。
今天的人们应该感激古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作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它们是现代人类的精神财富。
大麦地岩画之谜
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卫宁北山腹地,附近有著名的贺兰山岩画,是个岩画密集区域。作为宁夏与内蒙古界山的卫宁北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低缓山地,与贺兰山相对成犄角,黄河由此转折而伴贺兰山北行。这里群山环绕,中间山冈遍布,沟壑纵横,人迹罕至。
1988年,一位地质工作者在进行地质调查时首先发现了大麦地岩画,并报告给了宁夏博物馆。现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李祥石得知这个情况后,带着干粮,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寻找,终于在1989年4月进入了大麦地。李祥石说当时找到后“非常惊喜,这里简直就是个文化宝库,以后就年年去大麦地,与大麦地结了缘”。
很多岩画都是人类有文字记载前的图画时代的记载。大麦地岩画与目前国内发现的贺兰山岩画、阴山岩画等其他北方岩画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明显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
大麦地岩画数量之多、密集程度之高都很突出。大麦地面积15平方千米,岩画有3000多组,展现个体形象的有8453个,平均每平方千米遗存图像达到200多组,超出了世界公认的判定岩画“主要分布区”限定标准的20倍,“在密集地段,几乎每块石头上都有岩画,而且不少岩画还是画在其他岩画上,有迭压打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