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能动的植物也有自己的“防身术”吗?它们靠什么来保护自己的呢?世界上真的有危险的食肉植物存在吗?花儿为什么是万紫千红的?“步行仙人掌”的“步行”奥秘在哪里……
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地球上生长着不计其数的奇花异草,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地球的家园里沐浴阳光,开花结果,生生不息,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本领,有着独特的情绪波动,有着各自的繁衍特点,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无穷的趣味和美丽。
植物的自卫术
动物在受到进攻时有自己的防御办法,其实,植物虽然是一些花草树木,但也有一套保护自己的方法和防御武器。它们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依靠自己数量的,有依靠自己“血液”的,也有依靠自己气味的。
沙漠中的仙人掌或仙人球,它们的叶子退化了,身体里贮存了很多水分,外面长着许多硬刺。如果没有这些刺,沙漠里的动物为了解渴,就会毫无顾忌地把仙人掌或仙人球吃了。有了这些硬刺,动物们就不敢碰它们了。
龙舌兰属植物含有一种类固醇,动物吃了以后,会使红血球破裂,死于非命。夹竹桃含有一种肌肉松弛剂,别说昆虫和鸟吃了它,就是人畜吃了也性命难保。毒芹是一种伞形科植物,它的种子里含有生物碱,动物吃了,在几小时以内就会暴死。
在美国,如果玉米地遭到螟蛾的侵害,玉米会发出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气味,它会引来姬蜂,而姬蜂则会杀死螟蛾。看来这种植物竟会招引自己的“侍卫”。
中美洲有一种博尔塞拉树,不仅动物怕它,连人都怕它。若是牛、羊或人捋它的叶子,周围15厘米范围内的叶子就会向它(他)们劈头盖脸地浇下一种具有腐蚀性的液体,简直是一种“液体大炮”,令来犯者胆战心惊。
有一种叫瞿麦的植物,这种植物特别像石竹花,当你用手拔它的时候,会感到黏糊糊的。原来在它的节间表面,能分泌出一种黏液,像上了胶水一样,它可以防止昆虫沿着茎爬上去危害瞿麦上部的叶和花。当虫子爬到有黏液的地方,就被黏得动弹不了了,不少害虫还丧了命。
这些植物是怎样知道制造、使用和发展自己的防御武器的?它们又是怎样合成的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
植物的报复行为
动物有报复行为,植物同样也有。
秘鲁千多拉斯山里生长着一种不到半米高的脸盘大小的野花,每朵花都有5个花瓣,花瓣的边缘上生满了尖刺,如果你碰它一下,它的花瓣会猛地飞弹开来伤人。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树,高约3米,树干呈圆筒状,枝条像蛇,当地人称之为蛇树。这种树极为敏感,一旦有人碰到树枝,就会被它认为是敌人,很快被它缠住,轻则脱皮,重则有生命危险。
植物的报复性行为已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它实际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功能。但具体是如何进化的,仍是一个谜。
植物的情绪
人有情绪,许多动物有情绪,植物是否也有情绪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植物也有着丰富的情绪,并且同人类一样,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1966年2月的一天上午,有位名叫巴克斯特的情报专家正在给庭院的花草浇水,这时他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古怪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异想天开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想测试一下水从根部到叶子上升的速度究竟有多快。
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
此后,他试着用火去烧叶子。就在他刚刚划着火柴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地摆动,甚至超出了记录仪的边缘。显然,这说明植物已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
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仅仅用火柴去恐吓植物,但并不真正烧到叶子,结果很有趣,植物好像已渐渐感到,这仅仅是威胁,并不会受到伤害。于是,再用同样的方法就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惧了,记录仪上显现出的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稳。
植物还喜欢听音乐。锦葵对外界的音响反应速度最快,称得上最佳谈话对象;甜菜、萝卜等植物都是“音乐迷”;秋海棠发出的声音音色完美动听,不愧为最佳“歌手”。
科学家们发现,植物同样也会因生命受到威胁而紧张。植物在紧张时,会释放出一种名为“乙烯”的气体。植物越紧张,释放出的乙烯也就越多。人对这种气体是感觉不到的。科学家们还发现,经常受到威胁而紧张的植物,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因受影响而减慢,甚至会枯萎。
如此众多的实验依据,使得植物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这门崭新的学科中,有无数值得深入了解的未知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揭晓。
植物的睡眠
如果植物也会睡眠,你也许会感到新鲜和奇怪。
其实,每逢晴朗的夜晚,一些植物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的要求,就连娇柔艳美的花朵也要睡眠。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才因此得此芳名“睡莲”。
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呢?
起初,解释睡眠运动最流行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论点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长短的适应性。
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这一点用“月光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各种观点被一一提了出来,但都不能圆满地解释植物睡眠之谜。正当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时候,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
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花菜豆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进行睡眠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的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植物睡眠运动的本质正不断地被揭示出来。更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植物不仅在夜晚睡眠,而且还与人一样有午睡的习惯,小麦、甘薯、大豆、毛竹甚至树木,众多的植物都会午睡。
科学家们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造成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利于在不良的环境下生存。
植物也会说话吗
在人们的眼里,植物似乎总是默默无闻地生活着,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变化,它们永远无声地忍耐着。
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当植物遭到严重干旱时,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
后来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发现,声音是由微小的“输水管震动”产生的。不过,当时科学家还无法解释,这声音是出于偶然,还是由于植物渴望喝水而有意发出的。如果是后者,那可就太令人惊讶了。
不久之后,一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把微型话筒放在植物茎部,倾听它是否发出声音。经过长期测听,他虽然没有得到更多的证据来说明植物确实存在“语言”,但科学家对植物“语言”的研究,仍然热情不减。
1980年,美国科学家金斯勒和他的同事,在一个干旱的峡谷里装上遥感装置,用来监听植物生长时发出的电信号。结果他发现,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养分转换成生长的原料时,就会发出一种信号。了解这种信号是很重要的,因为只要把这些信号破译出来,人类就能对农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了如指掌。
金斯勒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但他们同时又怀疑,这些电信号的“植物语言”,是否能真实而又完整地表达出植物各个生长阶段的情况,它是植物的“语言”吗?
1983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宣称,能代表植物“语言”的也许不是声音或电信号,而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因为他们在研究受到害虫袭击的树木时发现,植物会在空中传播化学物质,对周围邻近的树木传递警告信息。
最近,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为了能更彻底地了解植物发出声音的奥秘,特意设计出一台别具一格的“植物活性翻译机”。这种机器只要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直接听到植物的声音。
这两位科学家说,植物的“语言”真是很奇妙,它们的声音常常伴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罗德和岩尾宪三充满自信地预测说,这种奇妙机器的出现,不仅在将来可以用作检测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以及对植物本身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而且还有可能使人类进入与植物进行“对话”的阶段。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美好的设想。目前还有许多科学家不承认有“植物语言”的存在,植物究竟有没有“语言”,看来只有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才能作出答案。
植物的“血型”
在我国南方,有一种叫“鸡血藤”的植物,当人们用刀子把藤条割断时就会发现,它流出的汁液先是红棕色,然后慢慢变成鲜红色,跟鸡血一样。在也门的索科特拉岛,有一种“龙血树”,它会分泌出一种像血液一样的红色树脂。
会流“血”的植物,流出来的真是“血”吗?不是血液又是什么?
日本一位科学工作者山本先后对500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进行观察,并研究了它们的“血型”,发现苹果、草莓、南瓜、山茶、卒夷等60种植物是O型,珊瑚树等24种植物是B型,葡萄、李子、荞麦、单叶枫等是AB型,但没找到A型的植物。
根据对植物界“血型”的分析,山本认为,当糖链合成达到一定的长度时,它的尖端就会形成“血型”物质,然后合成就停止了。也就是说“血型”物质起了一种信号的作用。正是在这时候,才检验出了植物的“血型”。山本发现,植物的“血型”物质除了担任植物能量的贮藏物外,由于本身黏性大,似乎还担负着保护植物体的任务。
人类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膜表面分子结构的型别。植物有体液循环,植物体液也担负着运输养料、排出废物的任务,体液细胞膜表面也有不同分子结构的型别,这就是植物也有“血型”的秘密所在。
但植物体内的“血型”物质是怎样形成的,至今还没有弄清其原因。植物“血型”对植物生理、生殖及遗传方面的影响,也还都没有弄明白。植物“血型”中为什么没有A型?这更是一个难解之谜。
植物也有“脉搏”吗
近年来,一些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树干增粗速度时发现,植物树干有类似人类“脉搏”一张一缩跳动的奇异现象。或许有人会问,植物的“脉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每逢晴天丽日,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植物的树干就开始收缩,一直延续到夕阳西下。到了夜间,树干停止收缩,开始膨胀,并且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早晨。植物这种日细夜粗的搏动,每天周而复始,但每一次搏动,膨胀都略大于收缩。于是,树干就这样逐渐增粗长大了。
可是,遇到下雨天,树干“脉搏”几乎完全停止。降雨期间,树干总是不分昼夜地持续增粗,直到雨后转晴,树干才又重新开始收缩,这算得上是植物“脉搏”的一个“病态”特征。
如此奇怪的“脉搏”现象,是植物体内水分运动引起的。经过精确的测量,科学家发现,当植物根部吸收水分与叶面蒸腾的水分一样多时,树干基本上不会发生粗细变化。但如果吸收的水分超过蒸腾水分时,树干就要增粗,相反,在缺水时树干就会收缩。
了解这个道理,植物的“脉搏”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夜晚,植物气孔总是关闭着的,这使水分蒸腾大大减少,所以树就要增粗。而白天,植物的大多数气孔都开放,水分蒸腾增加,树干就趋于收缩。
有相当多木本植物都有这种现象,但是,“脉搏”现象特别明显的还要数一些速生的阔叶树种。
植物的返老还童
1958年,一个名叫斯蒂瓦特的研究者首先用胡萝卜的细胞进行人工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了完整的植株。现在,国内外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诱导分化形成完整小植物体的已达几百万种,其中木本植物就有几十种。
植物体内成熟的细胞怎么会长出一颗小植物来呢?科学家对植物的这种返老还童的现象作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发现它同植物激素关系很大,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在发挥威力。
一般认为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生长,细胞分裂有利于植物生芽。这些植物激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则神通广大,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要受到它们的调节和控制。
在某些生产实践中,人们已经可以指挥植物返老还童了。例如,用花粉培养完整的植株,为植物育种开辟了新途径;把不同种植物的细胞壁去掉,通过杂交,产生出杂交植株等等。
现在,世界上已获得烟草种间杂交种和矮牵牛种间杂交种。我国也已用烟草和胡萝卜等作物的体细胞的原生质体,培育出了完整的植株。
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搞清楚植物激素是怎样帮助植物返老还童的。
植物的奇妙曲线
绝大多数植物的枝蔓茎干都是直向生长的,有一些植物却是盘旋生长的。
如攀缘植物五味子的藤蔓就是按顺时针方向缠绕生长的。与此相反,盘旋在支架上的牵牛花的藤在旋转时,却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盘旋而上,如果人为地将其缠成左旋,它生出新藤之后又会变成右旋。
当然,还有极少数植物藤蔓的旋转是左右兼有的。比如葡萄就是靠卷须缠住树枝攀缘而上的,但其方向忽左忽右,显得毫无规律。科学家把植物的螺旋线称为“生命的曲线”。
植物的枝蔓茎干为什么会出现左右旋转生长的现象呢?
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地球引力和磁力线的共同作用。而最新的研究表明,植物体内有一种生长素,它能对藤、茎、叶等器官的生长进行控制,导致了螺旋式生长现象的产生。
植物的记忆行为
如果有人说,植物也像动物那样有记忆力,恐怕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但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