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现在也不必杞人忧天。天文学家认真计算了彗星本体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得出的概率为平均8000万年一次。彗星本体撞击地球的概率很低,但“彗尾”扫一下地球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当然,这也没什么可怕的,因为“彗尾”体积虽然很大,但质量却小得可怜,密度也很小,只是一团极其稀薄的气体而已,因此,即使“彗尾”扫过地球,对地球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科学家们还发现,彗星中有许多含碳的分子,坠落于地球上的彗星或扫过地球的“彗尾”都会把这些物质送到地球,也许正是这些原始的有机物,才孕育出地球上初级的生命。如果真是这样,那彗星就成为地球上生命的“老家”了。
恒星的声音
到目前为止,每当人们谈到这颗或那颗恒星时,主要是依据亮度对它们进行区分。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描绘这些恒星时将有可能引入一个新的标准——噪声。2006年8月,美国与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首次“听到”了恒星发出的声音。
科学家们表示,此次“听到”的声音来自一颗距离地球约1万光年的磁星(Magnetar,一种有着超强磁场的中子星)。其磁场强度超过其他任何已知中子星的1000倍,几乎是地球磁场强度的1000万亿倍。
据介绍,这颗磁星的磁场强度极大,以至于它能够发出巨大的声响,如果站在距它1000千米的地方,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会被电磁波烤熟,其效应与微波炉非常相似。
目前,科学家们只在银河系中找到了12颗此类拥有强大磁场的中子星。不过,新发现的这颗中子星的磁场强度最大,其发出的声响就像是频率较低的轰鸣声。有趣的是,它发出的声音并非持续不断,大约每隔5.54秒才会发出两三秒的声响。
天文学家们表示,此前还从未发现过如此奇怪的现象。
这颗奇特磁星是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研究组织的科学家们发现的,协助他们取得这项成就的是Parkes空间望远镜。
领导该项研究的约翰·雷诺尔茨表示:“这颗磁星发出的声音就像是它的心跳声,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它的磁场不但稳定而且非常强烈。如果太阳拥有与其强度相当的引力和磁场,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将毁灭。”
行星形成之谜的新发现
2006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称,他们首次发现了可能孕育行星的一颗盘旋的岩屑碟,从而解决了行星是如何从一颗脉冲星周围形成的这一问题。
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红外线“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一个岩屑碟放出的光亮的辐射线,而这个岩屑碟环绕着距地球1.3万光年的一个年轻脉冲星。这个脉冲星一度是颗巨星,而这颗巨星在约10万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中崩溃了。
负责这项观测工作的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迪普托·查科拉巴蒂表示,这个岩屑碟很可能是由金属丰富的物质组成的,而这些物质未能逃脱那颗超新星。这颗岩屑碟与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的岩屑碟相像,从而使研究人员得出它可能孕育一个新的行星系的结论。
1992年,已有一组科学家发现一些环绕另一颗脉冲星的行星,但他们没有发现岩屑碟,也就未能揭示出行星系形成的过程。
新发现可能会使行星系的形成变得清晰。查科拉巴蒂说:“新发现显示,行星的形成在宇宙中到处存在。它是一个坚定的过程,能够在任何未曾预料的环境中发生。”
小行星形成之谜
在木星和火星之间,有一条著名的小行星带,其中有着众多的小行星。
1801年1月1日,意大利西西里岛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1802年,德国医生、天文爱好者奥伯斯在与谷神星相近的轨道上,发现了另一个小行星“智神星”;1804年,德国天文学家哈丁在这个天区,发现了“婚神星”;1807年,奥伯斯又在同一天区,发现了“灶神星”……
到1991年上半年为止,正式编号的小行星已多达4800多颗,最小的是1937年发现的“赫米斯”,直径不到1000米,就像是一个小山疙瘩。
为什么在同一轨道上会出现这么多的小行星呢?本世纪初,有的天文学家认为,按照引力计算,这里出现的似乎不应是一批小行星,而应是一颗完整的行星。这就是天文学上称的“X行星”。那么“X行星”为什么变成了一批小行星呢?
有人认为,远古时代,曾有一些来自另一星系的外星人到太阳系开采矿物,他们以“X行星”为基地。但开采失败,导致“X行星”在60万~70万年前爆炸。爆炸后的碎块,仍然运行在原来的轨道上,就形成了众多的小行星。
也有人认为,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本来就有一些可以凝聚成一颗大行星的星际物质,它们在凝聚过程中夭折了,所以在太空中留下这么多的“半成品”。
还有人认为,它们已经凝聚成了大行星,但由于凝聚得不够结实,又分裂成大小不一的许多小行星了。
这些说法孰是孰非,到现在也没弄清楚。
2014年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2003年9月,美国有线新闻网转发了英国路透社的一条报道,一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飞来,“有可能”于2014年3月21日撞击地球。
这颗小行星的编号为“2003QQ47”,如果它撞击地球,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000万倍!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2014年很快就要到来,如果这条消息属实,我们人类该怎么办?
其实,这种危险虽然并非空穴来风,但概率极小。科学家研究指出:“2003QQ47”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9090007,基本上排除了撞击的可能性。
为了对付小行星的入侵,一些国家正着手建立“空间警戒网”之类的机构,对那些充满“杀机”的危险分子,进行严密的监视。只要地球的生存遭到威胁,人类将有种种方案,解除危机!比如下面一些。
第一种方案是发射一枚核弹(如一个火箭、一个导弹等)炸毁小行星。但是,“炸毁”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是核爆炸的后果难以预料,弄不好炸掉的碎片会向地球散落,人类也会深受其害。
第二种方案是用机械力改变它的轨道。首先把一个人造天体发射到太空,将它的位置调整到和小行星平行,并使二者保持完全相同的速度,然后用机械推它一下,它就会改变轨道。人类有太空船对接的经验,而且人类的探测器已经成功地登陆过小行星,接近小行星并且推动它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种方案是通过改变颜色来改变它的轨道。物体的颜色决定着它吸收热量的多少。比如说,刷黑可以降低反照率,提高吸热率,从而提高小行星的温度;而刷白则可以提高反照率,降低吸热率,从而降低小行星的温度。这两者,都会对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过,改变了颜色的小行星到底驶向何方,我们还需要作精确的计算。否则,本想避免小行星撞击的方法,也可能导致它更直接地撞向地球。
第四种方案是给小行星安装动力,把小行星“开”走。在小行星表面安装一台大型火箭发动机,然后开动发动机,把小行星从向着地球前进的轨道上“开”走。
或者是把一个“太阳帆”固定在小行星上,让“太阳帆”吸收由太阳放射出的光子作能量,从而像风吹船帆一样,把小行星推离原来的轨道。
当然,这所有的方案都只是设想。从理论上讲,人类已有了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手段,但毕竟还没有试验,没有真正实施过,所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让技术逐渐成熟起来。
既冷且热的共生星
20世纪30年代,当时天文学家在观测星空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天体。对它的光谱进行的分析表明,它既是“冷”的,只有两三千摄氏度;同时又是十分热的,达到几万摄氏度。也就是说,冷热共生在一个天体上。1941年,天文学界把它定名为“共生星”。
它是一种同时兼有冷星光谱特征(低温吸收线)和高温发射星云光谱(高温发射线)的复合光谱的特殊天体。几十年来已经发现了约100个这种怪星。
许多天文学家为解开怪星之谜耗费了毕生精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它的谜底仍未完全揭开。
最初,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单星”说,认为这种共生星的中心是一个属于红巨星之类的冷星,周围有一层高温星云包层。红巨星是一类处于较晚期的恒星,它的密度很小,而体积比太阳大得多,表面温度只有两三千度。
可是星云包层的高温从何而来呢?人们却无法解释。太阳表面温度只有6000度,而它周围的包层——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完全不同于共生星的星云包层。因此,太阳算不上共生星,也不能用来解释共生星之谜。
也有人提出了“双星”说,认为共生星是由一个冷的红巨星和一个热的矮星(密度大而体积相对较小的恒星)组成的双星。但是,当时光学观测所能达到的分辨率不算太高,其他观测手段尚未发展起来,人们通过光学观测和红外测量测不出双星绕共同质心旋转的现象,而这是确定是否为双星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近年来,天文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到射电波段对共生星进行了大量观测,积累了许多资料。共生星之谜的帷幕正在被逐渐揭开。
天狼星系与多贡人
在非洲马里共和国,生活着一个叫多贡族的民族。他们以耕种和游牧为生,生活艰难贫苦,大多数人还居住在山洞里。他们没有文字,只凭口授来传述知识。看上去同西非其他土著民族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在多贡人中却有着一个令人极其惊讶的现象。在多贡人口头流传了四百年的宗教教义中,蕴藏着有关一颗遥远星球的丰富知识。那颗星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即使用望远镜也难以看到。这就是天狼伴星。
多贡人把天狼伴星叫做“朴托鲁”。在他们的语言中,“朴”指细小的种子,“托鲁”指星。他们还说这是一颗“最重的星”,而且是白色的。这就是说,他们已正确地说明了这颗星的三种基本特性:小、重、白。实际上,天狼伴星正是一颗白矮星。
而天文学家最早猜测到天狼伴星的存在是在1844年,借助高倍数望远镜等各种现代天文学仪器,直到1928年人们才认识到它是一颗体积很小而密度极大的白矮星。直到1970年才拍下了这颗星的第一幅照片。生活在非洲山洞里的多贡人显然没有这种高科技的天文观测仪器,那么,他们是怎样获得有关这颗星的知识的呢?
不仅如此,多贡人还在沙上准确地画出了天狼伴星绕天狼星运行的椭圆形轨迹,与天文学的准确绘图极为相似。多贡人说,天狼伴星轨道周期为50年,其本身绕自转轴自转。这些说法均与科学观察的相差无几。他们又说,天狼星系中还有第三颗星,叫做“恩美雅”,而且有一颗卫星环绕“恩美雅”运行。不过直到现在,天文学家仍未发现“恩美雅”。
多贡人认为,天狼伴星是神所创造的第一颗星,是整个宇宙的轴心。此外,他们还早就知道行星绕太阳运行,土星上有光环,木星有四个主要卫星。他们有四种历法,分别以太阳、月亮、天狼星和金星为依据。
据多贡人说,他们的天文学知识是在古代时,由天狼星系的智慧生物到地球上来传授给他们的。他们称这种生物为“诺母”。在多贡人的传说中,“诺母”是从多贡人现今的故乡东北方某处来到地球的。他们所乘的飞行器盘旋下降,发出巨大的响声并掀起大风,降落后在地面上划出深痕。“诺母”的外貌像鱼又像人,是一种两栖生物,必须在水中生活。在多贡人的图画和舞蹈中,都保留着有关“诺母”的传说。
多贡人神奇的天文学知识是天狼星系的智慧生物所传授的吗?天狼星系的飞船是否在古代降临过地球?如果说不是,那么多贡人关于天狼星的知识又是从哪儿传授来的呢?
类星体之谜
类星体因其像恒星但又不是恒星而得名。在望远镜里,它看上去和普通恒星一样,都是一个小小的亮点,但实际上它与恒星有着本质的不同。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桑德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类星体。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类星体有1万多个。
类星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红移量非常大(“红移”是指元素的谱线都向长波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的现象)。根据哈勃总结的规律,红移越大,星系距离我们也就越远。
据观测,绝大多数的类星体都在以每秒几万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乃至于27万千米的“疯狂”速度离我们远去,这已经达到了光速的90%。
因此,类星体是人类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它们大都距地球100亿光年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一个类星体,距离地球竟达200亿光年!
更令人惊讶的是,类星体的直径只有一般星系的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还不到1光年,体积类似太阳。尽管个子如此矮小,而光度却比直径约为10万光年的巨星系还要大1000倍!因此,它获得了“宇宙灯塔”的称号。璀璨的光芒使我们即使远在100亿光年之外还能观测到它们。这真叫人不可思议!
为什么这么小的体积能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呢?这一问题使科学家大伤脑筋。
现在多数科学家认为,类星体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活动着的星系核。很多星系的核心区都可能存在一个大质量的黑洞,它吞噬周围物质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引力能。这种星系的核心极为明亮,以至于整个星系的光芒都被它掩盖。所以,我们难以看到这个星系中的其他恒星。
一些科学家还认为,我们的银河系就可能是一个类星体,经过若干亿年的进化,最后安定下来,才成为了今天的银河系。
类星体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由于所有的类星体都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对它的认识也非常肤浅。要想解开类星体之谜,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辛勤探索。
超新星中央的神秘天体
最近,天文学家在一个距离我们1万光年的超新星心脏地带,发现了一颗在银河系中从未看到过的天体。
最初看来,这个天体很像一颗被紧密包裹着的星球的尸体,通常被称为中子星,它被喷射出的星体物质包围着,开始由超新星爆炸产生。
当通过欧洲宇航局的“XMM—牛顿”X射线望远镜更近地观察后发现,从这颗蓝色的点状物体发射出来的强X射线每6.7小时循环一次,这个时间比新产生的中子星要长好几万倍。研究人员说,这种X射线活动方式更多的是在那些数百万年的中子星里面见到。
这颗被叫做“1E161348—5055”,或被简称为1E的天体,正好处在了矩尺座里一个距离我们1万光年的叫做“RCW103”超新星的正中央。天文学家认为,这颗1E神秘天体和这颗超新星是在同一次爆炸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