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学家斯克伦尼·尼科夫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当时伊凡父子虽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父亲只不过在儿子身上用权杖敲了几下,并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太子伊凡原先就有病,再加上丧子和恨父,心情极度悲伤,以致癫痫病发作,后来又引起并发症而死去了。因为伊凡雷帝在争吵前几天的信中曾谈到:“儿子伊凡病倒了,今天他仍在病中。”所以,伊凡的死主要是病死,而不是伊凡雷帝失手杀死了他。
各国历史上宫廷内部血雨腥风,像这样的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事情层出不穷。伊凡雷帝有没有杀死自己的亲儿子,只有让历史来慢慢道出真实答案了。
拿破仑死因之谜
拿破仑是近代法国资产阶级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的帝国曾经横扫欧洲大陆,兵锋所指,各国封建势力无不闻风丧胆。他的故事,至今仍被广为流传。
拿破仑由于滑铁卢战役的惨败,被迫退位。之后,他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直至1821年5月5日,拿破仑死于圣赫勒拿岛。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的死亡?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猜测、探讨和研究,但至今未能得出令人绝对信服的结论。
经过解剖发现,他的胃已经溃烂,肝部微肿,其他内脏完好,身体肥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死于家族遗传的胃癌。然而,跟随拿破仑在岛上生活了6年的蒙托隆将军坚持认为拿破仑是死于圣赫勒拿岛上猖獗流行的肝病。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德国的几家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认为拿破仑曾经在远征埃及和利比亚时便染上了一种热带病,虽然后来已经治愈,但在流放期间,导致旧病复发,从而夺走了他的生命。
1982年,瑞典医生、毒物学家斯坦福·舒夫伍福的《谁是杀害拿破仑的凶手》一书问世,书中用大量的证据表明,拿破仑是被凶手用小剂量的砒霜使之慢性中毒而死亡的,而罪魁祸首就是那位蒙托隆将军。
书中揭发他接受了阿图瓦伯爵之命,长期在拿破仑的酒里下少量的砒霜,最后用甘汞等药物诱使毒性发作,同时又消除了胃部的中毒痕迹。但2002年,有关科学家通过对拿破仑头发等遗物进行DNA鉴定,认为他还是死于胃癌。
华盛顿死因难明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于1798年初冬,悄悄回到了自己离别16年的家乡——弗农山庄。这时,他已经66岁了,一年以后,华盛顿竟离奇地死去了。
1799年12月12日,华盛顿骑上马开始巡视,他是上午10点钟出去的,下午3点钟才回来。次日早晨,他感到嗓子痛。下午,他的嗓子开始嘶哑。到了晚上,嗓子哑得更加严重。到了夜里,他冷得全身发抖,呼吸不畅。
第三日也就是1799年12月14日清晨,女仆将秘书利尔先生叫来。此时华盛顿已呼吸困难,话也说不清了。后来,他让人去把克雷克大夫请来,同时,在大夫没来之前,让管家罗森斯给他放血。4点30分左右,他让夫人整理他的两份遗嘱。5点钟左右,克雷克大夫来到房间。晚上,利尔和克雷克给他采取了各种治疗方法,但都收效甚微。大约夜里10点钟,华盛顿停止了呼吸。
但是,华盛顿的死因却一直没有被查实,他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医生为他诊断的结果是什么?给他吃的药对病情有没有作用?药名是什么?而他生前为自己准备两份遗嘱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其中另有隐情?两个世纪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史学家们。
林肯被刺之谜
亚伯拉罕·林肯是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十六任总统。他在任职期间提出了废奴主张,并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伟大胜利。
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邀请格兰特将军及夫人去福特剧院观看歌剧《我们美国的表兄弟》。林肯在包厢被刺中弹,4月15日清晨7点22分,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仍是回天无术,林肯总统命赴黄泉。
枪击林肯后,慌乱中的凶手急于逃跑,不慎碰伤了自己的脚,警察沿着血迹找到凶手,凶手因拒捕被前来围捕的警察开枪击毙。
刺杀总统的真凶究竟是什么人?他怎么能在有警卫的情况下溜进包厢?人们希望对这些问题能有所了解,可直接犯罪嫌疑人已被击毙,只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事实。
一番调查之后,事情终于初现端倪。凶手是一位名叫约翰·威尔克斯的职业演员,据说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有朝一日一定要杀死林肯,这样不但一下子除去了这个新执政者,而且会使自己出名。但很多人都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刺杀总统一案一定是一个阴谋,有不可告人的玄妙内情。
一般认为林肯遇刺的原因是他的举措对南方不利,激怒了南方叛党,而且他在南北战争中,成功领导北方打败南方,取得了反对南方分裂运动的胜利。南方叛乱分子对他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林肯是一个政治家,在那场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南北战争中,是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他给黑奴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却在和平时期的子弹下丧生。
1926年,林肯的儿子罗伯特·托德·林肯离开人世。他去世之前,把父亲的一些私人文件付之一炬。他告诉朋友,他要把那些文件毁掉的原因是这些文件里有内阁成员犯有叛国罪的证据。现在人们已无法得知他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罗伯特为什么要将这些证据焚毁呢?为什么不向世人公开呢?这成为林肯之死的谜中之谜。
肯尼迪遇刺悬案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约翰·肯尼迪的这句名言让这位美国最年轻的总统深得美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然而,他尚未完成对美国民众的承诺,就在1963年11月22日不幸遇刺身亡,而且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1990年召开的一个记者招待会披露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事件。记者招待会是一个名为珍尼佛·怀特的妇女召开的,她声称自己的丈夫罗克斯曾是一名杀手,与奥斯瓦尔德和鲁比同时受命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珍尼佛曾经亲耳听到他们商量刺杀现任总统的计划。
刺杀事件发生后的20年内,涉及该案的重要证人都接二连三地丢掉了性命,死亡人数已近200人。这个家族悲剧还延续到了下一代人,肯尼迪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也未能摆脱不明不白的死亡结局。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凶手究竟是谁?
众所周知,保护美国大财团、大企业家的利益一向是国家制定政策的行为准则。肯尼迪与美国主要经济部门大亨们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凶案发生的前一年,大亨们担心他连任下一届总统会继续影响他们的权益。另一方面,肯尼迪与中央情报局在古巴军界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因此中央情报局的人极有可能也想拔去这个眼中钉。
也有人认为此事件最为关键的是以胡佛为首的联邦调查局。胡佛历经几代总统,权高位重,在美国政界几乎可以一手遮天。肯尼迪不肯向他妥协。于是,大财团、中央情报局、胡佛三者联手策划此次谋杀事件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耐人寻味的是,约翰逊在委托特别委员会调查此事后又将调查结果封存起来,对外宣称要在2038年,等与此事有关的人员全部谢世之后,才能公布。这是为了保护什么人还是在遮掩内幕,人们不得而知。如今,民间有关肯尼迪遇刺案的各种调查仍在继续,但扑朔迷离的结果一直让人们争论不休,也许真要等到2038年谜团才能揭开。
埃及总统萨达特为何被害
1981年10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他最喜欢的日子里遇刺身亡。杀死萨达特的4名凶手有1人被当场击毙,3人受伤就擒,据说他们全部都是极端狂热的宗教分子。至今很多人仍不清楚这起暗杀事件的性质,它到底是一起有人策划、背后指使的阴谋呢?或者仅仅是宗教分子狂热的个人行为呢?
有人认为凶手是受了组织领导的指令和别人共同策划了这起谋杀萨达特的行动,主犯哈立德上尉是一个名叫“伊斯兰崛起”的原教旨主义者组织中“安古”小组的成员,他是接受到“安古”小组领导人的指令后行动的,所用的武器也是由他的上级提供的。
可也有人认为凶手的行动纯属个人行为,因为在暗杀前不久,萨达特总统为了镇压批评他的人,曾经开始了一场大搜捕,总共抓了3000多人。而凶手哈立德的哥哥就是被捕的穆斯林小组成员之一,他是为了报私仇来的。
而有的国际问题专家却认为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萨达特上台以后,一改以前埃及亲苏的政策,对苏联的许多蛮横行为态度强硬,绝不妥协,因此与苏联的关系闹得很僵。与此同时,他主动改变同西方国家的外交格局,伊斯兰教中的极端分子也宣布萨达特是“背叛伊斯兰教义的异教徒”,明确表示要推翻萨达特总统。暗杀事件实际上是这些政治因素和矛盾激化的产物。
整个事件中,还有两个令人生疑的地方没有解开:一个是当萨达特阅兵时,他的身边有好几名卫兵,枪击开始时,这些卫兵以及其他保安人员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反应?另一个是萨达特中弹后,于中午12点40分被人抬上飞机送往医院,可是直到下午1点20分才到达,中间整整花费了40分钟,可是这只是一段通常5分钟就能飞完的路程,为什么会耽搁这么久呢?
萨达特总统死因成了难解的历史谜团,一块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题着萨达特3年前自己拟定的墓志铭:“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战争与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他为原则而死。”则永远地迎风傲立在那里。
扑朔迷离的拉宾遇刺案
1995年11月4日夜,以色列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上灯火通明,这里正在举行着一个有10万人参加的、声援和平的集会,以色列总理拉宾到会发表演讲,突然,拉宾身后响起枪声,拉宾应声倒在地上。一小时后,这位中东和平的使者停止了呼吸,终年75岁。
不久,以色列官方宣布,当场抓获了刺杀拉宾的凶手,是法律系的一个学生,名叫伊加尔·阿米尔。在警方审问下,他对自己刺杀总理的罪行供认不讳,并声称是“个人行为”。
但是,在拉宾遇难身亡当天,医院出具的验尸报告上却说,子弹从拉宾胸口射入,穿透了心脏的大动脉,又从第五与第六脊椎骨射出。警方也断定:根据拉宾体内残留的大量火药粉末和衣服上的破洞判断,刺客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杀手,致命的一枪是用枪抵住拉宾的胸口射击的。也就是说,拉宾实际上是两次遇刺。
到底是谁杀害了拉宾?医院报告上记录,拉宾因致命枪伤大出血,输血8次,拉宾的保镖鲁宾则在枪响的一刹那,就把拉宾压到身下,而警方在案发现场却没有发现丝毫血迹。另外,案发现场刚好被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拍了下来,胶片上显示着:拉宾在中弹后,身体猛地向后一转。对比官方说法,子弹从拉宾背后射来,击断脊椎,伤及脊髓,这就让人很难理解。当脊髓受伤后,人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信息传递受到影响,会丧失运动能力,不要说转身,就连手指都动弹不了。综合上面的情况,很可能是广场枪击发生后,在拉宾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发生了第二次谋杀。
拉宾受伤之后,由他的司机达姆奇驾车送往医院,达姆奇原是一名赛车手,20余年来为4任总理开过车,经验非常丰富。可以色列国王广场到伊希洛夫医院只隔两条马路,开车只需要5分钟就能到,而当天却花了整整20分钟才到医院。达姆奇后来解释说,当天通往医院的路口不巧都设有路障,慌乱中他走错了路。
而汽车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多绕了15分钟,无疑就是让凶手逃离。但这些仅是推测而已,没有可靠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总之,人们对官方的调查和解释感到“不能满意”,于是出现了关于拉宾遇刺的种种猜测,使这起事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温莎公爵为何不爱江山爱美人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人们可以为爱情放弃多少?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的爱情,都算得上“历史上最伟大的爱情”的一个例证,并且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936年12月11日,在位不到10个月、还没来得及加冕就宣布退位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在退位诏书上签字,他离开了他统治不到一年的大英帝国,去寻找另一个爱的新天地。温莎公爵最终和自己的心上人在法国结婚,并且甜蜜地度过了35年的时光。
1931年11月,当时还是王太子的爱德华八世在伦敦的一次宴会上邂逅了一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平民妇女——沃丽丝·沃菲尔德(也有人称她为辛普森夫人),王子与沃丽丝一见钟情,但他们的来往遭到了父母、王室、内阁的极力反对。
江山和美人要选择哪一个?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难题,爱德华八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
由于世俗的虚伪和礼教的约束,沃丽丝一生都没能为公爵的举动进行公开的辩解,更不可能为自己洗刷加在身上的恶名。而人们对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原因也有多种看法:有人认为是受“现代派思潮”影响的王子要以这一举动来冲击腐朽的君主制度;也有人认为王子是为了真挚的爱情;还有人认为他是受了沃丽丝的迷惑,一时失去了理智。还有谣传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温莎公爵曾计划借助希特勒的力量,推翻丘吉尔政权,然后逼乔治六世退位,而让他重登王位。其间,还为德国法西斯提供了许多英国和法国的军事防御机密,致使德军在6周内先后击溃了法军和英军。但是很多人怀疑这种说法,也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温莎公爵做过英国的叛徒。
不管事情如何,人们所看到的事实是,温莎公爵与沃丽丝夫人一起度过了35年的幸福时光,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了爱情的伟大,一切的流言应该在他们坚贞的爱情面前不攻自破。在他们离开人世时,带走了一切的秘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记住了曾有的伟大爱情,而对探究谜底却显得不那么热心。
法国历史上的“铁面人”
“铁面人”在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7月14日清晨,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万地涌向巴士底狱,在监狱的入口处他们发现了一行字,上面写着:“囚犯号码64389000,铁面人。”
“铁面人”到底是谁?据说在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路易十六都曾下令调查过“铁面人”,但调查的结果却是无人知晓。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铁面人”身份的猜测,众说纷纭,概括出来,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