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六年八月初四(1856年9月2日)凌晨,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率兵闯入东王府,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属2万多人全部杀害,接着又准备谋害翼王石达开,石达开一怒之下,带兵远走四川。不久,韦昌辉被洪秀全处死。这就是著名的“天京事变”,这次事变以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此次“天京事变”?目前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东王杨秀清居功自傲,日渐骄纵,曾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从而引起洪秀全的不满。因此洪秀全下密诏给韦昌辉,让他带兵除掉了杨秀清。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是洪秀全让韦昌辉杀害杨秀清的,而是韦昌辉憎恨杨秀清曾多次欺侮自己,并想取而代之,因而搞了一个突然袭击。
然而,这两种说法都有材料证明,所以无法得出定论。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造船舫,致使邓世昌的炮弹打不响,北洋水师就此销声匿迹。史实证明,无论是经费还是硬件装备,北洋水师一点不比日本的联合舰队差,为什么却打了败仗,彻底消失了呢?
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27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1亿两白银,年平均300万两。就硬件装备方面,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日本联合舰队。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庞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联合舰队却一艘未沉。巨额军饷堆砌起来的一流的海军不经一战,原因何在?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舰队?
随着满族中央政权的衰弱,汉族官僚李鸿章等人纷纷崛起。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兴局厂、练新军,轰轰烈烈,在相当一部分满清权贵们看来,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军费投资就越来越少了。海军只是他们各自政治角逐中的筹码,谁还真正为海军的发展考虑?
此外,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以后,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当时的《北洋海军章程》有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另外,在满清兵部所定《处分则例》中明确规定,官员宿娼者革职。可一旦北洋封冻,海军遂淫赌于香港和上海。
战争一开始,敌人尚在有效射距外,清兵就慌忙开炮,定远舰刘步蟾指挥首先发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前部搭干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和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受了重伤。这一炮就先让北洋舰队失去了总指挥!也就是说命运攸关的4个小时的海战,从始至终几乎没有统一指挥!刘步蟾、林泰曾二位总兵,竟然无一人挺身而出替代丁汝昌指挥。
除去以上这些原因,有组织、携船艇的大规模遁逃和部分人员不告而别,致使人员减少士气大减,也是战争失败的原因。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水师,恐怕真的不能简单地归结到某一个原因或某一个人的身上。
梅林宫悲剧之谜
1889年1月30日早上七点半,仆人发现当时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和他的情人在梅林宫的房间里开枪自杀了。人们想不通年轻有为的皇太子为什么要自杀。为情?还是为争权?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梅林宫的悲剧也成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6大历史之谜中的一个,可惜直到如今也没有人能弄清事情的真相。
有人直截了当地从皇太子和他的情妇自杀于梅林宫这一事实断定,梅林宫的悲剧是一出爱情悲剧。皇太子鲁道夫在16岁的时候就和比利时公主斯德法妮订婚,然而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尤其让鲁道夫感到灰心丧气的是,斯德法妮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肯定不能再生育了,所以鲁道夫一直想要离婚,但是奥匈帝国的皇帝不同意他这么做。希望破灭后的皇太子则以到处寻欢作乐来消解他的精神痛苦,结交了许多漂亮的舞女和卖弄风情的伯爵夫人,经常夜不归宿,通宵达旦地和她们在一起厮混。
1889年1月28日,皇太子原本约好了胡约伯爵和他的妹夫一起乘火车去梅林宫附近的森林中打猎。凌晨5点半,皇帝突然召见了皇太子,一个半小时以后,鲁道夫从父亲那儿出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那里他迅速写了几封信,分别是给斯德法妮、他的妹妹、他的母亲以及一些朋友。然后他回到自己的寝宫,告别妻子和女儿后独自动身去梅林宫了,过了一会儿,另一辆马车悄悄地把他的情人玛丽也送到梅林宫去了。
因此,很多人认为,皇帝突然召见鲁道夫时一定严厉地训斥了他一顿,并且逼他立即与情人绝交,痴情的鲁道夫无法和心爱的人分开,只得和情人双双选择了殉情的绝路。
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这种为情自杀的观点,他们认为皇太子的死应从政治角度找原因。鲁道夫作为皇位继承人,自幼就受到与众不同的教育,他的老师们在学问方面都是帝国最出色的,可是却没有考虑他们的政治观点。
其实整个事件有一个关键的地方,那就是1889年1月28日清晨皇帝紧急召见皇太子,在那一个半小时里,如果知道他们父子之间到底谈了些什么,那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鲁道夫自杀的真正原因。皇帝是这个悲剧故事中唯一的知情者,然而当他撒手尘世的时候,却将整个梅林宫悲剧的谜底带走了。
八国联军用过毒气弹吗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侵华的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发生在1900年7月,当时的战争过后留下了诸多疑点,至今仍然难以解释清楚。其一,死者为何倚墙不倒?其二,英军曾经使用专门的毒气炮作为发射工具吗?其三,所放气体究竟是“绿气”还是“氯气”?其四,毒气炮如今流落何方?
以上这4个疑点如果被证实,将共同指向同一个结论——八国联军确实用过毒气弹。那么究竟史料是如何记载的呢?而且其时间要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事实到底是否如此呢?
先来看看历史遗留下来的4大疑点。首先,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天津军民死伤惨重,而天津军民死伤的形状也颇为奇特。清代的《西巡回銮始末记》中的史料上记载,在作战时清朝官兵应该还是按照以往躲炮弹的方法,藏在掩体后面。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炸弹”爆裂后,绿烟弥漫,无论是否躲到掩体后面,只要闻到绿色烟雾的就会全部死亡。
第二,当年的《万国公法》明令禁止过使用一种叫做“列低炮”的武器,因为其屠杀人类非常残忍。然而,两门列低炮却经由英舰“阿尔及灵”号运载,于1900年7月10日出现在天津港海岸,并在7月11日投入到战斗之中。经过多方考证,这种列低炮的炮弹所炸之处,绿烟四散,1米之内,人畜闻之即死。
第三,绿色的气体究竟是什么呢?
氯气是一种具有强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根据史料记载的情形,八国联军炮弹冒出的这种“绿气”极有可能就是氯气。如果氯气浓度极高时,人吸入则有可能马上窒息而死。
最后,当年的列低炮如今又下落何处呢?这将是解开谜底最有力的证据。
在那次炮攻天津之后,史料中再也没有发现关于列低炮的记载,也没有发现联军使用毒气弹的记载。天津也成为唯一受过列低炮伤害的城市。那么这两门炮究竟去哪儿了?如果是因为顾忌《万国公法》的约束,那么在天津的使用又怎么解释?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就是被清军炮击摧毁了。
历史留下的4个疑点如今都已经无法拿出最直接最确切的证据,因此,一切的结论都只是建立在种种推测的基础上,这一切都成为未解之谜。
通古斯大爆炸之谜
通古斯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附近。1908年6月30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发生了天文学史上有名的通古斯大爆炸。这次爆炸的破坏力相当于500枚原子弹和几枚氢弹的威力。爆炸使许多人和上千只动物丧生,600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全部被摧毁。
这次大爆炸实属一次罕见的异常天气现象。在爆炸发生以前,这里先后刮过两次大风,到1908年6月30日上午,第三次大风接着刮来。7点43分,这股干燥的强风夹着巨大的噪声横扫大地,接着地动山摇,许多建筑物发生了颤动,好像有许多石块撞击着各种建筑。
一开始,苏联科学家们认为,是一颗巨大的陨石从天外飞来,引起了这次大爆炸。1927年6月,气象学家库利克在爆炸中心发现了一处陨石坠落的痕迹。但是,库利克产生了疑问:一颗陨石怎么能造成如此之大的破坏力呢?于是,他尽一切努力去探索通古斯爆炸的真实起因,然而直到他逝世,他的研究仍未取得什么成果。
而苏联地球物理学家索洛托夫和天文学家齐盖尔则推测说,通古斯大爆炸是一个外星人的载人飞行物体造成的,它的爆炸是其放射性推进燃料过热引起的。因为他们在事故现场找到了用于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铀—235和钚。而当时地球人还没有能找到这两种放射性元素。
苏联科学院院士则提出了另一种推测:在通古斯爆炸的,并不是什么天外宇宙飞船,而是一个由稀松的雪团组成的彗星,它来自太阳系遥远的地方。当它以每小时4万千米的速度冲破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时,由于摩擦产生了过热的气体。这种气体一接触地面,就产生了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破坏力的巨大冲击波。
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则认为,是一个由“反物质”组成的陨石意外地闯入了地球,是它导致了这场灾难。
虽然假说众多,但要说明通古斯大爆炸的真正起因,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1912年4月10日,英国银星轮船公司新建的,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最安全的客轮“泰坦尼克”号,从英格兰南安普敦港出发,它将横跨大西洋,目的地是美国的纽约。
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没,当时“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和乘客共有2208人,生还者仅705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不仅震撼了世界,也是一件疑点颇多的悬案。
有人指出,“泰坦尼克”号上总共只有20艘救生艇,这是明显不够的,当时船上完全可以多放400艘救生艇。“泰坦尼克”号设备豪华,但为何没有配备望远镜?遇难前一天,船长已经收到发现冰山的报告,但他却没有把这么重要的情况告诉全体船员。
而且,在“泰坦尼克”号发出求救信号后,有6艘船立即赶往现场,但离它最近的“加利福尼亚人”号却没有收到信号。
更令人称奇的是,1898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逊出版了一部题为《徒劳无功》的小说,小说中所描写的情节同后来现实中的“泰坦尼克”号沉没海底几乎一模一样。这是纯属巧合?还是罗伯逊能够精确预言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没有人能知道谜底。
巴格达古电池作何解释
1936年6月,同往常一样,在巴格达城郊,一群筑路工人一大早便开始在这里修筑公路。大概过了有一个多小时,一个工人突然铲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怎么也掘不动,于是呼唤同伴帮忙,大家齐心合力,在这周围用力挖掘,结果竞挖出了一个巨大的石棺。
经过鉴定,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核姆·卡维尼格宣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在巴格达出土的陶制器皿,铜管和铁棒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上酸溶液,就可以发出电来。”
当时,许多人说卡维尼格一定是疯了,要么是个大骗子。略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公元前3世纪的波斯人,怎么可能会制造电池呢?结果经过科学实验,又有了一个更惊人的发现:古代人很可能是把这些电池串联起来,以加强电力,给塑像和饰物镀金。
古人难道真的已经使用了电池?德国另一位考古学家阿伦·艾杰尔布里希特抱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决定亲自做试验验证这个传闻。他仿照巴格达出土的“电池”原型,自己制作了一些陶瓶、铜管和铁棒,从新鲜葡萄里榨出汁液,倒进铜管中。奇迹出现了,和古电池连在一起的电压表的指针突然移动起来,显示有半伏特的电压。接着艾杰尔布里希特又做了一个试验,然后他宣布说:“我起初也不相信这件事情,但是我的试验至少证明了,卡维尼格先生并没有撒谎。”
美国科学家为了验证巴格达电池的真伪,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参加试验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除了发电外,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还有什么别的用途。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难以相信卡维尼格的推论,但是这之前发现于巴格达的古电池又该怎样解释呢?要想弄清真伪,恐怕仍需要科学上的新发现。
偷袭珍珠港内幕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最大损失,也使美国蒙受了前所未有的羞辱。但美国真的事先对日本的偷袭计划一无所知吗?还是美国为了战局的发展有意“促成”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