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呼吸器的增龄性改变
呼吸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呼吸器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临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称下呼吸道。
人类20岁之前为呼吸器的生长和成熟期,女性20岁,男性25岁时呼吸器功能达到最佳状态。随着增龄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突出表现在肺静态弹性回缩力、胸壁顺应性、呼吸肌力量、机体对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性降低。因此,老年人在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全身疾病时肺要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损害。“肺为娇脏,易感风寒”。呼吸器最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其感冒、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发病率、病死率较年轻人明显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外界环境的污染,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逐渐发生改变。
一、呼吸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鼻黏膜萎缩变薄,鼻甲萎缩,下鼻甲血管呈海绵体样变性,鼻腔增宽。喉黏膜变薄,喉软骨常有钙化或骨化;声带萎缩无光泽,弹性减少,垂直运动度减少,导致发音响亮度减弱。随着增龄,气管管腔扩大,内径增大;管壁的弹性组织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并伴有透明变性。尤其是小气道(直径2mm以下的细支气管),黏膜萎缩与管壁弹性减退变化更为明显,使小气道萎缩变窄,气流阻力增加,结果引起肺内含气量增多。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皮发生萎缩或局部增生,如黏膜受损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黏膜细胞和纤毛逐渐脱落减少,纤毛的运动能力、排除异物能力,免疫防御能力减弱。
二、老年肺
“老年肺”是指因单纯增龄而引起的肺泡腔增大,肺泡壁变薄,呼吸内膜增厚,肺组织弹性纤维断裂的肺结构老化。其肺的老化表现为:①肺组织颜色灰暗,肺实质减少,肺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松软,肺内含气量增加;②肺组织回缩能力和速度下降,触摸肺呈棉花样感;③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管扩大;④肺泡壁变薄甚至断裂,致使肺泡壁中的毛细血管数量和管内的血流量减少,这可能是肺泡壁周围弹性组织退变和长期过度通气所致;⑤肺泡壁弹性纤维变性,数量减少或消失,胶原蛋白的交联增加,肺硬度增加,肺泡回缩力降低,肺功能降低;⑥肺泡壁断裂而形成肺泡相互融和,肺泡数量减少,肺泡腔扩大,残气量增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由于肺泡过度扩张,常易发生老年性肺气肿。
三、呼吸器官的功能变化
呼吸器官的结构变化必将影响相应的功能状态。随着增龄,肺活量:即用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之为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至45岁后下降速度加快,70岁老年人的肺活量减少40%。
成年后随年龄的增长,气管和支气管内气体量以及肺泡无效通气量,生理无效腔均增加,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肺通气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的弹性收缩力减弱,气道阻力增加,引起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心排血量减少,肺部的血管也发生改变,管壁的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和基质增多,致使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弹性降低,局部血流阻力增大。由于肺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肺换气的效能降低,使气体的弥散功能降低,呼吸膜的最大有效交换面积减少,如70岁的老年人可从30岁时的约70m?减少到60m?左右。
第五节消化系统的增龄性改变
随着增龄,消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其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增龄性改变。由于消化系统有足够的储备力,人类在老化过程中,年龄的增长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消化系统仍能保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胃肠功能的轻微变化也可能发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临床上最典型的老年性便秘。因此,研究消化系统的增龄性改变尤为重要。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及****;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肝和小肠腺、大肠腺。以下从消化管和消化腺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增龄与器官、组织形态结构相关生理功能的增龄性变化。
一、消化管的增龄性改变
1.口腔
“牙齿好,吃饭么么香。”“牙齿好,胃口就好。”这些广告语,充分说明了牙齿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口腔颌面部肌肉松弛,咀嚼功能减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牙齿和牙周组织的退行性变。长年累月地咀嚼,使得牙齿咬合面的牙釉质逐渐磨损,变薄且无光泽,牙本质外露,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酸痛,即牙本质过敏症。如果牙本质磨损至牙髓暴露,就会发生牙髓质感染,引起牙齿疼痛,牙髓坏死,并发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牙齿局部或全部脱落。由于牙齿脱落,上、下颌骨与下颌关节结构发生改变,影响食物的咀嚼,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出现老年性消化性营养不良。
2.咽与食管
吞咽困难是老年人群最普遍的现象。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复合运动,它涉及口、舌、腭、咽、食管、相关肌肉以及神经的协调与控制。吞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口至咽,是一个随意运动,通过骨骼肌收缩活动来完成;第二阶段是咽与食管之间的食管上括约肌舒缩,是一个复杂而快速的由神经控制的反射动作;第三阶段是由食管平滑肌的蠕动将吞入的内容物向胃部推进。
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老年人,其吞咽过程中的反射、收缩、蠕动的同步协调性较差,影响吞咽活动,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吞咽动作较难完成,食管内食物滞留有梗阻感,严重者可伴有食物反流。临床上出现烧心、胸痛、吞咽困难,我们称之为“老年食管”。
3.胃
“牙齿是食物的粉碎机,胃是食物的搅拌机”。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受纳食物;胃通过平滑肌的舒缩产生蠕动,搅拌与混合食物,调和食糜;同时,胃还分泌胃液,内含黏液、盐酸、消化酶、激素、内因子等。如胃黏膜腺分泌的内因子,帮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维生素B12,后者是红细胞发育成熟所必需的物质。因此,内因子缺乏可导致贫血。
随着增龄,胃液的基础分泌量和最大分泌量均低于年轻人,日分泌量约为年轻人的1/3。胃体腺分泌能力减弱,胃酸分泌量降低,游离酸、总酸、消化酶分泌不足,60岁的老年人,游离酸、总酸的分泌量降到年轻人水平的40%~50%,基础胃酸和最大胃酸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并随着年龄的增加继续减少。由于低酸,影响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造成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功能不同程度的减弱。
随着年龄增长,黏膜、胃腺、平滑肌萎缩变薄,弹性减弱;胃腔增大,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滞留,影响胃对食物的消化与排空,导致胃排空时间延长,易出现胃下垂。因胃黏膜血流量减少,供血不足,胃黏膜萎缩,黏液分泌减少,影响胃黏液的屏障保护作用,胃黏膜易受物理、化学的影响而损伤;易患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4.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进行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上端起自幽门,下端与盲肠相接,成人全长5~7m。随着年龄增长,小肠皱襞数量减少,黏膜萎缩,黏膜层变薄,色泽浅淡。小肠黏膜的绒毛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老年人小肠上皮绒毛卷曲、变宽、缩短,数目减少,绒毛活动降低;肠壁血管老化,平滑肌萎缩,使小肠有效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降低。
老年人由于小肠被动吸收和主动转运功能降低,许多营养物质随增龄而逐渐减少。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鉴于上述原因,临床上老年人易患吸收不良症。吸收不良是指胃肠道分泌消化酶及其调节功能减弱,影响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当然,引起吸收不良的常见原因还有感染、小肠息肉、胰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患有吸收不良症的老年人,表现为营养不良,身体极度虚弱,必须给予营养补充,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5.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的末端,长约1.5m。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人体废物。随着年龄增长,大肠黏膜出现萎缩,对水分的吸收能力降低;由于直肠平滑肌萎缩,肛提肌、膈肌、腹肌等的收缩力减弱,运动减少,肠蠕动能力减弱,直肠需要大容量的刺激才能引起排便反射。同时,肠内容物通过缓慢,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大便干结,导致老年人排便困难或便秘。
便秘,《黄帝内经》称为“大便难”,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或大便干燥难以排出,一般认为排便间隔时间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便秘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与年龄呈正相关。引起便秘的因素较多,美国学者研究证实:肠道平滑肌支配神经系统的退化是便秘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增龄,肠蠕动减弱,大肠平滑肌收缩无力,排便肌无力,饮水不够,膳食中缺乏粗纤维,精神改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某些肠道疾病(如肠息肉、肛裂等)均可引起便秘。长期便秘可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其中肠毒素的重吸收,对人体危害较大,加速机体衰老,故应积极防治便秘。
二、肝脏与胆囊的增龄性改变
1.肝脏是一个多功能器官,是人体的“化工总厂”。除合成和分泌胆汁参与食物消化外,还是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的场所;激素的灭活、药物和毒素的解毒等均是肝脏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起肝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肝的体积有明显减小,重量减轻,较年轻人减少约10%;到80岁后减少速度加快,约为正常肝的50%。(资料显示,正常成年人的肝平均重量为体重的2%左右)。肝门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萎缩,肝细胞数量减少,出现散在的多倍体细胞,尤其是四倍体细胞,这是老年肝的重要标志。
肝脏具有较大的储备能力,即使肝结构有增龄性改变,但健康老年人的常规肝功能检测,其结果仍然正常,如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老年人肝的自由基总量明显高于年轻人。随着增龄,肝血流量减少,其肝的转运、代谢、排泄、解毒功能均有减弱;致使老年人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相应的转换酶活性减弱,清除率下降,从而影响药物的灭活与排出,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时间延长。在老年人临床用药中值得注意。
2.胆囊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胆囊呈梨形,容量为40~60ml,有储存、浓缩胆汁,调节胆道压力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上的老年人,胆囊壁和胆管壁变厚,弹性变低,胆囊增大下垂,胆汁淤积浓缩,胆总管直径从12岁的6.8mm增大至70岁时的12mm。胆囊内含的胆固醇随着增龄而增多,易发生胆囊结石症。临床资料显示,成年人胆石症的发病率为15%~20%,70~90岁的老年人胆石症的发病率为40%~60%。胆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胆汁内出现不正常物质,胆汁成分发生改变所致。研究发现,当胆汁内胆固醇、卵磷脂、胆盐比例发生改变时,可形成胆固醇结石。这与老年人调节自身胆固醇水平稳定有关。
第六节内分泌系统的增龄性改变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于某些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甲状旁腺、性腺、松果体等。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一起,对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各种功能活动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最近研究证实,胰岛素途径与衰老的调控是最近几年研究的前沿。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生殖功能,运动耐力、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等功能都会随着增龄而衰减。这些功能的衰减与内分泌功能衰退密切相关。增龄性内分泌腺的老化,会导致某种激素的变化。
1.性激素
性的衰退,性腺的萎缩,生殖功能的减退是老年人内分泌功能改变的重要标志。在衰老过程中,男性生殖功能、****和性活动均有减退。然而,它不同于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就很快完全丧失生殖功能,老年男性的这些改变是缓慢渐进的,个体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不会严重快速地丧失生殖功能。
(1)男性激素:男性主要性激素是睾酮,其动态变化规律,表现为青壮年处于高浓度水平,45岁左右睾酮水平开始下降,自50岁开始血清睾酮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昼夜节律性分泌的晨间分泌高峰消失。增至50~60岁,其血清睾酮的含量为青壮年浓度的41%~45%;至61~70岁,其血清睾酮含量为青壮年浓度的35%;至71~90岁,其血清睾酮的含量为青壮年的30%左右。说明仍在低浓度正常范围内波动,没有完全丧失睾酮分泌的表现。
增龄性男性睾酮水平下降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老年人****产生睾酮的能力显着下降,特别是在应激情况下产生睾酮受到抑制。②老年男性睾酮的分泌率和代谢率均有降低。③过量饮酒、某些药物、某些疾病均可损伤老年男性****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性功能低下、睾酮水平下降并不发生于所有老年男性,部分年过80岁的健康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仍可维持在正常年轻人范围之内。曾有报道,年过90岁的男子仍有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