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是人们交流感情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人际交往中,由于说话水平的不同,所获得的效果和回报也大不相同。说话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我们在社交中左右逢源的“法宝”,也是打开他人心扉的“金钥匙”,更是获得众人拥戴的“如意棒”。
做好交谈前的“热身运动”——寒暄
寒暄可以使双方放松一些,熟悉一些,造成一种有利于交谈的氛围。通过寒暄,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对方,有利于找到共同的话题,有利于采用策略进行深入的交谈。
问候和寒暄虽然是一些单调而且简单的话语,但是却不可忽视。因为它是交谈的催化剂,能够在彼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满足人们的亲和心理。
寒暄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是任意的寒暄都能起到这种作用。不恰当的寒暄很可能会弄巧成拙,而寒暄的恰当与不恰当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一般来说,凡是能引起对方兴致的话题,都适用于寒暄。
甄理是某机械工厂的销售能手,当初他进入这家工厂的第一项销售任务就是向山东某公司推销机械零件。这是一件棘手的任务,因为这笔交易已由该公司初审,未被批准,能否重新寻找到成功的机会,全看甄理的谈判本领了。
作为销售代表,甄理深知肩上的重任,他稍做准备就坐上开往山东的列车。接待他的是公司的客户主任,甄理见到客户主任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正因为你,使我有机会在我生日这一天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谢谢你!”这是一句非常得体的开头语,它简明扼要,但是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它表达了几层意思:感谢主人慷慨赐予的机会,让他在自己生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来到这里,而且这里是他的出生地。这个开场白拉近了甄理与客户主任的距离,也让甄理的山东之行取得了成功。
寒暄是正式交谈的前奏,它的“调子”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谈话的过程。因此,对寒暄绝不能轻而视之。在寒暄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态度要主动热情、真诚友善
寒暄时选择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语句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表示,还有赖于主动热情、真诚友善的态度。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寒暄的目的才能达到。试想,当别人用冷冰冰的态度对你说“我很高兴见到你”时,你的感觉一定不好。当别人用不屑一顾的态度夸奖你“我发现你很精明能干”时,你的心情不会因此而高兴。
2.把握尺度,适可而止
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个“度”,寒暄也不例外。恰当适度的寒暄有益于打开谈话的局面,但切忌没完没了,时间过长。我们要善于从寒暄中找到契机,因势利导,言归正传。
3.要选好话题
一般来讲,在寒暄时可以选择以下的话题作为开始。
(1)天气
天气几乎是中外人士最常用的普遍的话题。天气对于生活的影响很大,天气很好,不妨同声赞美;天气太热,不妨交换一下彼此的苦恼;如果有台风、暴雨或是季节性流行病的消息,更值得拿出来谈谈,因为那是人人都关心的话题。
(2)窘事
自己闹过的有些无伤大雅的笑话,像买东西上当、语言上的误会等。这一类的笑话,多数人都爱听。开开自己的玩笑,除了能够博人一笑之外,还会使人觉得你为人很随和,很容易相处。
(3)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这也是人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新发明的药品、著名的医生、对流行病的医疗护理、自己或亲友养病的经验、怎样可以延年益寿、怎样可以增强体质、怎样可以减肥等一类的话题,也许纯粹就是一家之言,但它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特别在遇到朋友或其家人健康有问题的时候,假如你能向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他会对你非常感激。
(4)社会新闻
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也是闲谈的资料。假使你有一些特有的新闻或特殊的意见和看法,那足可以把一批听众吸引在你的周围。
(5)家庭问题
关于每个家庭里需要知道的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儿童教育、购物经验、夫妇之间怎样相处、亲友之间的交际应酬、家庭布置等,也会使大多数人产生兴趣,家庭主妇们尤其关心这类问题。
在体育比赛之前,运动员都要做一些热身运动。其实,寒暄就是交谈前的热身运动,是为交谈做准备的。寒暄可以使双方放松一些,熟悉一些,造成一种有利于交谈的氛围。通过寒暄,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对方,有利于找到共同的话题,有利于采用策略进行深入的交谈。所以在和他人谈话中,切不可轻视寒暄的作用。
掌握说话语序,把重点放在后面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最想让对方接受的信息,放在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的最后,并且留下适当的时间让对方能够把信息转化成为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各种选择。一般来说,在二者选择其一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后者。如果你想让对方选择自己所期待的,问话时最好把它放在后面。例如,在商店中,当一位客人买了许多东西正要回去时,聪明的售货员会问:“是要我帮你送过去呢?还是你自己带回去?”大多数客人听了都会说:“还是我自己来好了。”这样,售货员不但表达了关怀之情,同时又替自己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想对一名不速之客下逐客令,不妨对他说:“是今天喝一杯呢,还是下次再喝?”客人听你这么问,大多会说:“下次再喝吧。”这就是利用了人们面对多项选择时选择后者的习惯。
实际上,这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就是一个“瞬间记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过目不忘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因此许多人在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往往只会将这些事物的信息放在大脑的一个“暂存区”内,这些存在暂存区的信息,通常会有两个出路,一条是进入人们大脑的永存库,成为记忆,另外一种就是忘却。但是无论如何,信息在正常人的“暂存区”的时间为4~6秒,不会超过10秒。这就导致到许多人在听别人讲话之时,往往只会记住最后听到的那些信息。而这对于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最想让对方接受的信息,放在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的最后,并且留下适当的时间让对方能够把信息转化成为记忆。
一个培训师在给一家知名连锁店的员工讲营销技巧的时候曾出过这样一个题目:“如果顾客说:‘太贵了,能打折吗’,你该如何回答?”员工给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价钱虽然稍微高了一点,但质量很好”,另一种是“你看这质量多好,价钱高一点也是很正常的”。这两种回答除了顺序颠倒以外,字数、措辞没有太大的变化,却让人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先看第二种回答,它的重点放在“价钱”高上,因此,顾客可能会产生两种感觉:其一,尽管这件商品质量很好,但也不值那么多;其二,这位营业员可能小看我,觉得我买不起这么贵的东西。而第一种回答,它的重点放在“质量好”上,所以顾客就会觉得,正因为商品质量很好,所以才这么贵。
说话语序的调换能使人们要表达的事情的含义产生很大的差别。而且,通常是被放在语序后面的那部分将会成为表达的重点,更让人印象深刻。例如,你帮别人介绍男朋友,如果你说:“这个男孩是一流大学毕业的,身材高大,品性也很好,就是长得有点普通。”这样的说法,会让对方把关注点放在男孩的相貌上,从而忽视了男孩其他方面的优势,你做媒的成功几率也会很小。如果你换一种说法:“他虽然长得不是很帅,但是他是一流大学毕业的……”结果也许就会不一样。
一般来说,把说话的重点放在后面,适用于交际时彼此间简短的交谈中。而在一次较长的演讲之中,演讲者应该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始。因为正常人持续接受信息的能力,在15分钟内达到顶峰,之后便持续下降,45~60分钟后进入低谷,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脑疲劳期,这时听众接收信息的能力会很弱,无法正确理解演讲者的真正意图。
掌握说话的顺序是一门学问,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灵活运用。这样,我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好地被对方接收了。
控制好说话的节奏
说话没有节奏变化,就会像催眠曲一样使人昏昏欲睡;反之,如果能够掌握好说话的节奏,就会使人愿意听,喜欢听。
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很快,一大堆话一口气就能说完,别人形容像是打机关枪。而另外一种人则恰恰相反,说话慢条斯理,半天也挤不出一句话来。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就是没有掌握好说话的节奏。
节奏,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运动形式的一种表现。日出日落,潮涨潮消,花开花谢,冬去春来;人的起居作息,社会的兴衰更替,都无不体现出事物运动形式的变化,一种有规律、有秩序的变更。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呈现的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就是节奏。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对琵琶音乐节奏有过绝妙的写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里的“急雨”“私语”“莺语”和“大珠小珠”就生动地展现了琵琶乐音的轻重快慢及起伏停顿的节奏。现代人也常说,“急人快语”“疾言厉色”“语重心长”“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等。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口语节奏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形象内涵和动人力量。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一篇口才学论文中,认真地分析和论证了口才的语言技能问题。他得出结论:口头表达艺术主要有四大要素,而其中占第一位的就是口语的节奏。
节奏主要体现为快慢和停顿。说话没有节奏变化,就会像催眠曲一样使人昏昏欲睡;反之,如果能够掌握好说话的节奏,就会使人愿意听,喜欢听。一般来说,口语的节奏有两种语言效果。一种效果是,高亢铿锵的语调催人奋发,快的语速使人激动、紧张,低沉的语音叫人深思和黯然神伤。或者进一步说,快的语速、重的语音、扬的语调、短的句式、小的停顿、凝练的信息内容、刚健的词语风格会表现出兴奋、爽快、高昂、激动和急切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听众不自觉地受到相应的感情冲击和影响,并产生相应的亢奋、紧张或紧迫等心理。
另一种效果是,慢的语速、轻的语音、长的句式、大的停顿、抑扬的语调、松散的信息内容、柔和的词语风格可显示出安然、从容、平静、淡雅和严肃、沉重的感情色彩,从而又会使对象不由自主地受到相应的情绪感染和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闲散、恬适、庄重、深沉或悲痛的心理。
说话时,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能形成了口语的乐感和悦耳动听。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上台不是唱歌,而是把数字有节奏地、有变化地从1数到100,结果倾倒了所有的听众,甚至有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一次谈话、一堂讲座、一场辩论、一台演讲、一堂教学从头到尾声调高亢不行;轻声细语也不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不妥;光怪陆离、危言耸听也不佳。要使听众自始至终都能精神饱满,有效地接受信息,使谈话、讲座、辩论和演讲获得理想的效果,说话者应该做到两点。第一点是在声音形式上,语音要有高有低,语调有抑有扬,语速有快有慢,吐字停顿有长有短。第二点是在内容、风格和表达手法方面,信息要有强有弱,主旨有贴有离,文采有浓有淡,风貌有俗有雅,情与理有穿插交错,论述与例证用多种多样的逻辑格式展开。
说话的节奏和说话的语气一样,都会影响到听众。说话的节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恰当地运用说话的节奏,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
用幽默融化社交中的坚冰
在社交中,幽默是缓解人际紧张的安全阀,可大大降低彼此间的摩擦系数,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幽默,来自拉丁文的意译,原意是在植物中起润滑作用的汁液。在摩擦太大难以转动的齿轮中加适量的润滑剂,齿轮就会轻松咬合,自在运转。在社交中,幽默是缓解人际紧张的安全阀,可大大降低彼此间的摩擦系数,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一位人际关系专家曾指出,如果一群人能为同一件事开怀大笑,表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经验、态度或信念。依据人际吸引理论,人类会喜欢拥有相似态度或价值的人。因此,同时为某件事而笑,是发展友谊的第一步。另外,笑不但可形成人际的沟通,也能在人与人之间划分界线。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无法和一个团体的其他人一起笑,则此人将会自觉是个外人,而与团体间有一道鸿沟。
美国学者特鲁·郝伯曾说过:“要运用你的幽默力量去主动与人交往,在与人接触的最初那一刹那,幽默就已经帮你把自己的壳打碎了。”每当你面临人际关系的种种烦恼和危机时,请别忘了邀请“幽默”为你化解烦恼。
很多人认为只要让人发笑的语言都是幽默。其实,让人一听就发笑的只是笑话,只有让人听了想想再笑的才是幽默,它表现在生活与社交中,常有讽刺的意味,但又没有讽刺的尖刻,更不像滑稽那样外露,却比它们更有文采,更有意义,是充满人生智慧的微笑,所以它是一个人才能的显现,表现了一个人高雅的风度,拥有幽默的人,往往是知识渊博、辩才杰出、思维敏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