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林莽刘福春
面对真实的历史
这本选集,不想标新立异,也不为这个那个主义或什么主张,它仅是我们对五十年采的中国诗歌的感受、看法与认知。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对于这本选集,也许有人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它无法接受,这也是正常的。我们以为,每个不同的选本都应该有所差异,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选本,是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阅读这五十年诗歌的结果,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当代诗歌就是如此。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如果每一位艺术家、每一位诗人都能以独立的人格,纯正的心灵,真诚而自由地讲出自己的主张,我们的艺术就会获得更大的拓展。
自本世纪以采,中国的诗歌语言方式与传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19年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到40年代末的三十年中,中国新诗已形成了自己的基本品格。自1949年后,因特定的历史演变和境遇,中国新诗随之开始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选本,就是面对1949年到现在这一时间段中国新诗的现状,基于我们的认识而选择的部分优秀诗歌作品,以它的实际内容表达了我们对这五十年中国新诗的认识。
从大体情况看,这五十年的中国新诗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949-1976年;1976年到现在;还有台湾诗歌以及海外华人诗歌。凡经历了这几十年历史的诗人,无不深切地体会到,中国诗歌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政治文化的巨大影响,这三个组成部分无疑也是因此而形成的。
什么是诗?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优秀诗歌传统的国度应该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但近几十年的历史的震荡,它又成为了我们时代每一个诗人必然面对和不可回避的现实。诗歌历采是受限于政治社会文化的,近五十年的中国新诗更是如此,这种巨大的社会因素甚至使我们中的不少人迷失于诗外。它使我们的诗歌在某些时期完全沦为了政治的附属品。我们以为诗歌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不是政治的、不是哲学的、不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它远远超越于那些表层的社会问题,它所解决的不是那些实际的与实用的各色各样的思想问题,而是要创造人的生命内在的精神世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历了几千年,古往今采多少壮举,多少悲歌,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多少永远无法忘怀的伤痛与灾难,它不仅仅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或某一段历史,它们是属于所有人类的,不仅属于过去,属于今天,也属于未采。因此,真正的诗歌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它穿越历史,如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
回首这短短的五十年,由于重大的社会变革伴随而采的对所有文学与艺术的要求与制约,许多卓有成绩的诗人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改变着他们的诗歌写作方式,有的甚至慨然搁笔。尽管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压力还是在不断地加强着。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直到“史无前例的**********”运动,我们的诗歌也遭到了最大的蹂躏与破坏。1955年,一位著名的诗人发表了《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轮廓》的长文,第一次把“五四”以来的新诗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两条阵线。从此,中国新诗开始了一个以社会政治判断诗歌艺术的时期。在此之前的许多诗人已经在写作上遇到了问题,他们无法再按照自己以住的方法歌唱,新诗自“五四”以来所开拓的艺术经验也不再适于社会的要求,许多诗人失去了自己,也因此失去了正常的诗歌创作。当我们沉痛回首那一个时期的诗歌作品,我们看到的是许多有创作力的诗人遭到了不应有的批判,我们的诗歌显得那样的贫乏和苍白。政治化与伦理道德化对诗歌的束缚,使我们的诗歌道路变得异常狭窄。
政治运动使一批大诗人失去了写作的基本权利,五六十年代的诗坛大多被空泛的颂歌与粗浅的战歌所充斥着,好的诗歌作品寥若晨星。
70年代的末期,中国的文化艺术开始有了转机。在长期的压抑中聚凝了多年的诗歌的能量开始喷发了出来,它包含着几代诗人的努力与期待,在那些难以抒发胸怀的时期,许多对人生持有坚定信念的诗人并没有停止生命的歌唱。
最先被人们关注的是“归来者诗群”,他们是特指在50年代被历次政治运动所迫害的诗人,他们同更广义上的艺术的回归形成了那个时期的一股潮流,走在了社会生活的最前列。他们抒发自已多年来的生命体验,他们心灵的赤诚与真挚使诗歌绽放出了火焰的光芒。这无疑是一种庄严的反叛,是对近几十年形成的所谓诗的艺术格局的反叛,这无疑是一种再生,是挣脱了艺术为社会意识服务的美好人性的再生。这一批诗人并不仅仅满足于“****”结束后,一些老诗人所呼吁的“诗歌必须讲真话”这样本不属于诗歌艺术的问题,他们以更为深挚强烈的情感与现代智慧写出了许多让人心灵震撼的诗篇。
在“归来者诗群”回归的同时,还有一批青春的回望者也加入了他们的合唱。与小说界的“伤痕文学”相似,这批更年轻的诗人,以对青春的祭奠与回望,以对现实的提示与鞭笞完成着他们对“归来”的加入,进一步实现了与中国新诗传统的回归。
如果说30年代的中国新诗完成了它的第一次飞跃,那么70年代末,80年代初冲出地表的“新诗潮运动”无疑是中国新诗的再一次飞跃。“新诗潮运动”是起源于“****”中期的青年一代的一批思想的先觉者,他们在老一代诗人的经验之中,开启了新诗的再一次革命。“新诗潮”人们习惯称之为“朦胧诗”,这个以贬意出现的名字在新时期里无疑带动了一个时代新诗的革命。而后兴起的“后新诗潮”使中国的整个80年代一直处于不断变革的涌动之中,这种变革的延续为九十年代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进入了一个趋于平静的时期,许多人在讲的新诗的衰落,以及拯救诗歌,我们以为都是站在以往的或者说是站在五六十年代的观念上看现在的诗歌,那种******时代的大众诗歌、****时代的小靳庄诗歌、甚至后来的诗歌运动,可以说,那都不是诗歌正常化的年代。而90年代的诗歌,在经历了近些年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诗歌的借鉴和冲击之后,我们的诗歌开始进入了一个多远共生,对抗发展的新时期。诗人不再仅仅用一种方法思维,他不再满足于对“主义”和“流派”的简单追求,许多人找到了自己的诗歌之路,我们逐渐拥有了一批趋于成熟的诗歌创作者,他们沿着自己诗歌艺术的道路在艰难而清醒地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中国的诗歌不会消亡,它也不需要什么人拯救,诗歌是不配的,它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它是我们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具体到台湾诗歌与海外华人诗歌,自50年代末开始的台湾现代派诗歌发展到现在,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它比大陆80年代新诗潮的涌动早了近三十年。从汉语诗歌的范围看,无疑它们都是中国现代新诗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是对中国新诗不可或缺的推进与延伸。
我们的这本五十年诗选,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广泛的阅读,最终选定了125家共240首。这就是我们对近五十年中国新诗的认识与见解。半个世纪来,我们的诗歌艺术所经历的道路是曲折的,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一切已变得十分简单。我们以为,凡是真正为中国诗歌艺术认真负责的人,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200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