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7300000037

第37章 中国人谈爱(6)

嵇康说得更大胆。他为拒绝做官,给朋友的信上说自己是“每非汤武而薄周孔”。“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意思是,他经常非难商汤王、周武王,轻视周公和孔子。他乐于游山玩水,欣赏自然,而惧怕做官。他说,我怎能放弃我喜爱,而去做我所惧怕的事呢?

因此,阮籍、嵇康的思想解放比王弼更彻底。王弼是承认名教的,而主张名教应顺应自然;而阮籍和嵇康则是否定名教的,主张完全发展的人的天性。

现代社会在爱的问题上,比较接近王弼的观点。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男女爱情的处理,是主张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依靠男女之间的情感的天性而自然发展;并不主张父母的强制,也不鼓励让爱情受到财产、名利、地位等的制约。同时,也不鼓励违反法律的爱情,如重婚或第三者等。

朋友之间的友爱,应建立在不违反社会公德条件下的感情基础之上,而不是依靠利益或权势。

二、唐代哲学家论爱

魏晋南北朝之后,由隋文帝重新统一了中国,隋代时间很短,但接踵而至的是中华帝国的盛世——唐代。

佛教是在西汉末到东汉初期,开始从印度引人中国。佛教经典的全面引进、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都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道教是在东汉末开始形成的,而道教哲学的建立,也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在同一时期中,儒学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在整个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哲学上形成了佛、道、儒的大交流,大融合。在中国哲学史上,这是第一次中外哲学思想的大汇流,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重要的儒家哲学家有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以韩愈的影响为最大。

韩愈的生活年代是768—824年,他是唐代中期(代宗到穆宗)的人。他祖籍在河南,先代居住河北昌黎,所以,也称韩昌黎。他自幼勤奋,志向甚高。他考取进士后,当过监察御史;因劝阻皇帝迎佛骨而被贬到广州潮州当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兵部、吏部侍郎等高官。他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在文 学上他提倡古文,对转变当时形式华丽而内容空泛的文风有很大贡献。他在哲学上,恢复孔孟儒学的本来内涵,将人们的思想从佛、道两教的空谈和迷幻中拉回到了人间社会。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的哲学论文很多,有《原道》、《原性》、《原人》、《原毁》、《原鬼》等,涉及的方面很广。韩愈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恢复了儒学的正规传统。

本书四五两章提到,董仲舒等汉代儒家将儒学引导到谶纬神学的方向,与孔子、孟子的以伦理学为主体的儒学方向是违背的。

韩愈将儒学重新拉回到伦理学的方向,因此,他自己认为是继承孔、孟的真正传统的。

韩愈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

韩愈认为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主要传人,这个论点应该说是正确的。他说:孟子之后,儒学失传了。这是对以董仲舒为主的汉代经学和谶纬神学的有力否定。这个观点恢复了孔孟儒学以“仁”和“仁政”为中心的本来涵义,直接影响到宋代之后的新儒学。

因此,韩愈是中国儒学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位重要哲学家。

韩愈的重要论述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

他这句话将儒学的精华概括为:仁、义、道、德。大意如下:

仁,就是博爱,是儒学的最高原则;

义,是将仁付之于适当的行动;

道,是由仁、义出发去做人;

德,仁、义出于自己的内心,而不依赖外因。

韩愈这句话概括了几个十分重要的与爱有关的论点:

(一)他将“仁”作为儒学的最高原则;而什么是“仁”?他明确提出“博爱之谓仁”的观点。

孔子提出过“仁者爱人”;孔子对“仁”,还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韩愈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认为仁”就是博爱。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过“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将博爱提高到人类进步的最高原则。而韩愈在8—9世纪时,就将博爱作为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当然,韩愈的时代与法国大革命的时代是很不一样的;韩愈当时不可能将博爱与民主、自由思想相结合。但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韩愈在中国的中世纪的唐代,将博爱提高到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哲学成就。

(二)韩愈将“仁”与“义”相联系,这是继承孟子的思想,并且对“义”提出更明确的含义行而宜之之谓义”。意思是:将仁付之于适当的行动,称谓“义”。

因此,仁爱不能停留于口头,而必须有行动,并且是合宜的行动。口头挂着“仁爱、博爱”,而没有实际的行动,不是真正的“仁爱”或“博爱”。有爱心而行动是不适宜的,例如父母对子女的溺爱,破坏别人家庭的男女****等,都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爱。

(三)韩愈将仁爱与道德相联系。

他认为道德必须建立在仁爱的基础之上。对民众没有仁爱之心的“道德”,只能是假道德。

当代中国,官场与商场上道德沦丧的情况很突出。官场上,有贪污受贿的,有欺压民众的;商场上,有卖假药的,有卖有毒奶粉的。对于这些现象,当然应建立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法律惩处等强大的制约机制;在全社会,也需要大力宣扬中国传统的“仁义”和“道德”思想,以树立社会的道德规范。

宋明思想家论爱

中国宋代的迄止年份是960—1279年,元代是1271—1368年,明代是1368—1644年。欧洲的中世纪是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在15—16世纪。因此宋、元、明时期,正是欧洲的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受宗教控制的愚昧而黑暗的时期,而宋明新儒学,却显示了较高的理性思维。这是认识宋明新儒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宋明的儒学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和汉唐的儒学相比,有很多的新内容、新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被称为“新儒学”。

宋明新儒学的产生,有一些经济、文化和思想背景:

(一)宋、元、明时期的经济发展。农民虽然仍租种地主的土地,但已有较多的自由。宋代通过垦田、围田,农田面积有很大增加。特别是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有很大提高。制茶、纺织、瓷器、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很有名。苏州、杭州、扬州、泉州等工商业城市相当繁荣。

(二)科技和文化的进步。火药、指南针、活版印刷等发明都在宋代出现,传播到全世界。著名科技著作有秦九韶的《算术九章》、沈括的《梦溪笔谈》等。宋词、元曲、明杂剧的成就都很高。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都要求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引导。

(三)哲学思想上,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大融合。新儒学吸取了佛学和道学思想的精华。

(四)宋明时期,全国建立许多传播学术思想的书院,并且树立了不少学派,学派之间的自由争论盛行。这种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对于新儒学的发展关系甚大。

宋明新儒学,与先秦时期的孔孟儒学相比,更为完整;因为先秦儒学主要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而新儒学则包含了本体论、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伦理学、心理学等许多内容。但是,并不能说它比先秦儒学更为完美;相反,它具有一定的理论缺陷。到明末清初之后,它为许多学者所批评,并且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

宋明新儒学与孔孟儒学的共同特点是对伦理学的重视。因此,宋明新儒学的理论与人类的爱有密切关系。新儒学与孔孟儒学相比,它将伦理学以及对人类爱的论述与本体论结合得更紧,因此也将伦理学与爱的学说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根据宋明新儒学的发展过程,下面按时间的先后,选择几个最主要的哲学家来介绍。他们是,张载、二程、朱熹、王守仁。

一、张载

张载的生活年代是1020—1077年,他是周敦颐(新儒学的开山祖师)的同时代人。他生于长安,长期住在陕西眉县横渠镇,因而人们称他为“横渠先生”。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人,所以人们称他的学派为“关学”。他是一个务实的人,年轻时喜欢谈兵法。他曾经研习老子和佛学多年,感到没有收获,就研读儒学,探索宇宙和人生,确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他的弟子描述他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他的主要著作是《正蒙》。这部书的最后有一篇 《西铭》,后来二程称《西铭》是孟子之后儒学的最杰出文献。

与人类爱有关的学说,他有以下几点思想:

(一)“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观。

关于人性问题,张载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正蒙·诚明》)

张载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部分。所谓“天地之性”是天所赋予人的本性。这种人性,例如人性之善、仁义道德等,是永恒不变的。每个具体的人(形而后)所表现出的是“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有美恶、智愚的差别。每个人只要善于反省自己(善反之),那么,就能保留“天地之性”。

对人民大众的仁爱、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子女对父母的孝爱,按张载的学说,都是属于“天地之性”。至于具体的人,对仁爱、慈爱、孝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能充分理解并实践人类的爱;有的人则不论是对大众、对父母、对子女,都没有感情,这就是“气质之性”。但后一种人,如果能经常反省自己,也能恢复他的“天地之性”。因为只有“天地之性”是人的固有本性。

(二)“民胞物与”的社会-生态观。

张载有一句著名的言论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西铭》)

意思是:我把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看成是我的同胞;将自然万物看成是我交往的朋友。也就是说:要将一个人的爱扩大到我的所有同胞,并且扩大到自然中的各种生物。

这句话的思想境界相当高,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有这样的思想相当不容易。这两句话在今天世界正在进人全球化的时代中,在世界人民更加重视自然生态的保护的时代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为天地立心”的人生哲学。

张载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语录》)

“为天地立心”的意思是:要使人们的心灵能够感悟宇宙和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生民立道”的意思是:要使人民大众都能寻求到做人的道理和社会幸福的途径。“为往圣继绝学”,意思是:要继承和发展成为“绝学”的正统儒学。“为万世开太平”,意思是:要为人类的世世代代开辟一个永远和平、美好的未来。

对今天来说,其中的第三句,不一定理解为继承儒学,而可以理解为继承人类的一切优秀科学与文化传统。

从人类爱的角度看,这几句话既有对宇宙和大自然的爱,又有对广大人民的爱,还有对人类未来的爱,是有极高思想水平的。

二、二程

二程,就是程颢和程颐兄弟两人。他们都是宋明新儒学中理学一派的奠基人。程颢的生活年代是1032—1085年(宋仁宗到神宗);程颐则是1033—1107年。弟弟比哥哥多活了20年,这也是程颐的学说发展得较为完整的原因。他们是河南伊川人,长期在洛阳讲学,被人称为“洛学”。后来学者称程颢为明道先生,称程颐为伊川先生。

理学是宋明新儒学中的主流学派,有时人们就称宋明新儒学为“宋明理学”。但这个称呼并不很合适,因为宋明新儒学中还有张载等的“气学”和陆九渊等的“心学”。

理学家讲的“理”,意思是“天理”,也就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规律。他们认为,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根据“理”而运行的;人类的一切行为,从人的天性来说,也都是遵循“理”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这就是他们的“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理学的基本观点,首先是程颢提出的,但后来程颐的阐述更全面一些。

二程哲学中与人类爱有关的主要论点是:

(一)天人合一‘。

程颢说人与天地一物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这是明确的“天人合一”论。

中国传统哲学讲的“天人合一”,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和人是处在同一个系统中,这个观点和现代的生态学观点是符合的;二是指自然界与人具有同样的本体。

人类爱之中,不仅有家庭范围内的慈爱与孝爱,也不仅有社会范围内的仁爱,还有人对大自然的爱,对宇宙的爱。“天人合一”的观点,就体现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友爱的关系。这个观点将人类爱提高到宇宙观的水平。

(二)性即是理。

程颐另一个观点是性即是理。”他说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秉于气,气有清浊,秉其清者为贤,秉其浊者为愚。”(《程氏遗书》)

所谓“性”,就是人的天性。程颐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天性是客观存在的,有不会改变的运行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理”。人的天性,从尧舜到普通人,都是一样的。至于人的才能所以有贤、愚之分,是由于气质不同,气质清者,就是贤;气质浊者,就是愚。

理在人本身的体现,就是“性”,或“人性”。至于什么是“性”呢?那就是孟子讲的“性善”。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本书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各篇均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社会历史观。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三篇最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本书对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财箴》和《诺未门》中浩若烟海的智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其分为三个类别:经商智慧、处世智慧和教育智慧,全面揭示了犹太人的思维方式、致富策略、处世哲学以及教育方法。让读者在读智慧的同时增长智慧。《犹太人智慧全书》是一本经历了数百年社会发展的举世经典,一本塑造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巨著,西方每一个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成功人士推荐的传世典籍,读后,您也可以成为一名睿智而智慧的人,无论是在商海中还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教”意味着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让接受者“孝敬父母,忠诚国家”。“育”则意味着“成才”非一日之事,需要日积月累而成。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本就应是爱的源泉。爱心的日渗月透,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这颗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渗透爱心”的朴素理解和切身践行,便有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人、成才的成长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故事。
  • 不要紧

    不要紧

    在《不要紧》中,星云大师按照“生、老、病、死”这一条主线,为人们揭示关于生命的真相,主题包括了人生命运、因缘、生命教育、身心疾病等。他指出一切皆是因缘的促成,得之失之都不必太过挂怀,一切难为之事都不要紧,人生总会找到解脱之道。
热门推荐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拿破仑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1779年,在法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1784年,升入巴黎军官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瓦朗斯炮兵团少尉军官,时年仅16岁。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国本土。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
  • 老子是枭雄

    老子是枭雄

    一切始于我对女朋友的一次背叛……这条路,充满了热血和辉煌;这条路,也充满背叛和残酷。这是一条王霸雄途,这同样是一条不归的旅途……只是回首才蓦然发觉,只恨当时就已身不由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牧冰魂

    牧冰魂

    三千大道,我只乘一叶扁舟,迎着逆流而上!
  • 中二神仙群

    中二神仙群

    被舍友打击到的叶星下定决心寻找幸福,谁曾想竟然进了一个中二晚期患者群,只是随着时间叶星才发现......他们竟然都不是人?
  • 有思想地生活

    有思想地生活

    生活是一本书,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去读,并认真汲取其中的智慧,然后让自己有思想地生活。有人说,人死后或者升往天堂,或者堕入地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灵魂来报告这两地的消息。然而对于我们来说,不论死后进天堂还是入地狱,现实的生命无疑都要在这传说的天堂与地狱之间辗转。于是,我们就不得不感受、思索和体悟。而这一连串的麻烦事又不能找人代替,非由本人身体力行不可。
  • 血魔霸天下

    血魔霸天下

    魔幻海心,玲珑塔前,万年轮回,塔门开启。楚无痕神刀横劈玲珑塔,终获真身,于是合八荒之力,六合之气,三道之势,从此之后,不再受世间轮回,不再受形体所累,不再受天地之寿。血魔,夺日月之精华,食人间之灵气,谁人能挡?血魔,终于练成,神界凡间,任我逍遥,统五族而治天下,权上神而乱仙域。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超级少爷

    超级少爷

    一个出生在名耀百年的世家中的少爷,他是像一方霸主一般玩转权术?还是像一个商人一般垄断世界?不!他两样都是!他会是玩转权术的一方霸主,但只会在暗处进行;他会是垄断世界的商家巨贾,但这些都不是他做的,而是他的女人!
  • 蜕变之旅之我知道了

    蜕变之旅之我知道了

    本来是官宦之家的少爷,历经巨变无奈沦为欢场小馆,是为保住清白不惜以命相逼,不想老天爷竟然给了自己新的生命。从现在开始我就是翔宇,翔宇就是我我不再是那个懦弱无能的凤于现代吗?我这一世一定要幸福一生一对一…宠宠…无虐…
  • 就算是骚猪也想谈恋爱

    就算是骚猪也想谈恋爱

    如果她是一头猪,那么他就是上辈子养猪的吧!前一世卖猪这辈子买猪,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