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意义
(一)老年社区服务市场,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概括来说,老年社区服务市场的兴起,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老年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严峻,2015年开始城镇老年人口总量超过农村。浙江是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浙江省4593万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66.92万,占总人口的12.3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09.86万,占总人口的8.92%。据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浙江省未来50年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到2005年,浙江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58.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68%,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487.6万,占全省人口的9.87%。浙江省老年人口将在2048年达到最高峰,峰值为146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6.62%。置言之,到21世纪40年代末,浙江每4个人中就有1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分城乡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及省外人口的净迁入,以及城镇行政区划的改变,在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也加快。到2005年,城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上升到194.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2%,到2014年,城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绝对量超过农村,到2050年,有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居住在城镇。
(二)高龄人口多,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带动了医疗水平的进步,从而最终促进了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老人的机体自然退化,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这意味着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高龄老人数量在不断增加。2000年,浙江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为59.26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0.45%。21世纪上半叶,浙江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数的增加速度将更快。据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预测,到2006年,高龄老人达到81万,占老年总人口比重的12.7%。到“十一五”期末,高龄老人上升为94.6万,占老年总人口比重的12.9%。未来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对老年照料服务的需求必将大大增加。
(三)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生活服务功能日益弱化
中国有家庭养老的良好传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庭逐渐向小家庭转变,纯老户(只有夫妇两人或只有一个老人)家庭日益增多。过去每个家庭平均有4~5个孩子,赡养1~2个老人并不困难,而现在每个家庭只有1~2个孩子,特别是1980年以来,城市中绝大部分新出生的婴儿是独生子女,将来要赡养同样数目的老人,无疑会困难得多。
据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浙江省老年人平均家庭规模为2.81人,纯老户家庭占57.9%,其中单身老人户占11.1%,有65.9%的老人不与子女同住。随着未来城市“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的增多,子女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服务的照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照顾老年人的可利用资源更是不容乐观。因此,城镇老年人未来的生活照料问题将是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城镇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减弱。而老年人对家庭的需求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照料、陪医、陪护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而且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虽然绝大多数老年人仍然希望通过家庭和子女获得照料,但老年人自身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开始增加。雇保姆、求助社区,这意味着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存在着无限商机和广阔的前景,这将是服务市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四)社会养老保障相对滞后,迫使养老服务由家庭提供走向市场提供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延长,社会化养老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推行社会化老年人服务体系,是我国政府养老政策的目标。然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一是发展速度快,人口规模大;二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压力是很沉重的。要由政府大量投资建造集中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护理院等)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城镇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这将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五)社区养老机构建设与人们对社会化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与单位、社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需照料老人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人们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加强,但目前的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存量少、服务水平低、收费标准不合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的日渐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日益增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简便易行、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特色,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归属感。社区老年服务是介于社会化养老、家庭养老之间的一种服务,是社会、家庭养老的延伸。社区老年服务是国家提供税收等优惠政策,社区动员人力资本,家庭、政府、社会出资金,全社会共同来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西方国家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因而,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城镇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与其家庭养老需求的重要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城镇社区老年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老年服务”作为一种服务商品,与其他商品相似,其有效需求受到消费者数量(老年人口)、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服务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老年人口数量变动有关
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尤其是高龄老人的迅速增长,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需要长期生活照护的老年人越多,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就越多。
在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中方案预测条件下,浙江城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由2000年“五普”时的228.03万将持续增长到2044年的1363.6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提高到2044年的31%;城镇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总人口的增长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尤其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人)增多。由于受生理因素的影响,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增多,对老年服务的需求亦增多。预测表明,浙江省城镇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2005年的30万,上升到“十一五”期末的41万,每年净增2万多人,而且绝对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城镇高龄老人将达到58万,比2000年的25万翻了一番多。
从目前到2035年,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口以低龄老人为主,60~69岁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0%以上,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因此,承担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压力目前暂时还不是很大。但是,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以及空巢家庭的增加,老年人对社区或社区服务提供生活照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二)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有关
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参照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分年龄老年人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资料,将在杭州市调查结果,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2.2%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作为本研究的中方案,1%作为低方案,3.8%作为高方案,对浙江城镇老年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人数进行预测。
预测表明,浙江城镇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数,无论是低方案、中方案还是高方案,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只是人数不同而已。如低方案预测显示,到2010年,全省城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3.48万人,而中方案提高到7.65万人,高方案更是达到了13.22万人;到2020年,浙江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期,城镇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将分别上升为5.98万人、13.85万人和22.71万人;到2050年,城镇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将分别上升为13.38万人、29.43万人和50.84万人。
(三)老年人日常生活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取决于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能力
调查表明,目前有6.9%的杭州老年人需要请保姆或需要社区服务,其中老年人自己有经济能力的占需要者的26.7%。
若全省城镇老年人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与杭州市老年人相同,2000年,浙江省需要社区服务的老年人有15.7万人,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城镇有24万老年人需要社区服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是影响社区老年服务需求的另一重要因素。这里的收入主要指老年人自身的收入,虽然子女的收入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作出是否享用助老社会服务的决定,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老年人自己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老年人收入水平较高,会增加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收费标准的高低意味着享受这种服务所需付出的价格高低,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决定。因此,收费标准适当、定位正确,能拉动为老服务和增加对养老机构的需求。
调查显示,未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有32.7%担心经济上不能承受,因此适合工薪家庭消费的养老机构的档次不能太高。
(四)老年人服务市场的需求可能还受到老年人主观愿望的影响
“当生活不能自理时希望依靠谁”,85.7%的老人希望子女或配偶提供帮助,8.7%的老年人希望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进托老所,雇保姆或请钟点工占3.7%,还有1.4%的老年人希望由社区提供服务。然而,目前劳务市场上,为老年人服务的从业人员很少,且未受过专门的培训,他们或是从保姆市场雇来,或是由亲朋好友介绍,毫无规范可言。随着人口高龄化和丧偶率的提高,生活护理服务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而这正是社区老年家政服务市场的商机所在。
(五)老年人服务市场的需求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有关
据“五普”资料,杭州65岁及以上老人中,夫妇二人户高达13.47%,有12.56%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换言之,杭州有26.0%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一旦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所变化,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就会上升。
北京市60岁以上180多万的老龄人口中,“空巢家庭”已近30%,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重有可能达到90%。目前天津市内六区的空巢老年人家庭,占总老年户的62.4%,其中独居老人为13%,与配偶同居的为49.4%。
如上所述,家庭规模的缩小及家庭代际结构的变化,致使家庭养老资源减少;而老年人居住方式的改变,空巢家庭的增多,使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增加。
第二节 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对社区老年服务的影响
一、信息化、人口老龄化呼唤社区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由此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化时代。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生活构成人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网络对于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就如同远古时代的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符号一样。疏离于网络世界之外的“网外生活”,会变得陌生,甚至会让人感到举步维艰。这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早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初露端倪,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切入我们的生活。
而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同时,我们也正面临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是目前和今后半个多世纪各国的共同趋势。同时,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分层结构和职业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观念的变迁,家庭规模和结构将迅速发生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另外,老年人自身也有着物质、精神上的诸多需要。因此,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服务,是时代所趋,是社会之势,是众望所归。
二、信息技术对社区服务的影响
就其积极意义而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将给社区老年服务带来以下影响:
(一)大幅度提高社区老年服务的范围和时效,使社区老年服务突破了时空界限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等结合,使社区老年服务信息不受时间、地点、频道、国界、气候等影响,网“撒”到哪里,社区服务信息就能通到哪里,并且可以即时更换内容,大大地提高了世界信息的传播速度。
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的方式使传播更加接近最自然的人际传播,受众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