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一位老朋友
这天,一位老朋友从外地回来了,他是我的邻居,几十年前他从小时候我就认识他,小我六七岁。小时他非常聪明,比如在学校他几乎总是考试成绩排第一,九十年代他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但是毕业后到过无数单位,最后终于在一个外企定住了,这不回了家,就顺便来看看我。
他跑到我的小店里来了。一进门,就大惊小怪地说道了一番,正好是饭店的空闲时间。我把黄爱茹也叫了过来。他说:“你看你这小吃部,弄得不伦不类的,说饭店不像是饭店,说快餐店还比快餐店大,还不如改作快餐店算了”,不过,他看了我店里的菜单,不由得也说:“还行,菜的种类也不少,这要是在南方,也是个饭店了”,他说:“在南方一般菜品的种类少,要是有这许多种类,可以叫做饭店”。
原来这伙计走南闯北好多年,还去过新马泰和日本、韩国、香港、美国等国,见识的多,各地的多钟餐馆都光顾过,他一见了我就大发议论了。实际上,他从小学我就认识他,大了我就叫他小李,在初中时他的学习才能就显露了出来,脑子有过人般的好使。后来上了高中,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全校前茅,但是有一阶段他竟迷上了围棋,在高三的上学期围棋使他不顾学习,他的围棋一再获得学校比赛的冠军,这使他忘记了自己的学习,一再取得的好成绩让他竟然对围棋抱有很大希望,竟幻想能取得世界冠军。
那时他想法很幼稚,认为自己的水平能赶上聂卫平。聂卫平是什么人,年龄大些的都知道,他是中国的棋王,早年是他带领中国国家队打败了日本队,在中国大局落后的局势下,他是中国的主帅,是擂台的最后一关,在众将纷纷落马的情况下,聂卫平竟然力挽败局,接连胜了对方四五局,连连在中日擂台赛上取胜。那时中国掀起了几乎全国人民学习围棋的热浪。他也在此之列,就仗着自己聪明,围棋成绩不错,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优异成绩。
但是,眼看着他的学习成绩滑坡,我作为看着他长大的好朋友也是极为着急。于是就做了他的工作,一次在他有空的时候,与他进行了长谈。我凭着自己的经历,讲述早年也是因为贪玩而忽视了学习,以至于后来大学没考上,虽然当时已干上了工作,由于没有文凭,也是混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处境。要想当世界冠军是没戏的,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自己有点小特长,就不得了。聂卫平就是那么好,中国那么多的人,不就出他一个吗,你才算是业余选手,看看北京的上海等大城市的小孩子,他们也是人才济济,从小就以围棋为主,学习为辅,一心下棋,最后出类拔萃的能有几位,可能连一位也没有。我劝说他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还是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的确,当时他的围棋是不错,依靠他的天资聪明从一点也不会到全市的第二名,不能不承认他还是有这方面的天分。若是他从小不干别的,条件要是好一些话就有可能在中国取得名次的。但是我们不能孤注一掷啊,爹妈将你养这么大,费尽心力,千辛万苦供你上了高中,还指望你上大学,考上一个好一点的,他们下半辈子也就指望你来伺候他们,你只顾了一时高兴,图痛快,往好里说是想为国争光,实质上是撞大运,能保证在无数人里出人头地吗。他好像也是恍然大悟。他是无法保证自己能在围棋方面得第一,即使就算在我们市里是第一名,但是无法确保在大城市也能拿第一,况且围棋在当时我们市是冷门。要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吧,人只有在优秀人才在一起的地方才能出息,就在咱们这比较边远的地区,就是有人才也是极少,那些在大城市的人,有的班级甚至都能上硕士研究生,而我们这地方呢,一个班级平均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就不错了。就凭他的过人脑子,当时考上个重点大学是绰绰有余的。在我的劝说下,对他也起了作用,于是就抛去了想当围棋世界冠军的不切实际想法,又把精力用到了学习上,成绩又恢复了上来。
果然,在当年的高考中,一举考上了湖北的一所重点大学,大概是什么工学院,这在我住的小区里,也是很少的一件事,于是大家皆大欢喜。临走时家里还大摆酒席,招待各方来宾,亲朋好友,还有什么同学宴、谢师宴等,我还作为座上嘉宾被请了去,席间,大家纷纷夸这孩子是如何出息,如何勤奋好学,终于没辜负亲友们的期望,考上了重点大学,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看了看小李子这小子,他也是心照不宣、心存感激地看了看我,他表示到,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学校要努力学习,认真苦读,再争取将来找一个工作,来报答大家的厚爱。
以后,他在大学也是不错,由于学习成绩的关系,还获得了学校最高的奖学金,几乎完全不用父母操心,假期中还在学校中安排的勤工俭学的活动中,努力为家里挣钱,还是他们系里的学生会主席,表现得非常好。
这小李大学毕业后,因为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被学校推荐为优秀供企事业选择的毕业生,这样有幸被省城一家政府机关部门选上了。那时还没有公务员录用考试这一说,据说在这个办公室中,还被领导看中,调到局里人事部门做了一名副科级小领导,这下该他青云直上了吧,说是还被那位领导相中,几乎成为了他的乘龙快婿,后来又听说他竟然辞职不做了,看来这小子放着国家机关的好工作不做,又下海单干了,他总是不安于现状,心倒是挺野的。这不,十年前我知道他在一家外资企业干,但是好久没听到他的消息了,这次回来还知道来看我,看来还是不忘旧情。我一看到他,也是很高兴,人还是那么精神,只不过是老了许多,从脸上的一些皱纹可以看出,也是经历了许多磨难。
他对我的小吃部发表了一些议论后,就热情地对我打了招呼。于是我们就坐下来听他一一对我介绍了从那时下海以来的坎坷经历。
他说,自那年从国家机关下了海,是因为那时机关的工资实在太少,他感觉这与他的付出不成比例,这国家机关就是个清水衙门,就是在那里做一辈子,也是清贫依旧,也富不起来。于是那个时候,也正是公务员下海经商的一股潮流,大就知道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全国的公务员就像他疯了一样,见在商界有的挣了许多钱,他也跟着红了眼,也就有些盲目地随着大流下了海。现在也有,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中青年干部,位置比较高,在公务员系列感到有劲使不出来,做公务员就浪费了青春;二是人脉自己感到比较广,殊不知,那是在位时,离开位置后,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了。大概他也是这样,经单位再三挽留也没动摇他辞职的决心。这些年里,不知做过多少企业,给我说过的就有四五个。开始也是挑花了眼。见一据说是香港的什么宝珠公司不错,就盲目地加入了。在公司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也是为他们推销了不少产品,不过他倒是去香港开会旅游了几次,这也算是收获。干了一段时间就又是辞职不干。又找了一家叫什么海南龟背酒的行业,这龟背酒就是借助乌龟的名称骗钱玩,记得在他刚上班时还给我带过这种酒。但是时间不长也就拉倒了。这种牌子的酒也是在中国的南方生产。经过这两次失败后,他决心找个知名企业,于是就找了一家在山东曾是赫赫有名的“三株口服液”公司,这家公司开始也是搞得红红火火,招了大批的人才,各方面有识之士纷纷涌入,后来这公司也就火了三年,由于被一位农村的老伯投诉,整个公司猛然塌陷,几十万人分崩离析,也真是树倒猢狲散,他做到了中层干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也又是辞职。这样十几年间风风雨雨做了几家公司,也是他给做黄了几家,我是这样开玩笑地对他说。于是后来他又找到了一家叫:“农夫山泉”的知名企业,在哪儿干了几年,但是这企业干的也是不得劲,大概也是民营企业用人不当的原因,他感到有浑身本领使不上劲,也就主动不做了。但是中国之大,难道没有这位大学高材生的用武之地不成。他还是雄心不灭,仍然感到年轻,仍不遗余力地寻找工作。他发现,国内企业都是大同小异,用人制度都是差不多,民营企业虽是灵活一些,但是人员并没有保障,一旦企业垮了,人员只好以前做的努力和工作时间付诸东流,还是要重新找工作,这种工作的风险极大。直到十几年前,他找到了一家国外在中国的公司,它的产品在中国很有知名度,是世界上著名的食品牌子,他就去应聘。结果,竟然连闯几关,被聘上了这家公司的一个地区的经理。
在这家公司,他算是如鱼得水,感到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了。在十年前,他曾回来一次家里,也来看过我,那时他是在上海分公司的经理,在上海附近也是到处走。每到一处,他说是检查检查分销商的经营情况,还做了许多设计方案,他的笔记本电脑摆弄得挺熟,挺善于把商场的实际情况、商品的排列和自己的构想,在电脑中表现出来,他还卖弄地给我一一展示出来,并这样对我说,就是要这样向经理汇报,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是这样如此汇报工作的。他能一面汇报检查的工作,还能把自己对改进后的实际构想向领导一一提出,我当时就想,这小李子工作这么认真,这么理解领导,还有什么工作做不好的道理?就这样,他就一直在这个公司稳稳当当地做着,开始工资还算是不很高,而现在又做了几个省的总负责,工资一路扶摇直上,据说他现在已经有几万元一个月了。这外企公司就是好,他说,凡是公司录用的正式职工,它就与其签合同,明确规定了,不能随意开除人,一切要按合同办,若是万不得已要解雇人,就必须赔偿职工的损失,要给与相当于几年的薪金。这些年国内的外企公司也是领教了中国的厉害,谁让你们在中国赚钱了,你们的转基因农作物、什么洋奶粉大量以高价在中国销售,中国人的钱让这些外企赚老鼻子了,在中国,只有老老实实遵章守法,和对待本国职工一样对待中国人,才能稳稳当当地在中国待着。
小李子和我聊了一会儿,渐渐地客人多了,黄爱茹有些忙不过来,他也就聊到这里到此结束了。
来时还给我带了两瓶洋奶粉。自然给他家是带了不少他公司的洋货,又是巧克力、咖啡和糖果等,我不由地感叹,人哪,到什么时候还是一个劲地向上好啊。他的这种不怕困难、不安于现状、敢于竞争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的后代学习得啊。他要走了,黄爱茹也是听了他一会儿的经历,不由得对他毕恭毕敬,还非常礼貌地出来送了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