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技术指导,周总理家的座上宾
父亲:张罗全球最大的昆剧票友会,编导说唱样样精
女儿: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当班长,立志要做“新昆剧人”
人们常说,一个家族的历史其实就是共和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在杭州市西湖区府苑新村,住着戏剧家薛年勤一家。这是一户真正的艺术之家:爷爷薛传纲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技术指导,是周总理家的座上宾,名扬上海滩的中国昆剧一代传人;父亲薛年勤曾张罗全球最大的昆剧票友会,编导说唱样样精,是杭州市群艺馆的研究员;女儿薛白,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艺术管理班班长,从小立志要做“新昆剧人”。
曾经教过薛白的杭州市学军小学的音乐老师贾敏和叶青老师说,凭薛白的天资和学习成绩,上其他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完全可能,但她一门心思要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戏曲学院,其目的只有一个:做艺术传人,把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艺术发扬光大。“女儿的昆剧情结,是长期家庭艺术氛围熏陶的结果。”薛白妈妈孙丽娟如是说。说起昆剧剧目,一家人如数家珍。
在薛年勤家里,记者发现其整壁的书柜里有著名昆剧泰斗俞振飞的昆曲曲谱(工尺谱),周传瑛、王传凇的昆曲表演书籍,蔡正仁的《无悔追梦》,著名画家马得的《姹紫嫣红》昆曲人物画集和五六百张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发行的戏曲光碟:《十五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应有尽有。一家人骄傲地说:“这是我们全家最大的财富!”
爷爷:导演了“化蝶”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传诵。
看过越剧或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观众一定还记得,祝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翩跹飞舞。我们感动于他们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最终化蝶双宿双飞,观众泪水中带着幸福的微笑、感动。
这场经典的戏——“化蝶”就是薛传纲构思导演的。
1954年5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周恩来认为,新中国已迈出了主动走向世界、了解世界的可喜步伐,但同时也应有意识地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新中国,进而使他们走向新中国。因此,为了让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与会国家代表团和新闻记者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新中国成立几年来所呈现的新气象、新面貌,周总理特意指示中国代表团带去了国内刚拍出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走出了国门,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同年,薛传纲还参加了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剧《西厢记》的排练,担任技术指导,当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观看了《西厢记》演出,上台亲切接见演员,祝贺演出成功。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纷纷抢着把薛传纲推上舞台参加接见。第二天,薛传纲和袁雪芬、范瑞娟等被邀请到中南海总理家作客,总理和邓颖超设宴招待了他们,席间满堂洋溢着笑声,给薛传纲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
1990年8月31日,薛传纲这位13岁即师从昆剧名家吴义生、沈斌泉、林树棠等工净角,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仙霓社昆班的四名净行演员之一,一生为中国戏曲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老艺术家在苏州病逝,终年81岁。
薛传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的人品艺品以及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薛年勤深情地说。
父亲:接过艺术衣钵见到周总理
出生于昆剧世家,薛年勤从小就受到昆曲艺术的熏陶,15岁时就拜浙江昆剧团团长周传瑛为师学昆剧,后成了浙江省昆剧团的青年演员,曾在《白蛇传》中饰许仙,《长生殿》中演唐明皇等等。
1964年6月7日,薛年勤在杭州饭店演出《红灯传》,演出结束后,薛年勤和当年的父亲一样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为此激动不已。
但后来让薛年勤伤心不已的是,因“文革”开始,剧团解散了。之后,薛年勤进了杭州市群艺馆。薛年勤以他的家庭熏陶和在昆剧团打下的功底,很快成为较出色的群文干部,但他始终未能忘情于昆剧。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浙江昆剧研究会出面举办的全国性的业余昆曲大赛,包括有港、澳、台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华人和外国人参加的几项大赛,薛年勤从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地区的确定、人员的安排、节目的选定,借排练场地到生活安置,事无巨细,都是他一手经办的。
1987年,薛年勤主持举办“杭州市业余昆曲培训班”,尽管当时薛年勤的爱人孙丽娟怀孕挺着大肚子,但薛年勤仍旧忘我地工作,深夜回家饿了就吃一碗拌面,一瓶啤酒填肚子。爱人孙丽娟说,老薛是工作狂,艺术是他的生命,昆剧是他的灵魂。
1989年,薛年勤在杭州筹备举办全国昆剧票友大赛,中国大陆各地的昆剧迷来了,港澳台地区的昆剧迷来了,新加坡、美国的海外华人也来了。想不到,这次昆剧票友大赛竟成了全球昆剧票友会。当时为举办这个大赛,有关部门曾拨下来几千元,可这点钱对大赛来说是杯水车薪。为了让大赛圆满成功,薛年勤四处拉赞助,顶着寒风酷暑把湖州、安吉、德清等地的企业都跑了个遍。薛年勤说,累倒不打紧,让人伤心的是有些企业根本不知昆剧是何东西,还有的企业说昆剧太古老了,已是古董了,早已没人看,没必要搞活动。薛年勤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宣传:昆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每个中国人都有继承和发扬的义务……终于有企业家被打动了,就这样,这家五千、那家六千、一万地凑了十多万元,使大会如期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
薛年勤告诉记者,让他至今感动不已的是,一位76岁远在大洋彼岸美国旧金山的楼惠君老太太,她虽是靠养老金生活的人,但听说祖国要举行昆剧研讨会,寄来了300美元。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即“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的殊荣。作为昆剧传字辈弟子的薛年勤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如今,已退休的薛年勤宝刀不老,继续驰骋在广阔的艺术舞台上,继续为祖国昆剧这朵独特的艺术奇葩辛勤工作。最近,薛年勤为《中国文化报》撰写了一篇有关昆剧的评论。
女儿:立志要做“新昆剧人”
那是1995年的年底,一场大型演出在杭州隆重举行。说其隆重,是因为演员阵容十分强大,包括刘晓庆在内的许多当红明星纷纷登台献艺。当时,薛年勤的女儿薛白还是杭州市学军小学的一名学生,因为父亲的缘故,她来到了演出现场。
正在台上演唱的刘晓庆发现观众席上的小薛白非常可爱。她边唱歌边迈步走向观众席,拉起小薛白的手,问她:“小朋友,你会唱歌吗?”薛白点点头,大大方方地说:“阿姨,我们合唱一首《春天在哪里》吧!”
一曲唱完,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唱完歌,刘晓庆似乎还意犹未尽,她俯下身去问道:“小朋友,你将来干什么?”“和你一样,当明星!”薛白朗声回答。多年以后,这一晚会上的插曲还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的耳濡目染,从小的亲身感受,使薛白与昆剧有了不可割舍的情感。对于戏曲行家的说唱做打等真功夫,薛白模仿起来像模像样。
这个温馨的家给了薛白艺术天分,薛白则给家里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她非常注重自我修养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她在广泛地接触戏曲艺术的同时,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学到高中,文化课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她最喜欢看名人传记和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他人的成功经验会给人很多启迪。”薛白如是说。
2006年6月,薛白以专业课、文化课皆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上大学后,学校内的实验剧场是薛白每周必去的地方。作为班长,她对戏曲的热情直接带动了全班同学学戏曲的热情,她联合几位同学一起搞了一个“戏剧工作室”。寒假里,她抓紧时间写一篇以自己家庭为生活原型的多幕话剧,以反映这个戏曲世家的风风雨雨,现已写了10000多字。这是她寒假里最快乐的事情。
“最近好像有一个歌星把苏轼的《念奴娇》给唱错了,是谁呀?”“是伊能静。她把羽扇纶巾的‘纶’唱成了‘伦’。”“看来你比较关心时事嘛!”“一个艺人如果缺乏足够的文学修养是要闹笑话的。”说这话时,薛白一脸的严肃。看来她是一个学习目的性很明确的女孩。“大学毕业后你想干什么?”“搞电视传媒,传播昆剧艺术。”薛白不假思索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