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家门前有棵老槐树,不知道长了多少年了。你别看这槐树老,身子还长歪了可照样春来发芽,秋来落叶,它结出的槐花可甜可香了。槐树下有个石桌,那石桌是我爷爷年轻时从石场搬来的,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石桌表面已经变得坑坑洼洼的了。每到夏季屋里太热,奶奶和大伯就坐在石桌上吃饭,听大伯说他和父亲小时候也常常在这吃饭,奶奶还跟他们讲故事听。所以每到夏日的夜晚我和姐姐总会去奶奶家吃饭,吃过饭奶奶也总是从屋里拿出草席铺在槐树下,坐在上面手里摇着蒲扇,我和姐姐也坐在上面听奶奶跟我们讲故事。奶奶跟我们讲过嫦娥的故事,讲过夸父的故事,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奶奶给我们讲的启明星的故事。奶奶说很久以前有个叫金豆的女子,有一天她上山采豆采到了一粒金豆子,后来有一年村里大旱眼看村民就快要饿死时,那粒金豆子竟然发芽长成了满地的粮食,村里人得救了。这事被一个恶霸地主知道了,就想把金豆子占为己有,就命人把金豆抓了起来,金豆宁死不交最后把金豆子吞到了肚子里死了,金豆死后身体飘了起来飞向了天空,她舍不得父母和乡亲们就化成了又明又亮的星星,也就是启明星。我问奶奶那金豆为什么要变成星星,奶奶告诉我她怕别人在黑夜里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我抬头望着天空,东方的夜空中就一轮明月和那颗最亮的启明星。
夏日的夜晚总是那么安详恬静,凉爽的晚风静静的吹来,石缝里的蛐蛐奏着小曲,水塘里的青蛙唱着歌谣,随风摇摆的青草成了观众,随风摇曳的树叶成了主角,那沙沙清脆的声音,那叶打叶的声音都汇聚成了一首童谣。草叶上撒着月光,这月光稍稍带着点寒气,有些清冷还有些凄凉,不知是谁家的猫爬上了奶奶家的瓦房,在月光的照耀下,身上射出了银光,你瞧那猫走的还有些轻快看样子是往粮仓的方向跑的。奶奶家的粮仓门上卡着两把大锁,奶奶说这粮食是不能卖的说不定那年绝收还能保住活命。后来粮仓里的粮食发了霉,奶奶才同意卖陈粮存新粮。大伯有时候也住在粮仓里,有一次大伯睡觉时老鼠爬上了被子往被子上拉了一大片老鼠屎,这大伯气的买完老鼠夹子,又去买老鼠药和老鼠粘,发誓要把粮仓里的老鼠杀光。那个时候奶奶家也养了一只猫,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死在了粮仓里,大伯说猫是被老鼠吓死的,我和姐姐也就信了。那几天我们还和大伯一起去粮仓打老鼠,这老鼠聪明的很,土松的地方它不走,怕是有夹子,大伯那几天也被这老鼠整的都快要气疯掉了,母亲说这粮食存它干啥,这年代还能饿死人,别到最后钱也没卖成,倒把老鼠养大了,奶奶和大伯对此没有回应。那年夏天接连的暴雨下了好几天,父亲跟大伯说粮仓的房子漏雨,还是把粮食搬出来安全,大伯则说没事,那顶刚修的结实的很。没过两天粮仓的顶开始漏雨了且越来越厉害,这水流不出来,就在粮仓里存积了得有一两公深的水。后来这粮食就发芽了,奶奶怪大伯没听父亲的话,大伯则说他光顾着打老鼠了忘了这茬了。没过几天,大伯就把粮仓给扒了,墙倒地时,墙缝里的老鼠四处乱窜,气的大伯拿起铁锹到处赶,以后每年奶奶也不存粮了,留够吃的就行了其余的也就都卖了。当然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也就七八岁,现在谁家还有粮仓存粮食啊。
除了这些事,我似乎还忘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我相信这件事你们都做过。那个时候村里的树可成了宝贝,每到盛夏的夜晚,这树林里到处都是手电筒的灯光,没错在我们农村知了可是个好东西。这东西就是大自然送我们的礼物,奶奶说这知了就是个宝,它不仅可以吃还能治病,谁要是眼睛不好吃这个就能好,眼睛好的吃了就能变更好。所以每天晚上我和父亲就组成了一对黄金搭档,挎着电灯,提着罐子,拿着竹竿天不黑就去树林里等着。你看吧这太阳只要一落山知了就有动静了,就开始从洞里爬出来,夜幕已降临它们一准上树,这知了幼虫有两个像螳螂一样的砍刀,还有四条腿,长的其丑无比,脱壳以后就羽化成仙了,能飞还能叫长的跟它小时候不一样了。父亲说这知了没脱壳以前好吃,脱了壳就不好吃了,因为那时候没有冰箱来储存知了,所以只能现捉现吃。父亲还说这知了每晚都分三批出来,傍晚时一批,入夜时一批,午夜时一批,大多数人都是只捉前两批,我和父亲也是如此,也要给知了留点数量,这样来年还能捉。到了后来,城市里的人专门来下乡收知了,而且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从最初的二毛钱一个到如今的一元钱一个。对很多的农村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因为他们每天晚上都能捉很多,少则上百只,多则几百只。那个时候村子的四面八方都有树林,到处都是捉知了的人,白天上班能挣钱,晚上回来还能赚个外快,很多人都是全家出动。正因为物极必反的道理,知了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少了,一晚上还捉不到二三十个,白天知了的叫声也少。也许是另外一个原因,村里的树大部分都给伐了,再也没有从前的大树林,没有了树林知了也就活不了,它们很可能去别处安家了。
那年夏夜,奶奶坐在石凳上跟我们讲,这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天上的星星,那一天你如果在哪里看不到它了那就说明它去天上了。正巧村里的花爷爷捉知了回来路过奶奶家门口,我问他捉了几个,他告诉我一个也没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