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2800000026

第26章 你  我(15)

这便是上文所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崩溃的缩影”。若觉得说得这么郑重,有些滑稽,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资本主义的进程本来滑稽得可怜。有人说这本书的要点只是公债、工潮。这不错,只要从这两项描写所占的篇幅就知道。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他决不仅要找些新花样,给读者换口味。这其间有一番道理。书中朱吟秋说:

从去年以来,上海一埠是现银过剩。银根并不要紧。然而金融界只晓得做公债,做地皮,一千万,两千万,手面阔得很!碰到我们厂家一时周转不来,想去做十万八万的押款呀,那就简直像是要了他们的性命;条件的苛刻,真叫人生气。(四三面。)

这并不是金融界人的善恶的问题而是时势使然。孙吉人说得好:

我们这次办厂就坏在时局不太平,然而这样的时局,做公债倒是好机会。(五三四面。)

内战破坏了一切,只增长了赌博或投机的心理。虽像吴荪甫那样有大志有作为的企业家,也到处碰壁,终于还是钻入公债里去。这是我们民族资本主义崩溃的大关键,作者所以写益中公司的八个厂只用侧笔而以全力写公债者,便为的这个。至于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但内战之外,外国资本的压迫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致命伤。这一点作者并未忽略;他只用陪笔,如赵伯韬所代理的托辣司,益中公司将八个厂顶给英、日商家,周仲伟将火柴厂顶给日本商家之类。这是作者善于用短,好腾出篇幅来专写他熟悉的那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两重压迫之下,自然会走向崩溃的路上去。

然而工厂主人起初还挣扎着,他们压榨工人。于是劳资关系渐趋尖锐化。这也可以成为促进资本主义崩溃的一个原因。但书中只写厂方如何利用工人,以及黄色工会中人的倾轧。也写工人运动,但他们的力量似乎很薄弱,一次次都失败了,不足以摇动大局。或者有人觉得作者笔下的工人太软弱些,但他也许不愿意铺张扬厉。他在《我们这文坛》一文(《东方杂志》三十卷一号)里说:

我们也唾弃那些,印板式的“新偶像主义”──对于群众行动的盲目而无批评的赞颂与崇拜。

他大约只愿意照眼睛所看的实在情形写;也只有这样才教人相信,才教人细想。书中写吴荪甫的丝厂里一次怠工,一次罢工;怠工从旁面着笔,罢工才从正面着笔。他写吴荪甫的愤怒,工厂管理人屠维岳的阴贼险恶,工会里的暗斗,工人的骚动,共产党的指挥,军警的捕捉,──罢工的各方面的姿态,在他笔底下总算有声有色。接着叙周仲伟火柴厂的工人到他家要求不停工的故事。这是一幕悲喜剧;无论如何,那轻快的进行让读者松一口气,作为一个陪笔是颇巧妙的。

书中以“父与子”的冲突开始,便是封建道德与资本主义的道德的冲突。但作者将吴荪甫的老太爷,写得那么不经事,一到上海,便让上海给气死了,未免干脆得不近情理。再则这第一章的主旨所谓“父与子”的冲突与全书也无甚关涉。揣想作者所以如此开端,大约只是为了结构的方便,接着便可以借着吴太爷的大殓好同时介绍全书各方面的人物。这未免太取巧了些;但如冯云卿利用女儿事,写封建道德的破产,却好。书中有一章专写农民的骚动;写冯云卿的时候,也间接地该概括地说到这种情形以及地主威权的动摇。这些都暗示封建农村的势力在崩溃着。但那些封建的军阀在书中还是活跃着的。作者在《我们的文坛》里说将来的文艺该是“批判”的:“严密的分析”,“严格的批评”。他自己现在显然已向着这条路走。

吴荪甫的家庭和来往的青年男女客人,也是书中重要的点缀,东一鳞西一爪的。这些人大抵很闲,做诗,做爱,高谈政治经济,唱歌,打牌,甚至练镖,看《太上感应篇》等等,就像天底下一切无事似的。而吴荪甫却老是紧张地出入于几条火线当中。他们真像在两个世界里。作者写这些人,也都各具面目。但太简单了,好像只勾了个轮廓就算了,如吴少奶奶,她的妹妹,四小姐,阿萱,杜学诗,李玉亭等。诗人范博文却形容太甚,仿佛只是一个笑话,杜新箨写得也过火些。至于吴芝生,却又太不清楚。作者在后记里也承认书里有几个小结构,因为夏天他身体不大好,没有充分地发展开去,这实在很可惜。人物写得好,如吴荪甫,屠维岳的刚强自信,赵伯韬的狠辣,杜竹斋的胆小贪利。可是吴、屠两人写得太英雄气概了,吴尤其如此,因此引起一部分读者对于他们的同情与偏爱,这怕是作者始料所不及罢。而屠维岳,似乎并没有受过新教育的人,向吴荪甫说的话那样欧化,也是不确当的。作者擅长描写女人,但这本书里却没有怎样出色的,大约非意所专注之故。

作者描写农村的本领,也不在描写都市之下。《林家铺子》(收在《春蚕》中),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儿,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私意这是他最佳之作。还有《春蚕》,《秋收》两短篇(均在《春蚕》中),也“分析”得细。我们现代的小说,正该如此取材,才有出路。

读《心病》①

从前看惯旧小说的人总觉得新小说无头无尾,捉摸起来费劲儿。后来习惯渐渐改变,受过教育的中年少年读众,看那些斩头去尾的作品,虽费点劲儿,却已乐意为之。不过他们还只知道着重故事。直到近两年,才有不以故事为主而专门描写心理的,像施蜇存先生的《石秀》诸篇便是;读众的反应似乎也不坏。这自然是一个进展。但施先生只写了些短篇;长篇要算这本《心病》是第一部。施先生的描写还依着逻章的顺序,李先生的却有些处只是意识流的记录;这是一种新手法,李先生自己说是受了吴尔芙(今泽伍尔芙——编者注)夫人等的影响。

《新月》四卷一号上有吴尔芙夫人《墙上一点痕迹》的译文。译者叶公超先生的识语里说:

所以,一个简单意识的印象可以引起无穷下意识的回想。这种幻影的回想未必有逻章的连贯,每段也未必都完全,竟可以随到随止,转入与激动幻想的原物似乎毫无关系的途径。

若许我粗率地打个比方,这有点像电影里的回忆,朦朦胧胧的,渺渺茫茫的。《心病》里有几处最可以看出向这方面的努力。如穷鬼变成旧皮袍(十六面),电门变成母亲(一零九面),秦太太路中的思想(中卷第一章),刘妈洗衣服时的回想(一九八面)。但全书的描写,大体上还是有“逻章的连贯”的。

书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是些平常人:大学生,小官僚,官亲,旧式太太小姐。这些除秦绣英外都是不幸的人;自然以陈蔚成为最。他精神上受的压迫最多,自己叙得很详细(三二五至三二七面),因此颇有些“痴”,颇有些怪脾气;不说话,爱舅母的小脚,是显著的例子。他舅母(洪太太)是个“有识有为的妇人”,可是那份儿良心的责备也够她挣扎的。舅舅怯懦得出奇。陈蔚成的丈母(秦太太)受了丈夫的气,一心寄托在女儿和菩萨身上,看见一个穷叫化婆子,会那么惦记着,她兄弟(吴子青)会那么“死心眼儿”,她大女儿(绣云)出嫁前会那么“心烦”,也怪。其实细心读了全书,觉得满是必然,一点不奇怪;只是穷叫化婆子一件,线索的确不清楚些。我们平常总不仔细地去分析人的心理,乍看本书的描写,觉得有些生疏,反常,静静去想,却觉得入情入理。

这几个人除秦绣英外,又都是压在礼教底下的人。陈蔚成知道舅舅舅母的罪恶,却“只有以一死了之”。他丈母与妻子(秦绣云)不用说是遵守礼教的。就是吴子青无理取闹,也仗着礼教做护符;就是洪太太,一劲儿怕人说闲话,也见出礼教的力量。他们都没有自己;这正是我们旧时代的遗影。除此以外,书中似乎还暗示着一种超人的力量。从头起就描写恐怖,超人的,人的:女鬼,结婚戒指忽然不见,胡方山的妻的死,陈蔚成中电,他的形体,他的白手套,尘封了的他住过的屋子。而且以谈鬼始,以谈鬼终。读完了这本书,真阴森森的有鬼气,似乎“运命”在这儿伸了一双手。但这个“运命”是有点神秘的,不是近代的“运命”观念,也许是爱伦坡的影响(作者写过一篇《影》,自己说受了这个人的影响),但在全书里是谐和的。

性格最分明的,陈蔚成之外要数洪太太,吴子青;这三个人在我们眼前活着。别人我们只知道一枝一节,好像传闻没有见面。中卷第二章写秦绣云姊儿俩在等妈从洪家回去的一下午。写绣云暗地里心焦,她妹子绣英却老逗着她玩儿。两个少女的心情,曲曲折折地传达出来,恰到好处。别处还免不了有堆砌的地方,这里没有。上卷胡方山占的篇幅太多了,有些臃肿的样子;特别是第九章,太平常的学生生活的一幕,与全书不称。书中所写,不过一个多月的事。上卷是陈蔚成自记,写洪家;中卷写秦家;下卷先写洪家,次写秦家,接着又是陈蔚成自记,写婚后──最后写秦绣云接到他的遗书。第一身与第三身错综地用着,不但不乱,却反觉得“合之则两美”,为的是两种口气各各用得在情在理,教读者觉得非用不可。全书虽只涉及小小的世界,在那小世界里,却处处关联着,几乎可以说是不漏一滴水,这儿见出智慧的力量。举一个最精密的例子:上面说过的中卷第二章里叙张妈问秦绣云(那时她正在暗地里心焦等妈回来)她嫁衣的料子──

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多起心来,她的多心使她烦燥。

──等太太回来吧,这些事情真麻烦!

她的意思在衣料,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却用了一个多数,好像“这些”能掩饰住她的自觉心。

多数与单数的效用,一般人是不大会这些辨别的。书中不少的幽默,读的时候像珠子似地滚过我们的眼。

《文心》序

记得在中学校的时候,偶然买到一部《姜园课荤蒙草》,一部彪蒙书室的《论说入门》,非常高兴。因为这两部书都指示写作的方法。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后来才知道那两部书并不怎样高明,可是当时确得了些好处。──论读法的著作,却不曾见,便吃亏不少。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所以真配写的人都不肯写;流行的很少像样的,童蒙也就难得到实惠。

新文学运动以来,这一关总算打破了。作法读法的书多起来了;大家也看重起来了。自然真好的还是少,因为这些新书──尤其是论作法的──往往泛而不切;假如那些旧的是饾饤琐屑,束缚性灵,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这当然也难收实效的。再说论到读法的也太少;作法的偏畸的发展,容易使年轻人误解,以为只要晓得些作法就成,用不着多读别的书。这实在不是正路。

丏尊、圣陶写下《文心》这本“读写的故事”,确是一件功德。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实易行。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徒法不能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书中将教学也打成一片,师生亲切的合作才可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些年颇出了些中学教学法的书,有一两本确是积多年的经验与思考而成。但往往失之琐碎,又侧重督责一面,与本书不同。本书里的国文教师王先生不但认真,而且亲切。他那慈祥和蔼的态度,教学生不由地勤奋起来,彼此亲亲昵昵地讨论着,没有一些浮嚣之气。这也许稍稍理想化一点,但并非不可能的。所以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再则本书是一篇故事,故事的穿插,一些不缺少;自然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换句话说,收效自然大些。至少在这一件上,这是一部空前的书。丏尊、圣陶都做过多少年的教师,他们都是能感化学生的教师,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书。丏尊与刘薰宇先生合写过《文章作法》,圣陶写过《作文论》。这两种在同类的著作里是出色的,但现在这一种却是他们的新发展。

自己也在中学里教过五年国文,觉得有三种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甚么用处。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这似乎是实际的需要,细想却决非“实际的”。本书对于这三件都已见到;除读的一面引起学生实际的需要,还是暂无办法外(第一章,周枚叔论“编中学国文教本之不易”),其余都结实地分析,讨论,有了补救的路子(如第三章论“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第九章朱志青论“文病”,第十四章王先生论“读文声调”,第十七章论“语汇与语感”,第二十九章论“习作创作与应用”)。此外,本书中的议论也大都正而不奇,平而不倚,无畸新畸旧之嫌,最宜于年轻人。譬如第十四章论“读文声调”,第十六章论“现代的习字”,乍看仿佛复古,细想便知这两件事实在是基本的训练,不当废而不讲。又如第十五章论“无别择地迷恋古书之非”,也是应有之论,以免学生钻入牛角尖里去。

最后想说说关于本书的故事。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丏尊的令嫒满姑娘,圣陶的令郎小墨君,都和我相识;满更是我亲眼看见长大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这才配得上这件好礼物。我这篇序也就算两个小朋友的订婚纪念罢。

1934年5月17日,北平清华园

同类推荐
  • 文学种子

    文学种子

    本书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等角度,条分缕析,精妙点明作家应有的素养和必备技能。
  • 好说歹说

    好说歹说

    文坛怪才阿城、陈村担任主持人,与文艺圈各路高手共同打造十二场谐趣对话。神侃对手包括姜文、洪晃、朱德庸、史铁生等人。话题不拘一格,既有关于生命的哲理性体认、对爱和快乐等人类情感的溯源;也有对语言文字和音乐影像的生动考察;抑或闲聊惬意的旧时光、身边的新动向。看似庞杂随意,但在话语的交锋处时有火花闪现。
  • 你家的猫会写诗吗?

    你家的猫会写诗吗?

    这个无耻、傲娇又爱卖萌的猫,写下了这些让人无法直视的诗歌,“我就要尿在这里”、“跪在我面前”、“在你腿上的是谁?”、“分手”、“太忙”、“我最好的朋友里有一些是狗”……你能猜得到这只骑在主人头上的猫到底是多么傲娇了吧?读完它憋出来的诗,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德性了!书的内容就不剧透了,加菲猫曾说——“你长得太漂亮了,尼莫。可你记住,漂亮的人脑子都很笨,都是大傻瓜!”你看,你在猫的眼里就是这样的!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鲁迅经典文集

    鲁迅经典文集

    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其中有这样一段字:“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热门推荐
  • 被暗恋记录

    被暗恋记录

    经数十年修成正果的暗恋。贯穿学生时代的暗恋实录。
  • 帝王刃

    帝王刃

    秦氏一族尊上古使命,隐居河洛谷中守护上古神兵。然!七千载后,气运衰溃,人才凋落,再无守刃者能担此重任。遂!无奈之下,上古之刃被迫转移,离开隐世了数千年的河洛神谷!但因,天道寡情,世事无常,护刃之师在魔渊之上遭遇伏击,秦族儿郎为上古使命洒血而战,可……
  • 屋顶上的小丑

    屋顶上的小丑

    银行的屋顶平台接连发生坠亡事件,死者中既有处于热恋中的幸福女职员,也有宣称“我绝不会自杀”的青年。留下大量盆栽、上吊离世的女演员,穿成圣诞老人模样的银行抢匪,竞相购买豪车的佛具店老板与拉面店老板……在著名的“奔跑青年”广告牌下,看似不相关的人们被奇妙的案件联系在一起。侦探御手洗洁能否看透真相,找到隐藏的凶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淡定王爷傲娇妃

    淡定王爷傲娇妃

    一个反复纠缠着她的梦;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前世:他为了心爱的女人而死;她许下千年也要找到他再续前缘的宏愿;今生:他一次一次的在梦里深情的呼唤;而她转世为人,却忘记了这段欠下的情债;一场车祸,她穿越到了一个被架空的年代,变成了大将军的女儿,更是未来的八王妃。而她的夫君竟是她梦中的男子!!!话说,许下的承诺,欠下的债,他们能否再续千年情缘?且看俏皮王妃如何降服冷酷王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后一个莽撞人

    最后一个莽撞人

    江湖之中,人若浮萍。庙堂太高,风雨飘零。一个无依无靠的卧底捕快,在【叮】的一声后,人生出现了转变。他行走在黑与白之间,他是笑看风云的江湖人,更是一个只认道理的莽夫。这是有关江湖道的故事。
  • 娇妻玩火:凶猛老公放过我

    娇妻玩火:凶猛老公放过我

    “报告,嫂子咬了门外的警卫跑出去了!”“没事,门外有军犬,她也出不去!”某人腹黑一笑,小白兔居然学会咬人了?不错不错!他倒要看看,自己的女人和一直培训的军犬,谁会获得胜利咬过对方!“报告,嫂子从后院翻墙跑了!”“没事,院外有雷场,她就算炸也炸不出去!”某人再次无奈摇头,已经被自己惯到会翻墙了吗?兔子急了也会跳墙啊!她想尽方法要逃离他,每次都被他发现,强行囚禁在他身边。他将她绑回来,压着她夜夜笙歌。她终以为获得幸福,却因为身世,被拒绝门外,白莲花更是源源不断站在面前说:“你也不过是个生育工具!”
  • 嫡女重生:复仇毒妃

    嫡女重生:复仇毒妃

    前世,顾卿颜痴心错付五年,换来的是姐姐背叛父母惨死,株连九族,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放过,却留她痛不欲生的活着。父母头七日却是他迎娶姐姐入宫时,顾卿颜得知一切事情的真相,怨怒的立下毒誓,“就算是死,我要化为厉鬼夜夜缠着你们,搅你们不得安宁。”一纵身她从万丈高墙上跳下,满心的不甘。幸得老天开眼,一朝重生,她抛掉善良,化为恶魂强势回归。踢渣男虐渣女,誓要将前世的债一一讨回。然而,这甩也甩不开一直死皮赖脸缠着她不放的妖孽是怎么回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成年人是没有爱情的

    成年人是没有爱情的

    【简介无能版】“宝宝阿,你想吃什么啊。”“宝宝阿,我带你去逛街啊。”“宝宝阿,你要不要跟我回家啊。”“宝宝阿,我错了,我们回家吧,好不好。”“宝宝阿,我爱你,很爱很爱你……”“宝宝阿……”李安他阿,他总是会叫我宝宝,还非要带个阿字拖着长音,肉麻死了。时月表情落寞、眼神空洞的看着远方的天空,哽咽的声音里带着让人心碎的无助:可是他,再也没有叫过我宝宝了……【简介文青版】十月长安,十月长情。十月长相安,长情不长安。【概括】感谢你曾用真心善待我,我也真心的爱过你。放飞自我吧:36814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