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沙特阿拉伯政府颁布一部新的法律,对海上石油运输业主的利益进行保护,实业家亚里士多德·欧纳西斯抢先成立了油轮公司,垄断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外运。
保罗·盖蒂可不是那种受制于人的人,他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要想称雄世界,一定要有自己的油轮船队。
1954年夏天,他一方面向欧纳西斯租借油轮,解决眼下之急,另一方面已经着手组建自己的油轮船队了。
《时代》杂志社的记者问他:“组建油轮船队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它需要巨大的投资,您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吗?”
保罗淡淡一笑:“那当然。而且我不会像别人那样造几条小渔船,就充什么油轮船队,我的油轮将不会小于4.65万吨级。”
记者简直不敢相信:“那您准备用多大的投资造这么个大家伙呢?”
保罗轻松地说:“2亿美元吧。”
记者目瞪口呆:“什么?天哪!”
保罗并不是在吹牛说大话,他真的想要在船队规模上胜他的竞争者一头。
保罗无疑是很富有的,但他同时也是很节俭的,甚至很多时候被人骂作“吝啬鬼”。他听到这些话不仅不在意,反而很得意,许多想捞点钱的人跟他合作一次后,就不愿意再跟他打交道了。
在组建油轮船队这样的重要事情上,他也不会表现得很大方,相反,他在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省钱。
就在保罗为选择在哪儿造船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他的朋友保罗·路易·维伊耶来了。维伊耶曾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他的头像被印在邮票上,自己也被授予“司令官”的头衔。
“保罗,你可以把造船的地点选在法国。”维伊耶说。
“为什么,你肯定那儿能够省钱吗?”保罗反问着。
“是的,法国有一项优惠政策,在那儿造船可以得到法国政府的补贴。”
“哦,太好了,这真是个好消息。”保罗很高兴地说。
“还不止这些呢……”
“还有什么?”保罗急切地追问着。
“我的法国朋友保罗·雷诺莱对我说,他们的造船厂很久没人订货,正在着急呢,你可以乘机把价格压得更低一些。”
“天哪,这真是个难得的机会。不过我还想节省更多的钱,我知道谁能帮我办好这件事情了。”保罗胸有成竹地说。
维伊耶皱了皱眉,没有再说什么,他的表情在显示,这个抠门儿的家伙,难道还嫌不够便宜吗?
维伊耶走后,保罗找来了他的另一个朋友,杰克·福雷斯特。
福雷斯特是个美国移民,曾经做过战略情报局的特工,他在巴黎的交际很广。保罗一直把他作为特殊人才储备着,今天正好派上用场了。
保罗让福雷斯特作为自己的全权代表去跟法国的造船厂谈判,临走时,他惟一的嘱咐就是:“杰克,尽量为我多省下一分钱。”
福雷斯特在维伊耶的协助下,取得了谈判的巨大成功。双方商定:油轮在里纳泽尔造船厂制造,法国政府补贴总成本的35%。
到此,保罗仍然没有满足,他接着同美国许多家电影公司做起了外汇生意,用美元去兑换他们手中的法郎,用来支付造船的成本。对方的利益是可以租用保罗的船去拍电影,保罗的条件是只付给他们兑换额70%的钱。
最后,总的一算,保罗只花了造船成本45.5%的钱,可算是便宜到家了。
在这次谈判中,福雷斯特为保罗节省了一笔巨资,可保罗一分钱的酬金也没有多给他,好在福雷斯特早就知道保罗的吝啬、小心眼儿,也不跟他计较,说一声“再见”就走了。
保罗的吝啬故事远不只这一个,跟他相处的人都能讲出一些,这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完全跟他的性格连在一起了。
有一次,在西德的马克西姆饭店,保罗的朋友埃尔莎·马克斯韦尔举行晚宴,邀请了不少国际级的大人物,保罗也应邀参加了。
席间,有人开玩笑,问马克斯韦尔:
“夫人,在您的朋友中谁最富有?”
“当然是保罗。”马克斯韦尔不假思索地说。
“那你们的关系怎么样?”
“最好的朋友。”马克斯韦尔很自豪地说。
“哦,是这样,您认为他肯为您结账吗?”
“没问题,这点儿小事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犹豫。”
“哈哈哈,好,那我们大家就看看您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晚宴结束时,马克斯韦尔把账单拿给保罗,说:
“帮我结个账好吗?保罗。”
“这……”保罗沉吟着。
“别让我难堪,大家都在看着呢。”马克斯韦尔用低低的声音说。
保罗看了看周围,又看了看马克斯韦尔,把手伸进口袋。
马克斯韦尔眼望众人,一副得意的神情。
这时,保罗把钱掏出来,只付了自己的那份儿,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也许,保罗这位世界富豪,石油巨子,在走出房门的一瞬间,也听到了众人的嘲笑和马克斯韦尔的恼怒骂声,但他还是做到了步态从容,举止大方,因为他不觉得生活上的小气有什么丢人的。
其实,保罗不光对别人小气,对自己也不怎么大方。他在欧洲居住的最初8年里,虽然住着大饭店,但总是选择很便宜的房间住。
跟小气、吝啬相对的,是他宏伟的气势和巨大的财力。他的超级油轮在紧张地制造着,另外的项目也在齐头并进着。
石油可以从他的井里开采上来,也能用他的油轮运出来。然后呢?这么大量的石油怎么来加工呢?于是,他扩建和新建炼油厂的计划也在全面实施。
首先,他投资6000万美元,扩建了加利福尼亚的一个旧炼油厂。然后,他又投资2亿美元,在美国东海岸建设了一个新的炼油厂。接着,在丹麦、意大利也相继出现了他的炼油厂。
开采——运输——提炼——销售,最后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保罗当然不会轻视。他在海滨公司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又把他的加油站建到了美国各地。等到了50年代末期,他的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了3885个,在全美石油市场的份额上排名第七。
一切都齐备了,一个从开采到销售完全一体的世界性石油帝国呈现在世人面前。当保罗望着他的超级油轮船队漂洋过海,驶向世界各地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石油帝王了。
行动才会产生结果。只有想法,不付出行动是不可能成功的。不管你现在决定要做什么事,不管你现在设定了多少目标,请你一定要立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