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平鲁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隋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起,收罗尉迟敬德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尉迟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虏独孤怀恩、唐俭等(李世民与刘武周对战时,曾降服尉迟恭,后尉迟恭被诸将排挤,李世民看出来后,跟他说:“愿意,就留下来;不愿意,我可以放你走。”尉迟恭求去,于是李世民给他一笔钱;后来,李世民在战场上身陷危险,尉迟恭突然杀出,解救李世民一命,从此成为左右手。)
武德三年(620年),世民征刘武周,刘武周令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在介休抵御。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前往劝降。尉迟敬德与寻相举城投降。世民大悦,赐以曲宴,引为右一府统军。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事前事后出力甚多,尤以为救世民本人而射杀世民四弟元吉与入宫上船为唐高祖守卫并请立世民为太子等为最,后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详细过程请见:玄武门之变)敬德所得财,必散之士卒。颇以功自负,与朝廷宰相不和,后出为襄州都督,迁同州刺史。
隋朝大业末年,尉迟敬德在高阳从军,时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参见隋末农民起义),尉迟敬德多次随军出征,以武勇称著,被授朝散大夫之职。义宁元年(617年)三月,马邑(治善阳,今山西朔县)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并遣使归附突厥。三月,刘武周称帝,建元天兴,成为隋北方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闻知尉迟敬德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
太原起兵的唐国公李渊建唐后,部将宋金刚建议刘武周“入图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向以争天下”,刘武周遂于武德二(619年)年三月,在突厥支持下举兵南下,尉迟敬德也在其中。九月,刘武周占领太原。尉迟敬德随宋金刚继续南下,攻克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十月,又攻占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此时夏县(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吕崇茂起兵响应刘武周,击败唐右仆射裴寂。唐高祖李渊诏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诗郎唐俭等率兵讨伐吕崇茂。双方对峙于夏县。
是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统关中兵进攻刘武周。十一月,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十二月,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即遣尉迟敬德和寻相率兵潜往夏县,接应吕崇茂。尉迟敬德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大败唐军,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获。唐高祖李渊为救回被俘诸将,便免去其罪,派人招降了吕崇茂,拜夏州刺史。同时还让吕崇茂暗中除掉尉迟敬德,尉迟敬德闻讯后,将吕崇茂杀死。尉迟敬德、寻相击败唐军后,还军浍州。李世民闻讯后,即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敬德军,尉迟敬德毫无准备,被唐军斩首2000余级,大败而归。不久,尉迟敬德、寻相秘密率精骑前往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救援王行本。李世民又亲自率步骑3000连夜从小路赶到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安邑),截击尉迟敬德、寻相军,尉迟敬德这次败的更惨,除自己与寻相只身脱逃,其众全部被唐军所俘。唐将独孤怀恩也乘机逃走。
当时独孤怀恩本欲反唐自立,在狱中曾将此事告诉了唐俭,独孤怀恩逃回后,又奉命攻蒲坂。唐俭闻讯后,恐独孤怀恩反唐,便说服了尉迟敬德允许他派人给李渊报信。李渊遂将独孤怀恩诛杀。由此可看出尉迟敬德当时已有归唐之心。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与唐军相持约5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以寻相部为后卫,向北撤退。李世民即率军跟踪追击,大败宋金刚军。宋金刚率余部2万精兵退至介休(今山西介休),出西门而战,宋金刚惨败而逃。刘武周放弃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与宋金刚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尉迟敬德则收拢残兵,坚守介休。李世民知其武勇出众,便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进城劝降。尉迟敬德遂与寻相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二城降唐。李世民见尉迟敬德来降,非常高兴,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让他继续统领旧部8000人,与诸营相参。李世民的过分信任引起唐军众将的不满,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均被李世民拒绝。七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隋洛阳守将王世充(参见洛阳、虎牢之战)。九月,寻相和刘武周的一些旧将相断叛变逃走,唐朝诸将对尉迟敬德也怀疑起来,认为尉迟敬德必叛,就把其关押在军中。二十一日,行台左仆射屈突通与尚书殷开山向李世民进言道:“敬德初归国家,情志未附。此人勇健非常,絷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留之恐贻后悔,请即杀之。”李世民却说:“寡人所见,有异于此。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李世民当即释放尉迟敬德,引入内室,赐以金宝,并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应欲去,今以此物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李世民这番话,使尉迟恭内心十分激动,从此终生对李世民效力,成为君臣关系的楷模。
当天,李世民率500骑兵巡视战场,至魏宣武帝陵(洛阳北邙山上)时,被突然而至的王世充所率万余(一说数万)步骑兵包围。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尉迟敬德及时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落马,救了李世民,王世充军见状稍退,尉迟敬德趁机护卫李世民杀出重围。随后尉迟敬德再率骑兵突入王世充军中,奋勇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后屈突通率大队唐军赶到,大败王世充军,尉迟敬德活捉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1000余级(一说3000余级),俘虏6000,王世充只身逃脱。战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比众人证公必叛,天诱我意,独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特赐金银一箧。自此,君臣关系愈加密切。尉迟敬德精通武艺,尤其有一个绝招:善于“解避槊”,即夺取敌槊反刺对方。每次单骑冲入敌阵,敌人持槊攒刺,都不但不能伤到尉迟敬德,而尉迟敬德常常夺取敌人之槊还刺敌军。所以当天救李世民出入重围,并没有受伤。
当时齐王李元吉也善于使马槊,听说尉迟敬德的本领后,很不以为然,要求与尉迟敬德比武。比武前,李元吉命令部下将槊刃去掉,以竿相刺。尉迟敬德说:“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两人交手后,李元吉多次以槊刃刺向尉迟敬德,都未能刺中。在一旁观战的李世民:“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尉迟敬德答道:“夺槊难。”于是李世民命尉迟恭夺李元吉之槊。李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不料尉迟敬德片刻之间便三夺其槊。李元吉向来骁勇,虽然叹服其技艺,但也甚以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