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让生活更有味
人到了成熟之年,应能摆脱轻浮,锻炼出稳定的理智。不管幸与不幸,都能奋发有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在山区,有的农民们常常蹲在田埂上一蹲就是一整天,他们抽着烟望着田地里耕作的人们。外地来的人不懂,就问那蹲着的人:“你们在看什么呀?”蹲着的人仍旧蹲着,抽着烟,眼睛看着田里,用浓重的乡音说:“就是看呀。”“为什么看呢?”“没事干啊!”
这是乡下人们生活的情景,而城里的人,却一直在奔波。每个周末,奇怪地问自己一个星期又跑哪儿去了;每个除夕夜,感叹怎么一年又不见了;或是某个早上醒来,赫然发现自己已经三四十岁或更老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时间是怎么流逝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许多人蹉跎岁月,碌碌无为,其实他们是不懂慢活对生活的意义。
杨光和他的妻子王佳原来在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夫妻双方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每逢节假日,夫妻俩都会带着5岁的女儿依依去游乐园打球,或者到博物馆看展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后来经人介绍,杨光跳槽去了一家外企公司,不久,在丈夫的动员下,王佳也离职去了一家外资企业。夫妻两人白天拼命工作,有时忙不过来还要把工作带回家。凭着出色的业绩,他们都成了各自公司的骨干力量,女儿只能被送到寄宿制的幼儿园里。
可是不久,王佳觉得自从和丈夫跳到体面又风光的外企之后,这个家就有点旅店的味道了。孩子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有时她要出差,就很难与孩子相见。不知不觉中,孩子幼儿园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她看到自己的女儿表演节目,竟然有点不认得这个懂事却可怜的孩子。孩子跟着老师学习了那么多,可是在亲情的花园里,她却像孤独的小花。频繁的加班侵占了周末陪女儿的时间,以至于平时最疼爱的女儿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有点陌生了,这一切都让王佳陷入了迷惘和不安当中。
一些过高的期望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却一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拥有宽敞豪华的寓所;完整的婚姻;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最有出息的人;努力工作以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买高档商品,穿名贵的皮革;跟随流行的大潮,永不落伍。是的,这些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就渐渐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忘记了停下来享受生活。
既然轻松快乐的生活与劳累烦闷的感觉,都是由自己营造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够心存简单,不让自己迷失在种种需求中?为什么不放慢脚步,更轻松、更实在地享受人生呢?
哈伯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演讲家,常常因为生活的过度紧张而痛苦不堪。据他自己形容,每天一早他从床上跳下来,就要进入冲刺的状态,他的一天就是这样从忙碌中开始,又在忙碌中结束。因此,他经常处在紧张和焦虑之中。直到有一天,他学到了被他称为最伟大的一课: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
一次,他到纽约市的一所学校去演讲,有关的负责人员派人到火车站接他。演讲完之后,他们很快地送他到一家书店,因为他有个签名会;然后又送他到另一个书店,因为那里也有一个签名会;然后他们又火速送他去参加一个午宴,很快参加完午宴后,他又立刻被送去开一个会。开完会,他又被火速送回旅馆,等他一换好衣服,又被快速地送到一个欢迎会场,停留不到几分钟,他们再急速送他回旅馆,告诉他只有20分钟的时间可以换衣服参加晚宴。等他一换好衣服,电话铃响了,对方说道:“快,快,我们要赶快赶到会场。”他很兴奋,所以很快地答道:“我立刻下去。”他从房间往外冲,因为太兴奋,钥匙几乎插不进钥匙孔里。仓促间,他摸摸自己,确定自己是穿好衣服的,然后冲向电梯。忽然之间,他停了下来,喘着气问自己:“我到底在干什么?这样无止境的赶场到底有何意义?太荒谬了!”
他决定要为自己活,自言自语道:“不在乎是否去吃晚饭,我不在乎是否要演讲,不一定要去这个晚宴,也不一定要去演讲。”所以他故意慢慢走回房间,慢条斯理地打开房门的锁。他打电话给楼下等着的人说道:“如果你们要去吃饭,你们自己去吧!如果你们愿意缓一下,我还要多一些时间才会下来,我不想再赶来赶去了。”
他脱下外套、鞋子,把脚放在桌子上,就坐在那里。然后随手翻开桌上的圣经,以极缓慢的速度朗读起自己平时最爱读的诗篇。稍后,他合上书,跟自己说一会儿话:“来吧,就是现在,开始过一种较慢较放松的日子。”
就这样,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祷告了足有十分钟。他永远不会忘记当他走出房间时,心中的那份平和感以及对自己的征服感。因为他克服了某件事情,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从焦虑和匆忙的枷锁中挣脱了出来。
不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可以放慢脚步,让自己发现喜好和热情。漫步在幽深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透过树荫,怀着悠闲的心情细数阳光撒在地上碎石般的条纹,或者闭上眼睛,仔细感受扑面而来的淡淡花香。仰天长望,几丝白云在轻轻地飘,哼一首无名的小曲,默念一首小诗……这些都会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之美。
暖规则:抛开过高的期望值,慢慢品味生活,做生活的最好设计者。
生活的减法——清空心灵
生活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国际数学家华罗庚。
简单不一定是最美的,但最美的一定是简单的。简单是一门艺术,在服装界有“简洁女王”之称的简·桑德说:“加上一个扣子或设计一套粉色的裙子是简单的,因为这一目了然。但是,对简约主义来说,品质需要从内部来体现。”她认为,简单不仅仅是摒除多余的、花哨的部分,避免喧嚣的色彩和繁琐的花纹,更重要的是体现清纯、质朴、毫不造作。
就像周国平先生给读者的忠告一样,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自己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事业作为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一直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年轻的时候,艾丽比较贪心,什么都追求最好的,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拥有十三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事情都是双方面的,有利必有弊,事业愈做愈大,压力也愈来愈大。到了后来,艾丽发觉拥有更多、更大的不是乐趣,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她的内心始终被强烈的不安全感笼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