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第一任秘书是个年轻的女大学生,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她对任何事情都是一副不闻不问的冷漠。盖茨深感公司应该有一位热心爽快、能事无巨细地把后勤工作都揽下来的总管式女秘书,不能总让这方面的事情分他的心。
经过精细地挑选,42岁的露宝上任了。一天早上,露宝发现盖茨躺倒在地板上,她以为盖茨出什么事情晕过去了,差点冲出去叫救护车了,后来才发现盖茨睡得正香。慢慢的,露宝开始理解,软件设计工作比其他工作更需要倾注心血,而他这个年仅21岁的董事长还是个孩子。
从此,每当露宝早上到办公室时,看见盖茨睡在地板上,她就像母亲呵护儿子一样,给他盖好衣服,悄悄掩上门。关心盖茨在办公室的起居饮食,成了露宝日常工作的一项内容。这使盖茨感受到了一种母性的关怀和温暖,减少了远离家庭而带来的种种不适,盖茨也像对母亲一样对待他的这位雇员。
露宝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盖茨是谈判的高手,不过第一次会见客户时,也会使人产生小小误会。客户见到盖茨时,总会怀疑:眼前的小个子不是微软公司的董事长,可能微软公司真正的董事长正在干其他的事吧?他们伺机打电话到微软公司核实,露宝接到这样的电话,总是和蔼可亲地回答:“请您留意,他是一个年纪看上去十六七岁,长一头金发,戴眼镜的男孩子。如果见到的是这样的形象,准没错。我们董事长是天才少年嘛。”露宝的话化解了对方积郁在心头的疑虑。
露宝把微软公司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并对公司每个员工都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很自然的,她成了微软公司的后勤总管,负责发放工资、记账、接订单、采购、打印文件,等等。
露宝成了公司的灵魂,给公司带来了凝聚力,盖茨和其他员工对露宝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当微软公司决定迁往西雅图,而露宝因为丈夫在亚帕克基有自己的事业不能同去时,盖茨对她依依不舍,留恋不已。临别时盖茨握住露宝的手动情地说:“微软公司留着空位置,随时欢迎你,你快点过来吧!”
3年后,露宝先是一个人从亚帕克基来到西雅图,后又说服丈夫迁来。
能够成为比尔·盖茨的得力助手,露宝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她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关爱。
很多时候,我们在心里告诉自己关爱别人有多么重要,但缺少了行动,关爱就显得苍白。
暖规则: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候善待自己,就等于善待别人。
给生命一份平安
平坦的道路,也难免有绊倒的时候。人的命运亦如此,所以要珍惜平安。——俄国小说家契诃夫。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安全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交通迅速发展,而开车的人总是想快一点、更快一点,甚至忘记了绿灯是行人的时间。
“师傅,麻烦您开快一点,我赶火车。”坐在后座的娜娜再一次催促出租车司机。车在斑马线前停了,等下一个绿灯。人行道上,有个老奶奶正在缓缓地走向马路的另一边,看到绿灯正在一闪一闪的,老奶奶显然有些着急,竟摔了一跤。娜娜心里嘀咕着: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了,干吗还要跑到大马路上耽误别人的时间。谁知,司机竟下车去扶起了老奶奶,双手搀扶着老奶奶走过了人行道。
回到车上,司机连声道歉,并告诉了娜娜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姑娘,等你以后有车了,宁可出门早一点,也不要在马路上开得太快,更不要跟过马路的行人抢时间。你知道吗?三年前,我的女儿放学后,刚出校门在过马路时,被汽车给撞了,再也没回家,是一个闯红灯的年轻人开的车。那时,我的女儿快要高考了呀!接连几个月,我都做相同的梦。梦里我看见每当绿灯亮起的时候,人行道两边就升起了绿丝带,许许多多的学生面带笑容地从那里走过,我的女儿,总会回头对我微笑。从那以后,我就开出租车,一来是保障坐上我的车的人生命的安全;二来希望用我的行动告诉大家,在十字路口多给行人一点时间。我知道你心里着急,肯定在责怪大叔和那位老奶奶。责怪大叔不要紧,但是对老人家可就不能这样了。人老了,总想出来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周围的风景。”
娜娜含着泪、低着头,重重地“嗯”了一声。
生命很美,美得安详、典雅又充满是活力;生命脆弱,脆弱得像玻璃,经不起撞击。为自己树立生命安全意识,也给他人的安全一份平安。
暖规则:生命很美,也很脆弱,所以需要关怀和被爱。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付出我们的关爱之心,给生命买一份心灵的保险。
给心灵多一点阳光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荆棘留给自己。——现代文学家巴金。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和看法。在解读生命时,每个人也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和处世智慧。作家焦桐说:“生命不宜有太多的阴影、太多的压抑,最好能常常邀请阳光进来,偶尔也要释放真性情。”爱若是生命的原动力,那觉悟就是生命的源头,而幸福就是阳光,活着,就是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阳光。
二战后,很多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在美国一座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条人来人往的街道,有一个盲乞丐每天都在街边坐着。他总是笑眯眯的,每当感觉到有人走近时,他就会友好地跟他们打招呼。大家非常好奇,为什么这个盲乞丐每天都如此快乐,他难道不为乞讨不到更多的钱而忧愁,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悲伤吗?于是,有人猜测,那个乞丐不是凡人,所以无忧无虑;也有人说,他可能是个疯人院的疯子。终于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上前询问盲乞丐为什么每天都如此开心。盲乞丐开心地笑了,他说:“因为无论怎么样,我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看到世界是光明的,所以我就无比快乐。”小伙子很不解,又问道:“您分明是个盲人,怎么能看到太阳升起呢?”那乞丐说:“孩子,难道双目失明就无法看到这世上的阳光了吗?”
人生快乐与否,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外部环境是一回事,我们的内心又是另外一种境界。如果我们的内心觉得满足和幸福,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的心中充满灿烂的阳光,外面的世界也就处处充满阳光。
生命通过不同形式的传达,产生了不同的人生境界。生命承受不起太多的阴影,我们应为自己的心灵敞开一扇门,让自己通向更高层次的觉悟,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更多的能量,最后,获得成功的人生。
暖规则:幸福不在瞬间发生,也不受外在事件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而每个人都是自我幸福的发掘者。
让每个人都保有尊严
不知道尊重自己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德国哲学家席勒。
有人说,看一个国家弱势群体的面部表情,是安详还是焦虑,是快乐还是阴郁,就大概能判断出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
助残扶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礼记·礼运篇》就提出了要“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天下大同”思想。这一传统美德,深深蕴藏于民族精神之中,历经岁月沧桑而薪火不绝。
史铁生曾说:“10厘米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珠穆朗玛峰,所以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其实我更愿意自己去做。这个社会应该提供足够的便利条件,让我们尽可能地独立生活,而不要造成台阶后,再来两个人把我们搬上台阶或扶上台阶,这样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无用的。如果在有台阶的地方能修一个斜坡,那么残疾人就能够自己上去,而不必让人去帮助,这样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健全人没什么两样。”
火车站外,一位教授接朋友。他们刚走出火车站出站口不远,就看到一个右脚畸形、疯疯癫癫的人迎了上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衣衫褴褛,头发乱蓬蓬的,大家都以为是一个讨钱的,于是教授的朋友就掏出一元钱来递给他。那人瞪了瞪他,没有接,然后将目光移向了教授,小心翼翼地说:“这位老先生,我看得出你是个有学问的人,能不能给我讲讲关羽是怎么死的?”
朋友想推开他,教授却阻止了他,领着那个疯子到了一个楼角。他从吕蒙设计,讲到关羽败走麦城,最后遇害,大约用了十几分钟时间。教授讲得绘声绘色,那疯子也听得津津有味。临走的时候,疯子抓住教授的手,眼睛中泛着晶莹的泪花:“谢谢你,我求了好多人,只有您肯给我讲!”教授的手也用力摇动了几下。
回去的路上,教授的朋友问:“他是一个疯子吧?”学者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也许是,但首先他是一个人,只要是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在尊重别人的时候,也是在尊重自己!”
我们关爱身体有缺陷的人的同时,还需要走进人们的内心。如果把关爱当成一种施舍,不仅不会让人们感到温暖和欣慰,还会让人们对生活失去希望。平等不仅体现在语言,更要体现在行动上。
如果你没有偏见、歧视,如果你是完全开放的,那么别人就能够感觉到你的真诚。这样就能为自己赢得尊严,赢得被尊重的权力。
暖规则:对残疾人来说,也许这个世界充满了障碍,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歧视他们的理由。除去歧视,让他们的尊严得以完满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