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不要指望一只狗能同时捕到两只兔子 (2)
俄罗斯也作出了不支持布什讲话的反应。俄总理卡西亚诺夫指出,没有证据表明美国总统布什指责伊朗、伊拉克和朝鲜三国发展并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是正确的。此前,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与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会谈时曾明确表示,“机械地把反恐怖主义的行动范围扩大到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俄罗斯都是无法接受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所谓的“邪恶轴心国”都与俄罗斯关系不错,布什的强烈措辞,使俄罗斯在处理与三国及美国的外交关系上面临着重大挑战。
虽然布什十分希望能有人支持他的观点,但就连美国的盟国对布什的讲话也多不以为然。法国外交部长韦德林明确表示,法国不赞成布什针对某些国家的“邪恶轴心”提法,并拒绝将伊朗、伊拉克和朝鲜称为“恐怖主义国家”。
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对布什的“邪恶轴心论”也表示质疑,认为布什这种说法企图利用反恐战争来玩弄党派政治。斯特劳还说,“9.11”后英美成为紧密战斗的联盟,现在可能不再并肩站在一起了。英国媒体认为,布什的这些言论不会为反恐联盟找到共同目标,相反,却可能引起联盟的分裂。
事实上,人们的担心基本都成真了。
大盘要见顶时,空方的声音往往都已被淹没。最终,布什政府还是选择了一意孤行,而其“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做法,更是将反恐阵营弄得分崩离析,不仅布什的执政能力受到了此后伊战的削弱,而且也给了国际恐怖组织以东山再起的可乘之机。
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被突破的。
不论出自怎样的利益考虑,布什政府将枪口指向伊拉克、伊朗和朝鲜,而不是“基地”和塔利班,是一种后“9.11”时代偏离最佳反恐轨道的昏招,也是对反恐大旗的撕扯,更是美国乃至世界错过的彻底剿灭“基地”的大好时机。
在生活中,集中精力是一种明智。推而广之,力量的集中也是政治、战争、贸易等所有人类事务的管理秘密所在。
看一个人的前途,要看他注意力在哪里。看一个国家和政府也是这样。
对美国人来说,2011年5月1日是一个令人舒畅的日子,10年前策划并制造了“9.11”悲剧的主谋本?拉登终于在这一天被正式宣布死亡。
其实,此前拉登已经“死去”了数次,只不过事后被证明是“乌龙球”而已,但其背后满载着的,却是美国人对拉登的刻骨仇恨。因为他,美国人不仅失去了数千同胞,不仅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改变了外交航道,而且还失落了曾经引以为荣的安全感。
让美国人颇感郁闷的是,尽管布什政府曾信誓旦旦地要擒获拉登,但终其任期,都无法兑现诺言,反倒是拉登和美国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惹得一些媒体动辄猜测,布什家族是否和拉登有着不可告人的渊源乃至默契。
猫捉老鼠游戏玩久了,老鼠的心态会比猫好。让华盛顿感到郁闷的是,拉登总是会适时地露一下面,要么羞辱一番美国,要么鼓动一下他的支持者,而且每次都弄得美国及其盟国紧张不已。为此耗费掉的安保费用和脑细胞,都是惊人的。
更为严峻的是,拉登还渐渐地成为一种象征,化身为一个“符号”,而从战略上看,与一个“符号”作战,也着实不如与一个有“实际行动”的人交锋来得痛快,也更有效率。
拉登看上去也很得意他的“符号”功能,这些年来,大多数恐怖活动都交由助手们策划和实施,而他需要做的,只是保持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只一直没掉下来的“靴子”,很是让美国人头疼,也让反恐官员们睡不好觉。
这个“符号”的价钱也说明了美国头疼的程度。
大家都知道,美国国会一直很忙,忙着对一些国家喊话,也忙着提交和通过各项法案,但你想到没有,这么忙的国会竟然会为了悬赏捉拿一个人而专门通过了议案,而且赏金高达5000万美元!让“赏金猎人”们为之欢欣鼓舞。
让国会山大动肝火的,是一直抓不到的拉登。2007年7月13日,美国参议院以87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美国国务卿赖斯“授权为活捉或击毙本?拉登抑或是能够为活捉或击毙拉登提供情报的人给予5000万美元的奖赏”,从而将捉拿拉登的悬赏金额提高了一倍。
就这样,拉登成了史上悬赏金额最高的人。
这份议案是在对布什政府的“没头脑”表达“不高兴”的情绪。正如议案发起人、参议员拜伦?多根所抱怨的那样,“已经过去6年了,而基地组织却正在重新建造它的恐怖分子训练营……6年过去,他们正在恢复对我们发动袭击的能力。”
在不满情绪之外,美国国内也依然担心基地组织可能会再次发动袭击,这也使得人们对拉登一直逍遥法外的现实感到分外失望。
事实上,追捕拉登的支出早已超过5000万美元。在布什信誓旦旦地要擒获拉登之后,数年间,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军队派出了超过10万兵力在前线搜捕本?拉登,动用了大量高科技设备,耗费了大量金钱。
可结果呢?用美联社的话说:“历史上最大张旗鼓的一场搜捕行动却交了一张白卷。”
这也给了奥巴马机会。
还是在总统竞选时,奥巴马就将阿富汗战争和打击“基地”组织作为了“卖点”,以区别于固执于伊拉克战争的布什。上任之后,奥巴马也确实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伊拉克战争转移到了阿富汗战争,并更加用心地锁定了本?拉登。
事实证明,奥巴马的战略转移至少在除掉拉登方面起到了效果。用奥巴马的话说,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事业的“重大成就”。不仅如此,在任内除掉拉登,也给奥巴马的竞选连任加了分。
但反恐斗争却没有终结。充其量,拉登被击毙,也只是国际反恐斗争的一个逗号,离句号还远着呢。
最纠结的是巴基斯坦。由于此番被美方宣扬为“巴基斯坦方面提供了情报并一同参与了行动”,这就意味着,拉登的助手和信徒们,将会把复仇之火引向巴基斯坦,毕竟,袭击美国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果不其然,塔利班和“基地”将复仇怒火喷向了巴基斯坦。用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的话说,他们发起报复攻击的首要目标,将是巴基斯坦政府官员,包括总统、总理及陆军参谋长。第二个攻击目标,才轮到美国。急得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破例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表示巴基斯坦未参与美军击毙拉登的行动。
美国本土当然也不敢大意,因为有比拉登更具威胁的“接班人”早已对美国虎视眈眈,并酝酿着在“9.11”十周年之际采取行动。拉登死讯宣布后,美国方面立马发出国民旅游警告。
美国媒体对拉登之死保持了清醒认识,纷纷指出,击毙拉登并不意味着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会变得更加安全,而从反恐的角度看,拉登已经不是最大的安全威胁了,因为此前,拉登已经“让位”给奥拉基了。
拉登“让位”可以说是2011年的新鲜事,似乎也在为他此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埋下伏笔。2月9日,美国国家反恐中心(NCTC)称,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不再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而是具有也门国籍的伊斯兰传教士安瓦尔?奥拉基。这也意味着,从那时起,拉登已经不再是美国首要的紧盯目标了。
换句话说,国际反恐已经进入了“2.0时代”。
应该说,奥巴马对布什政策的“换洗”力度是相当之大的,不仅将伊拉克主题换成了阿富汗主题,此番更是将头号敌人从拉登换成奥拉基,而“反恐战争”一词更是早早被奥巴马扔进了垃圾桶。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拉登的“被让位”,其实是源于美国的反恐需要。
对于这次的“人事变动”,NCTC的说法是,奥拉基之所以取代本?拉登的位置,是因为他长于在美国本土招募恐怖分子。据称,安瓦尔?奥拉基会讲英语,可以与当地人直接沟通,还善于利用网络为自己的观点进行宣传。
本土恐怖主义已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而那些堪称“美国通”的恐怖分子更是美国人的肉中刺。此前,FBI曾指称基地新头目舒凯里朱马赫是一个在美国生活15年并拥有绿卡的“美国通”。美国调查人员称,舒凯里朱马赫以袭击美国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并且熟知美国体制和生活方式,在加入“基地”组织前,他还是一名酷爱电脑与化学课程的社区学院学生。这些都是最容易对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的标志性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本?拉登还曾在一份录音中要求法国从阿富汗撤军,以换取人质获释,否则将“无论在法国国内还是国外,对法国目标发动攻击”。此后,法国情报机构备忘录指称,超过100名欧洲人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接受“基地”培训。与擅长在本土招募恐怖分子的奥拉基一样,这种培训欧洲人进行“本土化”恐怖袭击的做法,也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这其实也意味着,拉登认可了奥拉基等人对“基地”向“2.0时代”的“升级”。
尽管拉登之后的反恐形势依旧迷离,但无论如何,这对奥巴马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就是击毙拉登如果推迟到2012年秋天,那他的竞选连任就一点悬念都没有了。
如果说奥巴马是第一开心人,那么第二开心的人,就要数刚被奥巴马提名为国防部长的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这位仁兄可谓两头得好。4月28日,奥巴马总统提名了帕内塔,话音未落,拉登就被干掉了,可谓喜气逼人。而且,无论是从中情局角度,还是五角大楼角度出发,他貌似都沾上了光。尤其是这次情报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更进一步说,奥巴马对中情局长和国防部长人选的调配,也彰显了情报在反恐乃至阿富汗战争中的重要性。将原中情局长放在国防部长的位子上,就是要在阿富汗战争等对外战争及反恐安全挑战中加强情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雷乌斯的华丽转身。作为阿富汗美军前最高长官,彼得雷乌斯深受奥巴马器重,有思想,有胆识,对战争也有独到见解。出任中情局长前,彼得雷乌斯就多次抱怨中情局太不给力,换位之后,他从一个需求者,变成一个情报供应者,这无疑将有利于美国情报工作。
更何况,“基地”无论是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在进行升级换代,美国情报工作如果跟不上,不仅会显得OUT,而且会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