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霍氏借了美国的光 (1)
只要智商在水平线上的人,都会意识到,敌人或者说潜在敌人力挺的人,一般都比较可疑。而在微妙时刻,这种力挺,会恶化当事人的处境。
美国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力挺,就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应该说,普京在2003年的那个冬天,是面临着巨大压力的。不仅国内流言四起,而且国外媒体及一些国家政府更是指手画脚。尤其是美国,各级领导人纷纷出来维护霍氏,媒体更是将普京的反寡头之战视为政治迫害。不过,国外势力越是起劲地为霍氏助威,霍氏的末日来得也就越快。
事实证明,许多人对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对普京的个性是缺乏了解的。
就俄罗斯民族而言,外来压力越大,国民就越发可能抱团,其反对外来干涉的劲头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这一点,美国人赫德里克?史密斯在《俄国人》一书就有深入阐释:“俄国人狂热的爱国主义,不仅包含了犹太人般对祖国的深切而毫不动摇的热爱,还包含了一种原始的公社思想,即一个氏族抵御外来者的自卫精神和对内部叛徒的不能容忍的精神,一种对于民族力量和昔日帝国所怀有的光荣感,一种盲目的种族中心主义以及一种与美国早期愚昧时代遥相呼应的道德优越的信念。”
而普京,正如他学生时代的好友所言,“从来不害怕任何人”。
普京在回忆儿时的一场街头“恶斗”时也曾说过,“我明白了,对于任何攻击或侮辱,自己必须迅速还击;我还学会了,如果要想赢得胜利,就必须放手一搏,就当是背水一战”。这也正是俄罗斯人欣赏和喜欢普京的地方。
在另一方面,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借了美国的光。
让普京及很多俄罗斯人反感的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在政治上十分亲美,坚信美国的那一套可以拯救俄罗斯。
《纽约时报》曾爆料说,霍氏从2001年春起就一直吵着要见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可赖斯没见他,因为“他过去有不合法的事”。不过,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是与老布什(老布什曾访问莫斯科)和能源部长亚伯拉罕搭上了话,并且还比美国人都更经常地去美国国会造访,暧昧地与美国一些有影响的议员建立了关系。
即便是在合伙人列别杰夫先于他被捕后,霍多尔科夫斯基也毫不收敛,不仅立即通知了美国驻俄大使,还频频飞往美国,与美国议员和能源部长会面,这使普京政府十分不满。
虽然普京看上去仍然比较重视俄美关系,但他不希望有人如此活跃地蹦跳在俄美之间,也不希望美国以此为“踏板”干涉俄罗斯内部事务。
更让人不齿的是,霍氏的亲美已经到了谄媚的地步。
西方媒体在报道霍多尔科夫斯基时,一定加上一句“俄罗斯唯一致力于改革商业文明的企业家”,并提到了他热衷于慈善事业。但这尤其招俄罗斯人恨,因为在俄罗斯人生活很糟糕时,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个口口声声要为俄罗斯人民命运负责的人,却在向西方国家大笔地撒着钱,仅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接受过他100万美元的赠予。
但他却没想到拿出1个卢布来为自己祖国的人民做点慈善事业!
传说,人至贱则无敌,但贱到这种程度,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当然了,最触动普京和俄罗斯人神经的,是霍多尔科夫斯基一心要出卖俄罗斯的石油利益。
霍多尔科夫斯基对美国的爱,有点明目张胆。他不仅大力主张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加强能源战略合作,还被一些人视为美国能源集团在俄罗斯的代理人。
“9.11”后,布什政府一直在努力摆脱能源依赖,打击伊拉克是一个方面,使俄罗斯成为美国能源供应基地则是另一方面。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布什
与他很看不起的普京握手言欢了。
也难为小布什了,这么爱恨分明的人,勉强自己和不喜欢的人,又是拥抱,又是嘻嘻哈哈。
但俄罗斯却不甘心被动地成为美国乃至西方的能源供应基地,因此普京政府答应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要求,同意每日削减15万桶的原油出口量,可霍多尔科夫斯基却好像成心和普京作对一样,声称要将其公司的原油产量提高20%。为此,霍多尔科夫斯基还联手其他一批石油巨头,在新产区和新设备方面投入了大笔资金,以促成俄罗斯石油产量的急速增长。
为了对华盛顿表忠心,霍多尔科夫斯基拍着胸脯说,“俄罗斯能够成为美国和欧洲的储油罐”。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爱国”之举,不仅有态度,更有行动。
让莫斯科生疑并紧张的是,霍氏准备以250亿美元的价格向美国石油财团出售尤科斯40%的股权,另有13.6%的股票拿出来公开出售,这等于是将尤科斯公司的控股权热情似火地交付给美国财团掌握,换句话说,就是最终让美国人掌握着俄罗斯的能源命脉。
这也是让俄罗斯媒体和战略界非常恐惧的事情:实际上霍多尔科夫斯基卖掉的根本不是尤科斯,因为尤科斯公司的产油量几乎占俄罗斯的三分之一,他卖掉的,是俄罗斯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控制权。
事实上,即便以2003年的标准看,当时油价每桶为23.5美元,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3%~14%。另外还有对石油行业的税收,再加上相关行业,石油部门总共为国家财政带来30%~40%的收入。
也就是说,在国家预算收入中尤科斯占10%~15%的比重。相比之下,军费开支也不过占预算的13.5%。这几乎意味着,如果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企图得逞,对俄罗斯的支配权将转移到尤科斯新主人的手中,因为支配5%~10%的国家财政就是对全国的支配。
当然了,这还是在油价20多美元的时候。换作霍多尔科夫斯基2010年年末加刑后上百元的油价,那比例简直就是惊人。
不仅如此,国外持股人(当然是美国了)还会拿关闭尤科斯作威胁,这意味着尤科斯的10万员工将流落街头,而在其他行业为尤科斯公司工作的上万员工也将受到牵连。
这就是说,尤科斯的所有者(即霍氏的美国爹)手中握有在任何时候制造大规模政治危机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并可以凭借这个杠杆向克里姆林宫无限制施压。到了那个时候,普京政府再想将尤科斯财产国有化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美国将有充分的道德和法律权利以各种方法(包括军事手段)保护本国公民的私有财产。
如是,俄罗斯失去的东西要比250亿美元更多。换言之,250亿美元不是尤科斯的身价,而是美国攫取对俄控制权的手续费。
在这种情况下,再放任霍多尔科夫斯基,就真的是二百五了。
那么,霍多尔科夫斯基会从这笔交易中得到什么呢?表面上,他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将以基础设施形式存在的非现金资本套现,从而在俄罗斯境外获得现金。而更进一步,就是将来美国得以控制俄罗斯命脉后,他可以做“儿皇帝”。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美国官方向普京政府表示了关注与忧虑,后来还批评了几次,但美国媒体却并不欣赏“当孙子上瘾的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很客观地报道了霍氏在商场之外的活动,比如他在华盛顿用金钱拉拢政客,试图在美国权力阶层建立起人脉关系,他还在俄罗斯国家杜马收买议员,甚至直接操纵会场辩论,等等,结果令霍氏在美国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
最一针见血的,还要说是《华尔街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直截了当地指出,霍氏之类的俄罗斯寡头实际上是在叶利钦的包庇下窃取了国家财富,因此靠这种手段获得巨大财富的人是不可能睡安稳觉的。文章进而指出,俄罗斯政府向霍氏动手并不代表普京要重建独裁统治,这一事件反而可能会令俄罗斯人拥有财产的权利和俄罗斯市场的基础得到巩固。而充满悲剧色彩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曾调查并揭露了一些俄罗斯寡头冷酷无情的行事手段的《福布斯》俄文版主编保罗?克列布尼科夫,次年于俄罗斯街头惨遭杀害。
挑战政府的寡头入了狱,批驳寡头的记者死在了街头。
其实,美国人对普京的做法并不陌生,因为在170年前,美国的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就曾有过类似的做法。
那是一场不见硝烟,但事关国运的“战争”。将军出身的杰克逊,之所以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他推动了美国经济和外交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因为他建立了强势政府,维护了国家统一,而这一切,都与他的两场“战争”有关,一是针对南卡罗来纳州的“反分裂之战”,二是针对第二国民银行的“银行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