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8日部队刚刚改编完毕,陈赓就决定“5天内准备一次干部射击演习,两次干部野外演习,一次连的野袭”。他在9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
早餐后,仍到十一连。到时该连已全部在野外,准备班进攻动作的演习。因连排干部无准备,动作无秩序。我认为这样演习必无结果。当由我亲自指导,以一班作示范演习,一面动作,一面讲解,动作一段,讲评一段。
下午,召集排长、班长,垂询班排近况。我讲了一些关于巩固部队的具体办法及班排长的领导方式,大家都很乐听。
一个旅长给一个班做进攻示范演习,给班、排长讲领导方式,这充分说明陈赓如何深入部队,如何尽心竭力地提高部队对日军的作战能力。
现在来到了抗日前线,只知道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畏之如虎,一触即溃,但日军真实的战斗力究竟怎么样?装备怎么样?战术特点是什么?补给能力如何?完全不知道。当然也不是两眼黝黑,兄弟部队已有了平型关、阳明堡等战斗胜利的经验,陈赓还曾总结兄弟部队的经验说:“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单纯防御只有丧失土地”等。他也亲自去正面防御的国民党第三军了解些情况,听取自己旅派出的侦察人员的报告,但是这些都还是纸上谈兵。他焦思苦虑地希望能弄清楚这一切,改变自己部队的作战方法,克服指挥员的经验主义思想,以完成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
可是要使部队都能转变思想适应新的环境谈何容易?第七七二团是红军时期最有名的“夜老虎”团,它于10月21日夜袭长生口、蔡家岭之敌,由于游击动作生疏、夜间行动不肃静和一心想抓活的等原因,消灭了一些敌人,却只缴获了4枝步枪,4匹骡马,16发炮弹……他们不知道捉日本军队的俘虏,和红军捉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是有多么大的不同。
这个被陈赓称作“为我对敌之处女战”的战斗,战果不大,影响却不小。他在《我的自传》中写道:使这一路从未受过袭击的“敌军大震,因而迟延敌人攻占娘子关,使我正面之(国民党)曾(万钟)第三军阵地,获得暂时稳定。”
所谓“获得暂时稳定”,是国民党孙连仲等部的数万大军,不能阻敌进攻,竞相溃退,从而使国民党的第三军和第九十八军的第一六九师,在娘子关东南的重要阵地旧关被日军包围。正在万分危急时刻,日军后方遭到第七七二团的袭击,损失了约一个中队,于是对正面的进攻暂时停了下来,整顿后方及运输线。这就使受到极大压力的国民党在旧关的部队转危为安,得到了喘息机会,用以调整部署,改善防御阵地等。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一战解旧关之危”的故事。
10月22日,陈赓根据情报判断:敌人正面没有进展,因此企图从测鱼镇经七亘村等地,自右方迂回,进攻国民党军队正面阵地的侧后。当即命令第七七一团在七亘村一线,进行运动防御阻击敌人。
七七一团到达目的地后,依托1930年山西军阀阎锡山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混战时留下的旧工事备战。刘伯承接到报告后,马上指出:“不行,旧工事不可靠。”现在查不到他说这话的原意了。不知道是指工事废弃已不能使用了呢?还是警告他们,不要以为有了旧工事就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或是认为旧工事已不能适用于新任务?……当晚,部队果然受到了敌人的袭击。
七七一团迅速退出阵地,被打散的部队很快又集结起来,归还建制。据说,当时有位在场目击这一情况的记者发出感叹:“你们打的胜仗倒并不叫我怎么惊奇,你们打的败仗才真叫人佩服。”当然,他佩服的不是战斗本身,而是部队的打不散。
此战上报中央军委后,毛泽东有电报给八路军总部:“七七一团七亘村受袭击,是胜利冲昏头脑之结果。你们宜发通令于全军,一直传达到连队战士,说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一个艰苦奋战的全过程……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反对军队中的片面观点及机械主义。”据此,刘伯承指示陈赓:(1)必须以小部队应付日军的大部队,而以主力打它的小部队;(2)要大力破坏交通线,以阻碍敌人的运动;(3)加强对日军的政治攻势,加深他们内部的矛盾,动摇其“武士道”精神。
陈赓连夜带部队赶到七亘村,亲自察看了从河北省井陉县跨越太行山通向山西省平定县大道的地形。发现这里是敌人由井陉经测鱼镇进攻平定县的必经之路,南北均为高山。通向平定县城的大道两侧,大部分是高10公尺左右的土坎,杂草、灌木丛生,便于部队埋伏,而敌人在路上却不易展开。10月24日,陈赓率领第七七二团绕到泉口、王寨地区,准备阻击顺着大道西犯的敌人。太行山群峰壁立,沟壑纵横,山路崎岖难行,部队运动困难,直到下午3时才到达目的地,敌人大部队已经过去了。部队只能对其后尾的辎重部队给以火力袭击,又由于地形限制,部队无法下山进行突击,所以不清楚敌人死伤多少,损失多大。
这时,接到侦察员报告,日军第二十师团已向平定县方向去了,它后面的运输部队1000多人今天在测鱼镇宿营。陈赓判断,这支运输部队明天会依然顺着七亘村的这条大道,追随前面的部队向平定县方向前进。因为,前面大队通过时,敌人在这条大路上并未受到什么损失,何况没有别的路好走。陈赓立即命令第七七二团三营回到那条大道边设伏,不过要接受前次作战的教训,改在七亘村、石南峪间埋伏,并有充裕的时间让部队运动到那里进入阵地,构筑好工事并选择好突击路线。10月26日拂晓,敌人果然从测鱼镇方向来了,最前面是骑兵排的尖兵,他们在马上谈笑着,并不进行搜索。9点多钟,敌人先头部队完全过去了,掩护部队还在后面很远,辎重骡马来到伏击部队面前,八路军一声令下,机枪、步枪猛烈开火,手榴弹飞入敌群,敌人顿时大乱。第七七二团4个连冲下山去和敌人展开肉搏,刺刀断了用枪柄打,枪柄断了和敌人抱在一起摔跤。有人挂彩五六处,还在和敌人扭打,并张嘴咬掉敌人的鼻子。冲在最前面的战士杨绍清,和包围上来的7个敌人拼刺刀,把6个敌人刺死,最后那一个跑了,他自己也3处负伤。有些敌人回头向测鱼镇方向逃窜,中途又遭到了团特务连的截击。两个小时解决战斗,歼敌200多人,缴获骡马300多匹,还有大批武器弹药、军用品和食物。胜利品由400多战士和群众整整搬了一夜又一天,堆满了孔氏村的一个大院子,附近的老百姓都跑来参观。
这次战斗,第七七二团牺牲了一个连长、一个通信员和3名战士。10月27日晚上,在东冶头村开大会追悼死者和庆祝胜利。28日早上,第七七二团召开班以上干部会议。陈赓讲话说:“这一仗的胜利,仅仅是开始。我们还要继续作战,因此要好好研究这一次作战的经验和教训。”他初步感到有两大缺点:只知突击而没有组织有阵地的火力支援,这是很危险的;突击胜利后,部队都去搬战利品,分散了打击敌人的力量,应迅速集结继续战斗,指定后续部队去打扫战场。陈赓正在讲话时,一个通信员跑进会场,送来一封信。他接过来一看,马上说:“我早料到它还会来的。不讲了,准备打仗!”
陈赓虽然在给大家总结初次胜仗的经验教训,希望部队能迅速适应对日军作战的现实,尽快结束初来太行山的“水土不服”。但在同时,也已经考虑好下一步怎么行动了。前一仗,打的是敌人行进部队的腰部,前面的敌人向前走了,后面的敌人又退回了测鱼镇。他估计,日军第二十师团主力正向山西省平定县方向进犯,一定会命令后面的辎重尽快前送的。因此,测鱼镇的这部分敌人还会顺着老路来。接到的情报,正符合他的预想。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命令第七七二团第三营,立即去七亘村一线设伏,只是伏击地点向西移动了一些,在改道庙至雅腰村之间大道的南侧,还增派第一营加入战斗。到11点多钟,日军先头骑兵100多人进入了第七七二团伏击地区,这次敌人的警戒较前次严密些,但陈赓算准了他们一定以为八路军不会以原样的章法再在原地设伏的心理;加之伏击部队隐蔽得好,敌人在近四五十公尺处仍未发觉。待其骑兵通过后,就对其辎重部队进行猛烈火力袭击,接着发起冲锋,把敌人截成两段,敌人大部向东溃逃,陈赓即令二营沿沟追击。这一仗,共毙伤敌百余人,缴获骆驼和骡马数十匹,还有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经过以上两次战斗,第七七二团换成了“日本装”,大部分人戴上了钢盔,穿上黄呢大衣、皮鞋,扛起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有些人还骑上了洋马。大家笑得合不上嘴。连向国民党当局要不到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都从日军手中缴获到了。更重要的是,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支援了国民党部队的正面战场,使国民党军在娘子关附近被日军包围的数千人脱险。
战后,七亘村、东冶头以及周围的昔阳、平定、和顺等县的群众,提着鸡蛋、赶着猪和羊来部队慰问,整天络绎不绝。部队则用缴获的日本罐头和酒招待他们,展览缴获的武器弹药给他们看。大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抗日热情。
在一片欢庆声中,陈赓心里一直萦绕着毛泽东和刘伯承的告诫。他在部队的大会小会上,反复地讲:“我们充分利用敌人骄傲麻痹及指挥机械呆板的弱点,正确地选择了伏击地形,部队隐蔽得巧妙、沉着并严守纪律,所以三天之内,在同一地点两次伏击敌人,取得了抗日战争初期晋东南前线的一次较大的胜利。”“但对抗日战争来说,这只是才开了头。战争将是艰难的长期的持久战,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打很多的仗,所以必须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现在正反两方面的战例都有了,部队应该在这两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尽快适应抗日战场的现实情况,排除成功或失败的干扰,永不停息地去追求新的高度。”
接着,国民党军队放弃了娘子关阵地,全线溃退。陷入惊慌失措的黄绍竑打电话和第一二九师联系,刘伯承告诉他:“我们已经打了胜仗,还准备继续打胜仗,说明游击战还是行的。”刘伯承还把第三八六旅缴获日军的战马、军刀、大衣等战利品,派人送到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处,黄绍竑感到尴尬。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亲自过目后,则敬佩不已,尤其对陈赓部队在七亘村一带连续伏击敌人叹为奇迹,认为这是“兵家所忌”(在同时同地忌用同样战法)的一次大胆的巧妙用兵。他多次对人说:“还是八路军的机动灵活的战术好。”
朱德此时也向记者发表谈话:“我们八路军在正太铁路线上也打了防御战,不过不是在正面阻击,而是在敌人后面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