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0000000039

第39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论(5)

2.立足群众实践,集中全党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把实践中的直接经验总结、抽象上升为理论性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集体的理论创新活动,体现了民众的伟大创造与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表现有党的领导集体的智慧,有智囊团的智慧,还有人民群众的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现,离不开成熟的理论创新主体、科学的方法途径和品质。无论是领导者、智囊团成员还是人民群众,都有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和各自的利益诉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都因视角和经验不同而存在差异。要从分歧中达成共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结论,就必须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为此,一要坚持集体领导,形成民主决策机制;二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我党的—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立足于群众实践,集中全党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法化与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集中智慧、综合创新的产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这就决定了我们党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探索,不是个别领导人的孤立行动,而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代表,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总结群众实践,善于集中集体智慧。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的预备会议上,******曾就《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写法指出:“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1964年3月,他在谈到《******选集》的编辑和出版时又说,“《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善于集中集体智慧的品质体现得最为突出,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把中国共产党人共同探索中国革命基本理论问题的成果,总汇成为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吸取了李大钊、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等对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和反帝反封建等问题上探索的优秀成果。其次,他把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提出的一些卓越见解吸收或概括在自己的著作之中。例如,朱德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和其他同志一起提出的游击战的许多战术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形成完整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最后,也是最为直接的,就是******代表党中央所作的一些重要报告和讲话,都是在听取其他领导人意见的基础上反复地进行修改和定稿的,其中提出的一些思想理论观点凝聚了党的领导集体的智慧。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善于集中集体智慧的品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是坚持得比较好的。比如,《论十大关系》中就吸收了刘少奇等人提出的关于农轻重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以及重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正确见解。在社会主义时期,刘少奇、******、****、******、朱德等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的诸多观点都被******所吸收。

遗憾的是,******在晚年“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因此,他逐渐听不得不同意见,当然更谈不上集中集体的智慧,这也是他晚年犯错误并且难以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理论同样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智慧为******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源泉与动力,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便开始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全方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每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都在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解决了实践当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1992年7月,******在审阅十四大报告稿时指出:“报告中讲他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的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他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综观******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人民群众富有生命力的重大创造,都得到了******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

例如,作为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就是******及时支持并总结农民的创造而推向全国的。正如******自己所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创造,从来就是全党的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吸收了全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反映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的报告和讲话中,同时也反映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科学发展观从理论的提出到理论不断充实与丰富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实践,注重集体智慧。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中进行理论创新,利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形式广泛吸纳集体智慧,以**********决议的形式确认集体智慧的理论成果,创立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历程表明,科学理论由概念提出到理论自身的快速扩展,用以指导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实践,需要依靠领导集体的力量,广泛吸取群众智慧,做到广种博收,才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五、“古为今用”,继承创新

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这块土壤里生根、开花和结果,就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因此,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的基本原则和一贯做法是:注重古为今用,在批判继承和改造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坚持古为今用,在批判继承和改造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古为今用”就是要批判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具体实际”除了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以外,还有一个思想文化的实际,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的实际,一个伟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实际——也就是说,包括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实际。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两种异质文化如何结合呢?这就是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鉴别和剔除中国传统文化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合理性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继承、利用、整合,最终使两者实现有机结合。

******是坚持古为今用,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他一方面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素材、历史典故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通俗的解释,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化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注重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与马克思主义相符的部分进行改造和提炼,最突出的就表现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民本”思想和实事求是传统的挖掘。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是相通的。为了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找到结合点和生长点,******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民本”思想加以改造,创立了群众路线,并把它确立为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方法。从这个思想出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吸收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相关思想的合理因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合。另外,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思想的本质,“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毫无疑问,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把实事求是确立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不可避免受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实事求是传统的影响。实事求是本来指的是一种治学的态度,但是到了清代以后,经过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阐述和发展,实事求是不仅作为一种治学态度继续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和思想方法开始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赋予“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新含义,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这里,他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实事求是的传统补充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合。

******不仅注重从中国典籍文化中汲取养料,而且他还非常重视从中国民俗文化中吸取合理因素,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他对“义利”观念和“均平”思想等的吸收和改造。在中国民俗文化中,“义利之辩”一直都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在民众中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自觉地吸收了民俗文化中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并对它进行了改造。一方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肯定人们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另一方面,******又肯定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强调:“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可见,经过******的吸收和改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要为全人类解放服务的价值取向就和中国民俗文化中“重利轻义”的价值观念融合起来了。另外,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均平思想在民俗文化中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下层民众中广泛存在的均平思想也注意吸取和改造。一方面,他积极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承认平均主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合理性,在革命队伍内部实行带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供给制,在土地革命中赞成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敏锐地觉察到这种均平思想的负面作用,强调在党内和红军队伍中要克服绝对平均主义,坚持“必须反对不问一切理由的绝对平均主义,因为这不是斗争的需要,适得其反,是于斗争有妨碍的”。这样,******既吸取了中国民俗文化中均平思想的合理因素,又以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它进行了改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大量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内容。比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传统的“革故鼎新”、“通变救弊”,升华为全面改革的政策;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光大为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将传统的“正德厚生”、“贵义尚利”拓展为“两个文明一起抓”;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一系列重大事变给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国家主权与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提出了“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在这个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提升和改造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使其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发展变化”、“民本”、“自强不息”和“德法兼治”等重要思想。党的******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批判地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容,比如,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人本”理念,和谐社会理论中所体现的“和谐”理念,均乃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脉根。

同类推荐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政治的神学》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教会的可见性》、《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学续篇》、《价值的僭政》;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学论著的滥觞,关注的是基督教教会建制的政治形式意义。《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讨论政治制度建构中的“代表”问题,从韦伯“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价值的僭政——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从法学家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
  •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组织》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保卫社会(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保卫社会(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倡导“保卫社会”,以保护人民的基本社会权利,促进公民社会的健康发育,为中国的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误爱成瘾

    误爱成瘾

    安素言遭亲妹妹陷害,害死了司徒晨的孩子,下场是新婚之夜司徒晨不但强了她还把她送进了监狱。三年青春耗尽,安素言以为出狱能开始新的生活,却被他再次带走。她拼命想逃,他却一直以为是因为一个男人。直到某天他看到那个酷似自己的小身影……司徒晨再次逼近,“想要孩子,就留在我身边赎罪!”安素言笑了,“谁告诉你他是你的孩子?”他掐住她的脖子,“坐了三年牢,你依然这么狠。”“是啊!”她笑的撕心裂肺,“当年,我可是个杀人犯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直都爱你

    一直都爱你

    一个平凡的都市白领,经理数段虐心的感情,终于抱得美人归,然而相爱的妻子忽然神秘失踪,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 甲乙传

    甲乙传

    昨夜轩窗有鬼来,欢歌醉酒舞徘徊。游魂此刻无归处,浪子当时有憩台。地府居然如蜃市,人间未必是尘埃。殊途两界随风失,不过清秋一梦哉!
  • 醉眼看世界

    醉眼看世界

    本书是一本旅游随笔集。作者将旅行途中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巧妙地与景点的历史文化杂糅起来,让读者在了解造物主的神奇伟岸时,更能感悟历史的厚重。
  • 道神天魔录

    道神天魔录

    怪异少年天生就有记忆,带着似乎永世无望的仇恨,并能看见旁人看不见的事物。本以为将一世成为仆从,谁知上天给了他一个踏上复仇路的机会。
  • 年少轻浮

    年少轻浮

    年少的我们曾幻想过最美丽的梦,现在却成了说不出口的快乐。
  • 废城:情报局

    废城:情报局

    大灾变后,人类如何再造文明?不是异能与无敌,而是智慧与人性,还有血与铁的手段。这是一本类似于末世生存以及文明重建的书,作者借鉴了一下美剧的表达方式,所以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现实生活中的理论,希望大家喜欢。
  • 你的快递到请签收

    你的快递到请签收

    纪清酒一个实习菜鸟女警,第一天上班,就死掉了莫名其妙的带着快递系统穿越后,带领家人发家致富并顺便讨了一个俊美相公的一二三事。
  • 七大分部的亿界穿梭

    七大分部的亿界穿梭

    主播雪水友:素质主播关注了神使雪玄年:篡位吧师兄雪师弟们:院长,救命,师兄又逗比了 这是一篇无敌流,日常向的沙雕文